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零四八章 胸有成竹

這兩個人,一個是宇文憲的次子、清河郡王宇文質,也是北周甲騎的主將,披甲端坐,堪稱才俊,頗有幾分魏武之黃鬚兒的感覺。

之前宇文質和叔父冀王宇文通一起把守河內,河內失守之後,白溝之戰迫在眉睫,宇文質的甲騎自然不能缺席,所以宇文通留守淇水北岸,而宇文質帶領一部分甲騎轉而來到白溝追隨父皇作戰。

宇文憲的嫡長子宇文貴,年少有才名,可惜英年早逝,因此北周雖然沒有冊立太子,以宇文憲對宇文質這個次子的重視程度,太子應該非他莫屬了,當然前提是北周能夠在這一次的大戰之中倖存的話。

另一個則是獨孤熊,出身獨孤氏,其名爲“熊”,卻生性不好武,是個不折不扣的文官。

獨孤氏因爲聯姻的關係素來和楊堅親近,現在也有很多人在大漢爲官,但是獨孤熊年輕時便和宇文憲關係頗爲密切,現在是冀州刺史、行軍長史,實際上已經擔負起北周僅剩下的這一片土地的民政事務和軍資後勤調度,是不折不扣的宇文憲的心腹。

許善心對宇文憲的稱呼顯然引起了宇文質和獨孤熊的不滿,不過兩人交換了一個眼神,卻也無計可施。

他們兩個無奈的神情自然被許善心盡收眼底,這個身在敵營多年的大漢使者只是微微一笑,似乎早就胸有成竹。

既然有膽量坐在這裡,許善心就是有底氣的。

大漢承認的北周前朝正統是宇文贇,現在已經舉國而降,因此宇文憲在大漢官方的稱呼之中只是北周的齊王,並不承認他是皇帝,這也是爲什麼大漢已經稱呼李藎忱爲“天下之主”,因爲另外一個皇帝根本不算數,天下就這麼一個皇帝。

當然了大漢也沒有辦法改變宇文憲早就已經稱帝的事實,不過能夠從法理和道義上壓着北周一天是一天,壓着壓着北周可能就沒了。

即使是在北周朝堂之上面見宇文憲,許善心也是秉持着大漢官方的稱呼,畢竟作爲大漢的使者,他代表的也是大漢官方的態度。

因爲許善心長期以來都處於軟禁的狀態,所以他也沒有什麼機會見到宇文憲,北周文武自然不會沒事把這嘴巴夠臭的傢伙放出來給自己找不痛快。

然而這些年來許善心即使是被軟禁,也通過各種手段不斷地對北周朝堂內部施加影響,從中挑撥離間。

由鮮卑武將和漢人世家文臣組成的朝堂內部本來就不是一面不透風的牆,甚至可以說是四面漏風,只不過鮮卑人強大的武力——準確說也不能算強大,只是人家把刀架在你脖子上,管他這刀鋒利不鋒利,那都是刀啊——迫使漢人也只能團結在宇文憲的旗幟下罷了。

聞喜裴氏的背叛就是最好的證明,曾經北周最主要的支撐轉眼之間就成了大漢的順臣,甚至就連文官之首的裴矩裴老哥都已經逃之夭夭了,北周內部也已經風雨飄搖,要不是宇文憲直接明確的向諸如清河崔氏等剩下的冀州大世家施加武力威脅的話,這些大世家恐怕會爭先恐後的把北周賣一個底朝天。

換句話說,並不是因爲許善心有多少通天的能力,實際上還是因爲北周內部文武之間、利益分配之間的矛盾早就已經爆發,當然還有漢人和鮮卑人之間的矛盾。

在之前北周內部漢人和鮮卑人之間的矛盾實際上並不能稱之爲突出,歸根結底還是因爲天下最強的就是北周,漢人,尤其是北方的漢人,想要安身立命,就必須要聽命於北周,哪怕這個王朝甚至已經在開歷史的倒車,要搞什麼鮮卑化。

要麼聽命,要麼當一介草民永遠沒有出頭之日。

而現在不一樣了,南方崛起的大漢是正統的華夏王朝,國祚是從當年典午東晉正朔一步步傳承下來的,本來就比北周鮮卑王朝更能夠象徵和代表華夏,原來的時候南方王朝一直偏安江左,大家身在北方想要穿過戰線去投奔都不現實——當然主要還是因爲南朝太菜了,萬一哪天北朝直接打過去,那豈不是尷尬?

