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4.第204章 人之常情,不講武德

要說王粲其人,其實也是世家大族子弟,其曾祖父王龔官至太尉,祖父王暢官至司空。

便連其父王謙,也是大將軍何進麾下長史。

論起家世來說,也是漢末頂級豪門子弟。

可王粲這個人卻與其家世不配,生的其貌不揚,又瘦又小。

唯獨文采飛揚,善於詩賦,乃是建安七子之一。

而王粲與秦瑱相識,又得從當日蔡邕入京說起。

卻說當年蔡邕不聽秦瑱苦勸,受了董卓徵召前往京中。

彼時的蔡邕身負天下士子名望,每一天來拜訪的士子都是絡繹不絕,客廳也常賓客滿坐。

王粲聞之名聲,自然便來到了蔡邕的府內拜見。

而這一見,便讓蔡邕看到了王粲資質,一連感慨道:

“此子奇才,吾愧不如,似家中藏書,當皆贈此子。”

就此便將王粲收下作爲關門弟子。

本來如果到了此處的話,秦瑱和王粲便只有師兄弟之名,而沒有見面的機會。

可後來隨着董卓身死,王允開始清算董卓舊部,蔡邕便知自己已經命不久矣。

想到秦瑱昔日相勸,蔡邕心中自然滿是悔意。

倒不是悔恨入了京城,而是悔恨沒有將蔡琰等人留在兗州。

無奈之下,他便託王粲護送蔡琰等人東歸,以了與秦瑱的婚事。

王粲雖然只跟從蔡邕學了一年,卻也知師恩難報。

隨後他就帶着族兄王凱、友人士孫萌,護送蔡琰等人一道前往東郡。

秦瑱彼時剛助曹操擊敗黑山賊於毒、白繞、眭固等十餘萬衆,穩定了東郡大勢。

見得王粲護送兩個師妹前來,便知老丈人命不久矣。

可奈何長安路遠,難以救援,只得依照蔡邕吩咐,先與蔡琰完婚。

到了此處,王粲使命達成,便即準備南下。

不過秦瑱有心給老曹留下這個師弟,便時常與之交際,二人兄弟相稱,交情匪淺。

結果在給老丈人服完孝後,老曹一怒之下便殺了邊讓。

這可引得王粲頗爲不滿,隨後留下一封信件,即不辭而別,南下荊州投入了劉表麾下。

這等舉動雖然讓老曹頗有微詞,可卻沒影響這兩兄弟的感情。

多年以來,二人時常通信,直到秦瑱離開了曹操麾下,這才斷了聯繫。

此時得以在荊州會面,秦瑱心中當然高興。

但沒想到剛一開口,王粲就說自己即將大禍臨頭。

他心想自己不就是笑了兩聲麼,難道後面還有大軍不成!

一時心中想不清楚,連忙問王粲道:

“請恕愚兄駑鈍,賢弟此言何意,不知何解?”

而他開口一問,王粲便即開口笑道:

“叫兄以往不從蔡師好生學經,如今可好,劉使君聽說你來,已然召集一批學士準備與你辯難。”

“吾與兄多年未見,卻也知兄不喜辯經。”

“而今諸多大儒於荊州待兄前去,豈不爲兄之大禍?”

他本是不拘小節之人,方纔那般嚴肅,自是想嚇嚇秦瑱。

見秦瑱如此模樣,心中暗道得計,便將實話托出。

秦瑱一聽,自是白了王粲一眼,指着他笑罵道:

“好小子,幾年未見,個子不長,心機漸長!”

“如此恐嚇,吾還以爲汝是帶兵來拿我哩!”

王粲見他這般,自是嘿嘿直笑,又道:

“固知秦兄歷來膽大,若非如此,不得頑笑!”

說着,他見秦瑱一臉不在意的模樣,又奇道:

“吾觀兄聞羣儒至而面不改色,莫非不懼彼等?”

秦瑱一聽,便是搖頭一笑道:

“不過一羣窮酸腐儒,雖是皓首窮經,吾卻不懼!”

他還以爲劉表能拿出什麼手段來,結果拿來拿去,竟是想讓他來個舌戰羣儒!

