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首戰

餘額不足

1857年7月,韋昌輝在石達開的支持下發動兵變,洪秀全被軟禁起來,兩個哥哥福王和勇王慘遭滅門!整個太平天國的大權落入韋昌輝之手。韋昌輝和石達開以鐵血的手段整肅天京,一大批忠於天王的將領遭到了清洗,雖然太平軍的力量遭受了一定的削弱,但是最高領導層卻獲得了脫胎換骨的變化,從原來的貪圖享受、不思進取轉而開始勵精圖治、積極進取。

就在太平天國內部爆發天京兵變之時,秦漢的新軍也和曾國荃的湘軍發生了第一次摩擦。

有了前次被秦漢截奪軍火的經歷,曾國荃決定派兵進駐武漢,以武力奪取武漢軍械製造局的控制權,秦漢在獲知消息後針鋒相對,決定派長沙衛戍師的第一團進軍湖北,準備以武力抗拒湘軍進駐武漢。

湘軍的主將是石鎮海,此人乃是曾國荃麾下一員猛將,打仗素來不怕死,每戰必衝在最前面,當兵時如此,當了營官之後還是如此,爲此曾國荃還曾數次批評與他,可石鎮海仍舊我行我素,渾不將主帥的話放在心裡。

正所謂有其將必有其兵,石鎮海驍勇,鎮字營的湘軍官兵也像主將一般、個個剽悍成性,委實堪稱一支虎狼之師,論戰鬥力和秦漢以前領率的六營應在伯仲之間。但秦漢根本就沒有將這支湘軍放在眼裡。

理由很簡單,長沙衛戍師第一團雖然只是剛組建不久的新軍,作戰經驗缺乏,但這支軍隊是以湘楚軍校的學員爲骨幹組建的!這些學員可不是普通的學員,他們經過湘楚軍校將近半年的培訓,已經完全接受了近代陸戰的戰術思想,他們還深受西方資產階級大革命的影響,已經和以前的綠營舊軍截然不同了。

相比較湘軍採取的重金激勵手段,秦漢在新軍中採取的洗腦策略顯然更勝一籌,被激發出強烈愛國熱情的學員根本不將個人的利益放在心上,他們的腦子裡只有一個強烈的念頭,中華民族是個偉大的民族,絕不能聽任洋人的欺凌!而要抵禦洋人的欺凌,依靠腐敗的滿清政府是絕無可能的,唯一的可能就是學習西方世界,在中華大地來一次轟轟烈烈的大革命。

秦漢非常自信,以思想武器武裝起來的新軍,戰鬥力是絕對要高過以金錢誘惑武裝起來的舊軍的。更何況,長沙衛戍師還裝備了相對優良的武器裝備,步槍和投擲彈已經成爲制式武器,士兵基本做到人手一杆槍、五顆投擲彈。

秦漢甚至還額外組建了一個師屬騎兵營和師屬炮營。

但這些都不是新軍最大的優勢,新軍最大的優勢其實就在秦漢本人!秦漢本人來自二十一世紀,那時候的戰爭藝術,是十九世紀中葉所無法比擬的!前後兩次世界性的大戰,將人類戰爭策略的發展推向了巔峰,各類戰術層出不窮,各國戰略百花競豔,戰爭,破天荒地上升到了藝術的高度。

秦漢隨便套取一些最基本的熱兵器戰術,在這個時期的對手來說都是難以想象的災難!

在創建新軍之前,秦漢統率的六營只是舊式綠營軍隊,完全不可能接受他的新戰術、新戰略,但現在這支新軍可不一樣!他們的指揮階層是他一手培訓的軍校學員,能夠完全領會他的意圖並且堅決地執行他的命令。

這樣的優勢是災難性的!

秦漢直挺挺地站在地圖跟前,這還是以韋俊交出的地圖爲樣本,放大十倍繪製的,秦漢讓人繪好了掛在師指揮部的高牆上。

地圖上以彩色標出兩個大箭頭,一個紅色,一個藍色。

白飄雲拿着一根細長的竹竿,指着地圖正在講解:“湘軍石鎮海部約三千人,三天前從九江出發西進,目前的位置在蘄州一帶!石鎮海此人乃是湘西土匪出生,生性剽悍、作戰勇敢,鎮字營在曾國荃的吉字大營裡也算一支虎狼之師,戰鬥力不可小瞧。石鎮海此行的目的很簡單,就是想以武力控制武漢,控制武漢軍械製造局。根據我軍掌握的資料,石鎮海部的制式裝備是擡槍以及少量的冷兵器,全是清一色的步兵,沒有火炮。”

白飄雲簡單地介紹完情況,秦漢遊目打量着蒙虎,沉聲道:“蒙虎,這次北上動用的是你的第一團,也就是說,你纔是這行軍事行動的真正主將,對於湘軍石鎮海部的行動,你又有什麼看法?”

