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2章 九江前線

二月十七號,第四軍軍長石琅翼親臨九江前線,隨同他一起來的還有增援而來的第五師主力部隊以及第一近衛混成旅。

十九號,經過多天的準備後,中華軍正是九江發動了超大規模的攻堅戰。

參戰的中華軍高達兩萬餘人,大小火炮一百餘門,另外尚有海軍方面的戰艦提供火力支援,其聲勢絲毫比去年第六軍對濟南發起強攻時還要來的更龐大一些。

不過,這鎮胡軍防守下的九江明顯要比濟南難啃的多,鎮胡軍充分利用了戰壕以及胸牆等防禦工事抵消了中華軍的火力優勢,多次等中華軍衝近了後纔是和中華軍進行中近距離的戰鬥。

而這樣一來,當雙方的交戰距離拉近到一百米左右的時候,中華軍大量裝備的米尼步槍就是失去了射程上的優勢,儘管在精度上依舊比對面鎮胡軍使用的燧發槍好得多,但是雙方的步槍子彈投射量卻是沒有太大的差距。

儘管利用火炮優勢不斷取得推進,但是傷亡的增加也是不得不讓石琅翼更加慎重起來,他可不希望爲了拿下一個九江,然後就把自己的部隊大量折損在這裡。

而這個時候,一直獨立於第四軍之外的第一近衛混成旅則是表現的相當搶眼,二十一號,受到戰事吃緊的緣故,第一近衛混成旅的旅長林偉主動和石琅翼進行協商,然後第一近衛混成旅單獨負責了右翼部分戰線的攻勢。

然而僅僅是一天時間,第一近衛混成旅就是連續攻克了四個鎮胡軍的防守據點,把擊斃俘虜鎮胡軍超過兩千人,而自身的損失卻是不足兩百人。

這等戰績迅速引起了石琅翼等高級將領們的注意!

“這近衛軍難不成都是鐵打的?怎麼戰鬥力那麼高?”許鵬安有些不理解,說起各方面的素質來,自己的第四師可是明顯比這些新編的近衛軍強多了,但是爲什麼自己的部隊取得的戰果還沒有人家區區一個混成旅多呢?

“什麼鐵打的,不過是仗着自己是近衛軍的身份,比我們早些裝備後裝槍和線膛炮而已,如果讓我的第五師也換上後裝槍。說不準現在都打到九江城頭上去了!”第五師的師長杜永濤的臉上有着明顯的怨念之色。

自從去年中華軍大規模裝備後裝步槍以來,很多部隊的將領們都是期望自己的部隊能夠早些時候換裝,但是受限於產量問題,加上中華軍幾乎每一天都處於快速擴軍之中。這新生產出來的後裝步槍基本都配屬給了新編部隊。

比如說第六軍所屬的第八師、第九師,還有第十三師、第二近衛師等部隊,後來又爲了提高騎兵的戰鬥力,優先爲各騎兵部隊換裝短管的後裝步槍。

再過來,新編的第一近衛混成旅以及駐防南京的第一近衛師也是陸續換裝後裝步槍。

這麼部隊所需的槍支基本上已經把目前中華帝國兩座兵工廠的後裝步槍產能給消耗一空了。而且後續就算是對現役使用米尼步槍的部隊進行換裝,也是會優先對使用1851年型林德步槍,也就是早期的滑膛步槍改裝而來的米尼步槍進行換裝啊,使用1856年型林德步槍的部隊要想換裝,估計還得再等一段時間。

別的不說,就算是第九協防師改編未來的第十四步兵師,其換裝計劃也比第四師、第五師這些部隊要早。

爲什麼?因爲第十四師現在用的還是從清軍手裡繳獲的燧發槍呢,而第四師和第五師這些部隊使用的乃是1856年型林德步槍。

這種情況下,如果使用1856年型林德米尼步槍的第四師和第五師提前換裝,你讓還扛着燧發槍作戰的第十四步兵師以及還拿着1851年型米尼步槍的第一師情何以堪啊。

“這槍械換裝怕是要等上一段時間了。不過我聽說軍械部那邊已經對天津機器局進行改造,應該不用多久就能夠恢復生產吧,到時候軍械的產量應該會進一步增加的,換裝的速度應該會快一些!”許鵬安道。

“不錯,我已經得到消息了,宮務廳財務處已經出資購入了該局,並改名爲天津兵工廠,聽說同屬財務處麾下的林德機器廠、金陵兵工廠已經是派了不少人前往天津支援,等改造完成後,就算一時間無法量產線膛炮這些重型軍械。但是槍支和子彈還是問題不大的!”

