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宮鬥初現

隨着前線的減員越來越多,同時中華軍內還在持續擴軍,對新兵的缺口是想打大的,如果固執在現有地區招募士兵,很有可能滿足不了需求,因此擴大募兵地區也就成爲了必要。

擴大募兵地區,在新佔領區設立徵兵站之類的事,自然會有軍訓部以及統帥部的其他部門協同處理,林哲要做的就是批准而已。

處理完石琅翼報上來的一堆事務後,林哲又是見了內閣的幾個人,這一次內閣來說主要還是說司法問題,司法部和財務部、工商部等部門一起,制定了針對工商業的跡象法律法規,包括出臺專利法、商稅法、金融法等。

這些法律的出臺,也不是內閣的人自己瞎搞,而是林哲親自指示,同時還聘請了諸多洋人作爲顧問,編寫的初步的法律法規。

包括最早施行的公司法外,司法部已經根據以往的大清律、大明律等制定了新的刑法、民法、婚姻法等一系列傳統的法律法規,諸多罪行都是變化不大,但是懲罰卻是廢除了打板子,發配之類的不符合現代法制的東西。

而且也規定了,犯罪行爲只能由各地巡警部門偵查,抓捕,審訊,只能由獨立於內閣之外的督察院的直屬各地督察院提起公訴,由同樣獨立於內閣之外的院下屬各地法院進行審判。

儘管這種體系還非常簡陋,但是已經初步把行政權力和監察、審判的權力分了開來。

至於立法權嘛,如果是其他現代國家估計會有國會之類的機構擁有,但是現在中華帝國可沒有國會之類的東西,立法權是被皇帝獨立掌控的,至於司法部,只有起草法律法規的權力,各項法律由皇帝批准之後才能夠施行。

如今中華帝國的權力體制是比較模糊的,儘管諸多帶有現代名詞的機構出現,但它本質依舊是一個帝制政權。

由於帝國剛成立不久,爲了完善帝國的法律空白。司法部那邊的人是天天忙碌着起草各種法律法規。

但是總體上,和以往的傳統法律其實變化不大,比如說刑法裡的殺人償命,傷人坐牢。只不過把以往的砍頭改爲槍決,發配邊疆改爲苦役之類的。

此外民法中的婚姻法,依照傳統繼續執行一夫一妻制,很多人以爲中國的傳統是一夫多妻制,但實際上並非如此。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夫一妻制度。

至於妾嘛,古代的妾是和奴僕差不多的身份,並和男主人之間的關係並不是傳統意義上婚姻關係,再者不管什麼時代有權有勢的男人都不會只有一個女人的,古代的是妾,民國的是姨太太,二十一世紀裡的二三四奶都是明證。

因此婚姻法裡是找不到和妾有關的內容,基本上就是直接無視掉了這種關係,並沒有和後世的民國一樣把‘妾’作爲‘家人’,因此帝國內的民衆娶妾的話。實際上不能算娶,只能說養了個‘’,所生的兒子將會成爲私生子,其實就和現代人包個差不多。

不過萬事有例外,雖然婚姻法裡規定國民們甚至那些貴族們都必須是一夫一妻制,但是林哲卻不是如此。

身爲帝國的皇帝,按照君權天授的理念,林哲是受命於天的‘天子’。

身爲天子,林哲制定頒發法律統治民衆,也就是說帝國一切法律只限於管理臣民。可不能說反過來管到林哲頭上。

其中最大例子就是:民政部門的戶籍名單裡,是絕對沒有林哲以及皇室諸人。

因此林哲並不是法律意義上的‘人’,他是‘天子’。

身爲天子自然有着獨特的一套規矩,比如林哲只能娶一個皇后。但是卻是同時擁有諸多嬪妃,而這些嬪妃和林哲是具備合法的婚姻關係,嬪妃的兒子是擁有皇帝位的繼承權的。

帝制王朝裡,就算林哲自己不想三宮六院,臣下們都不會答應,因爲這涉及到帝國繼承人的問題。

事關國本。朝野上也不關注纔怪了!

