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大肚子山民

各種數據不斷出現,然後根據這些數據進行有效的分配和安排,就算是陳瑀和袁渙也曾經當過官,卻沒有接觸過這種形式的會議。

但不得不承認,這樣開會效率很高,關鍵是最終給出來的決定也會相對合理許多。

用白話文開會其實沒什麼,主要是這個時代文字載體不行,所以奏摺才以文言文的形勢出現,這樣可以用最少的字來說明更多的事情,和個人文采其實沒太多的關係。

至於平時朝堂對答,自然是用白話文。否則皇帝都要理解半天才能回答,那一天下來也處理不了幾件事。

對數據的使用卻是跨時代級的,這玩意大漢朝廷若是也用的話,那麼下面的郡縣只怕也做不得假了。要知道以前那些郡縣在這方面含糊其辭的情況,可是不少!

比如說,某個地方造反,就上報造反,多少人造反,不清楚,放眼望去漫山遍野。換做是現在,那麼就要說明大概有多少萬人,主要構成是什麼,用什麼武器,是否有戰馬等。

後者顯然更加一目瞭然,也更容易安排士卒進剿。只是到頭來,麻煩的自然是事發地點的郡縣官員,這下子想要偷懶卻是不行了!

李煜或許不知道,隨便開次會,結果會讓引起袁渙和陳瑀的注意,兩人背後代表的皇帝和世家,顯然最後會向上彙報,到時候肯定皇帝會對這個開會方式很感興趣,因爲沒有人再能那含糊不清的東西來忽悠他,這對他了解地方情況會變得更有利。

但世家顯然會不喜歡這種方式,一則需要繁雜的工作來收集資料,二則也沒辦法繼續忽悠漢帝。下面的官員也不會喜歡這種數據流,收集起來太辛苦,而且還要每年更新。這讓那些原本就打算混日子的官員,以後還怎麼優哉遊哉?

反正這些事情也不是李煜需要頭痛的,就算他知道也不會去管那麼多。

與此同時,與會者也差不多明白,李煜爲什麼需要一個秘書。不是爲了滿足什麼私密的愛好,而是在這種龐大的數據流中,需要有人替他把這些數據進行分類整理和歸納,這種繁雜且瑣碎的工作,顯然女性來做更爲妥當。反正只是縣吏不是官員,幾人也就默認了。

只可惜據說只有縣令級別才能配秘書,好在按照慣例可以配上一兩個縣吏來處理這種事情,否則的話別說是陳瑀和袁渙,就算是歐陽行和陳韜只怕都要頭痛。

首先是人手問題,李煜直接就在啓越鎮提出公文,表示要招募一批縣吏。雖然不是官員但能夠進政府裡面工作,對百姓來說也是有非常大的吸引力。

公文發佈之後,就有不少有自信的鎮民前來應徵,大家都是熟門熟路,當然無可避免走了點後門。最後李煜無奈,只能進行了最原始的公務員考試,三門考試,基本數學,基本文書和實務考覈。

當時報名的人有五千多人,但實際上合格的只有三十人不到,分配下去每個鎮不過八人左右,倒也算是夠用了。其中以潘方和彭章兩人文采出色,已經具有小學四年級數學水平,且對實務工作能力也非常出色,故委任潘方爲啓越鎮主簿,彭章爲黔縣主簿。

陵陽鎮主簿暫時空懸,另外還需要招募倉曹、賊曹、金曹、田曹、戶曹、水曹、比曹、兵曹和功曹。和吏員不同,是真正的官員編制,一旦被選上那基本上相當於已經進入仕途。

被選上的潘方和彭章自然是高興不已,畢竟原本他們都只是斗升小民,甚至民都算不上,只是沒有戶籍的山民,一朝昇天直接得到官位,那基本上祖上積德了。

其實還有一個人引起了李煜的重視,那就是潘方的兒子潘臨,今年九歲,去年纔開始接受啓蒙。本身和祖郎玩得很開,也是一個喜歡舞刀弄槍的存在,關鍵如今也不抗拒讀書,或者對讀書還蠻感興趣的。

李煜根據資料,記得在二十幾年後,在會稽那裡有一夥盤踞的山越部隊和孫吳作對。孫權多次派遣官員征討都失敗了,之後派了陸遜才得以平定,爲首的賊渠便是潘臨。而陸遜當時使用的手段其實也沒有太高明,不過是以夷制夷,招募山越來對付山越罷了。

李煜真的很希望,這個潘臨就是那個潘臨,如此他就又有了一個山地戰的名將!

