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海軍的狂想

政策已經制定,那麼剩下的便是傳達和宣傳,文宣部的蔡邕已經開始努力宣傳。

最近這老頭兒家裡的小妾,爲他生了一個兒子,也算是老來得子。按照以前的規矩,想要讓這個兒子獲得繼承權,那麼就得要過繼給他的妻子。就如同老曹的小妾劉氏,把曹昂過繼給丁氏一樣。

按照新的婚姻制度,就算不過繼,這個兒子也能夠獲得繼承權。在小妾的哀求下,蔡邕到底是心軟了下來,並沒有過繼。自然而然的,他也成了新制度的忠實支持者。

副作用不是沒有,不少世家的庶出子弟開始騷動起來。只可惜這個制度要明年纔開始實施,否則現在他們只怕就要有所行動。以前他們沒有繼承權,說是兒子其實和家奴沒什麼區別,他們的存在就是爲了輔佐嫡系,或者進入家族的產業工作就算是對他們的安置。

很多作品裡面,出現旁系謀奪家產的戲碼,很大程度就是這種萬惡的嫡系繼承製。明明自己比嫡系的人有才華,爲什麼卻因爲是庶出而只能乖乖當助手?總有人會不服氣,於是各種陰謀就無法避免。運氣好固然能夠取而代之,運氣不好不過是給嫡系立威。

要說推恩令,只是針對貴族,那麼新的婚姻制度卻是燒到了一般世家門閥的身上。這多少讓華夏共和國範圍內的世家門閥,多少有點不滿,不過他們本身就人言輕微,再加上民智已經開啓,他們想要煽動百姓作亂,成本和難度都提升了不少,也不一定能成功。

這個制度自然也隨着各個國家或者勢力的探子,傳遞了出去。大漢帝國裡面,劉辯仔細研究了這個制度,然後根據這個制度進行修繕之後也用在了帝國之中。推恩令便是西漢開始推行的制度,而新的婚姻制度顯然也是另外一種推恩令,對於鞏固皇權有一定好處,但壞處也很明顯,那就是會得罪世家門閥。

不過劉辯已經掌控了軍政大權,能分化世家門閥那自然是最好的結果。既然有利於皇權,那麼自然沒有不實施的道理。

大漢共和國自然是對這個制度嗤之以鼻,只因爲傳統的制度能夠更好的幫助門閥進行資本壟斷。劉焉和孫堅則是充耳不聞,畢竟這個制度對他們來說也沒什麼好處。呂布倒是完全在軍政府採用了這個制度,畢竟他治下已經沒有任何世家。

對於這個制度他還是很看好的,畢竟他女兒就是嫁給別人做妾,他已經做好了外孫被過繼給正妻,又或者失去繼承權的準備。新的制度對他來說無疑是最好的結果,在他看來這完全是李煜的善意,對此他非常滿意。

軍政府和華夏共和國之間的合作,也因此更爲緊密,卻也是意外之喜。

婚姻制度的確是給華夏共和國帶來一絲漣漪,但對於大部分的百姓來說,卻並不會影響到他們的生活,最多就是婚嫁過程變得複雜了。

民政局將開班婚姻業務,唯有在民政局取得結婚證的男女雙方,纔算是合法夫妻,後續還要關係到一系列的制度和政策制定。

華夏共和國已經有了完善的政治制度,是故只要確定了制度的實施,那麼很多事情已經不需要李煜繼續去忙碌。

作爲一個國家的統治者,他這個元首和大漢帝國的劉辯比起來,卻是輕鬆了不少。很多事情不需要親力親爲,他只需要關注一下進度和下面的反應。

任紅昌依然是他的生活秘書,這點並沒有因爲嫁給了李煜就改變。她如今的身份是李煜的平妻,這點是她沒有想到的。原本以爲最多隻是一個侍妾,甚至她的兒子都有可能要過繼給卞玲瓏,李煜提出的新婚姻制度,她也成爲了直接受益者。

女人本來就是容易感性,她其實很清楚,李煜有這個想法已經很久。但真正落實之後,她就會不由得想到,這個制度其實是因爲她才制定的,心裡頓時滿滿的甜蜜和幸福。

好在她也知道公私分明的道理,在工作的時候卻是一絲不苟,也幾乎沒有和李煜打情罵俏。不過有了那麼一層關係,她要照顧李煜的生活,也變得方便了不少,這是別的生活秘書,所沒辦法做到的。

“舟山那邊的軍港,建設得怎麼樣了?”這一天,李煜把潘方給叫了過來,兩年前便委任他建設大型軍港,設計圖和材料當然是李煜提供,如今當然要了解一些進程問題。

“主體已建設完畢,倉庫和造船廠已經建設完畢,碼頭已經修建完畢隨時可以供應船隻的停泊和檢修。另外也修了一條通往鄮縣的一級國道,甚至木質鐵路也修了一條,完全能夠滿足運輸需要!第一期工程已經完成,元首可以隨時前往檢驗!”潘方恭順的說道。