蒙虎厲聲道:“校長,學生以爲,石鎮海的三千人不堪一擊!”

“說說你的想法。”秦漢冷然道,“有信心當然是好事,但凡事需有根據,否則就是妄自尊大,這種思想是十分危險的。”

蒙虎大步走到地圖前,從白飄雲手裡接過竹竿,指着地圖說道:“我師屬騎兵營已經先期開拔,按照兩軍的行進速度計算,雙方應該在鄂州一線遭遇!以騎兵營的機動能力、湘軍事先又毫無防備,只要不掉進湘軍的埋伏,完全可以將湘軍牢牢地牽制在鄂州一線的。然後,第一團可以營爲單位,兵分三路,從側後迂迴,將石鎮海部合圍在鄂州一線,最終全殲是完全有可能的。”

“恩,全殲的想法固然是很好的,但戰場上的局勢瞬息萬變,有許多事情是難以預料的,萬一有所疏漏,就可能導致難以挽回的損失。”秦漢道,“再來說說你的詳細作戰部署。”

蒙虎道:“鄂州距離九江比較近,一旦石鎮海部被我合圍,曾國荃是肯定要派兵救援的,因此,我將命令一營以急行軍速度斜插蘄州,在蘄州段長江兩岸構築暫壕工事,阻擊曾國荃的援軍!以二營和三營前後碾壓石鎮海部,協同師屬騎兵營將之合圍在鄂州一線。”

“以三個營不到三千人,就想合圍石鎮海部的三千人,你的胃口是不是大了點?”秦漢冷然道,“還有,你在蘄州僅擺出一個營,能頂得住曾國荃的援軍嗎?”

“這個……”蒙虎撓了撓頭,一時語塞。

秦漢道:“還有長江的佈防,你壓根就沒有提及!別忘了曾國荃是曾國藩的九弟,曾國藩手裡可掌握着一支強大的水師,你在長江兩岸佈防,湘軍水師大可以輕而易舉地順着長江北上直抵鄂州,將石鎮海部接應走,甚至還可以直接從鄂州沿長江水路進攻武漢,你的第一團全部擺在鄂州和蘄州一線,武漢空虛,如何守衛?”

蒙虎臉色一變,失聲道:“對呀,學生怎麼忘了湘軍編制裡面還有一支水師!失策!”

秦漢冷然道:“還有,更重要的一點是,長沙衛戍師和湘軍同屬大清朝的編制,名義上都歸皇上統管,這可不是殺長毛,來多少幹掉多少,怎麼打還得看情況、講策略!眼下有湘軍在江西擋着太平軍,一旦湘軍潰敗,我們將直接面對太平軍幾十萬大軍的兵鋒,這樣的結果你又有沒有想過?”

蒙虎臉上沁起一層汗水,羞愧地說道:“學生思慮不周,請校長多多教誨。”

秦漢道:“該教的我都已經在課上教你們了,接下來就要靠你們自己在戰場上體會和摸索了!不經過戰火的洗禮,無論你的各科考覈成績多出色,都只能是紙上談兵,成不了一名真正的指揮員,你就在實戰中慢慢學習吧。”

“學生明白。”蒙虎沉聲道,“學生一定好好抓住這次機會。”

秦漢道:“本校長的想法是,在鄂州和石鎮海部打一場硬碰硬的會戰!石鎮海是湘軍中的驍將,他的鎮字營是湘軍的王牌軍、拳頭部隊,我們長沙衛戍師就是要挑這樣的硬骨頭,給我砸碎它、搗爛它,打趴它!但是……絕對不能殲滅他,更不能包圍他、引來曾國荃的大量援軍。”

“是!”蒙虎猛地一挺身軀,厲聲道,“學生明白了!”

“這一戰是長沙衛戍師的第一仗,一定要打得漂亮,打得湘軍沒有脾氣,因此,我將師屬炮營也拔給一團統一指揮!共五個營的兵力對付石鎮海的五千人,兵力上不相上下,但裝備上我軍佔據絕對優勢,如果這樣的仗你蒙虎都打不贏,從今天起你就別再叫蒙虎了,乾脆叫病虎得了!”

