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二章 風雪戰江東

轟轟的炮聲在鴨綠江岸邊響起。

對面多少年沒有人涉足過的深山老林,被無數的炮彈硬生生的開闢出一條道路,無數的雪粉被捲起,然後再寒風中盤旋呼嘯。

已經臨近年底,在這遼東正是酷寒難耐、滴水成冰的日子。一支支大大小小的隊伍以龍州爲中心,緩緩向北移動。而佔據兩側高地和鴨綠江岸邊灘頭的明軍炮手,沒有絲毫吝惜自己的庫存彈藥。

對面原野上散亂的蒙古騎兵,在這樣猛烈的炮火中向四下裡散開,不過和蒙古韃子打交道的時間長了,站在山坡上用千里眼看着對岸情況的王虎臣敢打保票,蒙古韃子能夠征服整個歐亞大陸,自然絕對不會是故步自封的民族,歷史上蒙古韃子正是利用從女真和南宋這裡學習來的火器技術,將整個歐洲打的落花流水,而蒙古現在算起來和明軍交手的時間也不短了,就算是憑藉他們現階段的技術還沒有辦法仿製明軍的飛雷炮和火炮,不過也已經有了各式各樣的應對戰略。

對付炮擊最好的辦法自然就是散開隱蔽,因爲炮擊無論如何都會出現一個延緩,憑藉胯下戰馬的強勁,蒙古士卒完全可以在這一段時間之內選擇一個合適的躲避位置,甚至就算是在平原上,只要遠遠地離開炮彈的炸點,最多會被掀起的氣浪吹一臉雪和泥點。

鴨綠江對岸在明軍攻克龍州之後,就陸陸續續有蒙古騎兵遊弋,隨着明軍開始佈置攻擊陣列,蒙古騎兵也很快做出相應的對策,在各個江段遊弋的騎兵很快雲集此處,足足有五六千人,這些騎兵以少數的蒙古人指揮多數的女真人,這兩個民族都是不折不扣的馬上民族,所以這些騎兵的戰力自然不容小覷。

更主要的是女真人是金國的創立者,換句話說是百年之前北宋的征服者。雖然看上去靖康的恥辱已經伴隨着孟珙攻克蔡州而煙消雲散,不過老一輩明白事理的人都心知肚明,漢人絕對不可能這麼簡簡單單就忘記那切膚的疼痛,只不過因爲蒙古人的出現使得他們已經沒有餘力對付殘存的女真人。而現在蒙古節節敗退,明軍重新兵臨遼東,對付這些女真人就算是不會大開殺戒,也不會手下留情。

要知道這大明的締造者葉應武,在煽動士氣的時候,往往使用的就是前宋武穆王岳飛和蘄王韓世忠的牌位,這兩位可是不折不扣的抗金名將,所以就算是明軍將領手下開恩,也得想想陛下的心意。

葉應武想要怎麼對待女真人,不用他點明,下面的將士們都已經清楚。

女真人也不是傻子,畢竟是曾經入主中原,並且大量接受中原文化、學習中原兵法典故的民族,在開化程度上甚至還要勝過高麗和日本,所以他們自然知道等待自己的將會是怎樣的下場,這也使得女真人是整個遼東蒙古軍的最主要支撐者,雖然他們也沒有多少爲蒙古賣命的鬥志,不過要比一觸即潰的高麗人和渤海人靠譜得多。

明軍渡海自高麗而來,這樣的進軍道路顯然讓蒙古大吃一驚。因爲之前蒙古自詡對遼東和高麗有着絕對的控制能力,甚至爲了威脅林衍就範,不惜在高麗邊境調動重兵,但是那樣的重兵實際上只是相對於高麗的烏合之衆來說的,區區萬餘蒙古雜牌騎兵,還不夠鎮海軍一口吃的。

蒙古防備大明的主要防線還是在燕雲、山西到河套一線,因爲本來蒙古除了面對大明還得面對海都,所以兵力捉襟見肘,遼東作爲大後方,自然也就沒有多少兵力屯駐。這一次明軍突然進攻遼東這個蒙古側後方,確實是讓蒙古大吃一驚,無奈之下只能竭盡全力徵發當地本來剩下不多的年輕勞力,甚至十六歲以下的少年和五十歲以上的老人也都全部要求從軍,整個遼東一時間民不聊生,家家戶戶只剩下老幼孤寡。

