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聖人有言?

“放肆!”

“豎子無禮!”

“朝堂重地,豈容你信口雌黃?!”

那年輕人人未至,語先到,可換來的,卻是滿朝大臣一連串怒不可遏的斥責。一旁座席上的楊彪臉色那叫一個悔恨,知子莫若父,他早知自己這個兒子頑劣不堪,卻想不到楊修這般膽大包天,竟上來就這樣狠狠抽了自己一嘴巴。

然而,相對於那些怒髮衝冠的大臣和臉上都能煎雞蛋的楊彪,劉協的臉色卻是一下活泛了起來。他定睛仔細看着走入朝堂中的年輕人,越看越覺得高興,嘴角甚至都要咧到耳朵上了。

因爲楊修穿得那叫一個隨便,比劉協在大街上當那個長安公子還要自在。尤其他的手中當中,還拿着搖盅,裡面的骰子晃得那叫一個歡快。更有意思的是,楊修雖然隨他老爹長得有幾分中正的味道,可一雙好似狐狸般的眼睛微微翹起,立時讓他看起來屬於那種聰明又自負的傢伙。

楊修滿不在乎地走入大殿,環顧了四周,卻未將那些朝臣重佬放在眼裡。直到看了一眼劉協後,那雙狐狸眼才微微眯了眯,有模有樣地下拜跪地道:“草民楊修叩見陛下,聽聞陛下召小人前來,是因爲身邊沒個能寫字的人了?”

楊修這張嘴那叫一個臭,此刻滿朝飽學之士在此,他卻偏偏說皇帝身邊連個會寫字的人都沒。一句話就將滿殿的人得罪個乾淨,就連原本還跟劉協一個戰線的馬日磾也有些氣憤不過,對着楊彪叱道:“楊大人,這就是您舉薦頗有才幹的令郎?老臣先不說此子才幹如何,單說他殿前失儀、誣衊朝臣之罪,你可有何解釋?”

楊彪這時悔得腸子都有些青了,用比之前腿腳麻利十倍的速度跪到了殿前,對着劉協告罪道:“陛下恕罪,老臣年老,私慾蒙心,一時舉纔不察,有愧聖恩……”

楊彪還未說完,楊修就有些不幹了,他回頭對着馬日磾便說道:“《淮南子》有言:重法而棄義,是貴其冠而忘其頭足也。今日小子本在賭坊當中大殺四方,聞聽天子因國事相召,棄贏資不顧趕赴殿上,乃以國事爲重。若如老大人所言,小人聞聽聖命,還需在家中沐浴更衣,焚香禱告,豈不貴其冠而忘其頭足也?”

“孽子,還不住嘴!”一向低調的楊彪終於露出了他的軟肋,這個兒子,看來就是他的剋星了。

馬日磾也到了舔犢之年,見楊修雖不學無術,卻好像也機敏善辯,不由升起了考校之心。正準備也搬出典故好好試一試這小子,卻還未開口,便聽到御座上劉協微微哼了兩聲,那手又不自覺地又摸到了筆架上。馬日磾悚然一怔,想着自己乃三公宿老,劉協再怎麼說也只是十二歲少年,那一筆架砸下去,他劉協最多受幾聲臭罵,可自己的威信卻要徹底敗盡了。

當下,老頭兒也聰明,神色一變又裝出了一副和藹可親的模樣:“你這小子,倒是油滑。今日陛下喚你前來,乃是考校你的才器,你莫要仗着父親的餘蔭,耍那年少輕狂的一套。適才你衝撞楊大人,還不速速謝罪?”

馬日磾看到劉協中意楊修,這番話其實就是打馬虎眼、和稀泥了,可劉協哪能讓這事兒就這麼了了?當即插嘴道:“德祖,你今日贏了多少?”

“沒多少,那些董卓私鑄的小錢,買個胡餅還要一大把。”楊修笑嘻嘻回道。

劉協簡直太愛這楊修了,這傢伙也不全是假聰明嘛,一句話就說到了點子上。他當即又裝腔作勢拉下臉,狠狠掃了一圈剛纔叱喝楊修的大臣,用意十分明顯:你們這些尸位素餐的東西,罵起人來一個頂倆,可朕交給你們的大事,你們竟然連董賊私鑄小錢、擾亂民生之事都未提及,還敢說人家楊修不務正業嗎?!

朝臣在董卓的手下,早就養成了見風使舵的本事兒,再加上腦子也都好使。一見劉協這等表情,哪裡還不知怎麼回事兒,當下一個個便偃旗息鼓起來。

唯獨楊瓚剛纔被楊修辱罵,自不會就此罷休,上前道:“陛下,朝堂重地,談論的都是天下大事。此子狂悖無禮,又只被陛下召來侍辦筆墨,卻出口辱滅下臣。若人人皆如此,那朝廷還有何威信可言,法制禮儀成何體統?!”

這話雖然對着劉協說的,但劉協知道,他根本用不着開口。果然,楊修那狐狸眼又一眯,覷着楊瓚道:“路不平有人踩,你這等肉食者,鼠目寸光,難道非要等到你將漢室四百年基業敗光之後,你再引頸就戮,留下萬世罵名不可?”