說真的,他在選拔出了潘方和彭章之後,才發現原來漢朝的縣級官員居然那麼多。本來還以爲就是縣令、縣丞和縣尉便是,最多加個主簿什麼的。

後來才稍微瞭解到,的確一個縣的話,只需要縣令、縣丞、縣尉、主簿、廷掾、主記室、少府、門下賊曹、門下議曹,下面還有各種縣佐和縣吏。大縣的話還會設置縣長輔助縣令處理日常政務。

但問題是這裡是自治區,職權而言相當於一個郡甚至一個州,那麼就需要全套的人手班子。李煜倒是想要改革,比如改成後世那種各部門,但很顯然這似乎也是僭越。畢竟祖上訂下來的政治體系,可不是那麼容易改變的。沒有皇帝批准,他私自改變其實就是造反。

索性目前治理範圍還算小,所以只需要簡單幾套班子也湊合着可以用了。後續人手再陸續招募,終歸是寧缺毋濫。說真的,袁渙他們對潘方和彭章兩個山民,進入縣衙裡面擔任曹官其實也是有那麼點意見的。

不過李煜的藉口很正當,若是不給山民那麼點好處,別人怎麼能服氣。別忘了,這是自治區,本來就算是他這個縣令都是山民擔任纔對,他們已經竊據於此,不好太過!

袁渙他們覺得也有道理,於是不再多言。

行政班子簡單搭建起來之後,總算是迅速運轉起來。本着李煜‘多做事少說話’的原則,整個自治區迅速的運轉起來。如此快節奏的工作,袁渙等人實在有點不習慣,但不得不說這也讓他們感到有點新鮮。趁着新鮮勁沒有過去,便也投入到了工作之中。

於是那些在山林裡面觀望的山民,被迅速宣傳引導到了黔鎮和陵陽鎮居住。同時選出五千男女,專門在啓越鎮這裡開闢一條可以允許兩匹馬並行的山路。初步也不需要他們做太多事,只需要把道路開闢出來就好,後續再分段施工把水泥路給建設起來便是。

只是很快,李煜就要面臨另外一個非常急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那就是在接納的山民裡面,有一個村子的人都挺着大肚子!這可不是懷孕,男女老幼都tmd的挺着個大肚子,這絕對是有病了!

幾乎不需要考慮,李煜聽到這個大肚子病之後,立刻就明白了,這是血吸蟲病啊!

