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三十五章子牙收徒

話說武吉出了獄,可憐思家心重,飛奔回來。只見母親倚閭而望,見武吉回家,忙問曰:“我兒,你因甚麼事,這幾日纔來?爲母在家,曉夜不安,又恐你在深山窮谷被虎狼所傷,使爲孃的懸心吊膽,廢寢忘餐。今日見你,我方心落。不知你爲何事,今日纔回?”武吉哭拜在地曰:“母親,孩兒不幸前日往南門賣柴,遇文王駕至,我挑柴閃躲,塌了尖擔,打死門軍王相。文王把孩兒禁於獄中。我想母親在家中懸望,又無音信,上無親人,單身隻影,無人奉養,必成溝壑之鬼,因此放聲大哭。多虧上大夫散宜生老爺啓奏文王,放我歸家,置辦你的衣衾、棺木、米糧之類,打點停當,孩兒就去償王相之命。母親,你養我一湯無益了!”道罷大哭。其母聽見兒子遭此人命重情,魂不附體,一把扯住武吉,悲聲哽咽,兩淚如珠,對天嘆曰:“我兒忠厚半生,並無欺妄,孝母守分,今日有何事得罪天地,遭此陷穽之災。我兒,你有差遲,爲孃的焉能有命!”武吉曰:“前一日,孩兒擔柴行至磻溪,見一老人執竿垂釣,在線拴着一個針,在那裡釣魚。孩兒問他:‘爲何不打彎了,安着香餌釣魚?’那老人曰:‘寧在直中取,不在曲中求。非爲錦鱗,只釣王侯。’孩兒笑他:‘你這個人也想做王侯,你那嘴臉,也不像做王侯,好像一個活猴!’那老人看看孩兒曰:‘我看你的嘴臉也不好。’我問他:‘我怎的不好?’那老人說孩兒‘左眼青,右眼紅,今日必定打死人’,確確的,那一日打死了王相。我想老人嘴極毒,想將起來可惡。”其母問吉曰:“那老人姓甚,名誰?”武吉曰:“那老人姓姜,名尚,字子牙,道號飛熊。因他說出號來,孩兒故此笑他。他才說出這樣破話。”老母曰:“此老善相,莫非有先見之明。我兒,此老人你還去求他救你。此老必是高人。”武吉聽了母命,收拾徑往磻溪來見子牙。

武吉來到溪邊,見子牙獨坐垂楊之下,將漁竿飄浮綠波之上,自己作歌取樂。武吉走至子牙之後,款款叫曰:“姜老爺!”子牙回首,看見武吉,子牙曰:“你是那一日在此的樵夫。”武吉答曰:“正是。”子牙道:“你那一日可曾打死人麼?”武吉慌忙跪泣告曰:“小人乃山中蠢子,執斧愚夫,那知深奧。肉眼凡胎,不識老爺高明隱達之士。前日一語,冒犯尊顏。老爺乃大人之輩,不是我等小人,望姜老爺切勿記懷,大開仁慈,廣施惻隱,只當普濟羣生!那日別了老爺,行至南門,正遇文王駕至,挑柴閃躲,不知塌了尖擔,果然打死門軍王相。此時文王定罪,理合抵命。小人因思老母無依,終久必成溝壑之鬼,蒙上大夫散宜生老爺爲小人啓奏文王,權放歸豕,置辦母事完備,不日去抵王相之命。以此思之,母子之命依舊不保。今日特來叩見姜老爺,萬望憐救毫末餘生,得全母子之命。小人結草銜環,犬馬相報,決不敢有負大德!”子牙曰:“‘數定難移’。你打死了人,宜當償命。我怎麼救得你?”武吉哀哭拜求曰:“老爺恩施,昆蟲草木,無處不發慈悲,倘救得母子之命,沒齒難忘!”子牙見武吉來意虔誠,亦且此人後必有貴,子牙曰:“你要我救你,你拜吾爲師,我方救你。”武吉聽言,隨即下拜。子牙曰:“你既爲吾弟子,我不得不救你。如今你速回到家,在你牀前,隨你多長,挖一坑塹,深四尺。你至黃昏時候,睡在坑內;叫你母親於你頭前點一盞燈,腳後點一盞燈。或米也可,或飯也可,抓兩把撒在你身上,放上些亂草。睡過一夜起來,只管去做生意,再無事了。”武吉聽了,領師之命,回到家中,滿面喜容。母說:“我兒,你去求姜老爺,此事如何?”武吉對母親一一說了一遍。母親大喜,隨命武吉挖坑點燈。

