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談判

餘額不足

“冠華,我決定任命你爲這次和六國公使談判的全權代表。”秦漢直直地盯着黃冠華,沉聲道,“你看怎麼樣?”

黃冠華單刀直入,反問道:“大哥,你決定的事小弟什麼時候唱過反調?一句話,這次談判的底線是什麼?我方又有多少籌碼?”

秦漢道:“底線就是賠款20萬兩黃金,王子兩萬兩,王妃一萬兩,一萬五千名戰俘每人贖金10兩,約合18萬兩,可以分期兩年付清,外加2萬兩利息!如果不願意拿現金,可以用設備和鐵甲艦抵充,但價格需按照歐洲市場價,不得哄擡。” wωω тtκan C〇

“籌嗎呢?”

“籌嗎就是王子、王妃外加一萬五千名戰俘!另外,我軍已經在香港新界之外形成永久防線,目前正在一個叫名深圳的小漁村加緊修築永久性軍事基地,以確保給香港保持強大的軍事壓力!香港是英國在遠東唯一的軍事基地,一旦被我軍收復,其太平洋支隊將不得不從遙遠的印度獲取補給,作戰實力將大打折扣,這是英國的致命弱點,你可以善加利用。”

黃冠華奸笑道:“大哥,我知道了,你故意留着香港不收復,原來打的這主意啊!”

“去,香港不是不想收回,是我軍確實沒這個實力,主要是海軍落後英軍太多了!”秦漢話鋒一轉,接着說道,“不過,太平洋上有英國人的遠東艦隊存在,既是我新生海軍的極大威脅,也是一個難得的機遇。”

黃冠華不解道:“此話怎講?”

秦漢眸子裡露出灼灼熱焰,森然道:“我們新生的中華艦隊只有在和英國遠東艦隊的激烈對抗中頑強地生存下來,纔有機會最終打敗英國海軍並殺到海外,稱霸整個世界。”

黃冠華凝重地說道:“大哥,你給中華艦隊定的起點,是不是過高了?以剛剛創立的新生艦隊和英國這老牌帝國去瓣手腕,我不認爲是個明智的決定。”

秦漢夷然道:“成與不成,只有試過才知道。”

黃冠華點頭道:“行,大哥你就放心吧,小弟絕不會令你失望。”

就在廣州戰場狼煙熄盡的同時,護國軍在其餘戰場上也進入最後的衝刺階段。

張大河不費吹灰之力消滅了劉松山,褚克昌在獲悉曾國藩殉國之後也仿效官文和駱秉章宣佈擁護軍政府的統治,廣西和雲南先後併入軍政府版圖,軍政府完成對大西南的統一,擁有了廣闊的戰略縱深。

在河北,韋昌輝太平軍已經和護國軍徹底摒棄前嫌,聯手共抗強敵,雙方的聯軍在懷柔、密雲一帶和俄、滿、蒙聯軍連番惡戰,互有勝負,戰局一時呈膠着狀,短時間內誰也奈何不了誰。爲了打破戰局的平衡,獲得最終的勝利,敵我雙方都向國內尋求援軍,以獲取壓倒性的優勢……

白飄雲已經把留守河南的五師兩個團也調上了密雲前線,只留下一個團駐守河南,好在此時石達開太平軍的大量兵力都已經被牽制在了安慶戰場,僞蒙古國的軍隊也已經大量投入密雲戰場,剩下的兵力還得時刻提防官文馬隊的威脅,根本無力分兵進襲,短時間內,河南倒也沒有什麼危險。

至於護國軍的主戰場——安慶,護國軍也已經取得了決定性的優勢,陳玉成的主力已經被死死地困在橫埠一帶,難以動彈,敗亡是早晚之事!石達開臨死反噬,組織了幾次救援,結果都損兵折將、無功而返,反而被護國軍趁機反擊,接連攻佔了好幾座大鎮,連天京最後的門戶,蕪湖也失守了。

1860年7月2日,太平天國英王陳玉成在一次突圍中被護國軍擊斃,殘部在張遂謀率領下投降,到了這時候,太平軍又困又餓,將士們一個個早已經瘦成皮包骨頭,人數也從剛開始的六萬人銳減至不足兩萬人。

陳玉成部的覆滅,對石達開來說是個沉重的打擊!南太平天國不但面臨兵源枯竭的危機,防禦縱深也已經喪失殆盡!太平天國的勢力範圍已經被嚴重壓縮,只剩下蘇南一小片狹窄的區域,再經不起護國軍任何一次大規模的進攻。

