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孫臏與龐涓

孫臏和龐渭是同學,拜鬼谷子先生爲師一起學習兵法。同學期間,兩人情誼甚厚,並結拜爲兄弟,孫臏稍年長,爲兄,龐涓爲弟。

有一年,當聽到魏國國君以優厚待遇招求天下賢才到魏國做將相時,龐涓再耐不住深山學藝的艱苦與寂寞,決定下山,謀求富貴。孫臏則覺得自己學業尚未精熟,還想進一步深造;另外,也捨不得離開老師,就表示先不出山。

於是龐涓一個人先走了。臨行,對孫臏說:“我們弟兄有八拜之交,情同手足。這一去,如果我能獲得魏國重用,一定迎取孫兄,共同建功立業,也不枉來一回人世。”兩人長時緊握雙手,最後灑淚而別。

龐涓到了魏國,見到魏王。魏王問他治國安邦、統兵打仗等方面的才能、見識。龐涓傾盡胸中所有,滔滔不絕地講了很長時間,並保證說:“若用我爲大將,則六國就可以在我的把握之中,我可以隨心所欲統兵橫行天下,戰必勝,攻必克,魏國則必成爲七國之道、乃至最終兼併其餘六國!”

魏王聽了,很興奮,便任命他爲元帥、執掌魏國兵權。龐涓確有本領,不久便侵入魏國周圍的諸侯小國,連連得勝,使宋、魯、衛、鄭的國君紛紛來到魏朝賀,表示歸屬。不僅如此,龐涓還領兵打敗了當時很是強大的齊國軍隊!這一仗更提高了他的聲威與地位,魏國君臣百姓,都十分尊重他、崇拜他。而龐涓自己,也認爲取得了蓋世大功,不時向人誇耀,大有普天之下、捨我其誰的氣勢了。

這期間,孫臏卻仍在山中跟隨先生學習。他原來就比龐涓學得紮實,加上先生見他爲人誠摯正派,又把秘不傳人的孫武子兵法十三篇細細地讓他學習、領會,因此,孫臏此刻的才能更遠遠超過龐涓了。

有一天,從山下來了魏國大臣,禮節周全、禮物豐厚,代表魏王迎取孫臏下山。孫臏以爲是學弟龐涓以魏王名義請他共創大業,很高興兩人的情誼並沒有失去;但又顧戀自己的老師。鬼谷子先生見魏國使者很真誠熱情、務必要請孫臏下山,也就勸孫臏:“學本領固然不爲謀個人富貴,但若有爲國家百姓效力的可能,還是應施展自己才能。孫臏於是秉承師命,隨魏國使臣下山。

孫臏到魏國,先去看望龐涓,並住在他府裡。龐涓表面表示歡迎,但心裡很是不安、不快:惟恐孫臏搶奪他一人獨尊獨霸的位置。又得知自己下山後,孫臏在先生教誨下,學問才能更高於從前,十分嫉妒。

第二天兩人上朝。魏王對孫臏很敬重,“聽從講先生獨得孫武子秘傳兵法,才能非凡。我盼您來,幾乎到了如飢似渴程度。今天您終於來到敝國,我太高興啦!”接着問龐涓:“我想封孫臏先生爲副軍師,與卿同掌兵權,卿以爲如何?”

龐涓最忌諱的就是這種情況,暗自咬牙。表面上卻說:“臣與孫臏,同窗結義,孫臏是臣的兄長,怎麼能屈居副職、在我之下?不如先拜爲客卿,待建立功績、獲得國人尊敬後,直接封爲軍師。那時,我願讓位,甘居孫兄之下。”魏王聽罷,很滿意龐涓的處世爲人,便同意了。從此孫臏與龐涓朝夕相處。兩人論談兵法,龐涓時時因學識粗淺而無話可答,而孫臏卻誠心誠意爲他講解介紹。龐涓知是孫臏學過孫子兵法所致,就故意嘆氣自責:“愚弟當年也經先生傳授,但近年忙於政務,幾乎遺忘了。能不能把孫子兵書借我複習一遍?”