且說子牙三更時分,披髮仗劍,踏罡布鬥,搯訣結印,隨與武吉厭星。次早,武吉來見子牙,口稱:“師父”,下拜。子牙曰:“既拜吾爲師,早晚聽吾教訓。打柴之事,非汝長策。早起挑柴貨賣,到中時來講談兵法。方今紂王無道,天下反亂四百鎮諸侯。”武吉曰:“老師父,反了那四百鎮諸侯?”子牙曰:“反了東伯侯姜文煥,領兵四十萬,大戰遊魂關;南伯侯鄂順反了,領三十萬人馬,攻打三山關。我前日仰觀天象,見西岐不久刀兵四起,雜亂髮生。此是用武之秋,上心學藝,若能得功出仕,便是天子之臣,豈是打柴了事。古語有云:‘將相本無種,男兒當自強。’又曰:‘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也是你拜我一場。”武吉聽了師父之言,早晚上心,不離子牙,精學武藝,講習六韜。

散宜生一日想起武吉之事,一去半載不來。宜生入內庭見文王,啓奏曰:“武吉打死王相,臣因見彼有老母在家,無人養侍,奏過主公,放武吉回家,辦其母棺木日費之用即來;豈意彼竟欺滅國法,今經半載,不來領罪,此必狡猾之民。大王可演先天數以驗真實。”文王曰:“善。”隨取金錢,佔演兇吉。文王點首嘆曰:“武吉亦非猾民,因懼刑自投萬丈深潭巳死。若論正法,亦非鬥毆殺人,乃是誤傷人民,罪不該死。彼反懼法身死,如武吉深爲可憫!”嘆息良久,君臣各退。

