孫臏和龐渭是同學,拜鬼谷子先生爲師一起學習兵法。同學期間,兩人情誼甚厚,並結拜爲兄弟,孫臏稍年長,爲兄,龐涓爲弟。
有一年,當聽到魏國國君以優厚待遇招求天下賢才到魏國做將相時,龐涓再耐不住深山學藝的艱苦與寂寞,決定下山,謀求富貴。孫臏則覺得自己學業尚未精熟,還想進一步深造;另外,也捨不得離開老師,就表示先不出山。
於是龐涓一個人先走了。臨行,對孫臏說:“我們弟兄有八拜之交,情同手足。這一去,如果我能獲得魏國重用,一定迎取孫兄,共同建功立業,也不枉來一回人世。”兩人長時緊握雙手,最後灑淚而別。
龐涓到了魏國,見到魏王。魏王問他治國安邦、統兵打仗等方面的才能、見識。龐涓傾盡胸中所有,滔滔不絕地講了很長時間,並保證說:“若用我爲大將,則六國就可以在我的把握之中,我可以隨心所欲統兵橫行天下,戰必勝,攻必克,魏國則必成爲七國之道、乃至最終兼併其餘六國!”
魏王聽了,很興奮,便任命他爲元帥、執掌魏國兵權。龐涓確有本領,不久便侵入魏國周圍的諸侯小國,連連得勝,使宋、魯、衛、鄭的國君紛紛來到魏朝賀,表示歸屬。不僅如此,龐涓還領兵打敗了當時很是強大的齊國軍隊!這一仗更提高了他的聲威與地位,魏國君臣百姓,都十分尊重他、崇拜他。而龐涓自己,也認爲取得了蓋世大功,不時向人誇耀,大有普天之下、捨我其誰的氣勢了。
這期間,孫臏卻仍在山中跟隨先生學習。他原來就比龐涓學得紮實,加上先生見他爲人誠摯正派,又把秘不傳人的孫武子兵法十三篇細細地讓他學習、領會,因此,孫臏此刻的才能更遠遠超過龐涓了。
有一天,從山下來了魏國大臣,禮節周全、禮物豐厚,代表魏王迎取孫臏下山。孫臏以爲是學弟龐涓以魏王名義請他共創大業,很高興兩人的情誼並沒有失去;但又顧戀自己的老師。鬼谷子先生見魏國使者很真誠熱情、務必要請孫臏下山,也就勸孫臏:“學本領固然不爲謀個人富貴,但若有爲國家百姓效力的可能,還是應施展自己才能。孫臏於是秉承師命,隨魏國使臣下山。
孫臏到魏國,先去看望龐涓,並住在他府裡。龐涓表面表示歡迎,但心裡很是不安、不快:惟恐孫臏搶奪他一人獨尊獨霸的位置。又得知自己下山後,孫臏在先生教誨下,學問才能更高於從前,十分嫉妒。
第二天兩人上朝。魏王對孫臏很敬重,“聽從講先生獨得孫武子秘傳兵法,才能非凡。我盼您來,幾乎到了如飢似渴程度。今天您終於來到敝國,我太高興啦!”接着問龐涓:“我想封孫臏先生爲副軍師,與卿同掌兵權,卿以爲如何?”
龐涓最忌諱的就是這種情況,暗自咬牙。表面上卻說:“臣與孫臏,同窗結義,孫臏是臣的兄長,怎麼能屈居副職、在我之下?不如先拜爲客卿,待建立功績、獲得國人尊敬後,直接封爲軍師。那時,我願讓位,甘居孫兄之下。”魏王聽罷,很滿意龐涓的處世爲人,便同意了。從此孫臏與龐涓朝夕相處。兩人論談兵法,龐涓時時因學識粗淺而無話可答,而孫臏卻誠心誠意爲他講解介紹。龐涓知是孫臏學過孫子兵法所致,就故意嘆氣自責:“愚弟當年也經先生傳授,但近年忙於政務,幾乎遺忘了。能不能把孫子兵書借我複習一遍?”
“此書經先生講解後,只讓我看了三天,就收了回去,並無手本在此。”孫臏誠懇地說。“吾兄還能全部憶出嗎?”龐涓問。“基本能背下來。”龐涓心裡巴不得讓孫臏告訴他,但一時又不好開口、硬逼。
有一天,魏王要試驗一下孫臏的才能,就在演武場,讓孫龐二人表演陣法。龐涓之陣,孫臏一眼就能看懂,並指出如何攻破。而孫臏排成一陣,龐涓卻茫然不識。爲怕失面子,忙偷偷問孫臏,孫臏一五一十告訴了他。龐涓聽罷,趕忙走到魏王面前講:“這叫八門陣。又可以中途變爲長蛇陣。”待孫臏佈置完畢來到魏王前,所回答自然與剛纔龐涓所說一樣。“兩卿才能並稱傑出,真是魏國大幸!”魏王十分高興。
但龐涓經過這事,便有了一種危機感。於是下決心:必須除掉孫臏!否則,日後必然屈居其下了!他心生一計,便在一次私下聚談時,問:“吾兄宗族都在齊國,現在我們二人已在魏國爲官。爲什麼不把兄長家屬宗族也接來一起享福呢?”
孫臏一聽,掉下淚來:“天災戰亂,我家親屬宗族早消亡殆盡了。當年,我只是由叔叔和峽谷個黨兄孫平、孫卓帶到外地流浪。後來我被放在一人家當傭工,叔叔、堂兄也不知去向了!再後來我單身從師鬼谷先生,已多年沒跟故鄉、親人聯絡,連僅有的叔叔、堂兄怕也已不在人間了吧!”