然則這個計策看似可行,實則沒啥卵用。

要知道舌戰羣儒乃是小說家言,原本歷程中諸葛亮去了江東便見到孫權,壓根沒有這個戲碼。

即便是有,那也是孫權把諸葛亮當槍手,來說服麾下衆人。

畢竟在小說裡面,孫權是妥妥的主戰派,奈何麾下主降派太多,壓根不是沒有決意。

之所以要安排孔明辯論,一是要探探孔明的成色,另一個是想孔明說服麾下這羣牆頭草。

如果諸葛亮能說服,那孫權就能順勢主戰,若是說服不了,孫權也有其他辦法行事。

而現在的情況是天子下詔讓劉表出兵,它作爲使者是過來商議出兵的問題。

劉表這般舉止,多半是不想出兵,讓人來堵住他的口。

他只需要說服劉表就能成事,壓根不需要直面這些老學究的挑戰。

故而現在王粲一問,他纔會表示一點不慌。

而他話音剛落,便聽身後一聲笑道:

“好個一羣窮酸腐儒,秦兄當真好氣魄啊!”

笑聲之中,黃射邁步朝着船艙之外行來,一邊走一邊笑道:

“實則吾亦不喜彼等尋章摘句之輩,秦兄身負經世之才,自不當理會彼等!”

看着黃射如此行出船艙,王粲一時暗道不好。

心想秦瑱雖是他的師兄,但他終究是荊州之人。

如此通風報信,有裡通外人之嫌。

他也不知黃射到底聽了多少,只得拱手行禮道:

“不想竟是府君在此,不知何時至此?”

黃射見狀,上前回了一禮道:

“王處士無須多禮,吾自章陵而來,因見秦君遠來,特來護送!”

“方纔聞得二位相談,故而出來一見!”

王粲聽着此言,頓時鬆了一口氣,黃射這麼回話,多半便是隻聽到了秦瑱之言。

“原來如此,府君倒是有心,實則在下前來,便是奉劉牧之命前來迎接秦兄!”

“吾與秦兄乃是故交,方纔玩笑,不想竟被府君所聞!”

“吾亦未曾聽之詳盡,只聞秦君之壯言爾!”

黃射笑了笑,又遙遙朝着襄陽方向望了一眼道:

“既是劉牧已然遣人前來接洽,那射便送到此處!”

“渡過漢江之後,南邊便是襄陽,吾卻不便再往前去。”

“今與秦君相交,吾心甚喜,惜哉未曾得見秦君佳作,深以爲憾。”

“若是日後還有再見之日,當盼秦君之作!”

見其有告別離去之意,秦瑱不由點頭笑道:

“來日若有感而作,必先以書信呈卿一觀。”

“多勞府君一路相送,來日當有再會之時!”

他對黃射的觀感屬實不錯,畢竟人家一路前來,不求利益,只是爲了愛好一路招待,雖然不爲同僚,卻也可爲友人。

既然其人這麼喜歡詩賦,那他來日離去之前再抄一篇送上,也能酬謝人家一番好意。

黃射聽得此話,自是欣然一笑,行禮便即退去。

由此,秦瑱辭別了黃射,又朝着襄陽城方向行來。

越過漢水,只見一座巍峨高聳的大城出現在了眼前,橫立於漢水之南,與北面樊城遙相呼應。

在原本歷程中,關羽之所以能水淹七軍,連克襄陽威逼樊城,便是因爲二城皆立於漢水之側,距離極近。

一旦洪水氾濫,兩城皆會被漢水淹沒,由此使得關羽佔盡優勢。

但某種意義上來說,二城又是一體,如果不攻破樊城,那單取襄陽也無大用。

這也是導致關羽遲遲不肯退兵的根本原因。

此時一見襄陽,秦瑱細細一觀,便一陣感慨道:

“真雄關也,若叫良將守城,非數倍兵馬難以破之!”

王粲在他身側聞得此言,便即笑道:

“常人見此城,唯有贊之繁華,獨有汝秦子瑄,一至此地便要攻城!”

“莫非亦有意爲劉豫州奪取此地乎?”

秦瑱聞之,自是搖頭晃腦道:

“此仲宣之言,非吾之言,切莫誣賴於我!”

王粲見他不承認,便探頭過來低聲道:

“別人不知賢兄,吾還不知?”

“每至一地,必要先察詳盡,觀其攻守之略,以便日後再至!”

“今見此城偉岸,豈無細探之意?”

