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9章 海軍軍備競賽

離開美國後回國的路上,林抲就是反覆斟酌,該如何向父皇報告這一次出訪的結果。

很明顯,美國人短時間內,至少三年內是沒膽子冒着被英國人干涉的風險挑起美西戰爭的,最早也得等到1895年以後,對於美國人而言,等到1898年以後開戰是最佳的選擇。

而對於帝國而言,1895年的話,就已經是比較危險的一個時間段了,如果真等到1898年的話,帝國海軍和英國皇家海軍的實力對比就又會回到十幾年前的時候一樣,英國皇家海軍的規模將會達到帝國海軍三倍以上。

要知道當代英國人的造艦水平和海軍軍費可是相當恐怖的,每年開工建造四五艘一點壓力都沒有,咬咬牙,一年七八艘也能夠幹得出來。

而帝國的工業、經濟水平已經勉強到了和美國並列世界第二的水平,軍費的規模也不小,在當代也算是僅次於英國人了。

但是帝國的軍費主要還是傾向於陸軍,養着超過百萬規模的陸軍,同時還要保持裝備的及時更新,這裡頭的花費可是非常龐大的。

1885年的時候,帝國全面換裝無煙火藥的小口徑步槍,也就是1885年型林德步槍,僅僅是換裝步槍這一項,就是吞噬了帝國大量軍費。

然後每年還會換裝新式的火炮,列裝馬克沁機槍等,這都導致了帝國每年花在陸軍身上的錢是非常龐大的數字。

再者,帝國的基本國防核心,依舊是以陸軍爲主,海軍爲輔,這一點就算是海軍那邊極力反對也是改變不了的事實。

帝國海軍每年獲得的軍費,是無法和英國皇家海軍相比較的。

而軍費就代表着更多的戰艦,可以維持更多的戰艦編制,讓士兵的訓練更頻繁,軍費,就是代表着海軍的實力。

沒有錢,就算是帝國海軍費盡心思,也只能在用取巧的方式縮小和英國皇家海軍的實力差距。

要改變這種尷尬,唯一的辦法就是帝國提高海軍軍費,但是這種可能性暫時並不大。

沒有戰爭的時期,帝國曆來都是極力壓縮軍費的,18年的時候,帝國的軍費佔據財政支出預算已經只剩下可憐的百分之九,和早二十幾年動則百分之二十七八甚至三十以上完全不可同日而語。

這種情況要想改變,也許只能得到以後的軍備競賽開始了,現在嘛,帝國皇家海軍還是過的比較苦逼的。

等回國後,林抲向林哲回報了和美國的秘密談判成果後,林哲沉思了片刻,然後道:“那就再等幾年,到時候如果美國人還不願意動手的話,我們就自己來!”

爲了做好戰爭的準備,尤其爲了防止到時候美國人不跟上,帝國只能單獨對西班牙宣戰,單獨承受英國人干涉可能性的時候,林哲也是做出了相關的決斷。

最爲明顯的舉動就是,1893年,林哲正式批准了海軍第九期擴張計劃,批准了新建六艘戰列艦和五艘裝甲巡洋艦以及大量輔助戰艦的計劃。

林哲不知道歷史上的軍備競賽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但是他卻是能夠猜的出來,自己的這個舉動,恐怕是要引起數大海軍強國的海軍競賽了。

十一艘主力艦的建造計劃,就算是英國人看到都要倒吸一口涼氣,然後叫嚷着要開工比中國人更多的戰艦。

1893年,英國人剛獲知帝國通過第九次海軍擴張計劃後,就是迅速反應了過來,就和1888年獲知帝國服役了炎帝號戰列艦,他們迅速開工了君權級戰列艦,並一口氣就開工了八艘一樣。

這一次,他們也是反應相當迅速,提出了所謂的百萬噸計劃,該計劃的核心並不是說限定要建造多少艘戰艦,而是要在1900年的時候,把被英國皇家海軍的總噸位提高到一百萬噸以上。

要知道1890年的時候,英國皇家海軍的總噸位也不過六十八噸而已,一下子提高到百萬噸,這得新建造多少新主力艦啊!

果然,在1893年底的時候,英國人那邊就是宣告從1894年開始,將會開工全新的新一代戰列艦威嚴級,而首批同時開工的威嚴級戰列艦有多少呢?