“此書經先生講解後,只讓我看了三天,就收了回去,並無手本在此。”孫臏誠懇地說。“吾兄還能全部憶出嗎?”龐涓問。“基本能背下來。”龐涓心裡巴不得讓孫臏告訴他,但一時又不好開口、硬逼。

有一天,魏王要試驗一下孫臏的才能,就在演武場,讓孫龐二人表演陣法。龐涓之陣,孫臏一眼就能看懂,並指出如何攻破。而孫臏排成一陣,龐涓卻茫然不識。爲怕失面子,忙偷偷問孫臏,孫臏一五一十告訴了他。龐涓聽罷,趕忙走到魏王面前講:“這叫八門陣。又可以中途變爲長蛇陣。”待孫臏佈置完畢來到魏王前,所回答自然與剛纔龐涓所說一樣。“兩卿才能並稱傑出,真是魏國大幸!”魏王十分高興。

但龐涓經過這事,便有了一種危機感。於是下決心:必須除掉孫臏!否則,日後必然屈居其下了!他心生一計,便在一次私下聚談時,問:“吾兄宗族都在齊國,現在我們二人已在魏國爲官。爲什麼不把兄長家屬宗族也接來一起享福呢?”

孫臏一聽,掉下淚來:“天災戰亂,我家親屬宗族早消亡殆盡了。當年,我只是由叔叔和峽谷個黨兄孫平、孫卓帶到外地流浪。後來我被放在一人家當傭工,叔叔、堂兄也不知去向了!再後來我單身從師鬼谷先生,已多年沒跟故鄉、親人聯絡,連僅有的叔叔、堂兄怕也已不在人間了吧!”

“那麼,兄長就不想念故鄉嗎?”

“人非草木,誰能忘本?只是現在既已做了魏臣,這事就不必提起了吧。”孫臏有些傷感地說。孫臏是齊國人,而齊魏兩國一直敵對,所以孫臏只有忍隱思鄉之情。

“兄長說得有理,大丈夫隨地立功,又何必非在故土?”龐涓安慰說。

半年之後,孫臏早把這次談話忘了。有一天,忽然有山東口音的漢子來找他。及問,那人說叫丁乙,是齊國人,有孫臏堂兄孫平的書信帶來。孫臏忙接過信。信中以孫平口氣,講述了兄弟情誼,告訴了叔叔已去世。堂兄兩人已回到齊國,希望孫臏也回到故鄉,把幾近消亡的孫氏家庭重新建立起來。信中語氣懇切、情感深重,最後再一次盼望孫臏早日歸來。

孫臏看罷,不覺流下淚來。然後熱情招待傳信人丁乙,並寫了回信請他帶回去。不料丁乙根本不是齊國鄉親,而是龐涓的心腹家人。龐涓騙到孫臏回信,又仿其筆跡,在關鍵處塗改了幾句:“仕魏乃不得已、礙於情面。不久一定回國,爲齊王效力!”然後將此信交給魏王:“孫臏久有背魏向齊之心。近日又私通齊國使者。臣爲忠於大王,忍痛割捨兄弟之情,現截取孫臏家信一封,請大王過目。”“你看該怎麼處理?”魏王問。“孫臏才能不低於我,若放他歸齊,將對魏國霸業不利。所以……”龐涓沒說下去。“殺掉他?”魏王一語道破。

“我與他畢竟是同學、兄弟,還是讓我再勸勸他。要同意留下來,最好。若不想留,仍要歸齊與我國爲敵,請大王把他發到我府中,由我監管、處置,您看怎麼樣?”龐涓一副爲朋友盡情盡義的神色。魏王雖氣惱孫臏,但在龐涓請求下,還是同意了。

龐涓當晚見孫臏:“聽說兄長接到了家書?”孫臏對朋友毫不隱瞞:“是。要我回鄉。可我怎能辜負魏王及兄弟待我的深情?讓我辭回了。”“兄長真的不想念故鄉?”“久別故鄉,怎能不想?只目前不能回去。”孫臏嘆道。龐涓深表同情,說:“兄長是不是請魏王準一兩個月的假期,讓兄長回鄉掃掃親人之墓,然後再歸來?”“恐怕魏王會懷疑我去而不歸,不會答應的。”

“兄長明天試試看。我在旁邊爲兄長再說幾句。以兄長爲人品行,諒魏王會相信的!”龐涓道。孫臏很感動:“全仗賢弟促成了!一旦掃墓歸來,我一定全身心報效魏王,再無別意!”