“兄自無須隱瞞,這劉景升外寬厚而內忌,善以貌取人,難爲明主,吾不願從之。”

“實則弟此番來迎,便有從兄而去之意,不知兄可願納之!”

秦瑱聽得此言,看着王粲便是一笑,心想當初我不讓你南下,你還不聽,現在可好,被劉表冷落了吧!

他自知王粲這話乃是真心實意,因爲在原本歷程中,劉表就嫌棄王粲狀貌不揚,身體孱弱,導致王粲在荊州一直不受重用。

現在見劉備起來,有心隨他前去投靠,也是人之常情。

實則他這次也有心帶着王粲一道離去。

畢竟王粲身爲建安七子之一,文采了得,可是打輿論戰的好手。

此時見其如此表態,他便拍了拍王粲的手道:

“你我兄弟,何須多言?但叫賢弟前來,兄必掃榻相迎!”

王粲聽着這話,自是一陣感動,這些年他在荊州,可算受盡人情冷暖。

現在看來,真心待他之人,還是自己親師兄啊!

如此感動之中,他正欲多說幾句,便聽一旁諸葛亮提醒道:

“先生,蒯公已來迎之!”

秦瑱一聽,急忙擡頭,便見一黑衣文士已在城外等候。

正觀察間,忽聽王粲在他身旁提醒道:

“此乃劉景升麾下主簿蒯良蒯子柔!”

“其身後之人爲東曹掾傅巽,以及河東人裴潛,此皆粲之好友!”

面對王粲的提醒,秦瑱心裡便有了底。

來之前他便聽王粲說這次讓王粲來迎接,乃是蒯越之意。

現在蒯良又帶着王粲的好友傅巽、裴潛前來。

這顯然不是簡單的來迎接,而是在釋放好意!

潛在意思是在給秦瑱表示,不是蒯家在爲難他。

眼下襄陽掌權的士族就蒯氏和蔡氏,不是蒯氏在幫着爲難,那就只有劉表和蔡氏了!

想到此地,他便迎上前去笑道:

“莫非是雍季之論,蒯子柔蒯公當前?”

而蒯良早就看到了秦瑱,一聽這話便是一陣驚異。

須知‘雍季之論’乃是當日他輔佐劉表入荊州之時,劉表所贊之言!

此論頗爲私密,秦瑱不該知曉纔對!

怎麼秦瑱似乎對他很瞭解一般?

如此反應之間,他急忙迎上前笑道:

“秦將軍過贊矣,什麼雍季之論,皆妄語也,柔可當不得此贊!”

“今吾主聞將軍前來,已定今日於州署會見!”

“現已備下宴席,羣賢彙集,只等將軍一人”

“還望將軍先隨在下前府內一見!”

因爲秦瑱現在明面上的官名乃是五官中郎將,屬於武職,故他直接以將軍指代。

而秦瑱一聽這話,便是面色一沉,心說這劉表老兒屬實不講武德!

尋常會見使者,你不說齋戒三日,焚香沐浴,起碼你得等咱先入城休息兩天。

結果現在一至,劉表便要請他赴宴,莫非是要來個趁他不備,速戰速決?

由此觀之,這老小子的良心可是大大滴壞啊!

要不是王粲提前給他知會了一聲,他還真得被打個措手不及!

想到此處,他便即皮笑肉不笑的看着蒯良道:

“吾還道先入城內歇息一夜,明日再拜會劉牧。”

“不料劉牧竟然如此好客,常言道客隨主便。”

“既是劉牧已備好宴席,先生只管帶路便是!”