堪稱恐怖的七艘之多,另外還有兩艘預計延後到1895年開工,威嚴級的建造計劃高達九艘之多。

再加上八艘君權級戰列艦以及兩艘百人隊長級二等戰列艦,那麼到1895年的時候,英國人服役以及正在建造中的戰列艦,總數將會達到十九艘。

同時,衡量一支海軍實力的時候,你還得把那些一等巡洋艦,裝甲巡洋艦之類的加進去。

以三脹式蒸汽機、速射炮、鋼製船體爲區分的話,這個時間段大概就是1890年前後,而值得註明的是,出於對成本控制和維持艦隊規模、巡洋艦續航能力和機動能力等多方面的需求,在1886年到1898年時期,英國人是不管不顧其他國家建造裝甲巡洋艦,而是一心一意建造數量龐大的一等防護巡洋艦艦隊。

別以爲人家英國人的一等防護巡洋艦就是比撞艦巡洋艦差了,實際上雖然成本比較低廉,但是也有不少可取之處,而且噸位都普遍偏大。

英國在18、1894年分別服役了兩艘噸位達到九千多噸的布雷克級一等防護巡洋艦,1893年到1893年之間,服役了多達九艘的埃德加一等防護巡洋艦,該級艦的排水量是七千三百噸到七千七百噸不等。

而在1894年最新開工建造的強盛級一等防護巡洋艦,其噸位已經不亞於當代最頂級的前無畏戰列艦,排水量達到了一萬四千多噸,而且其一百五十二點四米長、二十一點米寬,七點三二米的吃水深度,也讓它成爲外形尺寸最大的戰艦,大了自然也就貴,該艦的造艦達到了七十多萬英鎊,而威嚴級戰列艦也不過八十多萬英鎊而已。

但是這兩艘強盛級的一等防護巡洋艦,空有一萬四千多噸的排水量,主炮不過是兩門兩百三十四毫米的單裝主炮,副炮是十二門的一百五十二毫米速射炮。

至於爲什麼英國人要花費巨資建造這種空有排水量,但是火力薄弱的一等防護巡洋艦,那就只能問他們自個了。

如果把時間再延後兩年的話,英國人將會在1896年再開工八艘王冠級一等防護巡洋艦,這種防護巡洋艦的噸位也是達到了一萬一千噸。

並且在1898年後開工建造六艘克雷西級裝甲巡洋艦、這玩意的噸位達到了一萬兩千噸。

1899年後,英國人又會開工高達十艘的蒙茅斯級裝甲巡洋艦,該級艦的噸位也是達到了近萬噸。

而上述建造計劃,還是歷史上英國人原時空的建造計劃,而到了這個時空,英國皇家海軍面對的威脅更大,因爲在東方多了一個帝國皇家海軍,此外美國人也是比歷史提前幾年擴張艦隊。

因此對把全球海軍都當成潛在敵人,力爭全球海權的英國皇家海軍來說,這個時空的英國皇家海軍所面臨的壓力更大,爲了爭取優勢,他們建造更多的戰艦也是成爲了自然。

這個時空裡,等到1895年左右,英國人手裡頭的最新銳的主力艦,應該有十艘前無畏型戰列艦、十三艘一等防護巡洋艦。

作爲對比,帝國在1895年的時候,已經建成服役,艦齡在八年之內的新銳主力戰列艦有七艘,裝甲巡洋艦有五艘。

這初看上去,1895年的時候,帝國皇家海軍和英國皇家海軍的實力差距雖然還有,但是也有一戰之力。

但是如果到了1900年的話,英國人手裡頭建成服役的前無畏型戰列艦至少會有二十六艘。

而帝國這邊,按照現有以及未來幾年的擴張計劃,到1900年的時候,能夠有前無畏戰列艦十六艘就不錯了,而且到時候第一批服役的炎帝級戰列艦都已經服役十二年了,戰鬥力不可避免會跟不上新銳主力艦。

如果說帝國不投入重資加速海軍擴張的話,那麼時間拖的越久,就對帝國海軍越不利。

要改變對這種狀況,唯一的辦法就是大幅度加大對海軍的投入力度,而這也就是林哲批准第九期海軍擴張計劃的原因。

如今的帝國海軍規模雖然已經號稱世界第三了,但是艦隊的構成比較單一,以往都比較注重主力艦,對於輔助船隻的建設不太傷心,帝國海軍手裡的巡洋艦,遠不如英法兩國。

而且隨着帝國工業經濟的發展,到了1893年的今天,帝國已經有足夠的實力來掀起一場大規模造艦行動。

實際上正在這麼幹的人也不止帝國,實際上美國人也是正在這麼幹的。

國際地位低怎麼辦?金錢砸不開市場怎麼辦?答案很簡單,那就是建設一支龐大的海軍,以美國那邊絲毫不亞於帝國的工業經濟實力,他們的艦隊擴張速度是比會比帝國差多少的。

甚至可以這麼說,限制美國人擴張的不是軍費,也不是建造不出來大量的戰艦,而是他們缺乏足夠多的合格軍官和水手。

1893年和1894年,由帝國掀起的,美國人迅速跟進,爲了應對中美兩國的在太平洋、印度洋以及大西洋上的海軍擴張,英國人是針鋒相對,絲毫不落雨下風,甚至掀起更大規模的造艦計劃。。

