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趙括第二

黑色的軍服,黑色的盔甲,黑色的旗幟,匯成黑色的汪洋,一眼望去,不見邊際。

在這片汪洋之上,有一朵巨大的烏雲,連天接地,給人一種沉重的壓抑感。

很快的,黑色的汪洋更近了,看得更清了,只見秦軍振奮,士氣高昂,鬥志昂揚,唱着戰歌,踏着堅定的步伐,一往無前,銳不可擋。

首先到來的是馬軍(騎兵),戰馬神駿,膘肥體壯,一瞧便知是上等好馬。更難得的是,騎手們個個身材高大,如同鐵塔一般,氣勢威猛,矯健不凡,騎術極爲精湛,給人一種“人馬合一”的感覺。

“好!不愧是從隴西河谷殺出來的精騎!”黃石公眼中精光暴射,大聲贊好。

“真是訓練有素啊,如此了得的馬軍,就是匈奴也是比不了!”尉繚也是讚不絕口。

“匈奴?哈哈!”秦異人得意的大笑,道:“當年,我的祖先在隴西河谷廝殺,輕兵突進,銳不可擋之時,匈奴還不知道在哪兒撿馬糞呢。”

一提起秦漢時的騎兵,人們自然而然的就會想到匈奴,以爲匈奴精於騎射,可以在馬背上過一生,很是讓人頭疼。卻不知道,匈奴與秦始皇的祖先比起來,就差得太遠了。

秦部族本是隴西河谷(青藏高原)的一支遊牧民族,這支部族善於騎射,捨生輕死,敢於死戰,遠近聞名。據後人的記載,秦部族披頭散髮,身着皮甲,揹負弓箭,腰間掛滿人頭,揮着彎刀,奮勇衝殺。

後人爲了貶低秦始皇,大罵其祖先是不開化的蠻夷,就是因此而來。

說到騎兵,那是秦部族的拿手好戲。怎會差呢?

這些開到邯鄲城下的騎兵,就是最好的證明。

緊隨騎兵開到的是不計其數的戟手,一枝枝長約兩丈的長戟,組成一片戟林,讓人生畏。

戟,是戰國時代的長兵器。長約兩丈。戟柄用木材製作,戟尖是用青銅製成,在日光下閃着一片金黃的光芒,耀眼生輝。

秦軍的戟,不僅僅是用來搏殺,還是組成秦軍方陣的重要部分。

在人類歷史上,有兩個方陣最爲有名,一個是“馬其頓方陣”,亞歷山大大帝正是憑藉這方陣。征服了大片的土地,建立了著名的“亞歷山大帝國”。另一個方陣,就要數秦軍方陣了,秦軍方陣一旦結成,那是無堅不摧,就算是騎兵也莫想撼動。

正是因爲秦軍有此方陣在手。秦軍以一敵六,大戰山東六國,越戰越強。

戟手們手握長戟,長戟指天,踩着堅定的步伐,夭矯異常,排着整齊的戰鬥隊形。開到邯鄲城下。

“不凡吶!”黃石公讚不絕口,很是感慨,道:“人言商君如虎,多行霸術。卻不知他打造的秦軍是如此了得。”

“沒錯!”尉繚也是重重點頭,大聲附和,道:“若不親眼見識秦軍戰陣,還真不知商君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兵家,其纔不在孫吳之下!”

後人皆知秦軍能征善戰,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甚少有人知曉,這是出於商鞅之手。世人皆知,商鞅變法成功,秦功這才一躍而成爲一流戰國,打得山東六國望風而潰,卻不知,商鞅是中國歷史上一位不可多得的軍事奇才,他打造的秦軍是他不凡軍事才幹的最好寫照。

只可惜,商鞅死得太早,英年早逝,其傑出的軍事才幹只是小小的展露了一次。那就是他率領秦軍收復河西之地,活捉公子昂一戰了。

後人以爲,這一戰是因爲公子昂中了商鞅的計,被商鞅活捉了,秦軍這纔打敗了魏軍,收回河西之地。其實,這是大謬特謬。

公子昂的確是個蠢材,只會吃喝玩樂,不會用兵打仗,他也是中了商鞅的計,被商鞅活捉了。然而,秦軍當時面對的是“魏武卒”,那是一場硬仗,也是秦軍銳士面臨的一次考驗,秦軍硬是打敗了魏武卒,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驗證了商鞅治軍思想的正確性。

