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第208章 爲理想而奮鬥

趙駿對災民們的承諾,如瘟疫一般發散了出去,也讓荊湖南路轉運使王遙苦不堪言。

因爲兩稅法制度下,他今年要籌集足夠的糧食送到真州去。

田稅在夏季的五月初一日以及秋季九月初一日收,納畢時間一個是兩個半月,一個是三個半月。

這也就意味着湖南的田稅是在七月底差不多收完,只是礙於突如其來的暴雨,纔剛剛出發到嶽州就被洪水阻隔,現在還在嶽州轉運倉庫裡。

趙駿大手一揮,立即讓人去嶽州把糧食重新運回來,用來救濟災民。

那他今年的政績就算是完蛋了,以後升遷無望啊。

但顯然胳膊拗不過大腿,他也無能爲力。

不過王遙沒多久就想通了。

如今政制院掌權,知院又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政績這種東西,還不是知院一句話的事情?

把今年的夏糧收齊了交到朝廷是政績,可突然暴雨來了,洪水漲了,把糧食救濟災民,那不也是另外一種程度上的政績嗎?

只要災民一個不餓死,只要來年土地還能豐收,那麼功勞簿上,知院大人總歸是要給他記上一筆。

所以在短暫地糾結之後,王遙也是迅速改變了立場,堅定支持趙駿的決定。

趙駿這邊挪用賦稅則毫無負擔。

因爲宋朝的賦稅以兩稅、商稅、鹽酒課、茶稅、免役錢等爲主,其中兩稅雖然佔了一定比例,但比重已經越來越低。

從趙匡胤趙光義時代佔比百分之七十,到趙禎趙頊時代,佔比已經下降到百分之三十。

像荊湖南路在趙禎時期一次夏稅運糧大概只有六十萬石左右,按照汴梁常年維持在二到四百文一石的稻米、麥子價格,取平均值三百文,約值二十三萬貫。

一年下來,荊湖南路要交的農業稅不到五十萬貫。

仁宗朝北宋有十八個路,除了淮南東路、淮南西路、江南東路、江南西路、兩浙路這幾個產糧大省每年的農業賦稅都超過百萬貫,每路都會運兩三百萬石去開封以外,其餘諸路基本都是幾十萬貫。

總計來說,光農業稅,全國各路加起來一年到頭也就那麼一千多萬貫的水平,還不如趙駿這幾年到處抄家幫趙禎賺的錢多。

因此挪用的這點賦稅本身就不會對朝廷那邊造成太大影響。

這些日子趙駿除了在長沙巡視以外,也前往其餘災區,他以前雖然在淮南去過災區,但畢竟那時候的災區已經經過三年恢復,情況已經改善了許多。

但如今親眼經歷就又是另外一回事情。

能想象到一個村子有大半人家都死絕,家家戶戶掛着素縞的慘狀嗎?

能想象到其它縣城裡,渾身髒亂穿着破爛衣裳,把女兒放在籃子裡,挑到縣城大街上,頭上插一根稻草賣的嗎?

能想象到髒兮兮的泥水中,一個老人爬在地上撿起一根富人丟下來的骨頭啃的樣子嗎?

地主和富戶們大搖大擺地走在街上,他們身邊有奴僕跟隨,有那種人力竿轎擡着,肆意在街上掃視着每一個賣兒賣女的窮人,如同在看一件件貨物。

嚴格來說,除了長沙和臨湘災情比較嚴重以外,其餘各縣已經算好的。

但別的縣可沒有陳希亮提前預警,即便大範圍災情還算好,可也有不少沿河的村子損失慘重。

可能半夜還在睡着覺,忽然沿岸決堤,整個村子都淹沒在了潮水裡。

剩餘的人想要活下去,就只能把一切能賣掉的東西賣掉,換取一個活命的機會。

趙駿見到這個狀況,真的是整夜整夜睡不着。

對於他這樣的現代人來說,雖然能夠從史書裡窺見一絲端倪,如“淮南大旱,人相食”“歲大飢,易子而食”之類的話。

但史書裡的輕描淡寫,又怎麼比得上現實見到的殘酷?