不過不得不說蒙古這種竭澤而漁的辦法,是現在能夠採取的唯一辦法,也確實讓明軍有些頭疼。類似於遼東這種常年以來都只有遊獵部落來往的深山老林,最適合輕騎突進,小隊擾襲的戰術,面對以小隊爲組織擾襲明軍大隊甚至糧道的蒙古騎兵,明軍大隊步卒很難做出有效的反應。

這也使得李嘆他們在制定戰略計劃的時候,將目標只是確定在了拿下鴨綠江兩岸,並且依託周圍地勢和先進的火器進行防守,等到明年開春之後再通過文治武功兩種方式對遼東步步蠶食。

因爲今年冬天的進攻即將接近尾聲,所以炮手們沒有絲毫的留情,儘量把更多的彈藥打出去。畢竟舊的不去新的不來,這些應對戰事需要緊急生產的彈藥,相比於平日訓練用的彈藥有不少差距,使得炮手們更想要抓緊把這些容易出事故的炮彈消耗掉。

無數的炮火傾瀉在對岸實際上因爲蒙古騎兵散開而人數並不多的區域當中,一株株參天大樹被連根拔起,漫天的雪粉甚至已經讓人看不清楚視野。一臺臺已經架設好的牀子弩正在清掃鴨綠江岸邊上的蒙古騎兵,畢竟因爲考慮到儘量利用鴨綠江上的冰蓋渡河,所以鎮海軍上下嚴厲禁止向河岸左近開火,以防造成不必要的麻煩,所以那些衝到河邊的蒙古騎兵,自然就只能交給威力更小而且更爲精準的牀子弩了。

“渡江!”一面王虎臣的將旗緩緩升起來,見到將旗升起,左右的都頭同時高聲呼喊。

一排排火銃手和弓弩手同時向前邁動步伐,踏上厚厚的冰蓋。

“盾牌手頂上,以防箭矢!”都頭們來來往往的呼喊着,一名名盾牌手手忙腳亂的衝上前,沿着火銃手和弓弩手的側翼向前挺近。

令旗猛的麾下,所有的火銃和神臂弩同時向着越來越近的對岸傾瀉鐵彈和箭矢,如同一朵飛快向前移動的黑雲。那些剛剛從密林當中衝出來的蒙古騎兵,很快就被這朵黑雲籠罩,等到黑雲消散,岸上只留下一具一具很快冰冷的屍體。

這些蒙古士卒別說是甲冑了,甚至連基本的皮衣很多人都沒有,在這樣的箭矢和鐵彈面前,根本沒有多少抵抗能力。

“遮掩!”都頭們大吼道。

盾牌手雖然很難在冰面上跑動,不過還是儘量向中間靠攏。

第二批蒙古騎兵已經衝出來,一匹匹戰馬上的蒙古士卒張弓搭箭,一支支箭矢呼嘯而來。雖然其中的大多數都被明軍的盾牌擋下,不過還是有稀稀落落的箭矢落入人羣當中。冰面上不斷有士卒倒下,這樣光滑的地方,基本上一個人摔倒就意味着周圍十多個甚至二十個人都會被牽連摔倒。

即使是紀律嚴明的明軍,也很快亂作一團。

“不要亂了陣腳,攙扶起來還能喘氣的,繼續向前!”都頭們大聲呼喊,不過他們也不敢在冰面上過多有動作,否則說不定還得牽扯更多的人摔倒,所以只能祈禱這些士卒能夠儘可能完美的履行自己的命令。

雖然有不少人倒下,不過畢竟明軍還是越來越接近對岸,而且緊接而來的箭矢很快就把那一支蒙古騎兵隊伍淹沒。

“上岸,上岸!”幾名旅長已經親自接過大旗,衝在了最前面,

無數的士卒吼叫着緊緊跟上去,三步並作兩步衝上江東岸邊。

馬蹄聲突兀而起,原本散開的蒙古騎兵很快呼嘯而來,明軍士卒大隊上岸的地點直面的三個方向,蒙古騎兵成羣結隊的出現,一把把雪亮的馬刀揚起,這些衣衫襤褸的蒙古騎兵們卻在咬着牙向着這邊衝過來。

