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6.第216章 隱世高人,羣賢匯聚

關於建立學校這件事,秦瑱也算是謀劃許久。

自從昔日諸葛亮提起之後,他便細細思考。

要想普及教育,學校當然是要建立的,不過若只是一所貴族學校的話,完全沒有那麼麻煩。

既然要建,那他就建立一所新式大學,效仿以後的燕京大學,招天下名師入學校擔任教授。

其中黃承彥、龐德公、司馬徽都是他想要請來的教授人選。

因爲這三人與一般的經學大師不同,教導的可都是一些極爲實用的知識。

畢竟荊州叫得上名字的大才,或多或少都與這三位有關係。

而今天一見黃承彥,他就知道自己這一次算是來對了!

要想建立新式學校,這些隱士的幫助是必不可少的。

可他一番誠摯的話語雖然讓黃承彥心動,可終究只是空口白言,沒點實際的東西。

黃承彥想了一會兒,便皺着眉頭道:

“老夫雖在荊州隱居,卻也聽過秦君手段!”

“料想憑秦君由此,建立一所學校卻也不難。”

“只不過按秦君設想,這學校中當有諸多教授,如今僅憑你我兩人,如何可成此校?”

“不是老夫不信秦君,自是如此空口白言,卻難叫老夫信任。”

秦瑱見他這般,自是微微一笑道:

“若依黃公此言,則儒家當不至於今日!”

“須知萬事開頭難,難便難在知而行之。”

“吾觀天下能成事,當皆先有其心,後有其行,只需心性堅韌,持之以恆,則未有不成之事也!”

“昔日孔子傳道,先有其道,而後有弟子。”

“如此開枝散葉,方有當今儒學之盛。”

“若孔聖傳道之時,只因吾道甚孤,便即知難而退,則儒學當歿矣!”

“及至如今,此校如我所想,先有黃公。”

“黃公若有此心,自當與我助力,而後再有羣賢,方可得建。”

“黃公豈可因我言之無物,而拒之門外?”

黃承彥聽得這話,頓時撫須大笑道:

“當真好一張利嘴,不怪我那妹夫如此惡之!”

“便算老夫認了此事,不知秦君又欲延請那些人前來治學?”

秦瑱見之如此,自是微笑道:

“除黃公之外,尚有龐德公、司馬德操、華子魚、管幼安、邴根矩、鄭文公、張公儀等。” Www● TTκan● C ○

“這是我軍學校建立所需第一批教授,日後還會招募。”

“不知黃公以爲彼等可否爲我學校教授?”

黃承彥一聽,自然又是低頭暗思不已,秦瑱說的這幾個倒也都是一時名士。

可龐德公和司馬徽是他好友,這兩個未必能去。

華子魚便是華歆,正在擔任豫章太守,管幼安叫管寧,邴根矩叫邴原,都在遼東隱居。

只有鄭文公鄭渾、張公儀張範在劉備麾下做事。

也就是說,秦瑱說的七個人,起碼有五個都不一定會在。

但秦瑱這個人說話肯定有譜,不會亂說,這麼承諾必然有其依據!

思慮之間,他擡起頭來又問道:

“便算司馬德操與龐德公遠去,秦君又準備如何招募華子魚、管幼安、邴根矩三人?”

“這三人並不難招,只需叫得一人前來,羣賢便將彙集與我淮南之地!”

“我說此人,黃公必定相識,此人乃關東儒宗,弟子門生上萬。”

“只需我將此人請來授課,似彼等必當以入我學中爲榮!”

面對秦瑱的言語,黃承彥不由再度一驚道:

“秦君所言之人莫非便是鄭玄鄭大家?”

如此說着,他一時手捻鬍鬚,暗自思慮,要是秦瑱真能把鄭玄請來坐鎮,那這新式學校還當真能建立起來!

畢竟鄭玄不同他人,不僅是儒學宗師,還精通百家之學。

即便他們這些人不去,光是一個鄭玄,秦瑱就能把學校給建立起來。

“可是鄭大家如今正在朝廷擔任大司農,君如何延請入淮南教學?”

“此非黃公所能知也,總之吾見鄭大家未必真能留在許昌!”

秦瑱極爲肯定的看着黃承彥道:

“最遲明年,吾料鄭大家便會告老還鄉,彼時在下自會親自前去邀請!”

“現在不問他人之意,只看黃公又無此意!”