所以眼前的這一切帶給他的衝擊是難以想象的。

就如同當年上大學時,看的電視劇《覺醒年代》,年輕時候的偉人冒雨穿過街巷,看到的所見所聞一樣。

從電視劇裡見到就已經很震撼,何況親眼所見?

爲此趙駿多次奔波於諸縣,囑咐地方路司、州府、縣令以及其餘諸多官吏,嚴格要求他們的賑災行動,務必要保證災民的善後治理。

事實上暫時截取湖南農業賦稅養着災民並不難,難的是以後的生活該怎麼辦。

因而趙駿這段時間,一直在督促地方官府,清理農田,徵召地方廂軍,僱傭青壯民力,將沿河兩岸的堤壩重新進行修繕,將被淤泥和洪水掩埋的田土再次清理出來。

百姓的田地如數奉還,豪紳的田地則要求這些豪紳付清理費用,至於更多沒有田地,只能給富戶地主打工的佃戶,官府會幫助他們重新開墾田土。

洪水過後勉強算是有個好處的地方在於,大水把大量的淤泥給衝到了岸上,導致兩岸平原地區到處都是泥沙,雖然很多沙子不能種糧食,但淤泥裡蘊含豐富的氮磷鉀,有益於糧食的生長。

所以以前很多貧瘠不能開墾的田土,堆砌淤泥之後也能勉強種植,實在不行趙駿也讓地方官府幫忙開挖山地,引水渠灌溉。

這些政策肯定是好政策,但反對者如雲。

一來這樣需要的人力物力很多,絕不是說拍腦袋認爲這是好政策就能實施。比如開挖山地,開墾新土,引水渠灌溉,需要的青壯勞力至少得數萬,需要的錢也非常多。

二來那些地主豪紳們可不幹,憑什麼幫泥腿子開墾田地免費,幫他們清理就要錢?

地主豪紳就不是大宋百姓了?

在這種反對聲音當中,趙駿也不能一意孤行。

畢竟不法地主富商豪紳肯定有,他在潭州也殺了一些,但還是有不少地主豪紳屬於正常人類,沒有幹什麼壞事,不能亂殺人。

因此趙駿只能講道理。

在第一點上,趙駿告訴地方官府,災難過後,既然晚稻不能種植,就正是青壯勞動力無所事事的時候,那還不如僱傭他們,讓他們出力。

朝廷出錢,讓他們挖山地,開田土,引水渠,修池塘。這個辦法叫做以工代賑,能快速恢復生產。

至於第二點。

趙駿表示,正常情況下,受災地區朝廷會免收賦稅,比如淮南地區已經兩年免稅。

但這個免稅程度一般是看受災的嚴重大小來判斷。

淮南那次受災地區達到十多個州,讓數萬人餓死,數十萬人流離失所,數百萬人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所以會免稅兩年。

可長沙這次只有潭州一州遭遇水患,大概二三十萬人受到波及,淹死人數只有一千多人,至今還沒有人餓死,不像淮南那次那麼嚴重,朝廷不一定會免除賦稅。

即便免稅,也是給無產的窮人免稅。有產的地主,依舊要納入稅收名單裡。所以如果你們做爲地主,家大業大,抗風險能力遠比窮人搞得多,在有限的能力下再出一份力氣的話,朝廷會很欣慰於你們承擔了一定國家責任,並且還會給予你們在賦稅上的優待。

地主們經過深思熟慮後,覺得似乎穩賺不賠,紛紛答應。

主要還是免稅太有吸引力。

因爲說是優待,其實就是一場交易。

既我用免除賦稅的方式,讓伱們出錢出力,換取物價穩定、加快災後恢復建設。

別看宋朝農業稅不高,荊湖南路一年也就五十萬貫不到的農業賦稅,但苛捐雜稅特別多。

特別是針對地主們的苛捐雜稅,那是把地主們往死裡盤剝,導致宋代地主起義的次數也非常頻繁。

因此跟那敲骨吸髓的稅收比起來,出這點錢和物資,算是花小錢免大災了,來年朝廷即便是免半年賦稅,也能賺回來。

於是在趙駿抽調了今年夏稅,以及潭州多加地主、富商的聯手下,災區的物價得到了穩定,秩序漸漸恢復正常。

等到十月份的時候,趙駿已經在潭州待了兩個多月,今天有個好消息傳來,朝廷發了五十萬貫賑災款,目前已經送到了潭州。

傍晚戌時初,長沙縣衙門內,趙駿正在看着各地對於災後恢復工作的彙報公文,陳希亮興高采烈地進來說道:“知院,太好了,朝廷的賑災款到了。”

“嗯。”

趙駿擡起頭只是點點頭應了一聲。

陳希亮見他興致不高,不由得納悶道:“知院,這難道不是一件高興的事嗎?”