和內閣的大臣們商討了幾項法令後,林哲並沒有第一時間批准,而是覺得專利法等幾項法規多有漏洞,所以讓司法部的人繼續完善後在批准施行。

處理完軍政事務後,林哲也是放下了工作回到後院,林哲雖然喜歡抓權,不過他可不會和朱元璋一樣把大小事務都親自處理,一般而言他的工作只限於抓總,至於事情具體怎麼辦自然有着內閣諸多大臣們去商議。

而且現在的林哲也不和後世的領導人那樣,天天有事沒事就開會傳達什麼指示,基本上林哲需要處理的公文並不多,他相當多一部分時間都是用來接見軍政人員上。

今天的事不算多,所以下午三點多他就是離開了前院的辦公室回到後院,回到後院裡,就是看見陳靜正在和幾個穿着漢服的宮女等人說什麼,林哲知道陳靜正在處理內宮內宅事務,他雖然是帝國的皇帝,但是按照男主外,女主內的傳統,這後宮內宅的事務都是由林哲這個皇后處理的。

林哲也是不好插手,不過話又說回來了,林哲滿腦子都是軍國大事,那裡有心情插手後宮內宅事務啊。

不過林哲沒有去打擾,但是林哲回來了的消息自然早早就宮女回報給了陳靜,很快陳靜就是帶着人出來大廳。

“皇上!”陳靜出來就是率先開口,而陳靜身後的幾個宮女也是低下了頭不敢擡頭直視林哲。

這些宮女一部分是林家的老宅老媽子、女僕,也有一部分民間新選的宮女。

自從林哲親自直視廢除宦官制度後,宮廷裡就只有宮女了,爲了規範內廷,林哲又是制定了比較詳細的制度,領取固定薪金,目前有宮女約三百餘人,負責整個皇室的生活起居,之所以人數多了一些,因爲這些宮女還肩負了以往太監的工作。

相當多一部分宮女實際上是健婦,負責一些體力勞動。而真正的貼身侍女的,其實沒有多少,也就是幾十個而已。

此外由於帝國已經命令廢除奴僕制度,作爲天下之表率。這些宮女也不是皇室的奴僕,而是皇室僱員,有着比較高額的薪資待遇,並且來去自由。

招募的時候是面向整個社會招募,並不是強行性的。不過要應募也是要員比較高,對家世、相貌、品性都有一定的要求,招募後簽訂僱傭合同。工作期間如果不願意幹了,辭職走人就是了。

大體上,就是嚴入寬出這麼一個原則。

之所以管理上比較寬鬆,主要是因爲林哲不僅僅廢除了宦官制度,同樣還嚴禁宮女參政,宮女作爲皇室僱員並不是和宮務廳一樣是公務員,是沒有權利插手國家權利的。

雖然林哲夫婦平日裡都比較客氣,但是夫妻數年了。彼此之間總不會和君臣那樣,充滿了惶恐恭敬,彼此間說話還是比較隨便的。

只見林哲走上了去,口中道:“方纔見你在裡頭問事,所以不好打擾,正打算走呢!”

陳靜也是上前,也不顧宮女在側,就是挽起林哲的手臂:“也沒什麼事,就是吩咐她們幾個準備好遷宮的事,把該收拾好的東西都收拾好。免的到時候手忙腳亂的!”

新皇宮的主體工程,也就是前半部分作爲那棟巨大的主殿以及大廣場自然沒那麼快完工,但是後半部分的生活建築卻已經是休整完畢。

當初石達開火燒天王府的時候,頂多也就是把那些宮殿燒燬。但是後花園裡的假山草木卻是沒怎麼破壞,所以營造事務處後沒有花多長時間就是把後花園收拾好了,隨後的幾個月時間都是用來休整林哲一家子居住的院落,這些工程雖然也不算小,但是相對於前主殿和廣場來說不值一提。

目前新皇宮的後半部分,也就是皇室的生活居住地方已經休整完畢。既然已經把皇室的生活居住地方收拾了出來,自然要搬過去,總不能一直困守在這棟民宅裡不是。

營造事務處之所以這麼快能夠休整出來,其實也和林哲指示一切從簡有關,林哲對古代的那些房屋滿地深宅大院可沒有半點好感,他反而更喜歡一整片園林裡只有一小棟院落。

所以整個皇宮的後半部分,實際建築並不多,從天空俯視的話,整個皇宮的後半部分都是假山草木,只是中間點綴着幾棟小洋樓而已。

林哲道:“這些事你也不用太過操心,宮務廳自然會辦理妥當的,到時候我們直接搬過去就好!”

