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合縱回光

趙國王宮,平原君滿臉堆笑,正在迎接客人。

劇辛、須賈、後勝、韓開地、春申君、蘇代、蘇厲先後到來,平原君把他們請進去。

趙孝成王、信陵君和魯仲連早就在裡面等着了,見他們進來,快步過來相迎,把衆人請進去,請他們坐下,命人送上茶水。

坐定之後,劇辛問道:“大王相邀,不知有何要事?”

這話正是須賈、後勝他們想要問的,無不是睜大眼睛,盯着趙孝成王。

“無他,今兒邀諸位前來,是商議合縱抗秦之事。”趙孝成王掃視一眼衆人,這才道明用意。

“合縱抗秦?”衆人大是訝異,誰也沒有想到,趙孝成王竟然是要商議如此大事。

不得不說,韓、燕、齊、楚、魏五個重臣都在邯鄲,商議合縱正是良機。

“合縱合縱,合縱數十載,卻是秦越強,山東越弱,合縱還能有用嗎?”須賈搖搖頭,唉聲嘆氣。

自從蘇秦提出合縱後,六國一直奉爲對付秦國的有力措施,數十年力行之,然而,秦國卻是越來越強,山東越來越弱,須賈這話說到衆人心裡去了。

“哼!”劇辛冷哼一聲,瞪了一眼後勝。

從大勢上來說,合縱的的確確是對付秦國的一個好辦法,然而,卻是因爲齊國與秦國走得太近,不願意參與合縱,使得合縱最後風流雲散。

齊國之所以與秦國走得近,就是因爲齊國地處東海之濱,與秦國相距遙遠,兩國之間沒有直接的利益衝突,齊國當然不願與秦國爲敵。齊國秦國沒有利益衝突,打勝了,齊國得不到多少好處,好處全給其他五國得去了,齊國怎會甘心成爲其他五國的棋子?

不僅劇辛瞪着後勝,就是韓開地、須賈、春申君都瞪着後勝。

要是齊國出全力支持合縱,秦國哪會如此猖狂,這都是因爲齊國依維在秦國和山東之間,左右逢源,大撈好處的結果,韓開地、須賈、春申君他們對齊國是怨氣沖天。

這要真鬧起來了,這次合縱就告吹了,趙孝成王忙打圓場,道:“今歲關中大熟,秦國攻趙已成必然。諸位皆知,大趙因爲長平之戰,國庫空虛,精銳盡失,難以抵擋秦國,不得已,只得請求各國出兵相助。”

趙國的情況,天下皆知,說與不說都一個樣,還不如光棍點,直接說明,更能博取好感。

“即使關中大熟,秦國未必攻趙呀?”須賈是個草包丞相,壓根兒就沒有深思,即使他深思,也不可能想到其中的利害,輕率而言。

“是呀。”後勝忙附和一句。

後勝在鑽營這方面絕對有一手,說到理正他同樣是個草包,和須賈沒差別。

劇辛把須賈和後勝瞧瞧,微微搖頭,魏齊有這兩個草包當國,魏齊不弱纔怪。

“大王可是有所見?”劇辛一代名臣,已經知道趙孝成王之話不會空穴來風,必然是有風吹草動。

“這事,還是由千里駒來說吧。”趙孝成王朝魯仲連道:“千里駒,請。”

魯仲連名動天下,爲各國貴族座上佳賓,他要說話了,衆人不敢分心,無不是凝神靜聽。

“長平退兵後,仲連遊歷天下,前段時間又入秦,只見關中收成在即。”魯仲連開始剖析,道:“今歲關中大熟非同小可,一歲可得兩歲之糧,仲連大爲驚訝,一加打聽,方纔知曉這是秦王勸課農桑的結果。”

“秦國重耕戰,輕商賈,勸課農桑又何足怪?”須賈這個草包再度輕率發言。

秦國自商鞅變法後,推行“功自耕戰出”的國策,特別重視農桑,哪年哪月不勸課農桑?