實際上現在的鄭玄相對原本歷程也有了一些改變。

在原本歷程中,鄭玄一到任之後便即辭職,告老還鄉。

可在這個時間線上,不知道是不是由於劉備崛起的原因,讓鄭玄直接和老曹對上了。

自從當日陳國一別之後,就沒聽到鄭老夫子辭職的消息。

不過在秦瑱看來,鄭玄辭職是早晚的事情。

因爲在曹操的掌控之下,朝廷裡面壓根沒有鄭玄可以插手的地方。

鄭老夫子作爲一個忠君愛國之人,絕對容忍不了老曹如此。

在這種情況下,鄭玄要麼離開,要麼和老曹硬鋼。

而曹操這個人並非那種輕易屈服之人。

隨着皇權力量增強,老曹很可能撕破臉皮,把皇權按在地上摩擦。

到了那個時候,鄭玄即便有心也無力改變。

只要他們把時機把握好,把鄭玄拉到麾下也不是什麼難事。

現在的關鍵,是通過黃承彥撬動龐德公、司馬徽等人。

兒黃承彥現在的態度和決定,顯得至爲關鍵。

他這番言語述說之下,黃承彥自是心動不已,想了一會兒,便笑道:

“既是秦君誠摯相邀,老夫也不當拒人於千里之外!”

“但眼下學院還未建成,老夫亦不當前去!”

“不若待得來日學院建成之後,老夫再行動身,如何?”

見得黃承彥終於同意,秦瑱自也點頭一笑,心道這校長不好當啊,找個老師還要費這麼多口舌。

不過終究算是說服了黃承彥,雖然這老頭子不願隨行,卻也算他沒白來一趟。

當下二人又談了一會兒,聽說秦瑱還準備去拜訪龐德公等,黃承彥便起身道:

“說來我與龐公已月餘未見,正當前去拜訪。”

“老夫可與秦君一道前去訪之!”

秦瑱一聽老黃要去,就笑着表示那感情好,趁着時間還早,咱們一路前往。

於是一行人便再度動身,朝着龐德公的居所行來。

不過即是前去訪友,黃月英就不便隨行了。

眼見諸葛亮纔來不一會兒就要離去,這丫頭自然有些依依不捨。

秦瑱見狀,便對黃承彥笑道:

“算起來孔明也將及冠,不妨待此番我等定下江東之後,便相約成了婚事。”

“不然這般耽擱下去,也不知何日方纔可以成婚!”

黃承彥一聽這話,則是似有深意一撫須道:

“秦君此言過矣,以老夫觀之,即便此次不成,至多兩三載時間也可成事。”

“吾那妹夫實非守土之才,早晚需要退位讓賢!”

見黃承彥如此言說,秦瑱反倒不好接話,只是臨行之前又特地向黃月英將元戎弩的設計圖借來一觀,默默記下之後,方纔再次前行。

這般再度行了二三里路,忽見林木豁然開朗,于山間建着一處房屋。

黃承彥見狀,便遙遙一指那一處房屋道:

“似那山前一家,便是龐氏居所,隔水而望之處,則是水鏡先生居所!”

“秦君難得至此,可先叫孔明引着至龐家去。”

“老夫去喚水鏡先生前來一會!”

如此說罷,他又騎着小毛驢朝着河岸邊上行去。

秦瑱則是在諸葛亮的帶領下又朝着龐德公的居所行來。

相較於黃承彥來說,龐氏的居所雖然大了一些,但也是茅草屋。

秦瑱看着這一間間茅草屋,不由一陣感慨。

雖然後世對龐德公等人褒貶不一,有說是世外高人的,有說是沽名釣譽的,實際上這些人都十分簡樸。

就像黃承彥,家中連個僕人都沒有,簸箕壞了不是去買,而是自己動手。

又如龐德公,人家是真的在下地種田。

不僅自己種地,還帶着兒女一道種地,直到最後,甚至隱居鹿門,再也不出山。

這種人在魏晉之時顯得異常的多,但相比竹林七賢的消極避世,龐德公等人則是真的隱世高人。

思慮之間,他們便行到了龐德公家門口。

照例還是諸葛亮上前叫門,便見一個村漢一般的男子探出頭來,看是諸葛亮,便親熱叫道:

“孔明自何處來,怎的不先知會一聲!”