和古代的那種港口不同,李煜要求潘方建立的,是真正意義上的近代級別的軍港。很多現代化或者近代化的措施,當然還沒有辦法立刻上馬,不過比較先進的造船廠,甚至是手動加工設備,李煜也是儘量去滿足造船廠的需要。

“造船的工匠學習得怎麼樣了?”李煜又看向了在一旁待命的林銘,這段時間他一直在進行這方面的工作,所以很少露面。按照他的意思,墨門的傳承者,本來就是低調的存在,不會出仕也不會隨便在世人的面前晃悠,這是墨門能一直傳承下去的關鍵。

“已經學會了不少新的技術,木材已經在兩年前開始準備,說真的最不缺的就是這玩意。現在要造船的話,應該已經不成問題,但他們要真正消化這些技術,並且加以改進,只怕還需要多造幾艘船才行。”林銘也沒辦法給予李煜肯定的回答。

海船不同於內河船,至少那些造船工匠以前從來沒有,真正意義上的造出海船。現階段他們的技術,基本上都是在書本上學習過來的技術,尚未有實踐的機會。

“海軍可是一個無底洞,別的不說,海船的建造就是一個耗費大量時間和成本的東西。本來以目前國情和華夏本土的情況,我們其實還沒有必要那麼快發展海軍這種燒錢大戶,但正所謂未雨綢繆,一支強大的海軍,能讓我們獲得更多的便利!”李煜鄭重的說道。

別的不說,有一支海軍能夠實施登陸作戰,不僅能夠輕鬆前往冀州、徐州、青州和幽州作戰,甚至能夠輕鬆登陸朝鮮半島和倭國進行侵……解放作戰。

華夏本土的金礦和銀礦大多都是深層礦,在地面的礦牀其實不多,目前的技術而言,太深層的礦石還真不容易開採。但是在外國,尤其是倭國就有比較方便開採的銀礦和金礦,是故李煜也有考慮,甚至不遠處的夷州島,也有合適開採的金礦。

黃金和白銀開採量不足是個很嚴肅的問題,這也是東漢金銀沒辦法成爲主流貨幣的原因。新幣目前的確已經發行,但發行量不足的問題也會隨着市場流通速度的提升,變得越來越嚴峻,未雨綢繆總是好的。

當然,發展海軍攻略沿海也是主要目標。現階段也就是嘗試着組建,李煜打算一下就上馬軟帆,這對水手的技術非常考驗。

爲此他甚至在沿海推出了帆板運動,有很大一部分水軍,甚至已經開始通過這個,來尋找操作軟帆的感覺。以後再想辦法提升到小型帆船,最後纔是遠航用帆船。

“但也請元首明白,就目前的投資而言,已經超越預算太多。”陪同在側的袁渙提醒道。

“那是因爲還沒有收益,說起來,現階段其實可以先造點近海漁船,只要有漁獲並且獲得收益,造船廠還是穩賺不賠的。海魚也很好,沒有寄生蟲,可以安心吃魚膾了。”李煜卻不以爲然。

“只是海魚同樣並不值錢!”袁渙抱怨道。

“那就做成肉鬆或魚乾,技術我可以出,那玩意好,保鮮輕便,完全能作爲出口產品和軍需品。”李煜笑了笑,頓了頓,繼續說道,“還有蜆貝之類,常吃可以幫助頭腦智力發育。好好做宣傳,總能賣出個好價錢。”

“我們可以嘗試去宣傳一下。”袁渙聞言倒也沒有繼續糾纏這個問題。或者說此刻的他在考慮李煜所言是否屬實,是的話那最近的菜單裡就添加點海魚。

他的幼子袁廠在內務部服役,正在上升期。年紀不大,偵查和審問的能力卻非常出色。不管是早期訓練他的墨門之人,還是現任的部長賈詡對他的評價都很高。

袁渙雖然並不希望兒子成爲那種,只能在暗地活動的存在,但既然袁廠本人喜歡,又有這方面的天賦,袁渙就只能祝福他了。

“先讓船工慢慢練手便是,爭取在五年內造出近海船隻就好。十年內造出真正意義上的遠洋船隻就算很不錯了。不過士卒的操練,還有沿海帆板運動的宣傳也請抓緊,等時不我待的時候,纔想着招兵就太晚了。”見袁渙沒有意見,李煜這才鄭重的說道。