杜永濤繼續道:“這財務處還很有錢,我可是聽說軍需部那邊開出了高達百萬圓的出售價,人家財務處價都不還,直接就簽了皇家銀行的支票了。可把軍需部的那些人給樂的!”

“有錢好,如果沒錢的話,他們也搞不起來這些兵工廠了,沒有兵工廠我們也就沒有軍械可用了!”

兩人一口一話,話題已經是從當前的戰事說道了軍工業,然後又是說到了帝國的其他方方面面來。而兩人的談話裡頭,基本上繞不過宮務廳財務處所屬的諸多產業。

目前嫡屬於皇室的宮務廳財務處所屬的諸多產業基本上已經代替了傳統意義上的官辦產業以及後世的所謂國有企業。

財務處麾下的產業幾乎涉及了當代所有產業,重要一些的有鋼鐵、煤炭、有化工、機械、造船這些典型的國防重工業,也有着生絲、紡紗織布印染等紡織產業,還有火柴、肥皂、油漆等日用化工。

然後還有和整個帝國幾乎已經是息息相關的皇家銀行!

此外皇室產業還肩負着各種新技術以及新興產業的探索,最明顯的標誌就是爲了開發徐州煤礦而開始修築的徐州鐵路了,這段實驗性的鐵路還處於建造當中,但是爲了把這段只有幾十公里的鐵路修起來,宮務廳財務處已經爲‘徐州鐵路公司’砸進去了好幾十萬圓,砸進去這麼多錢,只是爲了驗證鐵路有沒有用,能不能修而已。

當然了皇室產業還有諸多五花八門的東西,比如說有着茶葉莊園,在浙江西湖有着好幾個莊園,也有傳統的田莊。也搞房地產,在上海以及南京等第擁有大量的地產,然後還涉足旅業,除了和別人合資修建了目前國內的第一豪華飯店外灘飯店外。皇室產業還獨資在上海、南京修建了幾座飯店,當然了規模自然是無法和外灘飯店相提並論的。

不過這些諸多產業中,很多都是一些副業,真正的主業其實只有三個,一個是銀行、一個是紡織。一個是國防工業。

其他的都是屬於玩票性質的副業而已。

而皇室產業的三大主業也是有着一定根據的,其中的紡織產業是用來賺錢的,銀行是用來維護國內經濟正常運轉並扶持國內工商業發展的,國防工業純粹就是爲了支持軍方打仗的。

從投資創辦林德機器廠、上海造船廠、金陵兵工廠,再到現在的天津兵工廠,這些產業雖然的規模越來越大,表面資產尤其是固定資產越來越多,但實際上皇室產業在國防工業上頭一毛錢都賺不到,因爲利潤都投入再擴張中去了,別說獲取利潤了。甚至皇室產業還得持續進行投入。

也許有人說,這林德機器廠規模越來越大,總資產越來越多,這不就是代表着錢多了嗎?實際上並不是這樣看待,因爲林德機器廠這種關乎國防安全的企業根本就不可能轉手,總資產就算有一億圓甚至十億圓也沒用,因爲皇室產業也不可能把這些企業的股份出售然後套現,至於分紅嘛,現在戰爭進行中,利潤都用來進行擴產了。而等戰爭結束這不裁員大規模虧損就是好事了,那裡還有分紅拿啊!