“你?!”楊瓚從未被人如此羞辱過,登時面紅耳赤不已,憤然向劉協道:“陛下,此子狂悖無禮,不堪大用,臣請求陛下將之責出宮外,永不敘用!”

不怪楊瓚這般氣憤,就連朝堂其他大臣亦勃然變色,漢代這個奇怪的年代,正行走在繼承秦朝帝制和儒家仁治的一箇中間階段,既沒有春秋時代百家爭鳴、暢談國事的寬鬆,又沒有宋代不殺上書言事者的寬容,討論國事的發言權主要掌握在士大夫公戚的手中,也就是表面上朝堂這些秩比兩千石大員的身上。楊修雖未士人之後,但目前不過一介草民,且行事乖張,上來打破了這些士大夫官員的優越感,自然惹得滿朝不快。

但劉協卻深切知道,漢室朝廷若一直這般運行下去,必然會走向一個閉塞短見的困局。以至於曹老闆很早就看到這個弊端,求賢令當中明確規定了‘唯纔是舉’這一條,藉此廣開言路、任用賢明。

故此,前方雖千難萬難,但不過萬事開頭難。既然今日出乎他意料的事件層出不窮,但劉協仍舊拿出甘爲天下先的擔當,替楊修攬過這一劫。就在其他朝臣也躍躍欲試附議楊瓚之語時,劉協一臉落寞、悠悠嘆了一口氣向着滿朝公卿道:“聖人有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朕且不說德祖所說之事是否有道理,單說德祖這等滿腔赤誠報國之心,爾等難道便無幾分體察之恤嗎?”

這句話明顯就是拉偏架了,根本不可能令朝堂大臣信服。不過,劉協敢說出這番話,自然還有後手,只見殿下那些朝臣仍舊一個個跟打了雞血一樣時,終於適時拋出了一枚重磅炸彈,語重心長地說道:

“諸愛卿,爲士人者,當立言、立功、立德,若以朕揣之,在此漢室傾頹之際,諸位更當以‘爲天地立心,爲生民立命,爲往聖繼絕學,爲萬世開太平’奮進。人如此,漢室亦然當如此。德祖雖狷狂無禮,但‘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之心,諸位當有所惻隱。縱然他言之無理,諸位難道連指教匡正之包容心都沒有了?!”

這一番話落下,朝堂上立時寂靜無聲,無論再怎樣皓首窮經的碩儒,也都羞愧地低下了他們驕傲的頭顱。倒不是劉協的這番話有多精妙,實在是這一番當中道出的那番勃然向上的恢宏氣象,深深震驚了他們那短淺的認知。

在他們心目當中,固然都或多或少認爲劉協乃有能之君,但這位天子卻不是他們理想當中那等高端大氣上檔次的天子形象。可今日劉協這番話講出,他們方纔覺得,不是劉協太合格,而是他們的眼界、心胸、見識根本不配與劉協站在同一層次!這位天子的至高氣魄,早已超出他們的認知和期望,反而他們這等井底之蛙卻還在坐井觀天,恬不知羞!

看到殿下那些大臣一副跟挨訓小媳婦的德行,劉協既覺僥倖又覺得可惜。畢竟,剛纔雖然只有一番話,他接連拋出了兩句後世大學的經典名句。北宋張橫渠的四言和清初顧炎武的絕句,早已銘刻在中華兒女的靈魂深處,怎能不令這些人動容悔思?

這其中的緣故,劉協是知曉的。漢代這個時候儒家風潮,仍舊處在古文派和今文派的衝突對立當中。古文派與今文派劉協不怎麼了解,但大意就跟基督新教與東正教那樣,屬於意識形態改革但爭得你死我活的那種,由此發動幾次活動甚至爆發幾場戰爭,那都不叫個什麼大事兒。

可無論是古文派和新文派,他們對於儒家的經典,也只停留在繼承和解讀的層面上。而劉協剛纔那番話,是在儒學發展到極致,那些大儒對儒家經典重新構建和確立的論言。那樣高屋建瓴的思想和與天地爲容的氣度,是漢代這些儒家士人無論如何也想象不到的。也所以,這效果那是自不用提的。

