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李氏的反應

大漢要在丹楊郡設置越民自治區的消息,自然是通過各種渠道傳了出去。在這個沒有保密條例,或者本身就沒有保密意識和需要的時代裡,一般很難守住秘密。

自治區直接包括了整個陵陽縣和黔縣,方圓五千餘平方公里,在後世相當於兩個甚至三個縣的面積總和。其中平原面積不過六百餘平方公里,其中還包括了一些山區裡面的平原地帶。剩下幾乎都是山地和丘陵地區,黃山山區和九華山山區赫然在內。

長江距離這裡不過六十公里左右,有長江支流青戈江從這裡流過,經舒溪流入太平湖中。湖中水產還是和不錯的,不過當李煜看到裡面居然有釘螺那玩意,就開始秘密囤積起打蟲藥來……

相當於兩縣之地的自治區,這到底算是縣還是算是郡?說是縣有點大,說是郡那又有點小。索性大家都接受了區這個說法,或許這就是一個區吧!畢竟是蠻夷聚集的地方,不服王化亂起名字也不算什麼!

想着這不知道在哪裡冒出來的李煜小兒,居然當上了這個區的區長,不免有點嫉妒。多少人就算是舉了孝廉,也得先從郎官開始當起,考覈兩三年後,才能外派或留在雒陽任職。當然也可以直接花錢買,不過這種官絕大多數都是被地方世家架空的傀儡。

只有少數能夠突破世家的阻礙,成爲真正意義上的縣令,但在地位上依然是被所有世家看不起。沒有世家的幫助,他的仕途也會變得非常艱難,幾乎一輩子都是原地不動的。

世家不屑去這種蠻夷聚集的地方當官,寒門卻是在猶豫不決。寒門比世家更難出仕,如今自治區建立,肯定需要很多官吏,這未必不是一條出路。

這自治區和其他州郡情況是否一樣難說,若是這輩子都沒辦法升遷那或許是在耽誤前程。對自己的能力還有些自信的寒門子弟,一般都不會考慮南下。

倒是有那麼兩個人不得不南下,因爲他們是墨門弟子,王越親自給他們下達命令,真的是想不南下都不行。他們並不屬於傳承者那一邊,所以林銘也而不知道他們的到來。

大家其實都在冷眼旁觀,看看這個所謂的自治區到底是什麼。消息不斷的對外傳播,總有一天會傳到巴蜀、西涼、東北和西南,到時候誰知道當地是不是又會提出要建立自治區?就算沒有,世家也可以操縱一番!

與之相反的是,隴西李氏如今卻是熱鬧了,幾乎周圍的房支,甚至是隴西本地嫡系和庶出的子弟都紛紛回到了宗祠這邊。

隴西李氏前些日子剛剛傳出,陵陽那邊或許有隴西李氏子弟存在,結果就鬧出了一個自治區,結果這個自治區的區長,赫然是李氏子弟,按照他們的調查,居然還在陵陽建立的陵陽李氏房支,當上了開山老祖。

好吧,那些都是廢話,關鍵的是,既然這是隴西李氏子弟控制的自治區,那是不是也該爲家族謀點好處?要知道隴西李氏自從李陵開始,聲望一落千丈,在朝堂上也沒什麼代表人物,雖然有不少子弟都在軍方,不過其他世家聯合起來打壓隴西李氏,想着將其在門閥家格,打落至一流世家,甚至更低,所以那些子弟很少能身居高位。

北邊根本玩不轉了,眼看李煜在南方另開格局,不免有點心動起來。

“各位稍安勿躁!”當代家主不免怒吼一聲。“我隴西李氏近千年傳承,爾等身爲家族子弟還懂不懂規矩了?看看現在這樣子,和菜市場有什麼區別?!”