這人便是諸葛亮的二姐夫龐山民了。

諸葛亮見是姐夫,便對示意了一下身後的秦瑱道:

“乃因先生聞得龐公之名,今日特來拜訪。”

“不知龐公可在家中,能否爲先生引薦?”

龐山民聽得這話,便看了秦瑱一眼,笑道:

“可不巧,這幾日田間鳥雀甚多,父親驅趕去了,爲兄正在家中織網!”

“既是貴人前來,且先入家中,待我去喚父親回來!”

秦瑱見他這般熱情,又連道有勞,隨之在他的引領下又進了龐德公家中。

由此也見了諸葛亮二姐一面,只見其人模樣與諸葛亮三分相似,打扮就如普通農婦。

聽着秦瑱便是她大哥口中的貴人,又連忙上前謝禮,秦瑱連道不敢。

不過孔明二姐一聽衆人還要去臥龍崗,便對其道:

“何須費那些事,既是到得家中,便於此歇息。”

“公公也是好客之人,安肯放先生離去?”

“汝且去喚大兄下來,一路在此吃了夕食再言!”

諸葛亮一聽也是如此,論起規模,他的草廬還比不上龐德公家中,可招待不了太多。

於是他又忙趕着天色未黑,急忙上了一趟臥龍崗,又把諸葛瑾給找了過來。

時隔半年未見,諸葛瑾一見秦瑱,就顯得有些激動。

實際上他來這裡半年,日子過得也是頗爲寡淡,哪有在秦瑱麾下幹事充實。

但因爲諸葛玄是他叔父,又對他家有大恩,於情於理,他都要在這裡儘儘孝心。

由是見得秦瑱,他便連忙問起了壽春之狀。

秦瑱見得麾下故吏,自然也是欣喜,見他發問,便道:

“壽春一切皆好,只慮如今孫策犯難,故欲伐之!”

“吾此番前來出使,便爲此事而來!”

“不過終究少了子瑜,麾下少有幹才,還望子瑜早些返回纔是!”

諸葛瑾一聽秦瑱要討伐江東了,心中自是急不可耐,恨不得馬上回到秦瑱麾下。

但終究孝道爲先,只得表示身爲長兄,當再守滿一年孝才能返回。

左右諸葛家已經在劉備麾下紮根,他準備連帶堂弟和三弟一道帶去淮南。

秦瑱聽着諸葛瑾這意思,又忙問其堂弟姓名。

結果諸葛瑾直接表示,他堂弟名叫諸葛誕。

秦瑱聞之,心中自是暗驚,暗道這回可好,他本來只是想要諸葛兄弟。

現在陰差陽錯,魏蜀吳龍虎狗三兄弟算是齊活了!

相比諸葛亮諸葛瑾兩兄弟,這諸葛誕也是一個人才,只不過就是年紀小一些,還不能大用。

當下他自是對諸葛瑾表示,都來都來,一家人就得整整齊齊的。

二人說話之時,屋外又響起了一陣笑聲,原來是龐德公、黃承彥、司馬徽這哥三路上遇到,一路返回家中。

一時間龐家這一間屋內已是羣賢匯聚。

見得這等景象,黃承彥索性又對諸葛亮道:

“難得此地如此熱鬧,再去將汝那一衆好友喚來,今夜好生論道一番!”

諸葛亮聽着,只得暗自叫苦,又匆匆行出了屋中。

直到傍晚之時,又將石韜、孟建、崔均、龐統、龐林等人叫了過來。

看着這一屋子的人才,秦瑱自是心中喜悅。

什麼叫精華,這就叫精華,若是劉表請了這一羣人前去,他怎麼也不至於給劉表甩臉色了!