魏武卒是名將吳起在魏國訓練的一支重裝步兵,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支重步兵,全身鐵甲,用鐵兵器,經過艱苦的訓練,人人驍勇善戰。在當時,放眼天下,都在用青銅兵器,獨有這支魏武卒是用鐵兵,一旦出現在戰場上,那就是無堅不摧的鋼鐵堡壘,誰能攖鋒?

正是因爲有這支魏武卒的存在,使得魏國成爲戰國初期的霸主,號令天下,莫敢不從。

魏武卒的戰力有多強呢?孫臏最是清楚了。

孫臏在齊國訓練了一批善於單兵作戰的“技擊之士”,讓齊軍的戰力大爲提高,仍是不敢與魏武卒正面硬撼,面對龐涓統領的魏武卒,孫臏不得不一而再,再而三的用計,引誘龐涓進入地形復分的馬陵、桂陵,限制魏武卒的戰力,發揮齊國技擊之士善於單兵作戰的特長,方纔打敗魏武卒。

商鞅收復河西之戰,秦軍銳士並不是利用地形來限制魏武卒,而是正面硬撼,擊敗魏武卒,完勝魏武卒。

放眼戰國時代,能在正面硬撼中打敗魏武卒的,唯有秦軍!

“可惜了,秦孝公死得太早,壯志未酬!要不然的話,商鞅也不會死得那麼早!”秦異人也是感慨。

秦孝公是積勞成疾,活活累死,他一死,商鞅也就必死無疑了,原因何在?

一是因爲秦惠文王與商鞅有過節,兩人尿不到一個壺裡,秦惠文王不能象秦孝公那般重用商鞅;二是秦惠文王不能放走商鞅,象商鞅這樣的能人,若是放走了,那麼,他會再打造一個秦國這樣的一流戰國出來,這是給秦國樹立對手。

商鞅是用不得,放不得,商鞅的命運也就註定了,唯有一個字:死!

戟手之後是輕步兵,揹負硬弓勁矢,腰懸秦劍,身着皮甲而來。

對於秦人來說,騎射是最基本的軍事技術,人人都得掌握。不管什麼兵種,必須學會。輕步兵揹負弓箭,也就在情理中了。

輕步兵後面是弓手,人人背上揹着硬弓勁矢,腰懸秦劍,身着皮甲。乍一瞧。和輕步兵沒什麼差別。

在弓手後面,就是大型攻城器械,有衝車、撞車、拋石機、秦弩……

這些大型攻城器械,很是笨重,運輸不方便,好在秦國實行的是“標準化”生產,所有的部件都能互換,更是能拆御,運到戰場上。再組裝起來。

一提到標準化,我們就想到iso,以爲那是外國人的發明。卻不知,我們的祖先早在兩千多年前的戰國時代就在使用了,秦國就是這方面的集大成者,兵馬俑裡的銅箭簇。經過現代手段檢驗,誤差不超過0.02毫米。

早在兩千多年前,我們的祖先就達到這種水準,這是何等的驚人!

當然,秦國全面確立“標準化”生產,要到呂不韋當國去了。呂不韋是大商人出身,對這方面很在行。在他的要求下,不僅大型攻城器械,哪怕是小小的箭簇也不能例外,這是呂不韋對秦國做出的最大貢獻。

二十萬秦軍的到來。秩序井然,不見絲毫亂象,這讓人震憾!

整個秦軍,除了沉重的腳步聲、蹄聲、旗幟的獵獵聲和號令聲外,再無別的聲響,要不是秦異人親見,打死他也不會相信這是真的。

這太難得了!

