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統一

餘額不足

蘇北,淮安,淮軍大本營。

作爲湘軍統帥曾國藩一手培養的學生,李鴻章可謂繼承了曾國藩衣鉢,將老師的治軍之道學了個精透,同時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相比較曾國藩的固執,李鴻章更多了份銳意進取,除了嚴抓軍紀和訓練,此人更重視軍事裝備的更新。

依仗滿清時期江蘇巡撫的正統身份,以及滿清垮臺之後江蘇督軍的便利,李鴻章的淮軍獲得了江蘇絕大部份士紳的支持,因而糧餉充足,終於由弱到強,從剛開始侷限於蘇北一隅,發展到現在控制了江蘇中北部,山東大部的可觀局面。

石達開在護國軍的打擊下,眼看是日薄西山、時日無多,覆滅是早晚之事,可護國軍的強大也成了李鴻章心頭的一根刺,淮軍何去何從?已經成爲橫在李鴻章面前的一道難題!是學老師曾國藩那樣接受護國軍的改編?還是橫了心自立門戶?

如果接受改編,李鴻章還能成爲淮軍的統帥嗎?淮軍還能維持目前的規模嗎?李鴻章認爲不太現實。

如果不接受改編,以護國軍在最近幾年表現出來的強大戰鬥力,李鴻章不認爲淮軍能成爲對手,真要和護國軍對抗,李鴻章心裡一點底也沒有……

自從護國軍在廣東大敗洋人之後,前來淮安活動的外國公使明顯多了起來。

這些一貫驕橫的外國人開始學會低聲下氣說話,並且開出了許多頗具誘惑性的條件,甚至還答允幫助淮軍建成兩座兵工廠,以及援助兩艘中型鐵甲軍艦!但這些好處不是白送的,是有附加條件的。

洋人的附加條件就是要淮軍立即和石達開、塔齊布兩方結盟,形成共抗護國軍的局面。

對於洋人的用心,李鴻章洞若觀火,這些居心叵測的洋鬼子,自然絕不願意看到一個強大的統一的中國出現在東方!如果中國真的被護國軍統一了,他們的在華利益將遭到嚴重損害,這是他們難以容忍的。

所以,西方各國纔會不遺餘力扶植反對勢力跟護國軍作對,極力延緩、破壞護國軍的統一進程。

但洋人的許諾同時也擊中了李鴻章的弱點,凡是人都有劣根性,李鴻章也不能例外!

從內心深處,李鴻章是渴望更高更強大的權力的,也就是他具有擊敗護國軍並且取而代之成爲統一中華的主要力量的強烈願望,而洋人的許諾無疑給了他實現這個願望的強有力的保證。

如果洋人真的能夠履行諾言協助淮軍創建兩座兵工廠並援助兩艘中型鐵甲軍艦,李鴻章就有信心和護國軍打一仗!

在這個關鍵時刻,一個神秘的客人悄然來到淮安,接受了李鴻章的緊急接見,這客人不是別人,正是軍政府大元帥秦漢派來的全權代表——曾貞幹!曾貞幹此行的目的非常明確,那就是極力說服李鴻章放棄獨立的念頭,擁護護國軍的統治。

臨行前,秦漢特別囑咐曾貞幹,聲言李鴻章此人頭腦清醒,不需要跟他講太多道理,只需要在適當的時候宣傳一下湘楚軍校的辦學模式,以及護國軍在廣東和洋人的作戰經歷,特別是湘軍統帥曾國藩的功績,更需要極力宣揚。

像李鴻章這樣具有極大野心的民族誌士,只有靠民族大義和強大武力雙管齊下,纔可能使之屈服。

就在曾貞幹身負秦漢密令來到淮安當說客的時候,軍政府的另一要員左宗棠也離開了部隊,秘密抵達上海。化身普通商人的左宗棠剛到上海,就被上海最大的洋行主楊百萬接到了府裡。

隨着左宗棠的到來,一場暴動正在緊鑼密鼓的準備之中!

這一切都沒有瞞過太平軍駐上海的統帥,輔王楊輔清。

“輔王,洋行的人終於按捺不住要動手了!”王府衛隊部將史大奈衝進楊輔清的書房,大聲道,“他們在各地秘密訓練的人手正在向王府周圍地區集結,用意是不言而喻的!”

楊輔清神色陰沉,凝聲道:“好啊,楊百萬啊楊百萬,你終於忍不住要動手了嗎?這不是我不給你活路,而是你自己非要往我刀口上撞,來人!”