“那麼,兄長就不想念故鄉嗎?”
“人非草木,誰能忘本?只是現在既已做了魏臣,這事就不必提起了吧。”孫臏有些傷感地說。孫臏是齊國人,而齊魏兩國一直敵對,所以孫臏只有忍隱思鄉之情。
“兄長說得有理,大丈夫隨地立功,又何必非在故土?”龐涓安慰說。
半年之後,孫臏早把這次談話忘了。有一天,忽然有山東口音的漢子來找他。及問,那人說叫丁乙,是齊國人,有孫臏堂兄孫平的書信帶來。孫臏忙接過信。信中以孫平口氣,講述了兄弟情誼,告訴了叔叔已去世。堂兄兩人已回到齊國,希望孫臏也回到故鄉,把幾近消亡的孫氏家庭重新建立起來。信中語氣懇切、情感深重,最後再一次盼望孫臏早日歸來。
孫臏看罷,不覺流下淚來。然後熱情招待傳信人丁乙,並寫了回信請他帶回去。不料丁乙根本不是齊國鄉親,而是龐涓的心腹家人。龐涓騙到孫臏回信,又仿其筆跡,在關鍵處塗改了幾句:“仕魏乃不得已、礙於情面。不久一定回國,爲齊王效力!”然後將此信交給魏王:“孫臏久有背魏向齊之心。近日又私通齊國使者。臣爲忠於大王,忍痛割捨兄弟之情,現截取孫臏家信一封,請大王過目。”“你看該怎麼處理?”魏王問。“孫臏才能不低於我,若放他歸齊,將對魏國霸業不利。所以……”龐涓沒說下去。“殺掉他?”魏王一語道破。
“我與他畢竟是同學、兄弟,還是讓我再勸勸他。要同意留下來,最好。若不想留,仍要歸齊與我國爲敵,請大王把他發到我府中,由我監管、處置,您看怎麼樣?”龐涓一副爲朋友盡情盡義的神色。魏王雖氣惱孫臏,但在龐涓請求下,還是同意了。
龐涓當晚見孫臏:“聽說兄長接到了家書?”孫臏對朋友毫不隱瞞:“是。要我回鄉。可我怎能辜負魏王及兄弟待我的深情?讓我辭回了。”“兄長真的不想念故鄉?”“久別故鄉,怎能不想?只目前不能回去。”孫臏嘆道。龐涓深表同情,說:“兄長是不是請魏王準一兩個月的假期,讓兄長回鄉掃掃親人之墓,然後再歸來?”“恐怕魏王會懷疑我去而不歸,不會答應的。”
“兄長明天試試看。我在旁邊爲兄長再說幾句。以兄長爲人品行,諒魏王會相信的!”龐涓道。孫臏很感動:“全仗賢弟促成了!一旦掃墓歸來,我一定全身心報效魏王,再無別意!”
龐涓辭別孫臏,當夜就入見魏王:“臣奉大王之命勸他回心轉意。但他不但不改,反怨恨大王。他明天還要當面以請假之名,要求回齊國!我真是愛莫能助了!”龐涓一臉無可奈何。
第二天,孫臏上朝,很奇怪沒見到龐涓,因爲昨晚說好一起對魏王說的。以爲因事耽擱,就先對魏王講出要請假回齊之事。不料話剛一開口,魏王就大發雷霆,不容半句解釋,就令武士把他抓起來,押到軍師府問罪!
見到孫臏被捆綁進軍師府,龐涓裝作一怔:“我因事耽誤一會兒,正要上朝。怎麼回事?!”押解官員宣佈魏王命令:“孫臏私通齊使,要叛魏投齊,請軍師問罪!”龐涓大驚失色,忙對孫臏說:“不要着急,我去魏王面前替你求情去!”說罷,急惶惶離家上朝。
及見魏王,龐涓道:“孫臏雖有私通齊使之罪,但罪不至死。以臣愚見,不如讓他成爲不能行走、面有罪記的廢人。這樣,既成全我們弟兄的情分,又無後患,您看怎麼樣?”“照你意思辦吧。”魏王道。
龐涓回府,流下淚來,對孫臏說:“大王盛怒,判兄死罪。我力爭苦求,才免於一死。但要受刖刑及鯨面。”說罷,唏噓不已。孫臏嘆了一口氣:“總算保住了性命,這全賴賢弟救助愚兄了!以後我定要報答的。”
龐涓於是掩面跑出大廳。不一會兒,來了行刑的劊子手,把孫臏綁起來按在地上,用尖刀剜剔下孫臏的兩個膝蓋骨。孫臏慘叫一聲,立刻昏了過去,在他昏迷中,臉上被用黑墨刺上“私通敵國”四字。這時,龐涓淚流滿面走進來,親自爲孫臏上藥、包裹,把他抱進臥室,百般撫慰,無微不至地照料。一日三餐,極其豐盛。倒使臏很過意不去了,總想盡自己所能爲龐涓做點什麼。開始龐涓什麼也不讓他幹,後來孫臏再三要求,才說:“兄坐於牀間,就把鬼谷先生所傳的孫子兵法十三篇及註釋講解寫出來吧,這也是對後世有益的善事,也可因此使吾兄揚名於萬代千秋呢!”
孫臏知道龐涓也想全面學習這十三篇兵法,就高興地答應;而且從那天起,日以繼夜地在木簡上寫起來,日復一日,忘食廢寢,以致人都勞累變了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