皇家銀行也差不多,這皇家銀行雖然錢多,但這些錢都是儲戶的錢。甚至相當多一部分都是國家的稅款,皇家銀行自身的資產相對於他擁有的存款而言,不值一提。

而且皇家銀行爲了扶持國內工商業發展,提供的貸款利息普遍偏低,這樣自然也就別指望能夠賺多少錢了,而且皇家銀行是隨同中華軍的步伐同步擴張。中華軍打到那裡,它的分行就開到那裡,這都是需要大量投資的。

所以皇家銀行實際上對於皇室產業而言,現在也是不怎麼賺錢的,興許以後會帶來大量的利潤,但那都是以後的事,現在嘛,皇家銀行能夠用自身的利潤維持大規模的擴張就不容易了,別指望它向宮務廳財務處上繳分紅了。

真正賺錢的產業實際上只有紡織產業,早年的林氏商行作爲國內首家開辦蒸汽繅絲廠的商行,後續又是加大規模投資,目前已經是在上海、杭州、湖州、廣州等地建立了十三家蒸汽繅絲廠,另外尚有三家正在建設當中,乃是國內生絲產業里名副其實的巨無霸,1858年其麾下個繅絲廠的的生絲總出口量高達三萬包,按照每包廠絲平均約四百八十圓的出口價計算,其產值高達一千四百多萬。

而這僅僅是出口產值而已,實際上目前中國的生絲產量那麼大,出口雖然佔據了重要的地位,但是內銷也是佔據了相當大的份額,甚至是不比出口份額少。

同時皇室產業的生絲產業不僅僅自己生產生絲,同時還直接收購一些中小或者手工作坊的生絲,然後當二道販子,從自己的渠道銷售出去獲得利潤。

皇室產業的整個生絲產業鏈,擁有僱員上萬人,合作商家、洋行上百家,每年的銷售額超過三千萬。

而生絲產業對於當代中國而言,乃是名副其實的密集資本投入,超高回報率的產業,其利潤比例甚至能夠達到百分三十以上。

僅僅生絲這一項,就能夠爲皇室產業每年提供超過五百萬圓的淨利潤。

同時皇室產業去年年底也開始涉足棉布產業,然後還壟斷了進口呢料銷售、機械銷售等。

這些都導致了皇室產業每年的利潤是相當豐厚的,正式有了豐厚的利潤,皇室產業才能夠頻繁出手進行再投資,鐵路、銀行、國防工業都是需要大量資金的行當,沒錢可玩不轉。

嚴格上來說,實際上皇室產業已經不是單純的商辦企業,而是帶有了濃厚的國有企業性質。

也只有這樣性質的企業,纔會不惜花費上百萬的巨資,去修建一條眼前看不到實際收益的實驗性鐵路,花費巨資去收購一座兵工廠,然後進行升級改造,爲的只是給軍方提供更多軍械。。