家主那麼一吼,幾個長老也是紛紛瞪了下面的家族子弟一眼,頓時祠堂就安靜了下來。

“陵陽那位小友,其身份其實還未得到考證。只是陛下要求我們散佈這個消息,我等不好不照辦而已。誰知道那位小友卻是抓住了機會成立陵陽李氏,如此外面的人看來,他或許就是我們隴西李氏的房支子弟了!

只是陛下讓我們散佈的消息的‘或許’,老朽認爲這必有深意!這或許牽扯到陛下的某種想法,我等最好不要摻和進去,免得讓我隴西李氏再次面臨危機!”家主見到大家終於是安靜了下來,這才向大家解釋道,這個結論是他和幾個長老商量的結果。

“家主的意思是,那李煜是冒充我們隴西李氏子弟?”聽到這個結果,立刻就有人憤怒起來。雖然天下李氏也算一家人,但自己家族的族人被人隨便冒充,甚至打着隴西李氏的名頭招搖撞騙,若是出了事情豈非還是隴西李氏來買單?

“非也非也,他的來歷非常奇怪,我們也派人探查了一下,據說是平白無故就出現在陵陽那邊,並且不經意間就加入了山民的隊伍裡面。結果山民的頭子死了,他就順勢當了村長,最後誰知道還鬧出了那麼大的事情,居然陛下都關注了他……另外還有點需要注意的是,據說他和墨門也有一定的關係!當代傳承者,目前就在他的村子裡面!

他的來歷非常奇怪,在出現在陵陽之前根本沒有任何記載。據說自稱是昔日跟隨過項羽的隴西李氏之後,而族譜記載也的確有那麼幾個子弟加入過項楚隊伍裡面。所以他或許也有可能是我隴西李氏子弟!”家主緩緩說道。

“那家主的意思,這李煜我們應該如何處理?”李懿詢問道,他的提問其實也代表了絕多數族人心中共同的疑問。廢話那麼多,其實大家都想知道結果如何。

“我們不能肯定他是不是隴西李氏子弟,但也不能放棄可能是我們子弟的存在。考慮到這是陛下佈下的局,我們也不好直接摻和進去。

經過我們幾個老頭子的討論,打算把長沙那邊的子弟,派過去與之合流。長沙李氏因爲出身問題,沒辦法認祖歸宗一直是我們心頭的痛。如今讓他加入陵陽李氏之中,也算是變着法子認祖歸宗了。

順便的,就在李煜身邊看看,若他是隴西李氏子弟,那麼就幫幫他。我們也能暗中出手相助。若不是,那麼就取而代之,成爲真正陵陽李氏的開山老祖,如此也是個不錯的結果。他的身份目前還沒有人知道,真的除了什麼事,至少我們也不會被捲進去!”族長緩緩說道。

昔日李陵被陷害,以至於家中直系親屬全部被殺。本身也隨着匈奴遁入草原之中,近期雖然也有些草原那邊過來的信使,帶來李陵後人的消息,表示希望能認祖歸宗,不過到底有胡人血脈,大家也在糾結到底要不要答應。

反而是李陵出征前,他寵幸過的一個婢女卻是懷了身孕,爲免麻煩,連夜轉移走了。

最終那個婢女被送回了老家長沙郡,十月懷胎後生下了一個男子,那就是長沙李氏的開山老祖。當然隴西李氏是絕對不會承認的,畢竟按照陛下當時的意思,這個孩子也是要問斬的存在。

這些年來,那個小子幾代單傳下來,留有一子。學習家傳武藝,兵書也讀了幾本,不算文武雙全,卻也有幾分能耐。本來打算再過幾年,就讓其到邊軍那裡。但也有族人表示這一代人丁凋零,是不是娶妻生子之後再說不遲?

結果拖來拖去,剛好李煜在陵陽建立陵陽李氏,讓他過去也未嘗不可。

若李煜大有可爲,那麼就算是同宗兄弟互相扶持,以後隴西李氏也會認了李煜這個族人,到時候那人也算是認祖歸宗了;若李煜不行,那麼他就殺了李煜取而代之,也算是陵陽開山老祖,正好隴西李氏已經放出話來,如此他也就可以名正言順的認祖歸宗了。

關鍵誰也不知道他和隴西李氏之間的關係,就算出了事情,也不會牽連到家族!