陳靜點頭:“嗯,聽你的!”

兩人又是說了會話,陳靜突然擡頭說:“前頭入宮的德嬪說想家,求到臣妾這裡來說想回孃家看望雙老!”

林哲一聽就是皺眉,陳靜這個時候說這話是什麼意思?似乎有在林哲面前挑撥的嫌疑,而這個德嬪雖然嬌蠻了些,但是應當不會無故說要回孃家啊!

在前殿裡忙國事就夠累的了,回到後宅難道還要管着後宅宮鬥?

上個月林哲在宮務廳和皇太后林目的安排下,從初選的數十人中挑選了九人,依照古制封爲九嬪,稱呼上和明朝的九嬪一樣,爲了給林哲充實後宮,讓皇室早早出現儲君,以鞏固國本,此事雖然說是皇太后和宮務廳安排的,但實際上和帝國諸多軍政要員也有着極大的聯繫。

儘管爲了避免外戚做大,宮務廳挑選秀女的時候,並不會在朝中知府以上文官、軍中上校以上的直系親屬中挑選,但是這些軍政大佬哪一個身後不是有着一堆親戚同鄉之類的,林哲第一次選妃,而且目前尚無皇子,這要是選進去的女子生了個兒子,極有可能就是未來帝國的儲君,因此想在這上頭打主意的人不少。

初選出來的數十人裡頭,真正的民女一個都沒有,基本都是官宦之後,清一色的大家閨秀,而且個個都是相貌出色。

對於下面人的齷齪心思,林哲也是懶得管,後來按照自己看的順眼從裡頭挑選了九人爲九嬪。

其中的德嬪比較特殊一些,此女並不是朝中軍政要員的家族女子,而是林哲的母親,也就是皇太后孃家方家之女。這給兒子娶妻,林老太太也是有些偏心自己的孃家方家的,方家那邊自然是不能用和林哲有親戚關係的表妹之類的充數,所以特地把方家裡隔了好幾代的遠房裡找來了德嬪,由林老太太一手把她送到了兒子身邊。

德嬪進宮後,由於相貌上佳,加上一身的身材也不和其他人那樣比較圓潤,而是比較柔弱,很容易就引起了林哲的憐惜之心,這去德嬪的院子時候多了,自然就會引起後宅妃嬪的羨慕嫉妒恨!。h