“是。”

趙駿放下手中的公文,嘆道:“但這點錢還是杯水車薪,而且你要想到,這次水患,只是潭州受災,災情並不算嚴重,朝廷要保證每個災民得到妥善安置,就要花很多錢,可要是像前幾年淮南大旱那樣的大災,那就是個無底洞啊。”

“總歸還是要儘自己的努力。”

陳希亮說道。

“災是救不完的,只能祈禱像淮南那樣百年不遇的旱災少來幾次,一是要未雨綢繆,在好年月多囤積糧草,多修築堤壩,多開墾田地,多疏通河流。”

趙駿說道:“二是要提高商業繁茂,這次災情之後,我希望你們能與衡州、永州、全州、桂州等地做好溝通,全力疏通靈渠,加大與廣東南路的商貿往來,那邊正在廣種棉花,湖南也可以引進種植這些經濟作物。”

“修渠可是一件大事。”

“嗯,所以就需要你們各地沿河的地方官府通力合作,一起把水渠建好。”

“是。”

“我瞭解到民間僱工價格大概在每日50-100文之間,河工貴一些,在150-200文左右。五十萬貫能夠僱傭三萬人大概半年,這錢必須用在刀刃上,以恢復農業、修復河堤爲主。”

“是。”

“好了,好好安排,災後重建工作任重而道遠啊。”

“是。”

陳希亮應了聲,隨後退去。

他感覺自己在知院身邊能學到很多東西,比如以工代賑的辦法,比如原來可以通過這些協商換取地主富戶們的支持。

其實有的時候除了階級對立以外,人與人之間還是更多需要溝通,有的時候溝通比對立更重要。

等陳希亮走後,趙駿依舊是愁眉苦臉,並沒有因爲朝廷賑災款項到而多高興。

他給出的辦法其實都是後世比較常規應對災難、經濟蕭條、重建工作的辦法,歷史已經證明,包括美帝在內,這個辦法都是確實可行有效的方式。

但這裡有個前提條件是,政府必須有足夠的錢。

要是沒有錢,還濫發貨幣,還要搞以工代賑,那純粹是找死,國家會很快崩潰。

好消息是現在朝廷有錢。

壞消息是快沒錢了。

西北局勢愈發緊張,現在還只是個開頭,所以朝廷那邊有餘額支持他重建災區。

一旦真正開戰,那花的錢就是個天文數字,國庫目前有數千萬貫的存款,都是這兩年省吃儉用存下來,爲戰爭做準備的,開戰後怕是很快就會打光。

即便這兩年趙駿抄了很多家貪官污吏,很多個奸商富戶,爲朝廷帶去了超過千萬貫的抄家款,送去汴梁的錢不計其數。

但光靠抄家屬於竭澤而漁,殺雞取卵的辦法,不可長久,因此還是要用常規手段才行。

“也幸好這幾年大宋遇到的天災基本都是小災小難,即便前幾年淮南大旱,只能算中上級別。真正波及數百萬人,甚至上千萬人的大災難暫時沒有發生。”

“從前年二月出發,我在地方上行走已經快兩年了,這兩年我積累了大量基層工作經驗,瞭解到大宋底層生活,也漸漸摸索出了改革道路。”

“首先是賦稅,正稅確實輕,稅收只有收成的百分之五到百分之十。但苛捐雜稅就多得離譜,難怪當年學歷史的時候,張教授會說“北宋賦重,衆口一詞,少有異議”。”