正是既來之則安之,既然已經到了襄陽,他倒想看看劉表能耍出什麼花樣來,如此說着索性又跟着蒯良一道行入城內。

86.第86章 聯合進軍,袁渙之嘆165.第165章 故技重施,皖縣陷落78.第78章 孫 呂兩面進軍,爾敢謊報軍情?第334章 生子當如,父子同心第348章 收之桑榆,大勢所趨167.第167章 橋蕤之請,兄弟鬩牆第22章 劉備之志,根基之地122.第122章 建立水軍,招攬魯肅40.第40章 陳宮的推測,王禾就是秦瑱?117.第117章 折節下士,鳥則擇木108.第108章 自爆身份,虎狼之交215.第215章 元戎連弩,籌建大學第16章 秦瑱南下,程昱慌了224.第224章 力挽狂瀾,甘寧之威309.第306章 荀彧論勢,請殺董昭第332章 逆轉之勢,袁紹之喜第333章 沮授之謀,曹昂主事第381章 大江東去,羣雄喪盡78.第78章 孫 呂兩面進軍,爾敢謊報軍情?178.第178章 全才孔明,臥龍培養計劃第373章 雪崩之勢,曹操末路98.第98章 張飛斬將,強攻城池第34章 陳氏之謀,惆悵的老曹148.第148章 玉璽風波,劉協之喜199.第199章 入不敷出,出使荊州91.第91章 羣英會,周瑜的警覺第372章 漢中鏖戰,天亡我也第7章 賈詡:此人若在,我等死無葬身之地矣187.第187章 即食肉糜,速勝之策第327章 海上絲路,世界地圖84.第84章 其次伐交,子瑜爲使第328章 以夷制夷,秦瑱的目的291.第289章 關羽動兵,使虎相爭第384章 河北平定,天下一統286.第284章 怕應羞見,棄我去者137.第137章 治理班底,野人兄弟73.第73章 陳登謀孫策,羣雄會九江294.第292章 張飛主政,士別三日3.第3章 臨行三策,掛印而去第27章 當爲軍師,火中取栗132.第132章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166.第166章 破格提拔,借刀殺人第19章 翻譯翻譯,什麼叫驚喜!83.第83章 陳登動手,秦瑱控局194.第194章 曹劉和談,薑還是老的辣第350章 裡應外合,西陵城破93.第93章 初見周瑜,破城之計144.第144章 外交人才,開啓民智278.第277章 鏖戰郯縣,困獸之鬥第348章 收之桑榆,大勢所趨257.第256章 秦瑱決意,金印紫綬第325章 無冕之王,士燮歸附172.第172章 存人失地,收縮防線145.第145章 太史之心,口燦舌蓮141.第141章 當家之難,合夥做個大生意235.第235章 周瑜悔悟,窮寇當追172.第172章 存人失地,收縮防線73.第73章 陳登謀孫策,羣雄會九江99.第99章 聲東擊西,壽春陷落232.第232章 江上鬥將,破敵之機第384章 河北平定,天下一統第321章 山越內亂,悍勇興霸170.第170章 輕輕揭過,太史享道來第36章 糜竺的魄力,騎兵剋星118.第118章 攻之以勢,以德服人72.第72章 狠人陳登,子爲父隱第30章 軍中立威,着手佈局第344章 太史慈vs黃忠,劉磐撤軍241.第241章 進軍南下,張飛戰孫策170.第170章 輕輕揭過,太史享道來第356章 半渡而擊,劉磐之死241.第241章 進軍南下,張飛戰孫策199.第199章 入不敷出,出使荊州第324章 將相無能,一日陷城246.第245章 料敵制勝,春谷陷落64.第64章 曹操:劉備安得如此奇才?第348章 收之桑榆,大勢所趨56.第56章 陷陣襲營,請君入甕53.第53章 撕破臉皮,呂布出兵第33章 劉使君背後有高人啊!第307章 倒反天罡,曹操的忌憚272.第271章 下邳陷落,陳登撤離252.第251章 兵臨潥陽,秦瑱的猜想154.第154章 趙雲擒將,先服其心第24章 未卜先知?老劉的決心217.第217章 依依惜別,鳳雛之志166.第166章 破格提拔,借刀殺人113.第113章 呂布終去,趙子龍至第12章 去追!把我軍師追回來!151.第151章 淮南大治,劉寵危局99.第99章 聲東擊西,壽春陷落151.第151章 淮南大治,劉寵危局282.第281章 劉備回軍,大才陳羣218.第218章 突發狀況,劉表出兵42.第42章 擒獲張勳,張飛服輸97.第97章 周瑜醒悟,孫策暴怒272.第271章 下邳陷落,陳登撤離219.第219章 荊州局勢,甘寧到來156.第156章 苦肉之苦,孺子不可教也45.第45章 得一縱一,時機已至