如今的大漢,則已經強盛到足夠讓北周俯首,雙方之間簽訂的幾次和約,雖然北周名義上還是和大漢分庭抗禮,但是大家都能夠看出來,北周已經沒有多少和大漢抗爭的底氣和本錢了,現在宇文憲所做的這一切或許用“垂死掙扎”來形容更加合適。

所以北方人南下進入中原已經不是什麼奇怪的事,而人才的大量流失以及鮮卑人和漢人之間逐漸產生的不信任和猜忌,也是宇文憲下定決心對冀州世家動手的原因之一,不過他自己心裡很清楚,自己這樣做實際上就是在飲鴆止渴。

事到如今,就算是自己的兄長宇文邕再世,甚至宇文泰重生,這局面很有可能也都沒有辦法挽回了。

這也是爲什麼宇文憲會在深夜召見一直隨軍的大漢使者許善心。

當初宇文憲帶着許善心一起前來白溝前線,自然是害怕這個傢伙在背地裡勾連串結各方勢力,直接把鄴城給自己鬧一個底朝天。

大漢是有這樣的前科的,尤其是宇文憲自己都不清楚漢人的白袍到底在鄴城經營了多少年,鄴城之中到底有多少人是白袍的眼線。

宇文憲這些年爲了打擊白袍,也曾經組建由鮮卑人構成的密諜組織,甚至他都不要求密諜組織去刺探多少敵人的情報,只要能夠防止自己的情報源源不斷落入敵人的手中就足夠了,然而即使是這樣,密諜組織還是在打入白袍內部的過程中損失慘重。

對方的警惕性以及作戰能力還有上下層關係的聯繫方式、忠誠度等等,經過這麼多年的歷練,早就已經不是北周匆匆組建的密諜隊伍能夠抗衡的了。

在發現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徒勞無功,甚至還出現密諜組織內部成員被白袍策反的情況之後,宇文憲也只能下令把密諜組織解散,並且開始逐步把北周內部的機要,尤其是軍事方面的機密都安排給鮮卑人,甚至直接安排給宇文氏的皇親國戚,至於漢人將領,比如常善和韓果之流,不管是不是可靠,都得遠遠地打發走。