如此一舉數得,在家主說完之後,其他人也不免點了點頭,顯然是認可了這個提議。只是多少心裡有點失落,本來以爲是一條出路,結果根本沒有他們的份!

“各位也不必急躁!過上幾年,若是李煜安定下來,有發展的可能性,那麼爾等也未必沒有過去發展的可能性!反之,現階段我們的確不適合讓族人摻和進去!”族長老謀深算,自然是一眼可就看出了他們心中所想,不免提醒道。

“唯!”家主發話了,他們自然不敢說些什麼,其實也覺得家主所言有道理。

“說起來,當代的長沙李氏家主是誰來着?”有人問了句。

“據說叫做李文的,父輩三代習文弄墨,本想着讓他出仕爲官不走武將之路。誰知道他空有‘文’字,卻喜歡舞刀弄槍,一把青龍戟玩得也算有模有樣。”家主回道。

“我隴西李氏乃是武將世家,家族之中武將輩出,幹嘛要習文弄墨?”自然就有個房支的族長大笑起來,這其實也是不少族人共同的想法。

先祖從李信開始,就是一帶名將,西漢的李廣、李敢、李當戶和李陵那個不是一代名將。後代子孫也都是武將出身,鮮有人從文的,故而對於那些文縐縐的存在,大部分人的確是看不起。

“唉,只是如今並非大爭之世,我武人也只能在邊疆欺負一下異族,鎮壓一下內亂,除此之外幾無用之地!”族長不免嘆息道。

這一聲嘆息,也代表着整個隴西李氏的不甘。正是因爲如今這個世道,使得武將沒辦法迅速積攢戰功獲得晉升,再加上東漢的軍功制度已經徹底荒廢,朝堂之上的太尉都已經不是軍人出身。如此一來,他們隴西李氏,何年何月纔有出頭之日?!

若非如此,誰會看上吳越之地那種蠻荒之地,更別說還是一個蠻夷聚集區的官員!