當下他便不再端着,好生與衆人結交了起來。

如此直到夜間,便收到了劉表傳來的消息,讓他明天再度入府內會見,商議出兵之事。

159.第159章 陳策歸降,小人心切第311章 自導自演,曹袁開戰102.第102章 連戰連敗,紀靈之死第9章 仁至義盡,老曹醒悟第352章 故人來訪,絕望的蔡瑁251.第250章 破釜沉舟,孔明奇策69.第69章 與老曹搶時間,秦瑱設謀118.第118章 攻之以勢,以德服人第32章 徐州君臣,呂布的驚訝129.第129章 一毛不拔,君子之交第343章 旬始星象,臨沅陷落99.第99章 聲東擊西,壽春陷落144.第144章 外交人才,開啓民智187.第187章 即食肉糜,速勝之策179.第179章 師生論道,禍亂之源65.第65章 郭嘉的分析,一蛇吞象第36章 糜竺的魄力,騎兵剋星75.第75章 張飛穿針,敵有所隱177.第177章 謂之美玉,代師傳藝309.第306章 荀彧論勢,請殺董昭第358章 荊州大定,天下震動第340章 圍點打援,進軍益陽120.第120章 得道多助,趙雲之威158.第158章 人以類聚,劉勳上鉤第366章 曹劉大戰,大廈將傾44.第44章 勸降橋蕤,請將軍赴死!85.第85章 脣槍舌劍,呂布心動265.第264章 張遼之請,徐庶北上74.第74章 袁術遷都,張 徐二將顯威140.第140章 保甲制度,招攬孔明21.第21章 初次會面,敢問使君之志?66.第66章 郭嘉獻策,五家伐袁第336章 張羨病危,荊南大疫第379章 三家齊聚,圍魏救趙第5章 荀彧急了,驚訝的老曹191.第191章 小吏樑習,劉曄vs郭嘉208.第208章 辯駁羣儒,奇物淮書第316章 沮授之嘆,神秘情報42.第42章 擒獲張勳,張飛服輸245.頸椎病犯了,請個小假234.第234章 夜襲敵寨,甘寧雙殺163.第163章 兩路皆破,劉勳敗走132.第132章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268.第267章 衆志成城,堅城鐵壁第319章 南北之患,該當伐之第34章 陳氏之謀,惆悵的老曹297.第295章 留其全屍,最後通牒第379章 三家齊聚,圍魏救趙211.第211章 再見劉表,奇才不疑296.第294章 陷陣之志,孫家末路第376章 密謀不密,梟雄之殤73.第73章 陳登謀孫策,羣雄會九江第327章 海上絲路,世界地圖第348章 收之桑榆,大勢所趨第380章 裡通外敵,袁紹大敗138.第138章 改革之始,遇事不決問軍師第308章 腹背受敵,賈詡獻策125.第125章 小將文稷,天命在劉143.第143章 招太史慈,遣使蔣幹83.第83章 陳登動手,秦瑱控局65.第65章 郭嘉的分析,一蛇吞象188.第188章 四面漢歌,張勳獻降61.第61章 劉備已取相縣?呂布破防了第7章 賈詡:此人若在,我等死無葬身之地矣134.第134章 初見魯肅,苦逼孫策291.第289章 關羽動兵,使虎相爭302.第300章 鎮撫江東,變廢爲寶220.第220章 桀驁之將,水軍副督第308章 腹背受敵,賈詡獻策第24章 未卜先知?老劉的決心52.第52章 欲取先予,陳宮的反擊75.第75章 張飛穿針,敵有所隱95.第95章 慌不擇路,逆轉之機?178.第178章 全才孔明,臥龍培養計劃146.第146章 意料之外,南轅北轍52.第52章 欲取先予,陳宮的反擊第336章 張羨病危,荊南大疫171.第171章 情報之差,黃雀在後57.第57章 四面皆敵,大獲全勝第381章 大江東去,羣雄喪盡第30章 軍中立威,着手佈局146.第146章 意料之外,南轅北轍第309章 謀國之士,許昌之亂第354章 預敵於先,計擒霍峻77.第77章 詐取上蔡,北線告破39.第39章 先聲奪人,料敵於先64.第64章 曹操:劉備安得如此奇才?248.第247章 雨中破敵,人心離散203.第203章 士所不容,明珠暗投294.第292章 張飛主政,士別三日305.第302章 道德綁架,吳郡編戶第315章 軍馬換糧,頌聲作矣303.今晚估計是沒了第377章 秘不發喪,三家角逐第341章 緩步進軍,繞襲其後第314章 兵發夷洲,江東來信150.第150章 朝堂之爭,主臣生隙285.第283章 作壁上觀,軍政分治49.第49章 老劉的感慨,故人趙雲46.第46章 膨脹的呂布,混淆視聽