第八百六十五章 自請第一七一四章 上陣父子兵第二零五七章 不是沒得談第三百一十六章 魚第二零二八章 橋上橋下,激戰未休第一九二一章 怎麼變成朕帶孩子了?第一二四七章 父業子承第二百六十三章 章山,陰山第一百零七章 警告第一六零零章 誰能同去第七百二十八章 不在這邊第八百五十一章 戰利品第一三六零章 比某還不要臉?第七百八十一章 看清時局第一八八零章 一步慢,步步慢第二百二十五章 繞着彎子第二二八七章 雪域高原爲漢土第一百三十五章 散沙第四百四十一章 杯水車薪也算給第六百三十八章 宣旨第六百五十三章 徐陵需要的答案第一四零三章 降職肯定有好事第五百一十九章 鏖戰急第一四三二章 漢騎出擊第二三三六章 天道昭昭第九百五十一章 溫水煮青蛙第一五八七章 佛系的二老第九十七章 不怕他第二二三四章 集市第一五五四章 阡陌交通第一百六十七章 僵局第七百二十六章 火速第二一五三章 大漢自有國情第一六三五章 換個地方見面第三百九十八章 李藎忱和陸騰第七百一十八章 迎親第一一一二章 江陵初雪第二零二五章 突擊隊第一五一二章 登陸地點第三百零五章 華容第三百七十四章 獵物第三百零八章 叛徒第一二三八章 自找麻煩第一八六一章 陛下,要不改日?第二百四十二章 效死而已第三百六十六章 南部郡第兩千零三章 席間驚變第二一九一章 校尉老孫第一九三六章 海運的發展第一七六四章 王謙的準備第一千六十八章 小人的用處第二三零一章 這就是夫妻默契麼第一四三五章 煙火第一八零零章 李藎忱入城第一八二九章 着急的崔世濟第二三一一章 “老農”李淵第一八零五章 掌控輿論第三百四十四章 兵發第一七二六章 趙王,不能見死不救第七百九十五章 添油第一五九九章 調皮的陳宣華第二百六十四章 撤兵第八百六十二章 安靜的清晨第一二零零章 華夏的文藝復興第一五七九章 更廣闊的世界第三百一十七章 有情無情第七百六十三章 硬碰硬第一一八三章 也是後路第一一零一章 吐屯背後第八百八十八章 大家都是自私的第一百二十三章 表態第七百八十三章 破局第八百二十二章 徒勞第一四八五章 白袍和府兵制第九百七十章 戰武寧第一二七六章 爲大漢之崛起而讀書第八章 危機第一六三七章 祥瑞生大河第八百九十八章 六盤山下第一八六零章 賣隊友?第一八九九章 斷了腿的駙馬不足爲慮第三百三十九章 池上鴛鴦啄翠羽(下)第一三二七章 曾經的夢魘第一九五七章 登陸選擇,遠還是近第九百四十五章 夜戲第一千零三章 國事家事第三百三十五章 下馬威第六百三十四章 憔悴第一五九五章 路與河第三百七十八章 道義良知第二三七零章 冼夫人,嶺南之幸第一八八二章 無事不登暖香閣第七百四十三章 英雄寞第六百五十二章 家書第三百九十六章 不貪心第一七一六章 失控的戰場第一一一三章 戰線第一二七一章 某相信某的士兵第一七五五章 年輕的白袍第一九九八章 白袍在幽州的發展
第八百六十五章 自請第一七一四章 上陣父子兵第二零五七章 不是沒得談第三百一十六章 魚第二零二八章 橋上橋下,激戰未休第一九二一章 怎麼變成朕帶孩子了?第一二四七章 父業子承第二百六十三章 章山,陰山第一百零七章 警告第一六零零章 誰能同去第七百二十八章 不在這邊第八百五十一章 戰利品第一三六零章 比某還不要臉?第七百八十一章 看清時局第一八八零章 一步慢,步步慢第二百二十五章 繞着彎子第二二八七章 雪域高原爲漢土第一百三十五章 散沙第四百四十一章 杯水車薪也算給第六百三十八章 宣旨第六百五十三章 徐陵需要的答案第一四零三章 降職肯定有好事第五百一十九章 鏖戰急第一四三二章 漢騎出擊第二三三六章 天道昭昭第九百五十一章 溫水煮青蛙第一五八七章 佛系的二老第九十七章 不怕他第二二三四章 集市第一五五四章 阡陌交通第一百六十七章 僵局第七百二十六章 火速第二一五三章 大漢自有國情第一六三五章 換個地方見面第三百九十八章 李藎忱和陸騰第七百一十八章 迎親第一一一二章 江陵初雪第二零二五章 突擊隊第一五一二章 登陸地點第三百零五章 華容第三百七十四章 獵物第三百零八章 叛徒第一二三八章 自找麻煩第一八六一章 陛下,要不改日?第二百四十二章 效死而已第三百六十六章 南部郡第兩千零三章 席間驚變第二一九一章 校尉老孫第一九三六章 海運的發展第一七六四章 王謙的準備第一千六十八章 小人的用處第二三零一章 這就是夫妻默契麼第一四三五章 煙火第一八零零章 李藎忱入城第一八二九章 着急的崔世濟第二三一一章 “老農”李淵第一八零五章 掌控輿論第三百四十四章 兵發第一七二六章 趙王,不能見死不救第七百九十五章 添油第一五九九章 調皮的陳宣華第二百六十四章 撤兵第八百六十二章 安靜的清晨第一二零零章 華夏的文藝復興第一五七九章 更廣闊的世界第三百一十七章 有情無情第七百六十三章 硬碰硬第一一八三章 也是後路第一一零一章 吐屯背後第八百八十八章 大家都是自私的第一百二十三章 表態第七百八十三章 破局第八百二十二章 徒勞第一四八五章 白袍和府兵制第九百七十章 戰武寧第一二七六章 爲大漢之崛起而讀書第八章 危機第一六三七章 祥瑞生大河第八百九十八章 六盤山下第一八六零章 賣隊友?第一八九九章 斷了腿的駙馬不足爲慮第三百三十九章 池上鴛鴦啄翠羽(下)第一三二七章 曾經的夢魘第一九五七章 登陸選擇,遠還是近第九百四十五章 夜戲第一千零三章 國事家事第三百三十五章 下馬威第六百三十四章 憔悴第一五九五章 路與河第三百七十八章 道義良知第二三七零章 冼夫人,嶺南之幸第一八八二章 無事不登暖香閣第七百四十三章 英雄寞第六百五十二章 家書第三百九十六章 不貪心第一七一六章 失控的戰場第一一一三章 戰線第一二七一章 某相信某的士兵第一七五五章 年輕的白袍第一九九八章 白袍在幽州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