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地獄

餘額不足

1860年6月5日,對於達馬爾以及一萬五千多聯軍戰士來說,是個刻骨銘心的日子!因爲在這一天,走投無路的聯軍司令華萊士少將宣佈投降,包括達馬爾陸軍上尉在內的所有幸存聯軍將士成爲了遠東中國的戰俘。

在投降之初,聯軍將士還可以從中國人那裡獲得還算不錯的食物,達馬爾甚至還在想,看來投降也並不見得是件多麼糟糕的事情,至少不用再忍受飢餓和潮溼的軍營了!這時候的達馬爾,跟所有同時被俘的戰俘一樣,仍在幻想着自己的祖國來拯救他們,雖然戰敗了,可性命沒丟,他們馬上就可以回家和親人團聚了……

令達馬爾和所有聯軍戰俘萬萬沒有想到的是,等待着他們的居然會是這樣的命運。

1900年1月,英格蘭出版社出版了已經65歲高齡的達馬爾回憶錄《地獄——我在遠東的歲月》,在文中達馬爾詳盡地記述了他在1860年被俘之後的遭遇,尤其是在被譴往內地修築鐵路的那段歲月,被他形容得簡直就跟下地獄一般。

達馬爾在文中寫到,我們幾百個人擁擠在狹窄的破棚裡,冬天透風,夏天透雨,我們吃的食物就像石頭一樣堅硬、難以下嚥,可就是這樣糟糕的食物,還經常供應不上,許多戰友因爲忍受不了飢餓的折磨,痛苦地死去……

我們的生命沒有任何保障,一旦有戰友喪失了勞動能力,他們立即就會被遠東人拖牲口一樣拖走,沒人知道他們的下場,但我想肯定是被扔垃圾一樣扔掉了!負責監工的遠東人可以隨意打罵我們,甚至還可以隨意地擄走我們的生命……

我們試圖反抗,可每次都以失敗告終,狡猾的遠東人總能知道我們的計劃,總能把逃跑的戰友們捉回來,然後當着我們的面吊死、燒死、活活打死,同伴臨死前痛苦的哀嚎,直到現在仍然還在我的耳邊繚繞不竭,仁慈的主啊,請超渡他們幽怨的靈魂吧……

直到1890年,中英兩國簽訂的長沙協議經過一拖再拖之後終於生效,中國政府開始陸續譴返戰俘,可被俘的一萬五千餘人中,倖存下來的已經不足千人,其餘的全部客死異鄉,成了異鄉土地下的怨魂。

但這時候的達馬爾,無論如何也是想不到即將面對的命運的。

當他和戰友們仍在憧憬着回國後的幸福生活時,遠東人的命令下來了,他們被迫開拔!爲了防止兵變,15000餘人的大部隊被分割成了*的小部隊,每股部隊都隔開行軍,相互之間徹底截斷聯繫。從這時候起,許多原本親密無間的戰友們直到他們離開這個痛苦的世界,都再沒有見面……

達馬爾和500戰友在忐忑不安中踏上了未知的征程,他們穿過平原,渡過大江,再跨過一座又一座大山,這段旅程彷彿無窮無盡,在達馬爾覺得幾乎已經足夠穿越了整個歐洲的時候,他們終於抵達了目的地——只是一片破敗的棚屋。

棚屋的四周挖了深深的暫壕,暫壕里布滿了鋒利的木樁竹籤,如果人不小心摔下去,肯定沒命!

在暫壕的外沿還築有高高的圍牆,圍牆上每隔一百米就有一座崗樓,崗樓上有人24小時不間斷放哨,在整個棚屋區的入口處,則是戒備森嚴的大門,超過五十人的遠東軍人牢牢地把守着那裡,還有一挺可怕的重機槍……

住進破棚屋的第一天,達馬爾就感覺到不妙,這裡的條件太差了,甚至連木板牀都沒有,遠東人保在潮溼的地面上鋪了些乾草,就算是他們的牀位了!這時候的天氣已經入冬,漸漸地冷了,他們沒有禦寒的衣物,半夜裡經常會凍得醒來。

軍銜最高的克勞福德少校被士兵推選出來去和遠東人交涉,試圖讓遠東人改善一下條件,讓士兵們生活得更好一些,結果卻是悲慘的。克德福德少校被遠東人活活打折了雙腿,第二天就被人拖走了。