第217章 北上迎敵第653章 新式步槍選型第508章 林成庭的野望第466章 海河工業區第156章 圍點打援第30章 救援長興第696章 太子出訪第430章 軍援林成庭第77章 商貿區風雲第486章 齊琳的目光第703章 帝國海軍在行動(二)第405章 湘軍動亂第698章 摩天大廈第314章 妄談國事第434章 教育發展計劃第291章 談判退讓第288章 崩潰和反衝鋒第501章 中亞危機第284章 死守不出第639章 聯合調查局插手第452章 演習和變革第74章 上海商貿區第183章 上刺刀衝鋒第161章 鎮江戰役第217章 北上迎敵第287章 聯軍總攻第494章 研發機槍第164章 多方驚慌第112章 餘勝軍協防團第661章 朝鮮局勢動盪第202章 宮鬥初現第515章 林碃上學第597章 曼德勒混戰第303章 激戰吳淞第198章 帝國大學第106章 大勝而歸第433章 皇家科學院第668章 布拉鎮第572章 東北鐵路第9章 訓練再訓練第373章 軍官缺口第268章 冬季戰略調整第24章 新軍服和軍銜第573章 東北大開發第645章 李平桐下獄第603章 傾銷地第563章 俄國人的恐慌第92章 抽十殺一第232章 奏摺第561章 阿拉斯加特遣艦隊第15章 公然敲詐第452章 演習和變革第577章 馬政雜談第125章 林成庭東進第63章 神經病和偉人第154章 戰火再燃第243章 建立守備部隊第169章 定都大典第519章 三流工業國第167章 林安飛回京第543章 撞擊敵艦第222章 步兵對騎兵第135章 爲什麼要追第657章 船頭對敵第54章 兵指青浦第499章 帝召民女第333章 帝國在行動第17章 長興初戰第39章 董陽紅的衝鋒第188章 營造皇宮第643章 培養體系第174章 生絲和稅收第170章 整編擴軍會議第474章 日`本局勢第631章 教育強國第四百而十二章 獨特的上海第361章 談判中的戰爭第481章 海軍改革第104章 追擊和崩潰第479章 華盛頓號首秀第223章 桃源大捷第251章 望風而逃第468章 皇室資產管理處第368章 協防師改革第111章 以攻代守第564章 第一混成旅第517章 母憑子貴第539章 起錨迎戰第244章 線膛火炮第356章 新軍之間的廝殺第140章 暴風雨夜的前夕第123章 井噴式發展第474章 日`本局勢第569章 他們的戰爭(二)第191章 清軍南援第166章 攻克南京第573章 東北大開發第509章 中英寧上海條約第67章 協防上海
第217章 北上迎敵第653章 新式步槍選型第508章 林成庭的野望第466章 海河工業區第156章 圍點打援第30章 救援長興第696章 太子出訪第430章 軍援林成庭第77章 商貿區風雲第486章 齊琳的目光第703章 帝國海軍在行動(二)第405章 湘軍動亂第698章 摩天大廈第314章 妄談國事第434章 教育發展計劃第291章 談判退讓第288章 崩潰和反衝鋒第501章 中亞危機第284章 死守不出第639章 聯合調查局插手第452章 演習和變革第74章 上海商貿區第183章 上刺刀衝鋒第161章 鎮江戰役第217章 北上迎敵第287章 聯軍總攻第494章 研發機槍第164章 多方驚慌第112章 餘勝軍協防團第661章 朝鮮局勢動盪第202章 宮鬥初現第515章 林碃上學第597章 曼德勒混戰第303章 激戰吳淞第198章 帝國大學第106章 大勝而歸第433章 皇家科學院第668章 布拉鎮第572章 東北鐵路第9章 訓練再訓練第373章 軍官缺口第268章 冬季戰略調整第24章 新軍服和軍銜第573章 東北大開發第645章 李平桐下獄第603章 傾銷地第563章 俄國人的恐慌第92章 抽十殺一第232章 奏摺第561章 阿拉斯加特遣艦隊第15章 公然敲詐第452章 演習和變革第577章 馬政雜談第125章 林成庭東進第63章 神經病和偉人第154章 戰火再燃第243章 建立守備部隊第169章 定都大典第519章 三流工業國第167章 林安飛回京第543章 撞擊敵艦第222章 步兵對騎兵第135章 爲什麼要追第657章 船頭對敵第54章 兵指青浦第499章 帝召民女第333章 帝國在行動第17章 長興初戰第39章 董陽紅的衝鋒第188章 營造皇宮第643章 培養體系第174章 生絲和稅收第170章 整編擴軍會議第474章 日`本局勢第631章 教育強國第四百而十二章 獨特的上海第361章 談判中的戰爭第481章 海軍改革第104章 追擊和崩潰第479章 華盛頓號首秀第223章 桃源大捷第251章 望風而逃第468章 皇室資產管理處第368章 協防師改革第111章 以攻代守第564章 第一混成旅第517章 母憑子貴第539章 起錨迎戰第244章 線膛火炮第356章 新軍之間的廝殺第140章 暴風雨夜的前夕第123章 井噴式發展第474章 日`本局勢第569章 他們的戰爭(二)第191章 清軍南援第166章 攻克南京第573章 東北大開發第509章 中英寧上海條約第67章 協防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