要是真如此他豈能特的提出?魯仲連嘴角浮現一抹譏笑,接着道:“秦王今歲一有空就朝田間地頭跑,四處巡視,鼓勵秦人開懇。秦國官吏在秦王的命令下,比哪年都更勤奮,竭盡全力爲農夫排憂解難。自秦王即位以來,秦國就未如今歲之勤者也。”

“你的意思是說……”須賈這個草包總算有些明白了。

“沒錯。”魯仲連重重點頭道:“秦國雖然還沒有發兵,秦王之意已明。長平戰後,秦國本當一鼓作氣,直取邯鄲,卻是因爲沒有錢糧,又顧忌合縱復起,這纔不得不退兵。今歲,秦人瘋了一般侍弄莊稼,一歲得兩歲之糧,秦國的府庫又充盈了。秦兵之退,秦王萬不甘心,今歲必起大軍攻趙!”

魯仲連的聲調很高,如同雷霆炸響:“而且,必欲滅趙!”

長平大戰後,整個趙國如同不設防,只要秦軍攻來,趙國難以支撐,趙國之滅是意料之中的事兒。然而,當魯仲連說出“必欲滅趙”,衆人仍是如同被雷霆劈中,腦中嗡嗡直響。

不爲別的,百年戰國,七大戰國還沒有一個戰國被滅掉,即使擋在秦國東進的必經之地的韓國和很是弱小的燕國,都沒有滅亡。若是趙國滅亡的話,這對人心的衝擊太過震憾了,要衆人不震驚都不成。

“此事可真?”一片驚呼聲響起,出自衆人之口。

即使劇辛這樣的明智之士,也是忍不住臉上變色。

“真與不真,很快便知分曉。”魯仲連淡淡的道,卻是透着堅定,讓人不敢有絲毫置疑。

“這個……”一衆人直吸涼氣,須賈和後勝更是臉上變色,彷彿秦國要滅的不是趙國,而是魏國和齊國似的。

“數十載來,趙爲山東抗秦,若趙滅,誰爲山東抗秦?韓乎?魏乎?齊乎?燕乎?楚乎?”趙孝成王把衆人心驚膽跳的神色看在眼裡,大是滿意,趁機大聲疾呼。

自從趙武靈王“胡服騎射”成功之後,趙國一直是山東之地的中流砥柱,山東之地賴趙國而安。若是趙國被滅了,還有哪個國家能抵擋秦國?

不可能有了。即使如楚國這樣的“五千裡之國”也不可能抵擋得了秦國。

“有道是脣亡齒寒,大趙若滅,韓能存乎?魏能存乎?燕齊楚能存乎?”趙孝成王接着痛下說詞。

脣亡齒寒這個道理,誰都能懂,就是須賈這樣的草包也是重重點頭,道:“有理,有理。”

“今歲秦攻趙之戰,不僅僅是趙國的生死之戰,也是山東之地的生死之戰。”蘇代開始遊說了:“諸位皆知,趙地多雄傑之士,趙人善戰,若秦得趙地,盡地力,用趙人之力,秦將更強,秦要掃滅列國,易如反掌。”

趙國自趙武靈推行“胡服騎射”的國策之後,趙國的民風驃悍,趙人善戰,幾不下於秦人。若是趙國被滅,秦國的敢戰之士就會更多。

“你們莫忘了,秦趙同源,秦國要用趙人之力,要不了幾多時日,三五載是最長時間了。”蘇代的話蘊含着無窮的威懾力。

秦國和趙國祖上都是造父,共同的祖先,是以秦趙同源。有了這層關係,秦國要消化趙地,要得趙人之心,要不了幾多時日。

更別說,秦國政治清明,國無隸身,一體國人對趙人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只要秦國滅了趙國,要用趙人之力,頂多三五載時間。

“若趙滅,韓必滅,魏必滅。”蘇厲接過話頭,陳說起滅趙的威脅:“韓、趙、魏本是晉國之地,土地肥沃,物產豐饒,口衆衆多,得三晉之地,秦之強前所未有,誰能擋?即使如楚這樣的‘五千裡之國’也難攖其鋒,楚國也難逃滅亡的命運。”