“但也是靠着賦稅北宋才能撐這麼久,如果現在進行賦稅調整改革的話,可能宋朝要面臨嚴重的壓力。看來在減輕農民負擔這件事上,還是要一步步慢慢來。”

“像王安石那樣的青苗法是有一定道理的,但只能借鑑,不能全盤接受。還有就是張居正改革和雍正改革,需要等到國內生產力提升,才能推廣實施。”

“不過賦稅暫時不好動,還是可以先改革吏治的。難怪范仲淹要先搞吏治,果然只有下基層看看情況才能瞭解緣由。”

“至於搞錢的事情,最終還是要開源節流,解決三冗問題,另外就是從日本吸納金銀還要積極開拓海外市場,擴大對外貿易,這也是南宋的路子。”

“不管怎麼樣,我必須要尋找到一條屬於大宋自己的道路,爲了大宋農民,爲了所有中華漢人,爲了沒有靖康恥,爲了讓漢民族屹立於世界之巔,我都必須加倍努力,不可懈怠。”

戌時末,夜深了,趙駿繼續伏在案前,爲自己的心中理想而奮鬥。

172.第170章 心情不好,來個大宋笑話282.第278章 還請緩緩109.第109章 生命不息,CPU不止第10章 世間並非非黑即白(求推薦票)第477章 盛世大宋,初步掌握世界317.第313章 大宋天軍!第395章 吹進攻號!247.第243章 這個男人來自後世第88章 撕裂大宋的傷口第95章 把汴梁捅個窟窿122.第122章 我趙某是讀春秋的!第343章 全城搜捕265.第261章 CPU技術已然大成!第19章 僞造一個尼尼村第508章 萬國來朝(3)第101章 把開封府一鍋端了第457章 趙駿一走,開始動刀223.第220章 壞了,我人設崩了第14章 好幾層樓高的高人!第422章 再端份菜上大宋的餐桌第85章 知皇城司,偶爾當個人第82章 這樣的大宋,還不如破滅了第470章 與范仲淹利益交換第402章 大宋贏麻了第101章 把開封府一鍋端了第83章 趙禎不可信210.第207章 你們相信我嗎?第420章 黃河水清,李元昊死,天下大吉234.第231章 宋遼保塞決戰187.第185章 還是遊戲好玩第500章 阿拔斯的救世主第93章 解試第374章 滅遼吞夏,東北百年大計第367章 大宋旗幟飄揚203.第200章 故里無故人第484章 揚帆,出海!第60章 上架感言318.第314章 給我轟!第23章 宇宙的塵埃第383章 欽差到來第423章 軍械滯銷,第一條鐵路第316章 當令安南改朝換代第380章 蕭萬里心臟驟停201.第198章 貪腐案完結,良方妙藥126.第126章 大宋與企鵝笑話第518章 國家利益至上第449章 剛入幽燕就抓人第398章 豐功偉績,與天下人分享229.第226章 遼宋戰爭打響223.第220章 壞了,我人設崩了第85章 知皇城司,偶爾當個人280.第276章 將門的多事之秋191.第189章 清官,貪官,庸官第470章 與范仲淹利益交換第58章 歷史獨一份第421章 該滅西夏了第38章 自然資源的缺少第526章 趙禎走在實踐的路上第451章 規劃北平城,迴歸根本問題第363章 大宋海軍第422章 再端份菜上大宋的餐桌110.第110章 官家真的變得不一樣了115.第115章 建立政制院,從一品國公第358章 高麗叫父第4章 趙禎老色皮204.第201章 故里已經成爲過去252.第248章 五大貿易成型,慶曆新政開始292.第288章 皇帝終究是老虎第430章 一夜下西涼第414章 有宋人在賣軍械第433章 民生大於天第375章 耶律宗真被偷了家第491章 來大活了305.第301章 搞個長久計劃第502章 世界前進需要戰爭的催動第491章 來大活了第474章 出使黑汗王國第498章 分裂的阿拔斯纔是好阿拔斯181.第179章 誣陷黃花閨女通姦第358章 高麗叫父第422章 再端份菜上大宋的餐桌115.第115章 建立政制院,從一品國公第426章 此一去,西夏不復228.第225章 建立宋日貿易路線第97章 老範的幫助第382章 遼宋決戰,遼皇吐血122.第122章 我趙某是讀春秋的!第341章 事情鬧大了第26章 玩遊戲274.第270章 時機已到,準備起兵!第507章 萬國來朝(2)第408章 沒有人比我更懂漢人第339章 慶曆六年新的規劃191.第189章 清官,貪官,庸官第325章 全國性掃黑除惡136.第136章 早朝爭論291.第287章 咱家沒那個命第22章 不乳宋,就會死第524章 趙禎出京290.第286章 一場大清洗
