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勾結

餘額不足

京都,長州藩藩主毛利家。

一名身材矮小卻極強壯的漢子痛苦地蜷縮在地下,漢子的一條腿已經齊膝而斷,殷紅的鮮血從他的斷腿處一直延伸到殿外,留下了一道蜿蜒的軌跡,觸目驚心。

這矮壯漢子正是毛利家水軍的主將平四郎。

毛利敬慶惡狠狠地瞪着斷腿殘廢的平四郎,眸子裡幾乎要噴出火來!三十一艘武裝軍船,一千多名精銳的水軍,就這樣一戰而歿!毛利家最精銳的水軍已經在這一戰中損失殆盡了,自從長州藩起兵尊攘以來,還從未遭受過如此慘重的損失!

毛利敬慶猛地抽手腰間武士刀,雙手擎住,像惡狼一般瞪着平四郎團團踱步。

突然間,寒光一閃,毛利敬慶狠狠地一刀刺出,利刃輕易地刺入了平四郎的胸膛,平四郎痛苦地扭曲起來,臉肌也開始輕微地抽搐,毛利敬慶不解恨,握住武士刀猛地左右搠搗,在平四郎胸前切開一個標準的十字。

並沒有多少鮮血從平四郎的切口涌出,在之前的爬行中,他的血幾乎已經流淨了!

奮力以手握住毛利敬慶的武士刀,平四郎眸子裡的眼神迅速黯淡下去,終於頭一歪,氣絕身亡……

“八格!”

毛利敬慶尤不解恨,揮刀劈了另外兩名死裡逃生的武士,才恨恨地將武士刀擲於地下,臉上開始浮起沮喪的神色來,此番京都灣海戰失利,長州兵實力大受損傷,在各藩聯軍之間的地位頓時一落千丈,是時候早做打算了。

此時的京都警衛,主要控制在長州、土佐、薩摩三藩的聯軍手裡,由於孝明天皇的支持,幕府對三藩聯軍採取了妥協措施,被迫支持尊王攘夷,度圖以緩兵之計先瓦解三藩聯軍,然後再徐圖各個擊破。

三藩聯軍之中,尤以長州藩毛利家的軍力最爲強大,由高杉晉作和平四郎統領的水陸軍隊雖然數量不多,分別只有六千人和兩千人,但由於作戰勇敢、訓練有素,加上毛利敬慶從西方人手購置了一批相對先進的火器,其戰鬥力在日本四島二百多諸侯裡面,絕對是數一數二的。

但是現在,平四郎統領的水軍卻在京都灣一戰中全軍覆滅,就好比斷了毛利敬慶的一臂,令長州藩的實力大打折扣!另外兩家土佐藩和薩摩藩的藩主必然會藉機搶奪聯軍的主導權!而一直隱忍的幕府也可能從幕後走上前臺,向聯軍下黑手……

爲了應付即將到來的危機,毛利敬慶迅速做出了反應,當務之急是要統一三藩的思想,打消土佐藩和薩摩藩的非份之想。

就在毛利敬慶擔憂即將到來的危急時,土佐藩藩主山內容堂和薩摩藩藩主島津齊興也同時獲知了平四郎在京都灣全軍覆滅的消息,幾乎同時獲知這一消息的還有孝明天皇和幕府大老鬆平慶永。

孝明天皇對三藩聯軍的態度應該說是曖昧的,一方面,天皇對三藩提出的尊王攘夷口號十分讚賞,皇室早就對只擁有名義上的統治權,而實權一直掌握在將軍幕府中的現實感到不滿,孝明無時無刻不在想着削弱幕府的影響力,恢復天皇對日本至高無上的統治。

可另一方面,孝明天皇又從內心裡懷疑和不信任三藩的藩主。

將軍幕府的統治方式已經由來已久,甚至可以說在全國諸侯心中根深蒂固,誰又能擔保三藩在打倒了德川家之後,不會成立另一個將軍幕府?孝明天皇曖昧的態度,就決定了皇室勢力在激進派和保守派之間的激烈角逐中,始終處於中立位置。

德川將軍幕府的大老鬆平慶永的態度則恰好和孝明天皇相反。

表面上,鬆平慶永是支持三藩發起的尊王攘夷運動的,但這是在全國各藩廣泛開展運動,而天皇又支持的前提下無奈做出的決定,在背地裡,鬆平慶永無時不刻不在想着恢復幕府對京都的警衛權,將三藩的勢力逐出京都甚至進一步消滅掉。