因爲他們很清楚,自己的身後就是遼東,就是世世代代居住的地方,如果讓這些明軍殺入遼東,那麼就只有整個族羣的覆滅。

只不過對於大多數蒙古騎兵來說,他們這樣的進攻,還不至於給明軍造成足夠的煩惱。

一把把盾牌重重的落在地上,弓弩手們和火銃手們吼叫着扣動扳機、點燃火線,甚至外圍的刀盾手們也在拼命的把火蒺藜扔出去。大隊的長矛手這個時候也衝上岸,同時揚起手中的長矛,隨時準備對付那些越來越近的蒙古騎兵。

呼嘯的箭矢來來往往分外密集,甚至不遠處隆隆的炮聲這個時候也已經成爲了可有可無的背景。

無數的明軍士卒嘶吼着挺起來手中的刀槍,迎向越來越近的敵人。而落在最後面的重裝甲士,這個時候也終於上岸,正在隨同的士卒手忙腳亂的幫助下穿戴沉重的甲冑。

狂風呼嘯,捲動着無數的雪粉打在盾牌上和人臉上身上,長矛從風雪中探出,如同出海的蛟龍,一朵朵鮮豔的血花從紛紛揚揚的雪粉中綻放,很快就把腳底下的大地渲染成相同的顏色。

“該咱們了,渡江。”李嘆收起來千里眼,沉聲下令,似乎這一戰已經沒有太多的懸念,只是剩下大明應該如何打掃戰場。

跟在他身邊的王大用,率領騎兵直衝向江邊。

大明永樂元年十二月廿五日,鎮海軍與蒙古騎兵戰於鴨綠江,鎮海軍自龍州強渡,破敵於東岸。

————————————————————————-

“放!”一腳踩在一片亂石堆上,劉成大聲下令。

五門從戰船上搬運下來的火炮同時對準一段圍牆吼叫,高大的圍牆在這劇烈的晃動之中很快就徹底坍塌。

因爲鎌倉幕府就在鎌倉城中,鎌倉城池低矮,不利於防禦,而且鎌倉幕府還沒有想要僭越從而建設宮牆和內城牆兩道城牆的意思,所以爲了能夠在突如其來的情況中給予幕府足夠的反應時間,鎌倉幕府的圍牆修建的甚是高大,否則倭人也不可能依託鎌倉幕府的高牆,硬生生地擋住了明軍的兩次進攻。

“弟兄們,衝啊!”已經等待多時的明軍都頭和十將們大吼着向前,而他們身邊的弓弩手和火銃手們顯然也都已經殺紅了眼,拼命的對準缺口處和圍牆上的一道道身影扣動扳機。

箭矢呼嘯着趕在明軍士卒前面把那一段缺口淹沒,大隊的明軍很快如同潮水衝入院落當中。

爆炸聲此起彼伏,面對躲藏在角落當中意圖負隅頑抗的倭人,明軍士卒沒有絲毫的猶豫,直接用火蒺藜來解決。

“打開,打開大門!”一名明軍都頭手起刀落,將意圖頑抗的一名倭人武士砍倒在地,直接衝向不遠處的大門。很快沿着另外一邊的通道,十多名倭人吼叫着殺過來。

“難道以爲老子會怕了你們?!”都頭沒有退縮,哈哈大笑着撞入那一片刀光劍影當中。而都頭身後的數十名明軍士卒同樣大喊着殺上來,將這些倭人團團包圍。

而另外的幾名士卒飛快的衝到大門處,手忙腳亂的扒開堆積在大門後面的沙袋和亂石。只不過還不等他們做完,幾支箭矢已經從後面呼嘯而來,刺入他們的胸膛。

年輕的明軍將士艱難的回頭,看着不遠處憤怒射箭的倭人弓弩手,不過很快那些倭人就被是自己數十倍的明軍吞沒。

沒有了沙袋和石頭的抵擋,圍牆牆上的倭人也被驅趕一空,所以還不等裡面的人將大門打開,外面安置的炸藥包就已經將整個大門硬生生撕裂。一面赤色龍旗當先躍出視野,很快大隊的明軍士卒怒吼着從大門衝進去。