172.第170章 心情不好,來個大宋笑話282.第278章 還請緩緩109.第109章 生命不息,CPU不止第10章 世間並非非黑即白(求推薦票)第477章 盛世大宋,初步掌握世界317.第313章 大宋天軍!第395章 吹進攻號!247.第243章 這個男人來自後世第88章 撕裂大宋的傷口第95章 把汴梁捅個窟窿122.第122章 我趙某是讀春秋的!第343章 全城搜捕265.第261章 CPU技術已然大成!第19章 僞造一個尼尼村第508章 萬國來朝(3)第101章 把開封府一鍋端了第457章 趙駿一走,開始動刀223.第220章 壞了,我人設崩了第14章 好幾層樓高的高人!第422章 再端份菜上大宋的餐桌第85章 知皇城司,偶爾當個人第82章 這樣的大宋,還不如破滅了第470章 與范仲淹利益交換第402章 大宋贏麻了第101章 把開封府一鍋端了第83章 趙禎不可信210.第207章 你們相信我嗎?第420章 黃河水清,李元昊死,天下大吉234.第231章 宋遼保塞決戰187.第185章 還是遊戲好玩第500章 阿拔斯的救世主第93章 解試第374章 滅遼吞夏,東北百年大計第367章 大宋旗幟飄揚203.第200章 故里無故人第484章 揚帆,出海!第60章 上架感言318.第314章 給我轟!第23章 宇宙的塵埃第383章 欽差到來第423章 軍械滯銷,第一條鐵路第316章 當令安南改朝換代第380章 蕭萬里心臟驟停201.第198章 貪腐案完結,良方妙藥126.第126章 大宋與企鵝笑話第518章 國家利益至上第449章 剛入幽燕就抓人第398章 豐功偉績,與天下人分享229.第226章 遼宋戰爭打響223.第220章 壞了,我人設崩了第85章 知皇城司,偶爾當個人280.第276章 將門的多事之秋191.第189章 清官,貪官,庸官第470章 與范仲淹利益交換第58章 歷史獨一份第421章 該滅西夏了第38章 自然資源的缺少第526章 趙禎走在實踐的路上第451章 規劃北平城,迴歸根本問題第363章 大宋海軍第422章 再端份菜上大宋的餐桌110.第110章 官家真的變得不一樣了115.第115章 建立政制院,從一品國公第358章 高麗叫父第4章 趙禎老色皮204.第201章 故里已經成爲過去252.第248章 五大貿易成型,慶曆新政開始292.第288章 皇帝終究是老虎第430章 一夜下西涼第414章 有宋人在賣軍械第433章 民生大於天第375章 耶律宗真被偷了家第491章 來大活了305.第301章 搞個長久計劃第502章 世界前進需要戰爭的催動第491章 來大活了第474章 出使黑汗王國第498章 分裂的阿拔斯纔是好阿拔斯181.第179章 誣陷黃花閨女通姦第358章 高麗叫父第422章 再端份菜上大宋的餐桌115.第115章 建立政制院,從一品國公第426章 此一去,西夏不復228.第225章 建立宋日貿易路線第97章 老範的幫助第382章 遼宋決戰,遼皇吐血122.第122章 我趙某是讀春秋的!第341章 事情鬧大了第26章 玩遊戲274.第270章 時機已到,準備起兵!第507章 萬國來朝(2)第408章 沒有人比我更懂漢人第339章 慶曆六年新的規劃191.第189章 清官,貪官,庸官第325章 全國性掃黑除惡136.第136章 早朝爭論291.第287章 咱家沒那個命第22章 不乳宋,就會死第524章 趙禎出京290.第286章 一場大清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