第一百八十五章悟空戰心魔第五十五章帝辛自焚摘星樓第一百三十五章道教發展第九十二章長平之戰(二)第八十六章西門豹第一百一十章王莽第一百八十二章紅孩兒皈依第六十九章內門弟子第一百四十八章李靖第四十七章大會萬仙陣第七十九章看管蟠桃園第二百一十二章丘處機第九十七章始皇帝(二)第六十五章東周第四十三章孔宣兵阻金雞嶺(三)第一百六十章禪院失袈裟第二百二十一章湯若望第一百零六章漢武帝(四)第一百九十五章終成正果第一百五十中李靖(三)第二百零九章教會分裂第二百一十八章姚廣孝第一百四十一章司馬懿第三十七章哪吒助西岐第一百九十五章終成正果第一百六十三章悟空收八戒第一百七十四章意馬憶心猿第一百三十五章道教發展第一百六十二章高老莊第二百零四章宋慈第六章盤古兒女第九十七章二世胡亥第五十九章掃羅王第二百零二章包拯第一百二十九章使徒傳道(六)第九十章楚懷王第五十章大會萬仙陣(四)第一百零七章耶穌傳道第一百四十八章李靖第六章盤古兒女第二十七章姜子牙下山(三)第四十七章大會萬仙陣第五十五章帝辛自焚摘星樓第二百二十七章文藝復興第六十三章大衛(三)第三十九章魔家四將(二)第二百二十八章文藝復興(二)第五十四章兵臨朝歌(三)第一百二十四章使徒傳道第二章身臨地獄第一百四十二章司馬懿(二)第一百三十五章道教發展第二百二十章利瑪竇第八十四章孫臏與龐涓(二)第十章巴別塔第一百二十三章耶穌昇天第二百章會昌滅佛第一百二十八章使徒傳道(五)第五十九章白龍馬第一百四十章周瑜第七十六章釋迦摩尼第三十六章子牙爲相第一百零六章漢武帝(四)第五十四章兵臨朝歌(三)第一百二十章榮入聖城第一百七十七章國王託夢第一百一十一章道成肉身第一百四十九章李靖(二)第一百零七章東方朔第一百二十一章被捕第一百十二十七章使徒傳道(四)第一百零五章漢武帝(三)第二百零六章楊延昭第二十四章哪吒鬧東海(二)第一百九十九章六祖慧能第七十七章太白金星招安第一百一十四章王莽篡漢第六十章掃羅王(二)第一百七十六章寶林寺第一百八十六章路阻火焰山第一百一十一章道成肉身第二百二十章利瑪竇第一百四十二章菩提達摩第一百五十一章涇河水龍犯天條第四十六章齊聚誅仙陣(二)第八十九章齊宣王第三十九章魔家四將(二)第八十五章商鞅變法第一百六十二章高老莊第一百四十四章孝文帝第二百二十一章湯若望第一百七十九章國王歸位第二百二十七章文藝復興第一百六十九章五莊觀(二)第九十九章項羽第六章盤古兒女第一百九十一章悟空鬥女妖第八章菩提現世第三十張棄朝歌渭水垂釣第一百八十六章路阻火焰山
第一百八十五章悟空戰心魔第五十五章帝辛自焚摘星樓第一百三十五章道教發展第九十二章長平之戰(二)第八十六章西門豹第一百一十章王莽第一百八十二章紅孩兒皈依第六十九章內門弟子第一百四十八章李靖第四十七章大會萬仙陣第七十九章看管蟠桃園第二百一十二章丘處機第九十七章始皇帝(二)第六十五章東周第四十三章孔宣兵阻金雞嶺(三)第一百六十章禪院失袈裟第二百二十一章湯若望第一百零六章漢武帝(四)第一百九十五章終成正果第一百五十中李靖(三)第二百零九章教會分裂第二百一十八章姚廣孝第一百四十一章司馬懿第三十七章哪吒助西岐第一百九十五章終成正果第一百六十三章悟空收八戒第一百七十四章意馬憶心猿第一百三十五章道教發展第一百六十二章高老莊第二百零四章宋慈第六章盤古兒女第九十七章二世胡亥第五十九章掃羅王第二百零二章包拯第一百二十九章使徒傳道(六)第九十章楚懷王第五十章大會萬仙陣(四)第一百零七章耶穌傳道第一百四十八章李靖第六章盤古兒女第二十七章姜子牙下山(三)第四十七章大會萬仙陣第五十五章帝辛自焚摘星樓第二百二十七章文藝復興第六十三章大衛(三)第三十九章魔家四將(二)第二百二十八章文藝復興(二)第五十四章兵臨朝歌(三)第一百二十四章使徒傳道第二章身臨地獄第一百四十二章司馬懿(二)第一百三十五章道教發展第二百二十章利瑪竇第八十四章孫臏與龐涓(二)第十章巴別塔第一百二十三章耶穌昇天第二百章會昌滅佛第一百二十八章使徒傳道(五)第五十九章白龍馬第一百四十章周瑜第七十六章釋迦摩尼第三十六章子牙爲相第一百零六章漢武帝(四)第五十四章兵臨朝歌(三)第一百二十章榮入聖城第一百七十七章國王託夢第一百一十一章道成肉身第一百四十九章李靖(二)第一百零七章東方朔第一百二十一章被捕第一百十二十七章使徒傳道(四)第一百零五章漢武帝(三)第二百零六章楊延昭第二十四章哪吒鬧東海(二)第一百九十九章六祖慧能第七十七章太白金星招安第一百一十四章王莽篡漢第六十章掃羅王(二)第一百七十六章寶林寺第一百八十六章路阻火焰山第一百一十一章道成肉身第二百二十章利瑪竇第一百四十二章菩提達摩第一百五十一章涇河水龍犯天條第四十六章齊聚誅仙陣(二)第八十九章齊宣王第三十九章魔家四將(二)第八十五章商鞅變法第一百六十二章高老莊第一百四十四章孝文帝第二百二十一章湯若望第一百七十九章國王歸位第二百二十七章文藝復興第一百六十九章五莊觀(二)第九十九章項羽第六章盤古兒女第一百九十一章悟空鬥女妖第八章菩提現世第三十張棄朝歌渭水垂釣第一百八十六章路阻火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