楚國號稱“五千裡之國”,幅員遼闊,佔了現代中國的一半,簡單的說,長江以南都是楚國的領土。如此遼闊的國土,讓楚國具有其他五國沒有的天然優勢,有着巨大的戰略縱深,打不過秦國,可以撤,可以跑。

正是因爲這樣,秦國屢次打敗楚國,搶奪了楚國大片的領土,白起更是攻破楚國的都城郢,燒了楚國的王陵,卻是無法對楚國發起致命一擊,楚國還是楚國,雖然損失慘重。

要是秦國得到三晉之地,國力將會更強,敢戰之士將會更多,到那時,即使如楚國這樣的大國也難逃覆滅的命運。

歷史上,秦始皇把滅楚一而再,再而三的朝後排,就是因爲秦國能夠打敗楚國,卻難以滅掉楚國。是以,等到秦國攻佔了大片的山東之地,更加強大以後,這才發起滅楚之戰。

“照這麼說來,合縱勢在必行了?”後勝遲疑了一陣,這纔有些不確定。

“不錯!”久久沒有說話的信陵君重重點頭,道:“趙絕不能滅。趙若滅,三晉必失;三晉一失,秦就佔領了半個中原之地,齊還能存乎?”

“合縱的話,大魏能得到什麼?”須賈知道,眼下情勢不合縱不行了,開始討價還價了。

只要你要價,就證明必然要合縱了,有了魏國的支持,合縱成功的可能性更大,趙孝成王開心的笑了。

“上卿以爲呢?”信陵君打量着劇辛問道。

“大燕僻處北地,地小民弱,賦稅少,精兵不多,恐難稱信陵君之意。”劇辛是個明智之人,他知道合縱是必然了,不再在合不合縱一事上糾纏,而是要價了。

同爲要價,劇辛的要價方式就比須賈有技巧得多了,不愧是一代名臣。

“大韓願爲抗秦大業盡一份心。”韓開地很是歡喜。

山東六國中,韓國被“秦禍”最烈,哪年哪月不受秦國攻擊?韓國是巴不得合縱,巴不得天天合縱,那樣對韓國最是有利。

接下來的事情,當然就是討價還價了,經過一通討價還價,都很滿意。

“明日,歃血爲盟,正式合縱!”信陵君最後宣佈。

(未完待續)