從那天開始,就再沒有人見過克勞福德上校。

處理了克勞福德上校之後,聯軍戰俘們再不敢跟遠東人講條件,然後就是無休無止地勞動,架橋、挖山、平地,爆破、搬運土石方,最後在平整好的地基上鋪設鐵軌,隨着鐵軌向前逐步地延伸,達馬爾發現身邊的戰友卻在一個個地減少……

終於有一天,一直向前延伸的鐵軌連接到了另一段已經修好的鐵軌上,而達爾馬也發現了另一處棚屋區,不過那處棚屋區已經廢棄了,很顯然裡面*的戰俘已經轉移了。

修完鐵路之後,達馬爾他們再次開始了漫長的征程,這次走的路程更遠,達馬爾甚至已經記不清究竟走了有多遠、有多少天,總之當他快要斷氣的時候,終於抵達了目的地。達馬爾仰望天空,發現了一座美麗的雪山,山腳下是一望無垠的青草地,山頂上卻是皚皚白雪……

然而,美麗的景色並沒有給達馬爾帶來絲毫的好運,等待他的仍然是高強度的勞動。這時候,原先的*已經銳減到不足100人,但更多黑頭髮黃皮膚、長得跟遠東人一模一樣的人加入了他們的陣營,在很久之後,達馬爾才知道,他們並非遠東人,而是倭人……

相比較被俘的陸軍同僚,英國遠東艦隊的水兵們就要幸福得多了。

雖然中英兩國簽訂的《長沙協議》已經生效,但駐紮在長興、橫沙負責封鎖長江口的英軍分艦隊根本就不管這些!只要他們願意,他們仍然會肆無忌憚地搶劫過往的漁船,有時候還會在沿海的漁村搞個突然襲擊,唯一需要做的,就是將艦橋上的國旗降下來,掛上海盜髓髏旗而已。

中國政府曾多次向英國駐港總督提出嚴片交涉,結果都被純屬海盜並非大英帝國海軍爲藉口所推脫。

正是在這樣的不利情況下,中國海軍東海艦隊開了第一場真正意義上的海戰,而對手就是橫行世界的英國海軍。

1861年10月20日清晨,展濤率中華二號艦突然駛出長江口,被正在長江外海巡邏的英艦發現,值勤的英艦當即發射號炮,另外兩艘英艘聞訊趕來,從三個方向朝中華二號艦圍攏,試圖將中華二號艦圍殲。

在展濤沉着冷靜的指揮下,中華二號艦利用噸位小、航速快的優勢,始終與三艘英艦保持着足夠距離,並利用艦炮射程遠的特長不斷炮擊英艦,在長達兩小時的海戰過程中,一艘英艦被中華二號艦主炮擊中側舷,頓時冒起熊熊大火,不久退出海戰。

另外兩艘英艦對中華二號始終窮追不捨,中華二號邊打邊撤,逐漸進入伏擊海域。

英艦毫無覺察,一頭撞進了中國海軍東海艦隊的伏擊圈。

嚴陣以待的中華一號和中華三號艦突然開炮,一艘英艦當即被命中彈藥庫,引發劇烈爆炸,艦體被炸了個大洞,遂後從中斷成兩截,在滾滾濃煙中沉入海底!另一艘英艦在稍做抵抗之後倉促逃離。

中國海軍東海艦隊窮追不捨,利用航速快的優點追上逃亡的英艦並將之擊沉在外海。當天晚上,另一艘受傷的英艦也在長興島英軍駐地被擊沉,至此,大英帝國遠東艦隊太平洋支隊負責封鎖長江口的分艦隊被徹底摧毀,長江口封鎖被徹底解除,漁民們終於又可以自同地出海捕魚了……

中國海軍第一戰就以小打大,以自身無一傷亡的成績全殲了三艦英艦,取得了輝煌的勝利!消息傳來,舉國歡騰,中國最大的報紙《湘報》第一時間刊登題爲《騰飛的巨龍——中華海軍進軍大洋》社論,詳盡地介紹了整個海戰的過程,並添油加醋地傷敘述了海軍官兵的英勇和無畏,一時間舉國振奮。

外交部卻在第一時間照會大英帝國駐華總領事館,聲言中國海軍剛剛在長江口全殲三艦海盜船,並“友善”地提醒大英帝國商船,來華貿易時需小心,因爲長江口外的海盜船雖然得以肅清,南方珠江口外的海盜船卻仍然猖獗……