龐涓辭別孫臏,當夜就入見魏王:“臣奉大王之命勸他回心轉意。但他不但不改,反怨恨大王。他明天還要當面以請假之名,要求回齊國!我真是愛莫能助了!”龐涓一臉無可奈何。

第二天,孫臏上朝,很奇怪沒見到龐涓,因爲昨晚說好一起對魏王說的。以爲因事耽擱,就先對魏王講出要請假回齊之事。不料話剛一開口,魏王就大發雷霆,不容半句解釋,就令武士把他抓起來,押到軍師府問罪!

見到孫臏被捆綁進軍師府,龐涓裝作一怔:“我因事耽誤一會兒,正要上朝。怎麼回事?!”押解官員宣佈魏王命令:“孫臏私通齊使,要叛魏投齊,請軍師問罪!”龐涓大驚失色,忙對孫臏說:“不要着急,我去魏王面前替你求情去!”說罷,急惶惶離家上朝。

及見魏王,龐涓道:“孫臏雖有私通齊使之罪,但罪不至死。以臣愚見,不如讓他成爲不能行走、面有罪記的廢人。這樣,既成全我們弟兄的情分,又無後患,您看怎麼樣?”“照你意思辦吧。”魏王道。

龐涓回府,流下淚來,對孫臏說:“大王盛怒,判兄死罪。我力爭苦求,才免於一死。但要受刖刑及鯨面。”說罷,唏噓不已。孫臏嘆了一口氣:“總算保住了性命,這全賴賢弟救助愚兄了!以後我定要報答的。”

龐涓於是掩面跑出大廳。不一會兒,來了行刑的劊子手,把孫臏綁起來按在地上,用尖刀剜剔下孫臏的兩個膝蓋骨。孫臏慘叫一聲,立刻昏了過去,在他昏迷中,臉上被用黑墨刺上“私通敵國”四字。這時,龐涓淚流滿面走進來,親自爲孫臏上藥、包裹,把他抱進臥室,百般撫慰,無微不至地照料。一日三餐,極其豐盛。倒使臏很過意不去了,總想盡自己所能爲龐涓做點什麼。開始龐涓什麼也不讓他幹,後來孫臏再三要求,才說:“兄坐於牀間,就把鬼谷先生所傳的孫子兵法十三篇及註釋講解寫出來吧,這也是對後世有益的善事,也可因此使吾兄揚名於萬代千秋呢!”