“整個鎌倉幕府和鎌倉城都已經被弟兄們團團包圍,所以絕對不會有一個漏網之魚,還請督導放心!”一名師長急匆匆的走過來,對着劉成一拱手。

劉成輕輕的呼了一口氣,其實鎌倉幕府當中其餘人逃跑沒有關係,最重要的是北條時宗不能逃跑,這是整個鎌倉幕府的核心人物和靈魂人物,而且根據和九州世家們的商談,劉成也知道,正是北條時宗一手挑起了這一次事端,所以劉成要想給葉應武一個完美的交代,對北條時宗生要見人,死要見屍!

後面竹琦家、少貳家等等已經歸順大明的九州世家代表,紛紛小心翼翼的上前聽候劉成的吩咐。

“跟某進去,辨認一下誰是北條時宗。”劉成沉聲吩咐一句,率先向裡面走去。這些使者們自然也明白自己代表的是整個家族,這個時候有稍微的不配合,都有可能惹怒這位閻王爺,給家族帶來滅頂之災,所以一個個微微躬身,腳步跟的飛快。

不過劉成還沒有走到幕府後面的書房,就知道自己倒是多此一舉了。

就在書房前的臺階上,一個穿戴整齊的日本武士打扮將領,渾身都是鮮血,仰天躺倒,顯然已經戰死了。周圍不少老少男子,屍體緊緊拱衛着他,顯然都是自知道沒有什麼好下場,所以還不如一死了之的北條家族成員。

竹琦家的使者有些顫顫巍巍的說道:“啓······啓稟天朝上國大將軍,北條家族這一代的已經都······都在這裡了。”

空氣中瀰漫着濃濃的血腥味,只不過周圍所有的使者們看着眼前慘烈的景象,已經不在意這些血腥味道,甚至不在意刺骨的寒風了。大明在進攻鎌倉幕府時候的雷霆手段,還沒有讓他們動容,因爲在這些世家使者們看來,百姓如草芥,死了就死了。

但是北條家族全部死在這裡,一個不留,真真正正讓使者們感受到了震撼,一個個低着頭不敢說話。

劉成看了一眼北條時宗的屍體,緩步上前掰開北條時宗的手,拿起來那一把雪亮鋒利的倭刀,晃了晃笑着說道:“這刀還真不錯,來人,小心擦拭包裹,作爲咱們繳獲的第一等呈遞給陛下,對了,還有這北條時宗的首級,也一併割下來吧。”

沒有再多管北條時宗,劉成伸手推開書房的房門,看着映入眼簾滿滿的書籍,可以看得出來其中有不少漢字書籍,當下裡劉成不由得輕輕嘆了一口氣,多少人想要複製華夏的成功,可是普天之下又有幾個小國真的能夠成爲另外一個華夏?