他的這番話,必然會凌駕於這個時代任何一位名士的言論,被鐫刻在石碑上供後世儒子瞻仰。不過,唯一的代價就是……這些名句實在不比那些唐詩宋詞,用一句就少了一句哇。

至少希望‘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句,可以不必過早被犧牲出來啊……

第614章 用兵如神?第415章 沒那麼容易第640章 你這樣會沒朋友的第24章 都特麼給我蹲下!第799章 最適合的地方第470章 非騙即偷第230章 朕還有一個提議第704章 自該如此第683章 要不,咱再吃點兒?第418章 荀攸之怒第326章 神威天將軍第590章 人家不想打仗嘛第236章 破宛城第14章 董卓廢帝幕後的陰謀第58章 你的歌聲裡第204章 死心眼兒的袁術第450章 究竟是何人?第445章 兵現逆局第621章 突然的出場第475章 越發離奇的濮陽第324章 戰吧!第496章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第793章 草廬又出來一個天子第797章 該有所行動了第580章 皇后,饒命啊!第114章 揭開底牌第17章 董卓和士大夫的蜜月期第623章 守株待兔第798章 人生處處有驚喜第13章 董卓發家史(下)第297章 孫策的賀禮第565章 改弦易張第734章 進不可、靜觀亦不可第590章 人家不想打仗嘛第232章 將乃兵膽第211章 出兵!第58章 你的歌聲裡第414章 荀攸歸鄉第657章 越來越有趣了第514章 談判前的禮第499章 朕可不是諸葛亮第12章 董卓的發家史(中)第780章 五斗米教第585章 無憂宮、莫愁殿第717章 出青州、打袁紹!第644章 不用攻的城牆第790章 時間換人命第483章 戰爭,讓女人走開第405章 身負重任的洛霖第712章 究竟何事?第287章 他怎麼可能死了?第146章 順應歷史潮流的計策第51章 郿塢論孫堅第75章 兩份詔書第584章 入壽春第698章 好消息第29章 討價還價第657章 越來越有趣了第7章 土豆引起的深思第321章 地底下爬出來的親兵第743章 時機尚未成熟第200章 三項詔令第433章 我這可是有槍頭的喲第685章 說了也不懂,懂了也不上心第746章 麴義此人第770章 袁尚的契機第316章 狗與骨頭第326章 神威天將軍第306章 朕要一個女人第196章 峰迴路轉第393章 後堂的兩人第88章 不是無能,而是太能了第296章 大婚第724章 從未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人!第262章 繼續追!第255章 大漢騎兵第121章 萬里無雲第92章 皇帝人呢?第218章 一將之能第90章 陛下英明!第800章 等,也是種寬容第674章 袁紹和董白的孽情第346章 誰贏了第17章 董卓和士大夫的蜜月期第620章 兵和民第558章 好好幹第717章 出青州、打袁紹!第607章 說曹操,曹操到第543章 遵令行事第382章 真龍卸甲第700章 替鮮卑人討公道第534章 解心結第505章 郭嘉的自言自語第280章 大典第693章 越纛者,雖遠必誅!第459章 磨人的小妖精第412章 天子詔?第714章 狠毒的賈狐狸第124章 牛輔的末路
第614章 用兵如神?第415章 沒那麼容易第640章 你這樣會沒朋友的第24章 都特麼給我蹲下!第799章 最適合的地方第470章 非騙即偷第230章 朕還有一個提議第704章 自該如此第683章 要不,咱再吃點兒?第418章 荀攸之怒第326章 神威天將軍第590章 人家不想打仗嘛第236章 破宛城第14章 董卓廢帝幕後的陰謀第58章 你的歌聲裡第204章 死心眼兒的袁術第450章 究竟是何人?第445章 兵現逆局第621章 突然的出場第475章 越發離奇的濮陽第324章 戰吧!第496章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第793章 草廬又出來一個天子第797章 該有所行動了第580章 皇后,饒命啊!第114章 揭開底牌第17章 董卓和士大夫的蜜月期第623章 守株待兔第798章 人生處處有驚喜第13章 董卓發家史(下)第297章 孫策的賀禮第565章 改弦易張第734章 進不可、靜觀亦不可第590章 人家不想打仗嘛第232章 將乃兵膽第211章 出兵!第58章 你的歌聲裡第414章 荀攸歸鄉第657章 越來越有趣了第514章 談判前的禮第499章 朕可不是諸葛亮第12章 董卓的發家史(中)第780章 五斗米教第585章 無憂宮、莫愁殿第717章 出青州、打袁紹!第644章 不用攻的城牆第790章 時間換人命第483章 戰爭,讓女人走開第405章 身負重任的洛霖第712章 究竟何事?第287章 他怎麼可能死了?第146章 順應歷史潮流的計策第51章 郿塢論孫堅第75章 兩份詔書第584章 入壽春第698章 好消息第29章 討價還價第657章 越來越有趣了第7章 土豆引起的深思第321章 地底下爬出來的親兵第743章 時機尚未成熟第200章 三項詔令第433章 我這可是有槍頭的喲第685章 說了也不懂,懂了也不上心第746章 麴義此人第770章 袁尚的契機第316章 狗與骨頭第326章 神威天將軍第306章 朕要一個女人第196章 峰迴路轉第393章 後堂的兩人第88章 不是無能,而是太能了第296章 大婚第724章 從未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人!第262章 繼續追!第255章 大漢騎兵第121章 萬里無雲第92章 皇帝人呢?第218章 一將之能第90章 陛下英明!第800章 等,也是種寬容第674章 袁紹和董白的孽情第346章 誰贏了第17章 董卓和士大夫的蜜月期第620章 兵和民第558章 好好幹第717章 出青州、打袁紹!第607章 說曹操,曹操到第543章 遵令行事第382章 真龍卸甲第700章 替鮮卑人討公道第534章 解心結第505章 郭嘉的自言自語第280章 大典第693章 越纛者,雖遠必誅!第459章 磨人的小妖精第412章 天子詔?第714章 狠毒的賈狐狸第124章 牛輔的末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