第651章 十四年式75野戰炮第201章 兵員匱乏第486章 齊琳的目光第555章 新版紙幣第536章 利益得失第590章 海關艦隊第97章 城頭激戰第623章 後裝野戰炮第151章 三拒勸進第196章 董離科舉行第467章 天津北方鋼鐵廠第232章 奏摺第566章 戰艦和炮臺的較量第229章 赴歐代表團第685章 冊立太子(二)第594章 海軍修正案第56章 爲了戰利品第599章 雙方的糾結第64章 該走還是留第331章 噩夢般的慘敗第375章 未來的希望第109章 四千對四萬第265章 施清瑄回京第169章 定都大典第417章 經濟大臣第401章 與民同樂第63章 神經病和偉人第13章 見黃宗漢第199章 教育改革第270章 戰爭通牒第395章 分兵而逃第380章 石琅翼的野望第675章 捷報頻傳第109章 四千對四萬第75章 井噴式發展第286章 慘烈交鋒第314章 妄談國事第578章 寧朝提親第588章 畸形的社會第228章 教育和留學第89章 湖州之危第11章 山陰陳家第80章 扶持軍工第239章 獅子大張口第275章 嚴陣以待第778章 中美勾結第39章 董陽紅的衝鋒第625章 陰謀在行動第114章 最後的齊射第200章 福建延平第636章 風波起第271章 御前戰略會議第646章 皇子獨立第700章 戰爭,起!第390章 奕欣投降第658章 海軍上將科倫克級鐵甲艦第297章 廣州失陷第302章 聯軍登陸第126章 傾巢而出第625章 陰謀在行動第299章 重炮之間的較量(一)第166章 盡佔江南第413章 巡視當塗第241章 戰略之爭第618章 閱艦式第550章 夏威夷戰事再起第69章 江海關第44章 傷亡名單第600章 開戰爭論第28章 太平軍的反擊第778章 中美勾結第257章 最強者的對決第448章 越南危局第439章 財政和軍費第500章 八年甲艦試驗艦第250章 半斤八兩第333章 大肆封賞第129章 火炮和戰馬第520章 夏威夷第446章 龐大訂單第153章 懼怕和驚慌第378章 石琅翼求援第324章 戰爭中的發展第473章 新疆設省第707章 帝國興衰在此一戰第370章 自信或輕敵第123章 井噴式發展第277章 工廠內遷第496章 文化侵入和融合第114章 最後的齊射第229章 赴歐代表團第335章 御前戰略會議第661章 朝鮮局勢動盪第89章 湖州之危第365章 傳統和科學的結合第132章 隨營學堂幼年班第189章 財務處諸事第132章 隨營學堂幼年班第633章 內閣紛爭第235章 督察院風暴
第651章 十四年式75野戰炮第201章 兵員匱乏第486章 齊琳的目光第555章 新版紙幣第536章 利益得失第590章 海關艦隊第97章 城頭激戰第623章 後裝野戰炮第151章 三拒勸進第196章 董離科舉行第467章 天津北方鋼鐵廠第232章 奏摺第566章 戰艦和炮臺的較量第229章 赴歐代表團第685章 冊立太子(二)第594章 海軍修正案第56章 爲了戰利品第599章 雙方的糾結第64章 該走還是留第331章 噩夢般的慘敗第375章 未來的希望第109章 四千對四萬第265章 施清瑄回京第169章 定都大典第417章 經濟大臣第401章 與民同樂第63章 神經病和偉人第13章 見黃宗漢第199章 教育改革第270章 戰爭通牒第395章 分兵而逃第380章 石琅翼的野望第675章 捷報頻傳第109章 四千對四萬第75章 井噴式發展第286章 慘烈交鋒第314章 妄談國事第578章 寧朝提親第588章 畸形的社會第228章 教育和留學第89章 湖州之危第11章 山陰陳家第80章 扶持軍工第239章 獅子大張口第275章 嚴陣以待第778章 中美勾結第39章 董陽紅的衝鋒第625章 陰謀在行動第114章 最後的齊射第200章 福建延平第636章 風波起第271章 御前戰略會議第646章 皇子獨立第700章 戰爭,起!第390章 奕欣投降第658章 海軍上將科倫克級鐵甲艦第297章 廣州失陷第302章 聯軍登陸第126章 傾巢而出第625章 陰謀在行動第299章 重炮之間的較量(一)第166章 盡佔江南第413章 巡視當塗第241章 戰略之爭第618章 閱艦式第550章 夏威夷戰事再起第69章 江海關第44章 傷亡名單第600章 開戰爭論第28章 太平軍的反擊第778章 中美勾結第257章 最強者的對決第448章 越南危局第439章 財政和軍費第500章 八年甲艦試驗艦第250章 半斤八兩第333章 大肆封賞第129章 火炮和戰馬第520章 夏威夷第446章 龐大訂單第153章 懼怕和驚慌第378章 石琅翼求援第324章 戰爭中的發展第473章 新疆設省第707章 帝國興衰在此一戰第370章 自信或輕敵第123章 井噴式發展第277章 工廠內遷第496章 文化侵入和融合第114章 最後的齊射第229章 赴歐代表團第335章 御前戰略會議第661章 朝鮮局勢動盪第89章 湖州之危第365章 傳統和科學的結合第132章 隨營學堂幼年班第189章 財務處諸事第132章 隨營學堂幼年班第633章 內閣紛爭第235章 督察院風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