兩名牌刀手厲吼着挺身出現。

楊輔清神色冷厲,沉聲道:“傳令,王府親衛隊立即集合待命,聽我號令行事!”

史大奈提醒道:“輔王,只靠親衛隊守衛王府,兵力似乎顯得單薄了些?是不是考慮從五軍中調一支軍隊進府守衛?”

“不必!”楊輔清斷然道,“王府守衛的兵力多了,容易驚動洋行的人,萬一楊百萬臨陣退縮,放棄暴動,我們就抓不住他的把柄了!這一次,本王要他死得心服口服,這也是一次難得的機會,藉着這次機會,本王一定要實現對上海洋行界的整合,再不能放任自流了。”

史大奈道:“屬下說句不該說的話,殿下早該如此了。”

楊輔清道:“一直以來,楊百萬有大王娘罩着,本王對他無可奈何,可現時局大變,已經跟以前再不一樣了!大奈,你快去準備吧。”

史大奈答應一聲,急急下去準備了。

楊百萬府上,密室。

神色陰沉的左宗棠正在接見洋行的代表們。

楊百萬清咳一聲,首先說道:“左長官,你來了就好了,我們也終於有了主心骨了!老實說,上海的局勢是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了,你一來,我們立馬就可以起事。”

左宗棠點頭道:“此事宜速不宜拖,最好是今晚就起事。”

楊百萬道:“左長官但請放心,在下早和其餘的洋行主聯絡好了,秘密訓練的一千多名突擊隊員也已經全部集結到位,只要左長官一聲令下,他們就可以殺進楊輔清的王府,割了他的腦袋,楊輔清一死,上海的太平軍就會立刻土崩瓦解,我們的人就能順利接手上海的防務了。”

左宗棠慎重地問道:“你們安插在太平軍中的人可靠嗎?”

楊百萬拍胸脯道:“左長官放心,絕對可靠!其實,這一年多來,太平軍中的許多將領早已經和上層離心離德,再加上在下等的慘淡經營,這麼說吧,十個太平軍中級將領裡面,至少有九個已經明確表態,只要楊輔清一死,就立即易幟,接受護國軍的改編。”

左宗棠點頭道:“既然如此,關鍵就在於進攻王府一役了。”

是日,深夜。

大量黑衣人突然出現在輔王府外,黑夜裡,輔王府一片寂靜,只有大門兩側懸掛的兩盞燈籠散發出淡淡的燈光,格外襯托出慘淡的夜色。

四涌而來的黑衣人由暗轉明,吶喊着撞開了王府大門,蜂擁而入。

可王府大院裡靜悄悄的,半個鬼影子也沒看見,黑衣人的首領驚覺不妙時,陡聽一聲炮響,從院牆上冒起了大羣太平軍戰士,熊熊的火把也映亮了整個夜空,火光下,楊輔清神色清冷地站立着,臉上帶着冷笑。

“楊百萬,你死到臨頭了!”

領頭的黑衣人緩緩地拉下了蒙面黑巾,赫然正是上海十大洋行中最大的百萬洋行的主人楊百萬。

楊百萬冷冷笑道:“鹿死誰手,還未可知也。”

楊輔清冷哼一聲,厲聲道:“來人,替我拿……”

一陣劇痛突然襲來,楊輔清的聲音嘎然而止,他緩慢地低下頭來,正好看到胸前凸出一截滴血的刀尖,困難地回過頭來,正好看到史大奈猙獰的笑臉……

天京,天王府。

一名風塵僕僕的太平軍戰士在兩名牌刀手的攙扶下上了金階。

石達開在深夜被人叫醒,然後就接到了這個驚天的噩耗,上海又淪陷了!繼陳玉成主力覆滅,安慶淪陷石祥禎戰死之後,石達開的另一重要軍事重鎮,上海也宣告失守!楊輔清的陣亡以及所部的覆滅,徹底宣佈石達開麾下的三大主力已經損失殆盡,從現在起,天京已經成爲一座內無糧草、外無援軍的孤城……

絕望的石達開將所有的妻妾子女趕進了剛剛落成的通天塔,命軍士在塔下堆滿柴薪,最後,石達開自己也黯然登塔,引火自焚……

石達開自殺後次日,城裡的太平軍除了少部份負隅頑抗外,絕大多數都換上了百姓衣裝,天京城不攻自破,護國軍兵不血刃開進城裡,蒙虎當即宣佈天京複名南京。南京光復,石達開自殺,徹底宣佈南太平天國運動的覆滅。