英國政府吃了啞巴虧,只能暗暗記恨在於心,卻不敢借機挑起對華戰爭!因爲這時候,英法在亞非美三大洲的殖民地爭奪已經進入白熱化,英國已經抽不出更多的兵力用於遠東戰區,到了1861年底,英國陸續撤回了中國沿海地區的艦隊,除了保留一支分艦隊長駐香港之外,遠東艦隊主力全部撤回印度,以加強印度洋地區的軍事存在。

10.20海戰意義非凡,這一戰不但打破了英國海軍無敵的神話,給中國海軍對未來發展增加了極大的信心!更打通了中國海軍進入大洋的大門,替日後對東瀛和高麗的掠奪掃清了最大的障礙,爲中華的迅速崛起奠定了基礎。

第1章 要務第4章 貨幣第4章 兵鋒第24章 斬首第39章 勾結第23章 血戰第1章 殉國第15章 雄心第26章 大義第15章 活捉第17章 智取第23章 複雜第14章 包圍第47章 惡化第17章 斬首第15章 活捉第16章 暴動第9章 進攻第5章 綠營第34章 猛烈第17章 民憤第15章 序曲第11章 料敵第3章 意第23章 精兵第26章 奇兵第3章 訓練第2章 命運第16章 暴動第10章 禮教第14章 懸殊第24章 陷落第7章 懷疑第16章 誘敵第8章 戰敗第23章 血戰第39章 談判第20章 災難第21章 爭功第14章 局勢第30章 利器第29章 破軍第11章 慘烈第4章 貨幣第16章 壯烈第7章 決策第25章 冒險第20章 火線第13章 黑手第3章 驍勇第20章 火線第16章 壯烈第6章 地第10章 鮑超第16章 密約第38章 民心第13章 慘烈第11章 料敵第12章 告狀第20章 海軍第13章 忠告第16章 密約第12章 誘殲第11章 賭博第16章 精兵第12章 鐵血第9章 進攻第39章 勾結第4章 貨幣第8章 鎮定第12章 初臨第24章 斬首第1章 殉國第12章 首戰第30章 利器第22章 爆發第9章 妥協第48章 圍點第8章 密談第14章 騰飛第12章 異兆第5章 出路第6章 準備第7章 決策第5章 會戰第11章 錯誤第9章 楚勇第10章 佈局第3章 湘勇第13章 忠告第1章 危局第7章 立威第31章 失利第35章 圍殲第5章 綠營第5章 醞釀第13章 陰險第11章 賭博第35章 軍威
第1章 要務第4章 貨幣第4章 兵鋒第24章 斬首第39章 勾結第23章 血戰第1章 殉國第15章 雄心第26章 大義第15章 活捉第17章 智取第23章 複雜第14章 包圍第47章 惡化第17章 斬首第15章 活捉第16章 暴動第9章 進攻第5章 綠營第34章 猛烈第17章 民憤第15章 序曲第11章 料敵第3章 意第23章 精兵第26章 奇兵第3章 訓練第2章 命運第16章 暴動第10章 禮教第14章 懸殊第24章 陷落第7章 懷疑第16章 誘敵第8章 戰敗第23章 血戰第39章 談判第20章 災難第21章 爭功第14章 局勢第30章 利器第29章 破軍第11章 慘烈第4章 貨幣第16章 壯烈第7章 決策第25章 冒險第20章 火線第13章 黑手第3章 驍勇第20章 火線第16章 壯烈第6章 地第10章 鮑超第16章 密約第38章 民心第13章 慘烈第11章 料敵第12章 告狀第20章 海軍第13章 忠告第16章 密約第12章 誘殲第11章 賭博第16章 精兵第12章 鐵血第9章 進攻第39章 勾結第4章 貨幣第8章 鎮定第12章 初臨第24章 斬首第1章 殉國第12章 首戰第30章 利器第22章 爆發第9章 妥協第48章 圍點第8章 密談第14章 騰飛第12章 異兆第5章 出路第6章 準備第7章 決策第5章 會戰第11章 錯誤第9章 楚勇第10章 佈局第3章 湘勇第13章 忠告第1章 危局第7章 立威第31章 失利第35章 圍殲第5章 綠營第5章 醞釀第13章 陰險第11章 賭博第35章 軍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