孫臏知道龐涓也想全面學習這十三篇兵法,就高興地答應;而且從那天起,日以繼夜地在木簡上寫起來,日復一日,忘食廢寢,以致人都勞累變了形。

第一百八十九章西行遇前緣第九十章楚懷王第五十九章掃羅王第十章巴別塔第一百二十五章使徒傳道(二)第八十二章鬼谷子(二)第三十張棄朝歌渭水垂釣第三十六章子牙爲相第一百六十五章靈吉降妖第七十三章老子(二)第一百二十三章耶穌昇天第二百零五章朱熹第五十五章帝辛自焚摘星樓第二百二十六章宗教改革(四)第三十三章文王吐子第一百零五章猴王被壓五行山第一百九十九章六祖慧能第九十二章長平之戰(二)第一百三十七中隆中對第一百三十六章道教發展(二)第九十六章始皇帝第二百二十七章文藝復興第十二章軒轅黃帝第二百一十六章張三丰第一百一十一章道成肉身第二百一十六章張三丰第四章盤古第一百零六章雜記第二百零九章李元昊(二)第一百二十三章耶穌昇天第五十八章周公第二百零一章五代十國第五十六章帝辛自焚摘星樓(二)第二百一十九章王陽明第一百六十六章沙悟淨第二百零九章教會分裂第一百八十一章猴王戰紅孩兒第二百零六章徽宗趙佶第十二章軒轅黃帝第四十六章齊聚誅仙陣(二)第一百二十六章使徒傳道(三)第三章天使叛亂第一百二十九章使徒傳道(六)第三十八章魔家四將第三十四章飛熊入夢第五十九章掃羅王第一百六十五章靈吉降妖第一百五十八緊箍兒咒第一百七十七章國王託夢第一百三十二章異端滋生第一百二十章榮入聖城第十二章軒轅黃帝第一百八十一章猴王戰紅孩兒第一百零六章漢武帝(四)第三十七章哪吒助西岐第三十七章哪吒助西岐第一百八十八章扇滅火焰山第十七章牛郎織女第一百九十二章李靖父子降妖第一百九十六章袁天罡第一百六十七章四聖試禪心第一百四十二章菩提達摩第二百一十五章馬可·波羅第二百章會昌滅佛第一百四十六章周武帝宇文邕第八十一章三國分晉第十四章五帝(二)第八十七章合縱連橫第五十六章帝辛自焚摘星樓(二)第九十五章秦王掃六合(二)第二百零九章教會分裂第五十四章兵臨朝歌(三)第一百二十章榮入聖城第九十四章秦王掃六合第四十章魔家四將(三)第三十八章魔家四將第二十五章姜子牙下山第三十二章伯邑考進貢(二)第三章天使叛亂第二百一十六章張三丰第一百九十九章六祖慧能第一百九十九章六祖慧能第一百二十四章使徒傳道第七十一章猴王得神兵第九十三章少年宰相第一百五十二章太宗遊地府第五十四章兵臨朝歌(三)第十三章五帝弟三十五章子牙收徒第一百二十五章使徒傳道(二)第一百二十一章被捕第三十九章魔家四將(二)第一百八十七章騙取芭蕉扇第一百四十八章李靖第一百零一章看管蟠桃園第一百八十七章騙取芭蕉扇第一百二十六章使徒傳道(三)第二百零二章陳橋兵變第九十章楚懷王第一百四十一章司馬懿
第一百八十九章西行遇前緣第九十章楚懷王第五十九章掃羅王第十章巴別塔第一百二十五章使徒傳道(二)第八十二章鬼谷子(二)第三十張棄朝歌渭水垂釣第三十六章子牙爲相第一百六十五章靈吉降妖第七十三章老子(二)第一百二十三章耶穌昇天第二百零五章朱熹第五十五章帝辛自焚摘星樓第二百二十六章宗教改革(四)第三十三章文王吐子第一百零五章猴王被壓五行山第一百九十九章六祖慧能第九十二章長平之戰(二)第一百三十七中隆中對第一百三十六章道教發展(二)第九十六章始皇帝第二百二十七章文藝復興第十二章軒轅黃帝第二百一十六章張三丰第一百一十一章道成肉身第二百一十六章張三丰第四章盤古第一百零六章雜記第二百零九章李元昊(二)第一百二十三章耶穌昇天第五十八章周公第二百零一章五代十國第五十六章帝辛自焚摘星樓(二)第二百一十九章王陽明第一百六十六章沙悟淨第二百零九章教會分裂第一百八十一章猴王戰紅孩兒第二百零六章徽宗趙佶第十二章軒轅黃帝第四十六章齊聚誅仙陣(二)第一百二十六章使徒傳道(三)第三章天使叛亂第一百二十九章使徒傳道(六)第三十八章魔家四將第三十四章飛熊入夢第五十九章掃羅王第一百六十五章靈吉降妖第一百五十八緊箍兒咒第一百七十七章國王託夢第一百三十二章異端滋生第一百二十章榮入聖城第十二章軒轅黃帝第一百八十一章猴王戰紅孩兒第一百零六章漢武帝(四)第三十七章哪吒助西岐第三十七章哪吒助西岐第一百八十八章扇滅火焰山第十七章牛郎織女第一百九十二章李靖父子降妖第一百九十六章袁天罡第一百六十七章四聖試禪心第一百四十二章菩提達摩第二百一十五章馬可·波羅第二百章會昌滅佛第一百四十六章周武帝宇文邕第八十一章三國分晉第十四章五帝(二)第八十七章合縱連橫第五十六章帝辛自焚摘星樓(二)第九十五章秦王掃六合(二)第二百零九章教會分裂第五十四章兵臨朝歌(三)第一百二十章榮入聖城第九十四章秦王掃六合第四十章魔家四將(三)第三十八章魔家四將第二十五章姜子牙下山第三十二章伯邑考進貢(二)第三章天使叛亂第二百一十六章張三丰第一百九十九章六祖慧能第一百九十九章六祖慧能第一百二十四章使徒傳道第七十一章猴王得神兵第九十三章少年宰相第一百五十二章太宗遊地府第五十四章兵臨朝歌(三)第十三章五帝弟三十五章子牙收徒第一百二十五章使徒傳道(二)第一百二十一章被捕第三十九章魔家四將(二)第一百八十七章騙取芭蕉扇第一百四十八章李靖第一百零一章看管蟠桃園第一百八十七章騙取芭蕉扇第一百二十六章使徒傳道(三)第二百零二章陳橋兵變第九十章楚懷王第一百四十一章司馬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