“喏!”衆人紛紛回道。

第16章 第二個回合第19章 制度的推行第90章 開價攬二賢第112章 善後大撤退第114章 新的波瀾起第87章 泄露的情報第90章 十三路大軍第4章 征程的起點第105章 呂布的野望第54章 自治區成立第96章 歐陽行遭舉第34章 領地建設忙第6章 真實的底層第4章 王越的情報第110章 劉宏的苦惱第46章 戰後慶功宴第75章 陸康的奏章第86章 廬江自治區第167章 提前的演變第98章 完虐到自卑發現《三國演義》和《笑傲江湖》很像第74章 以革命之名第53章 李氏的反應第20章 第二次趕集第5章 第一天行軍第4章 征程的起點第19章 制度的推行第34章 自治區印象第125章 八大集團軍第12章 祖橫要復仇第4章 王越的情報第170章 帝國的動作第111章 作物大封鎖第60章 大肚子山民第23章 特種兵初戰第14章 世家的尊嚴第93章 悲催公孫瓚第169章 登陸番禺港第62章 亂世的序幕第90章 十三路大軍第86章 加深的合作第62章 狠狠刷聲望第84章 蔡邕和顧雍第175章 五年的和平第19章 制度的推行第69章 劉辯被死亡第93章 坑慘了糜竺第105章 呂布的野望第2章 山越非山越第49章 歃血以爲盟第128章 要不你娶我第97章 遷至桃源鎮第16章 幕後的帝王第108章 徐福說趙風第134章 發現夷州島第29章 離別和贈禮第37章 傳承者林銘(上)第52章 自治區通過第121章 人造鬼打牆第9章 強殲兀突骨第77章 英烈紀念碑第4章 王越的情報第18章 戰後的安排第40章 新人與新軍第141章 輕取汝南郡(上)第163章 三千維和軍第97章 決戰的準備第126章 進擊的貨幣第44章 戰士們出征第26章 某乃劉玄德第81章 經濟來掛帥第114章 新的波瀾起第118章 向我們證明第16章 第二個回合第20章 第二次趕集第65章 門徒徐元直第29章 離別和贈禮第48章 武夷山部落第16章 第二個回合第48章 祖家來親戚第61章 墨門的暴露第42章 全新的軍隊第62章 亂世的序幕第48章 祖家來親戚第133章 漁業帶船業第12章 祖橫要復仇第115章 劉宏建漢魂第173章 奪取海岸線第40章 新人與新軍第80章 引來了大魚第123章 孫堅的逆襲第144章 遭遇地道戰第46章 戰後慶功宴第59章 甘寧的震撼第100章 忽悠與意外第21章 冬日入侵者第116章 卞玲瓏有孕被人忽略的那些女人背景被人忽略的那些女人背景第111章 輜重遭焚燬
第16章 第二個回合第19章 制度的推行第90章 開價攬二賢第112章 善後大撤退第114章 新的波瀾起第87章 泄露的情報第90章 十三路大軍第4章 征程的起點第105章 呂布的野望第54章 自治區成立第96章 歐陽行遭舉第34章 領地建設忙第6章 真實的底層第4章 王越的情報第110章 劉宏的苦惱第46章 戰後慶功宴第75章 陸康的奏章第86章 廬江自治區第167章 提前的演變第98章 完虐到自卑發現《三國演義》和《笑傲江湖》很像第74章 以革命之名第53章 李氏的反應第20章 第二次趕集第5章 第一天行軍第4章 征程的起點第19章 制度的推行第34章 自治區印象第125章 八大集團軍第12章 祖橫要復仇第4章 王越的情報第170章 帝國的動作第111章 作物大封鎖第60章 大肚子山民第23章 特種兵初戰第14章 世家的尊嚴第93章 悲催公孫瓚第169章 登陸番禺港第62章 亂世的序幕第90章 十三路大軍第86章 加深的合作第62章 狠狠刷聲望第84章 蔡邕和顧雍第175章 五年的和平第19章 制度的推行第69章 劉辯被死亡第93章 坑慘了糜竺第105章 呂布的野望第2章 山越非山越第49章 歃血以爲盟第128章 要不你娶我第97章 遷至桃源鎮第16章 幕後的帝王第108章 徐福說趙風第134章 發現夷州島第29章 離別和贈禮第37章 傳承者林銘(上)第52章 自治區通過第121章 人造鬼打牆第9章 強殲兀突骨第77章 英烈紀念碑第4章 王越的情報第18章 戰後的安排第40章 新人與新軍第141章 輕取汝南郡(上)第163章 三千維和軍第97章 決戰的準備第126章 進擊的貨幣第44章 戰士們出征第26章 某乃劉玄德第81章 經濟來掛帥第114章 新的波瀾起第118章 向我們證明第16章 第二個回合第20章 第二次趕集第65章 門徒徐元直第29章 離別和贈禮第48章 武夷山部落第16章 第二個回合第48章 祖家來親戚第61章 墨門的暴露第42章 全新的軍隊第62章 亂世的序幕第48章 祖家來親戚第133章 漁業帶船業第12章 祖橫要復仇第115章 劉宏建漢魂第173章 奪取海岸線第40章 新人與新軍第80章 引來了大魚第123章 孫堅的逆襲第144章 遭遇地道戰第46章 戰後慶功宴第59章 甘寧的震撼第100章 忽悠與意外第21章 冬日入侵者第116章 卞玲瓏有孕被人忽略的那些女人背景被人忽略的那些女人背景第111章 輜重遭焚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