這書房自有學士院和翰林院的隨行官吏負責清點,劉成也懶得多管,只是轉過身擡頭看了一眼天空,嘴角露出一絲笑容。

北條時宗已經死在這裡,這日本的戰事,也要結束了。

大明永樂元年十二月廿五日,北條時宗被明軍斬殺於鎌倉,鎌倉幕府統治日本的時期宣告結束。

第一百章 此夜星辰人難眠第四十章 千軍北渡江 中第一百六十一章 秋盡江南草未凋第五百七十五章 大明,葉應武在此!第二百九十章 晴午歸棹聲第一百零二章 四方風雲動 中第三百四十三章 江山誰與爭明媚(中)第五百零八章 誰識帝王真面目第四百二十四章 輕騎卷雪塵第三百八十二章 海上生明月第一百二十一章 有城巍峨 上第五百三十七章 燕兵夜娖銀胡觮(上)第六百七十五章 輕騎狂飆陰山動第四百二十二章 天地有正氣第三百一十四章 淮口潮生催曉渡(中)第五百七十六章 回首江山青如發(上)第二百六十七章 敗寇常含怨第四百二十二章 天地有正氣第一百九十四章 青蛟入江誰人敵第六百五十二章 大將龍旗掣海雲(上)第六百五十一章 滿載一船深秋色(下)第六百八十章 胡危命在破竹中(下)第四百一十四章 深閨夢裡人第五百四十三章 中流擊水浪難遏(下)第三百五十八章 提攜玉龍爲君死(下)第六百章 不悔老身今仍在(中)第一百七十九章 沖天焰火明漢水第二百九十章 晴午歸棹聲第三百六十二章 寶馬嘶歸紅旆動(上)第四百二十章 明王定濟州第八十五章 恩怨分明 上第二百九十三章 觥籌金明滅第六十四章 煙雨誰撐傘 中第二百二十六章 進退反覆何彷徨 上第五百八十三章 一種相思兩處愁第二百八十章 有客踏月來第十七章 勸君且飲此杯酒第六百四十九章 回從揚子大江頭(下)第六百六十九章 新型階級的產生第八十七章 恩怨難分 下第五百八十四章 天下還須更多才第二百六十三章 春雨潤春山第八十章 大局底定 下第一百五十三章 一見葉郎誤此生 中第六百一十四章 夢迴山雨已停歇第二百八十三章 靜聽瓦釜鳴第六百七十四章 黃雲滿天血滿城(下)第一百九十二章 變生肘腋最難防 中第六十二章 南風漸起 下第六百八十四章 南洋一戰成絕唱(下)第六百一十六章 待浮花浪蕊都盡(中)第六百二十二章 暗潮生渚風滿席(中)第五百五十六章 但使龍城飛將在(下)第四百八十七章 瀚海百丈冰第三百一十五章 淮口潮生催曉渡(下)第二百八十一章 坐觀桑海變第九十章 堂前花草卻長離第六百三十章 黃金座下看單于(中)第二百二十八章 進退反覆何彷徨 下第六百六十八章 宣父猶能畏後生第一百二十四章 瀘州長怨 上第四十五章 黑雲壓城城欲摧 中第六百六十六章 再回首是百年身(上)第五百二十六章 又近一年四月時(下)第四百四十九章 風雨下西樓第二百五十六章 春意浮江漢 上第五百八十一章 禹地悉歸龍虎掌(下)第一百二十四章 瀘州長怨 上第四百七十章 艨艟破神風第二百八十五章 猶聞風波聲第二百六十七章 敗寇常含怨第四十一章 千軍北渡江 下第五十八章 天下無閒棋第二百一十六章 風雪雜錯虎頭山 下第二百七十一章 將軍賦采薇第三百六十章 千里江山寸許長(中)第五百八十三章 一種相思兩處愁第一百八十五章 蘄黃紛亂幾處煙 下第五百八十二章 雲中誰寄錦書來第二百三十八章 詩酒笑年華 中第三百七十六章 覆巢無完卵(上)第三百七十章 颯颯風聲凜第三百四十五章 日月初升照萬方(上)第六百八十一章 勢入浮雲亦是崩(上)第三十八章 揚鞭長驅馳第六十五章 煙雨誰撐傘 下第五百四十四章 胡馬猶自窺晉山(上)第四百一十六章 旗下戰猶酣第五百五十六章 但使龍城飛將在(下)第二百六十章 夢裡江南好 中第二百九十一章 棋子空敲落第四百七十九章 祁連千里雪第五百八十四章 天下還須更多才第四百二十七章 嘆江山如故第二百四十一章 鐵馬冰河恨 中第一百六十章 多景樓上笑古今 下第七十七章 天意難違 下第六百三十九章 一腔熱血勤珍重(中)第二百八十五章 猶聞風波聲第六十九章 乾坤朗朗 上