第7章 鑄就革命魂第47章 初訪武夷蠻第81章 經濟來掛帥第12章 祖橫要復仇第124章 工會大整頓(下)第141章 輕取汝南郡(上)第60章 大肚子山民第44章 戰士們出征第68章 第一次遠征第47章 割地又賠款第121章 人造鬼打牆第49章 祖家祖大榮第35章 趙雲私訪記(上第28章 鬧劇與演講第143章 血虐王凌部第154章 道家練氣術第104章 九江軍政府第41章 楊浪說戰爭第105章 呂布的野望發現《三國演義》和《笑傲江湖》很像第111章 輜重遭焚燬第86章 加深的合作第11章 村子的危機第16章 第二個回合第8章 大象兵出擊第66章 大建設開始第19章 制度的推行第39章 公開審判會第29章 離別和贈禮第1章 主事欲興師第123章 孫堅的逆襲第93章 悲催公孫瓚第143章 血虐王凌部第24章 誰也別想走第18章 最後大決戰第122章 工會與野望第15章 祖橫的隕落第33章 墨門與劉宏第120章 張角託後事第49章 歃血以爲盟第111章 作物大封鎖第156章 系統的來歷第65章 大動亂開始第119章 四百虐三千第35章 交心卞玲瓏第55章 兵委和政委第117章 農業新高度第25章 全殲白波軍第101章 墨門的瑰寶第40章 新人與新軍第52章 自治區通過第50章 共唱《中國人》第55章 人事和人才第36章 墨門的拜訪第8章 大象兵出擊第90章 十三路大軍第37章 傳承者林銘(上)第55章 兵委和政委第121章 張寧和黃亂第2章 黃巾亂爆發第90章 十三路大軍第82章 新穎的客店第59章 決策進行時第161章 正確的引導第119章 四百虐三千第34章 領地建設忙第119章 與張角初見第79章 商人的雲集第82章 新穎的客店第5章 第一次趕集第98章 完虐到自卑第133章 漁業帶船業第55章 兵委和政委第58章 第一條鐵路第110章 劉備的算計第47章 初訪武夷蠻第4章 征程的起點第35章 交心卞玲瓏第62章 亂世的序幕第17章 大決戰序幕第17章 大決戰序幕第69章 劉辯被死亡第27章 痛踩劉玄德第120章 張角託後事第66章 大建設開始第103章 暗中的爭鬥第17章 絕對的碾壓第31章 愉快的初會第105章 呂布的野望發現《三國演義》和《笑傲江湖》很像第80章 引來了大魚第84章 蔡邕和顧雍第57章 人才一籮筐第35章 趙雲私訪記(上第140章 碾壓淳于部第38章 傳承者林銘(下)第126章 進擊的貨幣第43章 荀採要出嫁第36章 趙雲私訪記(下)第41章 楊浪說戰爭
第7章 鑄就革命魂第47章 初訪武夷蠻第81章 經濟來掛帥第12章 祖橫要復仇第124章 工會大整頓(下)第141章 輕取汝南郡(上)第60章 大肚子山民第44章 戰士們出征第68章 第一次遠征第47章 割地又賠款第121章 人造鬼打牆第49章 祖家祖大榮第35章 趙雲私訪記(上第28章 鬧劇與演講第143章 血虐王凌部第154章 道家練氣術第104章 九江軍政府第41章 楊浪說戰爭第105章 呂布的野望發現《三國演義》和《笑傲江湖》很像第111章 輜重遭焚燬第86章 加深的合作第11章 村子的危機第16章 第二個回合第8章 大象兵出擊第66章 大建設開始第19章 制度的推行第39章 公開審判會第29章 離別和贈禮第1章 主事欲興師第123章 孫堅的逆襲第93章 悲催公孫瓚第143章 血虐王凌部第24章 誰也別想走第18章 最後大決戰第122章 工會與野望第15章 祖橫的隕落第33章 墨門與劉宏第120章 張角託後事第49章 歃血以爲盟第111章 作物大封鎖第156章 系統的來歷第65章 大動亂開始第119章 四百虐三千第35章 交心卞玲瓏第55章 兵委和政委第117章 農業新高度第25章 全殲白波軍第101章 墨門的瑰寶第40章 新人與新軍第52章 自治區通過第50章 共唱《中國人》第55章 人事和人才第36章 墨門的拜訪第8章 大象兵出擊第90章 十三路大軍第37章 傳承者林銘(上)第55章 兵委和政委第121章 張寧和黃亂第2章 黃巾亂爆發第90章 十三路大軍第82章 新穎的客店第59章 決策進行時第161章 正確的引導第119章 四百虐三千第34章 領地建設忙第119章 與張角初見第79章 商人的雲集第82章 新穎的客店第5章 第一次趕集第98章 完虐到自卑第133章 漁業帶船業第55章 兵委和政委第58章 第一條鐵路第110章 劉備的算計第47章 初訪武夷蠻第4章 征程的起點第35章 交心卞玲瓏第62章 亂世的序幕第17章 大決戰序幕第17章 大決戰序幕第69章 劉辯被死亡第27章 痛踩劉玄德第120章 張角託後事第66章 大建設開始第103章 暗中的爭鬥第17章 絕對的碾壓第31章 愉快的初會第105章 呂布的野望發現《三國演義》和《笑傲江湖》很像第80章 引來了大魚第84章 蔡邕和顧雍第57章 人才一籮筐第35章 趙雲私訪記(上第140章 碾壓淳于部第38章 傳承者林銘(下)第126章 進擊的貨幣第43章 荀採要出嫁第36章 趙雲私訪記(下)第41章 楊浪說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