但直屬於幕府的武力不足以達成這樣的目標,要將三藩勢力驅逐出京都,鬆平慶永只能藉助全國各藩的力量!就目前而言,全國各地尊王攘夷運動進行得如火如荼,基本不可能糾集起反對三藩的聯軍。

不過,平四郎水軍的覆滅,卻好比在黑夜裡點燃了一盞明燈,給鬆平慶永指明瞭另一條康莊大道!既然難以糾集各地諸侯成立討伐三藩的聯軍,那麼藉助外國的力量驅逐三藩在京都的軍事存在,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當然,這麼做的風險周樣存在,一旦外國勢力進入京都之後就不願意撤出,如何收場將是個難題!但至少,鬆平慶永還是想嘗試着和外國勢力先接觸接觸,沒有試過,永遠也不可能知道這條路是否走得通?

鬆平慶永選擇的第一個接觸目標,就是擊敗了平四郎海軍的中國,外國勢力中的新貴!從感情上,中國和日本都屬於遠東世界,人的體態特徵也基本相似,更容易搏得日本人的認同感。

張大河率領東海艦隊在京都灣外海的一個小島上強行駐紮下來,正愁不知如何完成秦漢交待的任務之時,一艘小船趁着夜色的掩護悄悄地登上了小島,在接近小島之前被巡夜的三號艦捕獲,小船上的三個日本人被直接送到了張大河的旗艦。

略通日語的翻譯被人從睡夢中叫醒,睡眼惺忪地來到張大河的作戰指揮室。

三個日本人的態度相當友好,不時向張大河等人點頭哈腰,臉上還陪着笑,一副小心翼翼的模樣,這讓張大河十分不解,心忖這些日本人是不是心理有病,一個個都是受虐狂啊?自己的艦隊全殲了他們的水軍,還這副嘴臉,是不是欠揍啊?

翻譯嘰裡咕嚕和和三個日本人說了一通,便滿臉驚喜地向張大河道:“長官,這個日本人叫平田次郎,是幕府將軍德川家福派來的使者,說是有重要的事情和我軍商量!”

“你說什麼?”張大河灼灼地盯着面前的矮個日本人,叫道,“你狗日的就是德川家派來的使者?”

翻譯將張大河的話翻成日語,轉告給那日本使者,當然狗日的這句多餘的話被過濾掉了。

日本人很謙恭地垂下頭,神色恭敬地說了一通,翻譯又把話給譯了出來。

“平田次郎說,德川將軍從小就十分仰幕中華文明,對中國能派出軍隊前來日本深感榮幸,還說日本文明自古就是中華文明的旁支,大和民族和漢族同氣連枝、一衣帶水,理應相互提攜、共渡難關。”

張大河心裡鄙夷冷笑,臉上卻是堆滿熱情的笑意,連聲笑道:“那是那是,尊使說得真好,大和民族和大漢民族確實同氣連枝,理當相互提攜,如果德川將軍需要什麼幫助,請儘管吩咐,我國本着一衣帶衣的鄰居關係,理當竭力效勞。”

聽完翻譯的轉譯,日本使者臉上露出興奮的神色,甚至連臉色也變得通紅,亂七八糟地又說了一通,這次連翻譯也譯不全了,只是說大致的意思是說,張大河的話讓他十分感激,他一定會如實向將軍閣下報告中國軍隊的善意云云。

張大河惑然不解,環顧左右道:“不是吧,這些小日本這麼容易就相信我的話了?什麼善意,我表示了什麼善意了嗎?”

左右也都疑惑不解,有人答道:“估計這些小日本都腦子進水了,一個個其蠢如豬吧。”

只有翻譯卻是認真地答道:“中華文化在日本的影響是非常深遠的,自盛唐譴唐使之後,中華文化便開始輸入日本列島,對日本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同時,中華民族的強盛和發達,也在日本人心裡埋了根。雖然到了明代,不斷有倭寇擾我海疆,但在日本的主流人羣裡,中國還是十分強大和講信義的大國,長官的話能讓平田使者深信不疑,也在情理之中吧。”

張大河點頭道:“嗯,這樣的分析還算過得去,好吧,既然這樣那我就不妨真的表示一下善意,來人,去軍械庫拿一百支步槍來!”