秦軍開到城下,開始安營紮寨,秩序井然,沒有絲毫亂象,一切都是有條不紊,很快的,一座巨大的營地出現在邯鄲城下,把邯鄲團團圍住。

“你們猜,秦國出兵幾多?”秦異人打量着城外的營地,大是讚賞。

“王陵這招虛張聲勢,一定會嚇破趙王的膽!”黃石公也是重重點頭,大是讚賞。

“王陵號稱‘鷹眼狐心’,不愧這個稱號,高明高明!”尉繚也是讚歎。

明明只有二十萬秦軍,王陵虛張聲勢,把營地擴大一倍,給趙國君臣造成四十萬秦軍到來的假象,這一手真的很高明。

正如黃石公所言,趙孝成王君臣登上城頭,把城外情形一打量,個個膽顫心驚,亡魂大冒。趙孝成王額頭上冷汗直冒,只覺天旋地轉,差點從城頭上栽下去,好在,他還有點兒小聰明,強忍着心驚,沒有當場嚇癱。

要是他被嚇癱倒在城頭上,必然會引發天大的驚慌,那樣的話,大事不可爲了。

強忍着心驚,在郭開的攙扶下,趙孝成王回到宮裡,再也支撐不住了,一個勁的嘀咕:“四十萬啊!四十萬啊!這可怎生得了?大趙拿什麼來打?”

不僅趙孝成王嚇得驚惶失措,不知所措,就是平原君這些大臣,誰個不如是?

恐慌,象瘟疫一樣在邯鄲城裡蔓延,人人驚恐不已,個個心膽俱裂,整個邯鄲城陷入一片驚慌之中。

唯一還算鎮定點的要算信陵君了,他頂盔貫甲,站在城頭上,大聲激勵軍心士氣:“上城頭!上城頭!都給我上城頭!虎狼秦人也是人,又有何懼?”

瞧他那模樣兒,彷彿他真的不把秦國銳士放在眼裡似的,實際上,他是強忍着心驚,不得不爲。

他很清楚,這次能成爲趙國上將軍,他實在是運氣好,是因爲趙孝成王心中有愧,不想重用廉頗。若是他幹得不好的話,趙孝成王必然會奪了他的兵柄,重新啓用廉頗。

真要那樣的話,他就會成爲笑柄,會爲人不恥!

若不能守住邯鄲,不能存趙,他拿什麼來逼迫魏王?他的雄心就會化爲泡影!

“此人名雖知兵,卻是浪得虛言,壓根兒就不知秦軍戰法,他這般派人上城頭,那是在送死呀!”尉繚看在眼裡,狠狠搖頭,對信陵君的舉動,大爲不屑。

“呵呵!”秦異人和黃石公對視一眼,大是好笑,道:“他呀,那是趙括第二!”(未完待續)