石達開自焚一事嚴重刺激了已經病入膏肓的塔齊布,在獲訊的次日,又驚懼又傷感的塔齊布便在病榻上一命嗚呼,繼任浙閩督軍的德福隆素來對秦漢有好感,加上秦漢派來的使者又大力宣揚以前兩人在湖南綠營時的情誼,德福隆終於沒能抵禦軍政府的感情牌,斷然宣佈易幟。

1860年10月1日,北天王韋昌輝憂鬱成疾,病死在北京故宮。

韋俊在成爲太平軍主帥的當天,就鄭重宣佈易幟,太平軍全軍接受改編,併入護國軍戰鬥序列,除了至今獨立的西藏、蒙古、新疆、滿洲、蒙古等地區,護國軍對中國主要地區的統一基本完成。

10月中旬,以黃冕爲主席的工人黨以及以蕭嬙爲主席的人民黨在秦漢的授意下組建第一屆聯合政府,議會定國號爲中華人民共和國,秦漢以全票當選爲大總統,議會還定國旗爲五星紅旗,都城爲長沙,並且將10月1日定爲國慶節。

一個暫新的時代終於來臨了……

第20章 災難第13章 搶攻第26章 殺戮第10章 鮑超第32章 影響第4章 攻克湘潭第17章 謀略第18章 制肘(二)第5章 出路第3章 訓練第21章 重工第6章 準備第15章 教育第6章 運籌第14章 練兵第34章 猛烈第19章 默契第14章 勾結第8章 羣毆第9章 楚勇第15章 危險第10章 不動第48章 圍點第39章 勾結第6章 準備第4章 重兵第11章 消長第12章 異兆第18章 肢解第14章 勾結第13章 搶攻第8章 密談第9章 舞獅第33章 亂戰第40章 統一第16章 精兵第10章 軍人第47章 惡化第45章 悲壯第9章 楚勇第15章 活捉第18章 苦練第3章 訓練第4章 選擇第4章 攻克湘潭第12章 告狀第15章 雄心第7章 懷疑第11章 消長第17章 捷報第6章 朝議第29章 空虛第48章 圍點第15章 危險第5章 會戰第6章 準備第23章 大捷第7章 潰敗第27章 俘虜第1章 要務第12章 異兆第13章 陷阱第41章 利器第16章 教訓第37章 阻擊第13章 慘烈第22章 攻守第10章 地獄第15章 教育第12章 首戰第20章 紀律第7章 立威第9章 舞獅第28章 大捷第15章 掠奪第1章 擴張第27章 屠殺第39章 勾結第4章 東征第9章 歲入第13章 忠告第22章 爆發第22章 擴軍第32章 遭遇第22章 爆發第10章 軍人第4章 選擇第16章 大計第28章 大捷第20章 火線第31章 機斷第2章 轉型第5章 戰火第4章 選擇第13章 營官第1章 孔學第6章 運籌第6章 朝議第22章 混戰第17章 斬首
第20章 災難第13章 搶攻第26章 殺戮第10章 鮑超第32章 影響第4章 攻克湘潭第17章 謀略第18章 制肘(二)第5章 出路第3章 訓練第21章 重工第6章 準備第15章 教育第6章 運籌第14章 練兵第34章 猛烈第19章 默契第14章 勾結第8章 羣毆第9章 楚勇第15章 危險第10章 不動第48章 圍點第39章 勾結第6章 準備第4章 重兵第11章 消長第12章 異兆第18章 肢解第14章 勾結第13章 搶攻第8章 密談第9章 舞獅第33章 亂戰第40章 統一第16章 精兵第10章 軍人第47章 惡化第45章 悲壯第9章 楚勇第15章 活捉第18章 苦練第3章 訓練第4章 選擇第4章 攻克湘潭第12章 告狀第15章 雄心第7章 懷疑第11章 消長第17章 捷報第6章 朝議第29章 空虛第48章 圍點第15章 危險第5章 會戰第6章 準備第23章 大捷第7章 潰敗第27章 俘虜第1章 要務第12章 異兆第13章 陷阱第41章 利器第16章 教訓第37章 阻擊第13章 慘烈第22章 攻守第10章 地獄第15章 教育第12章 首戰第20章 紀律第7章 立威第9章 舞獅第28章 大捷第15章 掠奪第1章 擴張第27章 屠殺第39章 勾結第4章 東征第9章 歲入第13章 忠告第22章 爆發第22章 擴軍第32章 遭遇第22章 爆發第10章 軍人第4章 選擇第16章 大計第28章 大捷第20章 火線第31章 機斷第2章 轉型第5章 戰火第4章 選擇第13章 營官第1章 孔學第6章 運籌第6章 朝議第22章 混戰第17章 斬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