第一百章 此夜星辰人難眠第四十章 千軍北渡江 中第一百六十一章 秋盡江南草未凋第五百七十五章 大明,葉應武在此!第二百九十章 晴午歸棹聲第一百零二章 四方風雲動 中第三百四十三章 江山誰與爭明媚(中)第五百零八章 誰識帝王真面目第四百二十四章 輕騎卷雪塵第三百八十二章 海上生明月第一百二十一章 有城巍峨 上第五百三十七章 燕兵夜娖銀胡觮(上)第六百七十五章 輕騎狂飆陰山動第四百二十二章 天地有正氣第三百一十四章 淮口潮生催曉渡(中)第五百七十六章 回首江山青如發(上)第二百六十七章 敗寇常含怨第四百二十二章 天地有正氣第一百九十四章 青蛟入江誰人敵第六百五十二章 大將龍旗掣海雲(上)第六百五十一章 滿載一船深秋色(下)第六百八十章 胡危命在破竹中(下)第四百一十四章 深閨夢裡人第五百四十三章 中流擊水浪難遏(下)第三百五十八章 提攜玉龍爲君死(下)第六百章 不悔老身今仍在(中)第一百七十九章 沖天焰火明漢水第二百九十章 晴午歸棹聲第三百六十二章 寶馬嘶歸紅旆動(上)第四百二十章 明王定濟州第八十五章 恩怨分明 上第二百九十三章 觥籌金明滅第六十四章 煙雨誰撐傘 中第二百二十六章 進退反覆何彷徨 上第五百八十三章 一種相思兩處愁第二百八十章 有客踏月來第十七章 勸君且飲此杯酒第六百四十九章 回從揚子大江頭(下)第六百六十九章 新型階級的產生第八十七章 恩怨難分 下第五百八十四章 天下還須更多才第二百六十三章 春雨潤春山第八十章 大局底定 下第一百五十三章 一見葉郎誤此生 中第六百一十四章 夢迴山雨已停歇第二百八十三章 靜聽瓦釜鳴第六百七十四章 黃雲滿天血滿城(下)第一百九十二章 變生肘腋最難防 中第六十二章 南風漸起 下第六百八十四章 南洋一戰成絕唱(下)第六百一十六章 待浮花浪蕊都盡(中)第六百二十二章 暗潮生渚風滿席(中)第五百五十六章 但使龍城飛將在(下)第四百八十七章 瀚海百丈冰第三百一十五章 淮口潮生催曉渡(下)第二百八十一章 坐觀桑海變第九十章 堂前花草卻長離第六百三十章 黃金座下看單于(中)第二百二十八章 進退反覆何彷徨 下第六百六十八章 宣父猶能畏後生第一百二十四章 瀘州長怨 上第四十五章 黑雲壓城城欲摧 中第六百六十六章 再回首是百年身(上)第五百二十六章 又近一年四月時(下)第四百四十九章 風雨下西樓第二百五十六章 春意浮江漢 上第五百八十一章 禹地悉歸龍虎掌(下)第一百二十四章 瀘州長怨 上第四百七十章 艨艟破神風第二百八十五章 猶聞風波聲第二百六十七章 敗寇常含怨第四十一章 千軍北渡江 下第五十八章 天下無閒棋第二百一十六章 風雪雜錯虎頭山 下第二百七十一章 將軍賦采薇第三百六十章 千里江山寸許長(中)第五百八十三章 一種相思兩處愁第一百八十五章 蘄黃紛亂幾處煙 下第五百八十二章 雲中誰寄錦書來第二百三十八章 詩酒笑年華 中第三百七十六章 覆巢無完卵(上)第三百七十章 颯颯風聲凜第三百四十五章 日月初升照萬方(上)第六百八十一章 勢入浮雲亦是崩(上)第三十八章 揚鞭長驅馳第六十五章 煙雨誰撐傘 下第五百四十四章 胡馬猶自窺晉山(上)第四百一十六章 旗下戰猶酣第五百五十六章 但使龍城飛將在(下)第二百六十章 夢裡江南好 中第二百九十一章 棋子空敲落第四百七十九章 祁連千里雪第五百八十四章 天下還須更多才第四百二十七章 嘆江山如故第二百四十一章 鐵馬冰河恨 中第一百六十章 多景樓上笑古今 下第七十七章 天意難違 下第六百三十九章 一腔熱血勤珍重(中)第二百八十五章 猶聞風波聲第六十九章 乾坤朗朗 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