“是,學生一定打好這一仗,打出長沙衛戍師的威風來,絕不給校長丟臉。”

秦漢點頭道:“恩,希望這一仗打下來,你的第一團會變成老虎團,而不是病貓團,我在長沙恭候你的佳音了。”

“請校長放心。”蒙虎梗着脖子厲聲吼道,“就算石鎮海他是塊精鋼,學生也把他砸得稀爛!”

秦漢就是喜歡蒙虎這股子老虎勁,這樣的剽悍之風是很容易感染身邊的將士的!石鎮海和長毛作戰多年,麾下的鎮字營又都是久經沙場的老兵,肯定是塊難啃的硬骨頭!由蒙虎的一團前去死磕,無疑是最理想的。

第2章 命運第17章 謀略第23章 血戰第16章 暴動第1章 整編第21章 爭功第11章 賭博第22章 擴軍第38章 民心第5章 出路第9章 伏擊第22章 混戰第21章 情義第29章 空虛第12章 告狀第11章 二流第11章 料敵第27章 佳人第30章 美事第9章 伏擊第41章 利器第15章 掠奪第3章 整風第16章 精兵第9章 進攻第4章 東征第13章 搶攻第30章 利器第22章 爆發第11章 料敵第12章 得失第39章 勾結第17章 智取第19章 蟄伏第3章 湘勇第16章 誘敵第10章 禮教第4章 貨幣第14章 移民第12章 異兆第12章 鐵血第21章 爭功第15章 教育第3章 整風第7章 策略第20章 火線第16章 精兵第15章 掠奪第20章 火線第12章 首戰第13章 忠告第38章 投降第35章 軍威第4章 兵鋒第15章 密約第12章 首戰第24章 清醒第9章 楚勇第18章 苦練第29章 爲將第21章 重工第12章 泥潭第17章 出兵第12章 告狀第11章 二流第8章 羣毆第12章 鐵血第20章 惡戰第5章 醞釀第8章 鎮定第18章 肢解第18章 制肘(二)第3章 整風第36章 軍民第39章 勾結第39章 勾結第26章 大義第19章 血腥第5章 猜忌第7章 決策第17章 密謀第14章 酒肉第2章 清末第17章 智取第10章 禮教第15章 掠奪第22章 擴軍第8章 鎮定第48章 圍點第27章 佳人第21章 情義第17章 謀略第4章 貨幣第2章 剿匪第5章 醞釀第2章 治國第7章 驚險第10章 佈局第18章 制肘(二)第44章 前奏
第2章 命運第17章 謀略第23章 血戰第16章 暴動第1章 整編第21章 爭功第11章 賭博第22章 擴軍第38章 民心第5章 出路第9章 伏擊第22章 混戰第21章 情義第29章 空虛第12章 告狀第11章 二流第11章 料敵第27章 佳人第30章 美事第9章 伏擊第41章 利器第15章 掠奪第3章 整風第16章 精兵第9章 進攻第4章 東征第13章 搶攻第30章 利器第22章 爆發第11章 料敵第12章 得失第39章 勾結第17章 智取第19章 蟄伏第3章 湘勇第16章 誘敵第10章 禮教第4章 貨幣第14章 移民第12章 異兆第12章 鐵血第21章 爭功第15章 教育第3章 整風第7章 策略第20章 火線第16章 精兵第15章 掠奪第20章 火線第12章 首戰第13章 忠告第38章 投降第35章 軍威第4章 兵鋒第15章 密約第12章 首戰第24章 清醒第9章 楚勇第18章 苦練第29章 爲將第21章 重工第12章 泥潭第17章 出兵第12章 告狀第11章 二流第8章 羣毆第12章 鐵血第20章 惡戰第5章 醞釀第8章 鎮定第18章 肢解第18章 制肘(二)第3章 整風第36章 軍民第39章 勾結第39章 勾結第26章 大義第19章 血腥第5章 猜忌第7章 決策第17章 密謀第14章 酒肉第2章 清末第17章 智取第10章 禮教第15章 掠奪第22章 擴軍第8章 鎮定第48章 圍點第27章 佳人第21章 情義第17章 謀略第4章 貨幣第2章 剿匪第5章 醞釀第2章 治國第7章 驚險第10章 佈局第18章 制肘(二)第44章 前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