第一o八章 又吐血了第89章 信陵君入伏第2章 召異人回國第25章 死不旋踵第57章 血色西海(下)第29章 離開邯鄲第25章 蠢蠢欲動第13章 反詐(下)第98章 欲合縱第45章 張網待魚第41章 直搗龍城第24章 針鋒相對第42章 鬥信陵君第38章 無知者無畏第27章 定計滅齊第77章 走馬上任第37章 伏屍萬里(七)第46章 北方告急第1章 鐵鷹銳士第25章 蠢蠢欲動第10章 大舉出塞第54章 魏國驚變第68章 信陵君的野心第19章 生死之交第3章 合縱回光第18章 秦軍攻城(中)第47章 不出兵?第15章 鬥朱亥第47章 誅殺滿門第85章 又見黃石公第76章 贏政?第8章 攻心之戰第29章 奸臣養成計劃第93章 項燕奪軍第14章 拜上將軍第82章 異族讀書人第28章 廣納賢才第38章 圍困(中)第35章 長策驚宇內(下)第5章 散合縱(四)第8章 揚眉吐氣(下)第25章 開戰第32章 魯仲連合縱第37章 伏屍萬里(三)第3章 迎九鼎第17章 絕世水工:李冰第5章 散合縱(一)第21章 樂毅膺重任第5章 梵書坑儒禍首:淳于越第10章 意外驚喜第33章 此路不通(上)第60章 深謀遠慮第3章 蓋聶(中)第28章 蒙怡第9章 趙姬登門第13章 提倡商業第3章 合縱回光第26章 重用李牧第34章 西周公討秦第1章 秦異人第16章 大禍臨頭第一o七章 啓程回國第27章 匈奴第32章 冬日大朝會(下)第23章 各懷鬼胎(上)第36章 盜賊上門第8章 換將?第3章 蓋聶(中)第65章 秦國響應第58章 帝王之師第43章 秦國並未做好統一的準備第37章 烏合之衆第47章 出兵西征第36章 盜賊上門第7章 培養太子第99章 掄材大典第39章 匈奴末日(上)第15章 蓋聶來投第4章 下馬威第51章 駕臨前線第70章 拜訪樂毅第26章 欲滅齊第19章 秦昭王三子:贏煇第15章 異人新政(續)第59章 秦國戰車隆隆啓動第24章 清夫人來訪第11章 登基楔千古慘烈長平大戰第37章 列國來朝(下)第99章 掄材大典第13章 挖匈奴祖墳(上)第35章 轟傳天下第50章 遷九鼎第53章 信陵君竊符第一o五章 威逼利誘第39章 異人新政第91章 原來可以這樣設伏!第一o七章 冤家路窄第5章 得民心者得天下第64章 魏軍來襲
第一o八章 又吐血了第89章 信陵君入伏第2章 召異人回國第25章 死不旋踵第57章 血色西海(下)第29章 離開邯鄲第25章 蠢蠢欲動第13章 反詐(下)第98章 欲合縱第45章 張網待魚第41章 直搗龍城第24章 針鋒相對第42章 鬥信陵君第38章 無知者無畏第27章 定計滅齊第77章 走馬上任第37章 伏屍萬里(七)第46章 北方告急第1章 鐵鷹銳士第25章 蠢蠢欲動第10章 大舉出塞第54章 魏國驚變第68章 信陵君的野心第19章 生死之交第3章 合縱回光第18章 秦軍攻城(中)第47章 不出兵?第15章 鬥朱亥第47章 誅殺滿門第85章 又見黃石公第76章 贏政?第8章 攻心之戰第29章 奸臣養成計劃第93章 項燕奪軍第14章 拜上將軍第82章 異族讀書人第28章 廣納賢才第38章 圍困(中)第35章 長策驚宇內(下)第5章 散合縱(四)第8章 揚眉吐氣(下)第25章 開戰第32章 魯仲連合縱第37章 伏屍萬里(三)第3章 迎九鼎第17章 絕世水工:李冰第5章 散合縱(一)第21章 樂毅膺重任第5章 梵書坑儒禍首:淳于越第10章 意外驚喜第33章 此路不通(上)第60章 深謀遠慮第3章 蓋聶(中)第28章 蒙怡第9章 趙姬登門第13章 提倡商業第3章 合縱回光第26章 重用李牧第34章 西周公討秦第1章 秦異人第16章 大禍臨頭第一o七章 啓程回國第27章 匈奴第32章 冬日大朝會(下)第23章 各懷鬼胎(上)第36章 盜賊上門第8章 換將?第3章 蓋聶(中)第65章 秦國響應第58章 帝王之師第43章 秦國並未做好統一的準備第37章 烏合之衆第47章 出兵西征第36章 盜賊上門第7章 培養太子第99章 掄材大典第39章 匈奴末日(上)第15章 蓋聶來投第4章 下馬威第51章 駕臨前線第70章 拜訪樂毅第26章 欲滅齊第19章 秦昭王三子:贏煇第15章 異人新政(續)第59章 秦國戰車隆隆啓動第24章 清夫人來訪第11章 登基楔千古慘烈長平大戰第37章 列國來朝(下)第99章 掄材大典第13章 挖匈奴祖墳(上)第35章 轟傳天下第50章 遷九鼎第53章 信陵君竊符第一o五章 威逼利誘第39章 異人新政第91章 原來可以這樣設伏!第一o七章 冤家路窄第5章 得民心者得天下第64章 魏軍來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