片刻功夫,一百支半新的步槍便已經擺在了平田次郎的面前。

平田次郎神色激動地拿起一支步槍,嘴裡連聲讚了三聲“喲西”,然後拿着槍左瞄右瞄,似乎還是個行家,好像以前玩過步槍,最後才翹起大拇指,說道:“中國的槍,好東西,比紅毛鬼子的還要好,我們的喜歡。”

張大河笑道:“尊使,這是在下送給德川將軍的一點薄禮,不成敬意,敬請笑納。”

平田次郎連連點頭,嘴裡哈伊叫個不停,最後帶着兩名從屬載着一百支步槍心滿意足地離去,這次歷史性的見面史稱河田會,河田會之後,中國政府和幕府保守派牽上線,雙方開始勾結起來,合力扼殺尊攘派的改革……

第27章 屠殺第11章 兵變第23章 狹路第12章 異兆第16章 密約第35章 圍殲第28章 偷襲第43章 算計第46章 覆滅第20章 火線第45章 悲壯第23章 血戰第2章 剿匪第47章 惡化第1章 整編第11章 消長第22章 慘敗第26章 殺戮第3章 湘勇第7章 驚險第8章 鎮定第6章 運籌第34章 猛烈第14章 移民第7章 內訌第10章 不動第39章 談判第33章 遊擊第10章 鮑超第11章 料敵第19章 疑慮第10章 地獄第11章 料敵第36章 軍民第16章 大計第15章 危險第7章 潰敗第18章 苦練第16章 大計第5章 猜忌第21章 情義第20章 戰略第22章 攻守第20章 紀律第12章 告狀第1章 孔學第2章 剿匪第15章 掠奪第8章 鎮定第20章 災難第43章 算計第11章 二流第17章 捷報第21章 重工第10章 備戰第7章 立威第11章 料敵第20章 災難第4章 選擇第20章 惡戰第23章 大捷第15章 危險第1章 思想第12章 異兆第9章 比武第15章 衝突第6章 命令第18章 肢解第4章 東征第21章 重工第6章 運籌第25章 壯烈第4章 攻克湘潭第35章 圍殲第5章 糜爛第32章 影響第10章 鮑超第12章 誘殲第32章 影響第24章 慘敗第14章 騰飛第8章 鎮定第22章 爆發第38章 民心第19章 蟄伏第21章 犧牲第12章 得失第13章 忠告第3章 訓練第5章 戰火第7章 驚險第16章 精兵第9章 歲入第10章 不動第39章 勾結第40章 統一第11章 慘烈第16章 大計
第27章 屠殺第11章 兵變第23章 狹路第12章 異兆第16章 密約第35章 圍殲第28章 偷襲第43章 算計第46章 覆滅第20章 火線第45章 悲壯第23章 血戰第2章 剿匪第47章 惡化第1章 整編第11章 消長第22章 慘敗第26章 殺戮第3章 湘勇第7章 驚險第8章 鎮定第6章 運籌第34章 猛烈第14章 移民第7章 內訌第10章 不動第39章 談判第33章 遊擊第10章 鮑超第11章 料敵第19章 疑慮第10章 地獄第11章 料敵第36章 軍民第16章 大計第15章 危險第7章 潰敗第18章 苦練第16章 大計第5章 猜忌第21章 情義第20章 戰略第22章 攻守第20章 紀律第12章 告狀第1章 孔學第2章 剿匪第15章 掠奪第8章 鎮定第20章 災難第43章 算計第11章 二流第17章 捷報第21章 重工第10章 備戰第7章 立威第11章 料敵第20章 災難第4章 選擇第20章 惡戰第23章 大捷第15章 危險第1章 思想第12章 異兆第9章 比武第15章 衝突第6章 命令第18章 肢解第4章 東征第21章 重工第6章 運籌第25章 壯烈第4章 攻克湘潭第35章 圍殲第5章 糜爛第32章 影響第10章 鮑超第12章 誘殲第32章 影響第24章 慘敗第14章 騰飛第8章 鎮定第22章 爆發第38章 民心第19章 蟄伏第21章 犧牲第12章 得失第13章 忠告第3章 訓練第5章 戰火第7章 驚險第16章 精兵第9章 歲入第10章 不動第39章 勾結第40章 統一第11章 慘烈第16章 大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