1860年7月5日,黃冠華抵達廣州,正式代表軍政府當局和六國公使舉行談判,是爲第一次廣州會談,這次會談最終並沒有取得什麼進展,更沒有簽訂任何有用的條約,卻是意義重大,因爲這是自從西方世界侵華以來,中國人第一次可以理直氣壯和洋人討價還價,第一次不用在打了勝仗之後卻還要簽訂喪權辱國條約。

談判剛開始,六國公使的氣焰十分囂張,他們仍然延續以前的一貫思維,想當然地認爲中國人仍然軟弱可欺,聯軍既便打了敗仗,仍然可以在談判桌上撈到好處,根本就沒有意識到,古老的中國正在發生根本性的轉變,法國巨人拿破崙預言的東方睡獅已經悄然甦醒了……

黃冠華特意將談判地點選在了一處遭受戰火洗劫的居民區,命人在廢墟中清理出一塊平地,擺上桌子和椅子,再在平地周圍懸掛起軍政府的國旗以及六國的國旗,就是這次談判的場所了。

看着迎風飄揚的中國國旗,黃冠華就佩服得五體投地,國旗的底色和圖案曾經在軍政府高層引起一場混亂的大慶討論,湘江日報甚至還刊登了一篇文章,一時間引來民間成千上萬的提案,弄得當局是頭痛不已。

最後還是秦漢一錘定音,設計了國旗的圖案並定了底下,看看這鮮豔的紅色,再看看這五顆鮮豔的星!中間最大的那顆代表的是偉大的中華,四周稍小的幾顆則代表四海八荒的無數小國,他們就像衆星拱月一般環繞着中國,映襯着中央王國的強大……

黃冠華的目光又落在六國的國旗上,不由得搖了搖頭,怎麼看都是中國的國旗最順眼。

六國公使在普魯士公使卡恩的帶領下剛進場,就試圖給黃冠華難堪,英國公使約翰連連搖頭,說道:“不,不,怎麼能在這種地方舉行談判?不行,絕對不行,我代表英國政府向貴國政府提出強烈抗議,並要求立即更換談判地點,馬上!”

翻譯將約翰的話逐句譯給黃冠華聽。

黃冠華毫不退讓,沉聲道:“既然公使閣下不想和我國政府舉行談判,那好,諸位請回吧,廣州不歡迎你們,就讓我們的軍隊再和你們談判。”

約翰聽了翻譯的話後臉色一變,厲聲道:“你這是在威脅我們?”

黃冠華義正詞嚴地答道:“我方絕沒有任何威脅的意思,把談判場地選在這裡,只是希望各位公使閣下能夠清楚,由於貴國對我國的侵略,給我國人民造成了多麼慘重的傷害!這些,這座廢棄的城市,就是出自你們六國聯軍的傑作。”

六國公使的臉色變得十分難看,談判現場頓時就充滿了火藥味,雙方雖然沒有真刀真槍幹上,可言語間的交鋒卻絲毫不亞於戰場上的交火,只是一開始便已經針鋒相對地幹上了!這令普魯士公使卡恩感到十分棘手。

從感情上,卡恩更傾向於西歐國家,但六國聯軍的確是入侵者,由於聯軍的入侵給中國人民造成了慘重的傷害,是屬於非正義的一方!更何況,普魯士和軍政府的關係正處於歷史最佳時時期,雙方的貿易迅速擴大……

在這種時候,卡恩是不會開罪黃冠華的。

最後,在卡恩的調停下,六國公使才勉強同意了繼續談判,但他們提出的條件卻苛刻的離譜,跟秦漢交待的底線千差萬里,簡直沒有任何談攏的可能。

六國公使的條件大致有三條:1、立即無條件釋放大英帝國查理王子、伊莎貝拉王妃以及華萊士將軍以下各國近兩萬名官兵;2、立即停止在深圳修建永久性軍事基地,解除新界外防線,只准保留一定數量的巡捕;3、作爲補償,大英帝國代表六國政府將向護國軍政府承諾,在此後一年之內不會主動挑起戰事,但軍政府不得干涉聯軍與中國其它勢力的糾紛。

黃冠華聽完翻譯的轉譯,幾乎懷疑自己的耳朵出了問題!這是什麼世道,明明是護國軍打了大勝仗,怎麼聽起來,卻好像是護國軍戰敗了,六國聯軍纔是獲勝一方?否則,六國公使怎會如此肆無忌憚,甚至是蠻橫無理,擺明一副得勢不饒人的姿態?