159.第159章 陳策歸降,小人心切第311章 自導自演,曹袁開戰102.第102章 連戰連敗,紀靈之死第9章 仁至義盡,老曹醒悟第352章 故人來訪,絕望的蔡瑁251.第250章 破釜沉舟,孔明奇策69.第69章 與老曹搶時間,秦瑱設謀118.第118章 攻之以勢,以德服人第32章 徐州君臣,呂布的驚訝129.第129章 一毛不拔,君子之交第343章 旬始星象,臨沅陷落99.第99章 聲東擊西,壽春陷落144.第144章 外交人才,開啓民智187.第187章 即食肉糜,速勝之策179.第179章 師生論道,禍亂之源65.第65章 郭嘉的分析,一蛇吞象第36章 糜竺的魄力,騎兵剋星75.第75章 張飛穿針,敵有所隱177.第177章 謂之美玉,代師傳藝309.第306章 荀彧論勢,請殺董昭第358章 荊州大定,天下震動第340章 圍點打援,進軍益陽120.第120章 得道多助,趙雲之威158.第158章 人以類聚,劉勳上鉤第366章 曹劉大戰,大廈將傾44.第44章 勸降橋蕤,請將軍赴死!85.第85章 脣槍舌劍,呂布心動265.第264章 張遼之請,徐庶北上74.第74章 袁術遷都,張 徐二將顯威140.第140章 保甲制度,招攬孔明21.第21章 初次會面,敢問使君之志?66.第66章 郭嘉獻策,五家伐袁第336章 張羨病危,荊南大疫第379章 三家齊聚,圍魏救趙第5章 荀彧急了,驚訝的老曹191.第191章 小吏樑習,劉曄vs郭嘉208.第208章 辯駁羣儒,奇物淮書第316章 沮授之嘆,神秘情報42.第42章 擒獲張勳,張飛服輸245.頸椎病犯了,請個小假234.第234章 夜襲敵寨,甘寧雙殺163.第163章 兩路皆破,劉勳敗走132.第132章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268.第267章 衆志成城,堅城鐵壁第319章 南北之患,該當伐之第34章 陳氏之謀,惆悵的老曹297.第295章 留其全屍,最後通牒第379章 三家齊聚,圍魏救趙211.第211章 再見劉表,奇才不疑296.第294章 陷陣之志,孫家末路第376章 密謀不密,梟雄之殤73.第73章 陳登謀孫策,羣雄會九江第327章 海上絲路,世界地圖第348章 收之桑榆,大勢所趨第380章 裡通外敵,袁紹大敗138.第138章 改革之始,遇事不決問軍師第308章 腹背受敵,賈詡獻策125.第125章 小將文稷,天命在劉143.第143章 招太史慈,遣使蔣幹83.第83章 陳登動手,秦瑱控局65.第65章 郭嘉的分析,一蛇吞象188.第188章 四面漢歌,張勳獻降61.第61章 劉備已取相縣?呂布破防了第7章 賈詡:此人若在,我等死無葬身之地矣134.第134章 初見魯肅,苦逼孫策291.第289章 關羽動兵,使虎相爭302.第300章 鎮撫江東,變廢爲寶220.第220章 桀驁之將,水軍副督第308章 腹背受敵,賈詡獻策第24章 未卜先知?老劉的決心52.第52章 欲取先予,陳宮的反擊75.第75章 張飛穿針,敵有所隱95.第95章 慌不擇路,逆轉之機?178.第178章 全才孔明,臥龍培養計劃146.第146章 意料之外,南轅北轍52.第52章 欲取先予,陳宮的反擊第336章 張羨病危,荊南大疫171.第171章 情報之差,黃雀在後57.第57章 四面皆敵,大獲全勝第381章 大江東去,羣雄喪盡第30章 軍中立威,着手佈局146.第146章 意料之外,南轅北轍第309章 謀國之士,許昌之亂第354章 預敵於先,計擒霍峻77.第77章 詐取上蔡,北線告破39.第39章 先聲奪人,料敵於先64.第64章 曹操:劉備安得如此奇才?248.第247章 雨中破敵,人心離散203.第203章 士所不容,明珠暗投294.第292章 張飛主政,士別三日305.第302章 道德綁架,吳郡編戶第315章 軍馬換糧,頌聲作矣303.今晚估計是沒了第377章 秘不發喪,三家角逐第341章 緩步進軍,繞襲其後第314章 兵發夷洲,江東來信150.第150章 朝堂之爭,主臣生隙285.第283章 作壁上觀,軍政分治49.第49章 老劉的感慨,故人趙雲46.第46章 膨脹的呂布,混淆視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