第211章 三國領事來訪第470章 派系之爭第502章 戰爭一觸即發第578章 寧朝提親第427章 大理苦戰第405章 湘軍動亂第139章 逼宮謀割據第106章 大勝而歸第632章 帝大系第259章 把李鴻章帶回來第66章 許乃釗之邀第174章 生絲和稅收第280章 退守廣州第680章 不同尋常的御前會議第558章 租借金蘭灣第649章 海軍革新第499章 帝召民女第288章 崩潰和反衝鋒第6章 辦團練捐道員第303章 激戰吳淞第567章 他們的戰爭(一)第525章 夏威夷戰爭第470章 派系之爭第427章 大理苦戰第649章 海軍革新第87章 林成庭南犯第649章 海軍革新第125章 林成庭東進第99章 撤軍和追擊第222章 步兵對騎兵第345章 工業規劃第451章 教育和水利發展第214章 洪澤湖軍議第554章 四國條約第63章 神經病和偉人第7章 募兵買槍第561章 阿拉斯加特遣艦隊第657章 船頭對敵第456章 立嫡立賢第八十八 掌增援湖州第664章 漢化改革第487章 報童賣報第689章 殖民太平洋第398章 橫掃北方第116章 彈劾和防備第521章 裕祥號事件第661章 朝鮮局勢動盪第640章 郭龍雲面聖第547章 海軍技術改革第478章 密室會談第470章 派系之爭第637章 驚天大秘密第372章 利者欲也第133章 協防團和鎮江第688章 中英談判地兩百零三章 宮殿後宮事第265章 施清瑄回京第204章 官員任免事第398章 橫掃北方第330章 後裝步槍的時代第200章 福建延平第313章 籌款國宴第446章 龐大訂單第604章 北海國第394章 餓狼第141章 起兵的藉口第709章 鉅艦對決(二)第56章 爲了戰利品第173章 馮寶才第25章 廣德激戰第375章 未來的希望第663章 廢黜朝鮮國王第387章 咸豐東狩第58章 價值百萬的上海第595章 性能和成本的取捨第536章 利益得失第659章 敵人和朋友第572章 東北鐵路第447章 產業整合第131章 敵騎來襲第328章 後裝步槍的首秀第515章 林碃上學第339章 私營教育第205章 四省巡撫第643章 方家第511章 武裝倒幕第83章 添船夠炮第438章 電報第280章 退守廣州第86章 企業式政府第564章 第一混成旅第598章 年輕一代第594章 海軍修正案第529章 騎虎難下第513章 美國重歸統一第221章 騎兵之衝鋒第168章 宮務廳情報處第100章 太平軍的戰壕第266章 新式火炮和後裝槍第499章 帝召民女
第211章 三國領事來訪第470章 派系之爭第502章 戰爭一觸即發第578章 寧朝提親第427章 大理苦戰第405章 湘軍動亂第139章 逼宮謀割據第106章 大勝而歸第632章 帝大系第259章 把李鴻章帶回來第66章 許乃釗之邀第174章 生絲和稅收第280章 退守廣州第680章 不同尋常的御前會議第558章 租借金蘭灣第649章 海軍革新第499章 帝召民女第288章 崩潰和反衝鋒第6章 辦團練捐道員第303章 激戰吳淞第567章 他們的戰爭(一)第525章 夏威夷戰爭第470章 派系之爭第427章 大理苦戰第649章 海軍革新第87章 林成庭南犯第649章 海軍革新第125章 林成庭東進第99章 撤軍和追擊第222章 步兵對騎兵第345章 工業規劃第451章 教育和水利發展第214章 洪澤湖軍議第554章 四國條約第63章 神經病和偉人第7章 募兵買槍第561章 阿拉斯加特遣艦隊第657章 船頭對敵第456章 立嫡立賢第八十八 掌增援湖州第664章 漢化改革第487章 報童賣報第689章 殖民太平洋第398章 橫掃北方第116章 彈劾和防備第521章 裕祥號事件第661章 朝鮮局勢動盪第640章 郭龍雲面聖第547章 海軍技術改革第478章 密室會談第470章 派系之爭第637章 驚天大秘密第372章 利者欲也第133章 協防團和鎮江第688章 中英談判地兩百零三章 宮殿後宮事第265章 施清瑄回京第204章 官員任免事第398章 橫掃北方第330章 後裝步槍的時代第200章 福建延平第313章 籌款國宴第446章 龐大訂單第604章 北海國第394章 餓狼第141章 起兵的藉口第709章 鉅艦對決(二)第56章 爲了戰利品第173章 馮寶才第25章 廣德激戰第375章 未來的希望第663章 廢黜朝鮮國王第387章 咸豐東狩第58章 價值百萬的上海第595章 性能和成本的取捨第536章 利益得失第659章 敵人和朋友第572章 東北鐵路第447章 產業整合第131章 敵騎來襲第328章 後裝步槍的首秀第515章 林碃上學第339章 私營教育第205章 四省巡撫第643章 方家第511章 武裝倒幕第83章 添船夠炮第438章 電報第280章 退守廣州第86章 企業式政府第564章 第一混成旅第598章 年輕一代第594章 海軍修正案第529章 騎虎難下第513章 美國重歸統一第221章 騎兵之衝鋒第168章 宮務廳情報處第100章 太平軍的戰壕第266章 新式火炮和後裝槍第499章 帝召民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