86.第86章 聯合進軍,袁渙之嘆165.第165章 故技重施,皖縣陷落78.第78章 孫 呂兩面進軍,爾敢謊報軍情?第334章 生子當如,父子同心第348章 收之桑榆,大勢所趨167.第167章 橋蕤之請,兄弟鬩牆第22章 劉備之志,根基之地122.第122章 建立水軍,招攬魯肅40.第40章 陳宮的推測,王禾就是秦瑱?117.第117章 折節下士,鳥則擇木108.第108章 自爆身份,虎狼之交215.第215章 元戎連弩,籌建大學第16章 秦瑱南下,程昱慌了224.第224章 力挽狂瀾,甘寧之威309.第306章 荀彧論勢,請殺董昭第332章 逆轉之勢,袁紹之喜第333章 沮授之謀,曹昂主事第381章 大江東去,羣雄喪盡78.第78章 孫 呂兩面進軍,爾敢謊報軍情?178.第178章 全才孔明,臥龍培養計劃第373章 雪崩之勢,曹操末路98.第98章 張飛斬將,強攻城池第34章 陳氏之謀,惆悵的老曹148.第148章 玉璽風波,劉協之喜199.第199章 入不敷出,出使荊州91.第91章 羣英會,周瑜的警覺第372章 漢中鏖戰,天亡我也第7章 賈詡:此人若在,我等死無葬身之地矣187.第187章 即食肉糜,速勝之策第327章 海上絲路,世界地圖84.第84章 其次伐交,子瑜爲使第328章 以夷制夷,秦瑱的目的291.第289章 關羽動兵,使虎相爭第384章 河北平定,天下一統286.第284章 怕應羞見,棄我去者137.第137章 治理班底,野人兄弟73.第73章 陳登謀孫策,羣雄會九江294.第292章 張飛主政,士別三日3.第3章 臨行三策,掛印而去第27章 當爲軍師,火中取栗132.第132章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166.第166章 破格提拔,借刀殺人第19章 翻譯翻譯,什麼叫驚喜!83.第83章 陳登動手,秦瑱控局194.第194章 曹劉和談,薑還是老的辣第350章 裡應外合,西陵城破93.第93章 初見周瑜,破城之計144.第144章 外交人才,開啓民智278.第277章 鏖戰郯縣,困獸之鬥第348章 收之桑榆,大勢所趨257.第256章 秦瑱決意,金印紫綬第325章 無冕之王,士燮歸附172.第172章 存人失地,收縮防線145.第145章 太史之心,口燦舌蓮141.第141章 當家之難,合夥做個大生意235.第235章 周瑜悔悟,窮寇當追172.第172章 存人失地,收縮防線73.第73章 陳登謀孫策,羣雄會九江99.第99章 聲東擊西,壽春陷落232.第232章 江上鬥將,破敵之機第384章 河北平定,天下一統第321章 山越內亂,悍勇興霸170.第170章 輕輕揭過,太史享道來第36章 糜竺的魄力,騎兵剋星118.第118章 攻之以勢,以德服人72.第72章 狠人陳登,子爲父隱第30章 軍中立威,着手佈局第344章 太史慈vs黃忠,劉磐撤軍241.第241章 進軍南下,張飛戰孫策170.第170章 輕輕揭過,太史享道來第356章 半渡而擊,劉磐之死241.第241章 進軍南下,張飛戰孫策199.第199章 入不敷出,出使荊州第324章 將相無能,一日陷城246.第245章 料敵制勝,春谷陷落64.第64章 曹操:劉備安得如此奇才?第348章 收之桑榆,大勢所趨56.第56章 陷陣襲營,請君入甕53.第53章 撕破臉皮,呂布出兵第33章 劉使君背後有高人啊!第307章 倒反天罡,曹操的忌憚272.第271章 下邳陷落,陳登撤離252.第251章 兵臨潥陽,秦瑱的猜想154.第154章 趙雲擒將,先服其心第24章 未卜先知?老劉的決心217.第217章 依依惜別,鳳雛之志166.第166章 破格提拔,借刀殺人113.第113章 呂布終去,趙子龍至第12章 去追!把我軍師追回來!151.第151章 淮南大治,劉寵危局99.第99章 聲東擊西,壽春陷落151.第151章 淮南大治,劉寵危局282.第281章 劉備回軍,大才陳羣218.第218章 突發狀況,劉表出兵42.第42章 擒獲張勳,張飛服輸97.第97章 周瑜醒悟,孫策暴怒272.第271章 下邳陷落,陳登撤離219.第219章 荊州局勢,甘寧到來156.第156章 苦肉之苦,孺子不可教也45.第45章 得一縱一,時機已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