第53章 提兵北上第2章 好大一棒槌,嫪毐(下)第15章 蓋聶來投第3章 信陵君算秦第49章 呂不韋的報復第84章 項燕第58章 斷信陵君財路第一一o章 爭相拉攏第49章 救?不救?(下)第一o三章 穆天子車第42章 齊人歸心第77章 秦國的失誤第30章 紛紛向秦第8章 王太孫第42章 齊人歸心第8章 王太孫第24章 魯句踐第99章 掄材大典第12章 田光第13章 秦昭王病了第27章 首戰告捷第2章 好大一棒槌,嫪毐(下)第66章 秦軍敗退(下)第85章 江東子弟兵第7章 和氏璧第1章 冒頓第26章 李冰入蜀(上)第17章 追斬單于第54章 楚王之怒第10章 呂不韋(下)第7章 廢分封,立郡縣第113章 第一名士第97章 張儀第二!第54章 楚王之怒第23章 即位第8章 藺相如留秦第46章 翻雲覆雨第90章 魏軍覆滅(下)第40章 活捉單于第61章 晉鄙第13章 挖匈奴祖墳(下)第43章 虎狼秦法第14章 大破匈奴(下)第16章 踏平狼居胥山第31章 血染大漠(九)第38章 狠狠敲詐第62章 出兵西域第9章 異人之怒第35章 抄呂不韋老窩第16章 聲討秦王第31章 血染大漠(三)第52章 異人掛帥第17章 逃!逃!逃!(上)第32章 魯仲連合縱第10章 呂不韋(上)第40章 將相失和第17章 信陵君使韓第26章 公然打劫第31章 范增第33章 此路不通(下)第78章 幹票大的(上)第21章 廢異人?第84章 項燕第83章 羣英聚(上)第4章 形勢嚴峻第9章 傳國玉璽(上)第57章 黃石公?張良師傅?第38章 圍困(中)第一 o二欲擒故縱第35章 抄呂不韋老窩第93章 項燕奪軍第5章 散合縱(四)第38章 官商勾結第8章 揚眉吐氣(下)第26章 李冰入蜀(上)第17章 秦昭王駕崩第50章 親自上陣第86章 建立情報網第49章 呂不韋的報復第38章 偏安亡齊第29章 諸部動向第26章 有仇報仇第57章 血色西海(上)第6章 拒王命第37章 伏屍萬里(三)第50章 層層施壓第2章 誰領軍?第42章 普天同慶(上)第46章 得孫如此,夫復何憾!第14章 異人新政(上)第12章 征伐異族第10章 稱帝第13章 挖匈奴祖墳(上)第32章 魯仲連合縱第68章 亞歷山大大帝的消息第23章 博浪沙第28章 虎狼之威第42章 普天同慶(上)第48章 欲除白起第31章 血染大漠(九)
第53章 提兵北上第2章 好大一棒槌,嫪毐(下)第15章 蓋聶來投第3章 信陵君算秦第49章 呂不韋的報復第84章 項燕第58章 斷信陵君財路第一一o章 爭相拉攏第49章 救?不救?(下)第一o三章 穆天子車第42章 齊人歸心第77章 秦國的失誤第30章 紛紛向秦第8章 王太孫第42章 齊人歸心第8章 王太孫第24章 魯句踐第99章 掄材大典第12章 田光第13章 秦昭王病了第27章 首戰告捷第2章 好大一棒槌,嫪毐(下)第66章 秦軍敗退(下)第85章 江東子弟兵第7章 和氏璧第1章 冒頓第26章 李冰入蜀(上)第17章 追斬單于第54章 楚王之怒第10章 呂不韋(下)第7章 廢分封,立郡縣第113章 第一名士第97章 張儀第二!第54章 楚王之怒第23章 即位第8章 藺相如留秦第46章 翻雲覆雨第90章 魏軍覆滅(下)第40章 活捉單于第61章 晉鄙第13章 挖匈奴祖墳(下)第43章 虎狼秦法第14章 大破匈奴(下)第16章 踏平狼居胥山第31章 血染大漠(九)第38章 狠狠敲詐第62章 出兵西域第9章 異人之怒第35章 抄呂不韋老窩第16章 聲討秦王第31章 血染大漠(三)第52章 異人掛帥第17章 逃!逃!逃!(上)第32章 魯仲連合縱第10章 呂不韋(上)第40章 將相失和第17章 信陵君使韓第26章 公然打劫第31章 范增第33章 此路不通(下)第78章 幹票大的(上)第21章 廢異人?第84章 項燕第83章 羣英聚(上)第4章 形勢嚴峻第9章 傳國玉璽(上)第57章 黃石公?張良師傅?第38章 圍困(中)第一 o二欲擒故縱第35章 抄呂不韋老窩第93章 項燕奪軍第5章 散合縱(四)第38章 官商勾結第8章 揚眉吐氣(下)第26章 李冰入蜀(上)第17章 秦昭王駕崩第50章 親自上陣第86章 建立情報網第49章 呂不韋的報復第38章 偏安亡齊第29章 諸部動向第26章 有仇報仇第57章 血色西海(上)第6章 拒王命第37章 伏屍萬里(三)第50章 層層施壓第2章 誰領軍?第42章 普天同慶(上)第46章 得孫如此,夫復何憾!第14章 異人新政(上)第12章 征伐異族第10章 稱帝第13章 挖匈奴祖墳(上)第32章 魯仲連合縱第68章 亞歷山大大帝的消息第23章 博浪沙第28章 虎狼之威第42章 普天同慶(上)第48章 欲除白起第31章 血染大漠(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