第32章 合併與塢堡第28章 鬧劇與演講第33章 思想的變化第129章 巧救步練師第4章 下山去趕圩第51章 提議開絲路第66章 大建設開始第121章 張寧和黃亂第112章 李煜要大婚第157章 仿若曾相識第13章 帝國的變故第20章 入朝見天子第51章 陳韜的密告第86章 加深的合作第90章 十三路大軍第119章 與張角初見第140章 碾壓淳于部第78章 紙廠出新紙第114章 新的波瀾起第29章 自治區擴充第50章 招攬祖大榮第10章 李文VS李懿第2章 黃巾亂爆發第86章 廬江自治區第3章 華夏的變化第88章 幕後的黑手第42章 王幸要行動第63章 深山工業區第32章 事了返鄉去第159章 倭國有金礦第127章 最後的寧靜第36章 趙雲私訪記(下)第90章 十三路大軍第115章 劉宏建漢魂第102章 一下擄了三第44章 戰士們出征第73章 共和國建立第98章 感恩的黃忠第31章 愉快的初會第109章 劉備的崛起第163章 三千維和軍第107章 路線的討論第68章 第一次遠征第一年春節第112章 善後大撤退第80章 各方的反應第82章 貨幣與經濟(上)第106章 陳氏的決定第133章 漁業帶船業第55章 兵委和政委第97章 遷至桃源鎮第86章 加深的合作第164章 血虐倭國軍第19章 高歌鬧革命第7章 鑄就革命魂第34章 自治區印象第39章 好壞兩消息第100章 忽悠與意外第111章 作物大封鎖第101章 獻上投名狀第63章 深山工業區第159章 倭國有金礦第31章 進一步說服第166章 戰爭的陰雲第94章 暗殺袁本初第110章 劉宏的苦惱第128章 要不你娶我第4章 征程的起點第135章 金瓜石金礦第5章 第一次趕集第65章 大動亂開始第54章 社會黨成立第92章 糜竺要交易第61章 打蟲和預防第112章 李煜要大婚第79章 商人的雲集第39章 好壞兩消息第159章 倭國有金礦第25章 墨家與共產第84章 歷史的慣性第19章 制度的推行第109章 天降的緣分第149章 夏侯惇戰隕第95章 收官的時刻第75章 陸康的奏章第61章 墨門的暴露第173章 奪取海岸線第88章 楊浪諫李煜第79章 一朝天下驚第4章 王越的情報第108章 徐福說趙風第92章 糜竺要交易第111章 輜重遭焚燬第17章 大決戰序幕第123章 孫堅的逆襲第156章 系統的來歷第1章 大海商糜勝第70章 真正的目的第79章 商人的雲集第60章 大肚子山民
第32章 合併與塢堡第28章 鬧劇與演講第33章 思想的變化第129章 巧救步練師第4章 下山去趕圩第51章 提議開絲路第66章 大建設開始第121章 張寧和黃亂第112章 李煜要大婚第157章 仿若曾相識第13章 帝國的變故第20章 入朝見天子第51章 陳韜的密告第86章 加深的合作第90章 十三路大軍第119章 與張角初見第140章 碾壓淳于部第78章 紙廠出新紙第114章 新的波瀾起第29章 自治區擴充第50章 招攬祖大榮第10章 李文VS李懿第2章 黃巾亂爆發第86章 廬江自治區第3章 華夏的變化第88章 幕後的黑手第42章 王幸要行動第63章 深山工業區第32章 事了返鄉去第159章 倭國有金礦第127章 最後的寧靜第36章 趙雲私訪記(下)第90章 十三路大軍第115章 劉宏建漢魂第102章 一下擄了三第44章 戰士們出征第73章 共和國建立第98章 感恩的黃忠第31章 愉快的初會第109章 劉備的崛起第163章 三千維和軍第107章 路線的討論第68章 第一次遠征第一年春節第112章 善後大撤退第80章 各方的反應第82章 貨幣與經濟(上)第106章 陳氏的決定第133章 漁業帶船業第55章 兵委和政委第97章 遷至桃源鎮第86章 加深的合作第164章 血虐倭國軍第19章 高歌鬧革命第7章 鑄就革命魂第34章 自治區印象第39章 好壞兩消息第100章 忽悠與意外第111章 作物大封鎖第101章 獻上投名狀第63章 深山工業區第159章 倭國有金礦第31章 進一步說服第166章 戰爭的陰雲第94章 暗殺袁本初第110章 劉宏的苦惱第128章 要不你娶我第4章 征程的起點第135章 金瓜石金礦第5章 第一次趕集第65章 大動亂開始第54章 社會黨成立第92章 糜竺要交易第61章 打蟲和預防第112章 李煜要大婚第79章 商人的雲集第39章 好壞兩消息第159章 倭國有金礦第25章 墨家與共產第84章 歷史的慣性第19章 制度的推行第109章 天降的緣分第149章 夏侯惇戰隕第95章 收官的時刻第75章 陸康的奏章第61章 墨門的暴露第173章 奪取海岸線第88章 楊浪諫李煜第79章 一朝天下驚第4章 王越的情報第108章 徐福說趙風第92章 糜竺要交易第111章 輜重遭焚燬第17章 大決戰序幕第123章 孫堅的逆襲第156章 系統的來歷第1章 大海商糜勝第70章 真正的目的第79章 商人的雲集第60章 大肚子山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