“我靠!”黃冠華猛地呸了一聲,忍不住以湖南方言罵道,“我X你媽媽X!”

來自香港的翻譯目瞪口呆,不知道這句話該怎麼翻譯。

黃冠華罵也罵了,針對洋鬼子的三個條件慢條斯理地也提出針鋒相對的三條:1、從即日起,英軍立即無條件撤離香港,每拖延一天將斬首十名英軍士兵以爲懲罰,直到英軍完全撤離香港爲止;2、一月之內向中國軍政府繳納一百萬兩黃金,逾期不交,則王子和王妃的人身安全將無法得到保障;3、若英軍完全撤離香港,且一百萬兩黃金到位,中國軍政府將在三年內分十批次陸續譴返戰俘,三年之後,王子和王妃也將獲得人身自由。

第15章 衝突第7章 立威第20章 火線第20章 惡戰第22章 混戰第23章 複雜第39章 談判第19章 女人第1章 要務第38章 投降第15章 危險第12章 得失第12章 告狀第2章 剿匪第2章 工商第7章 潰敗第14章 包圍第5章 綠營第12章 告狀第12章 誘殲第2章 治國第43章 算計第48章 圍點第24章 斬首第21章 得逞第28章 大捷第5章 出路第29章 破軍第24章 陷落第1章 殉國第12章 鐵血第49章 傀儡第22章 爆發第12章 異兆第37章 阻擊第16章 誘敵第3章 驍勇第39章 勾結第11章 消長第12章 告狀第8章 餉銀第14章 移民第23章 精兵第20章 海軍第15章 危險第7章 決策第21章 情義第20章 火線第5章 會戰第7章 內訌第34章 血戰第17章 斬首第18章 氣節第8章 羣毆第30章 撤退第8章 鎮定第14章 勾結第8章 羣毆第31章 失利第19章 蟄伏第29章 爲將第5章 猜忌第20章 戰略第32章 遭遇第18章 亂麻第12章 得失第8章 戰敗第29章 爲將第34章 猛烈第42章 奇計第19章 蟄伏第8章 戰敗第1章 擴張第15章 衝突第12章 誘殲第3章 意第21章 重工第18章 勞工第19章 疑慮第18章 制肘(一)第20章 海軍第2章 清末第26章 殺戮第16章 密約第7章 驚險第3章 君命第32章 影響第1章 整編第32章 影響第19章 蟄伏第27章 俘虜第4章 重兵第33章 遊擊第35章 圍殲第4章 重兵第21章 重工第18章 制肘(一)第16章 誘敵第16章 暴動第18章 肢解
第15章 衝突第7章 立威第20章 火線第20章 惡戰第22章 混戰第23章 複雜第39章 談判第19章 女人第1章 要務第38章 投降第15章 危險第12章 得失第12章 告狀第2章 剿匪第2章 工商第7章 潰敗第14章 包圍第5章 綠營第12章 告狀第12章 誘殲第2章 治國第43章 算計第48章 圍點第24章 斬首第21章 得逞第28章 大捷第5章 出路第29章 破軍第24章 陷落第1章 殉國第12章 鐵血第49章 傀儡第22章 爆發第12章 異兆第37章 阻擊第16章 誘敵第3章 驍勇第39章 勾結第11章 消長第12章 告狀第8章 餉銀第14章 移民第23章 精兵第20章 海軍第15章 危險第7章 決策第21章 情義第20章 火線第5章 會戰第7章 內訌第34章 血戰第17章 斬首第18章 氣節第8章 羣毆第30章 撤退第8章 鎮定第14章 勾結第8章 羣毆第31章 失利第19章 蟄伏第29章 爲將第5章 猜忌第20章 戰略第32章 遭遇第18章 亂麻第12章 得失第8章 戰敗第29章 爲將第34章 猛烈第42章 奇計第19章 蟄伏第8章 戰敗第1章 擴張第15章 衝突第12章 誘殲第3章 意第21章 重工第18章 勞工第19章 疑慮第18章 制肘(一)第20章 海軍第2章 清末第26章 殺戮第16章 密約第7章 驚險第3章 君命第32章 影響第1章 整編第32章 影響第19章 蟄伏第27章 俘虜第4章 重兵第33章 遊擊第35章 圍殲第4章 重兵第21章 重工第18章 制肘(一)第16章 誘敵第16章 暴動第18章 肢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