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海內聞名,天下皆知

“三國之謀伐 ()”查找最新章節!

寒冷的朔風吹拂,空氣中像是瀰漫出了一股冷厲的肅殺之氣。

兩邊人馬對峙,氣氛凝固起來。

張旦騎虎難下,不知該如何處理眼前的困境。

幸好在這個時候,遠方緩緩駛來的車隊卻打散了這股殺意。

朝廷的詔書終於下來。

連日來的擔憂即將到來,劉備心中十分惶恐。

他不是在心疼自己的官位,他是在擔心自己被抓走後,這裡的百姓。

中山國,畢竟是張純治下。

一地太守想對付一羣鄉民,辦法不要太多,僅僅一個徭役,就能令無數百姓家破人亡。

“大哥。”

陳暮拍在了劉備的肩頭,沉聲寬慰道:“無妨的。”

他就不信漢靈帝和張讓得了他那麼多好處,真的會下罪於他們。

更何況劉關張陳殺伐豪強縣令,乃是爲父報仇的義舉,即便沒有嘉獎,也應該要減免懲罰。

劉備拍了拍陳暮的手,點點頭,示意自己已經做好了心理準備。

而周圍的百姓們逐漸安靜下來,隱隱能夠感覺到氣氛凝重,知道可能是朝廷派來責怪劉備的人。

雖然心中擔憂,但沒有一個人後退,堅定站在劉備這邊。

這就是仁義者得民心,得民心者得天下也!

劉備勉強露了個笑容,深呼一口氣,關張陳三人站在他的身後,兄弟四人有福同享,有難同當!

王芬作爲刺史,雖然沒有治理地方的權力,卻有監察一州官吏的職責,宣詔書的事情,漢靈帝全權交給了他處理。

車隊悠悠駛來,停在村口前的平地上。

張純騎馬跟着,名義上護送刺史,其實是打算等詔書一公佈,就立即派兵捉拿劉關張陳,他這次帶了兩千人馬,加上之前派來監視的五百人,就不信能跑了他們四個。

王芬從馬車上下來,環視一週,遠遠地瞧見了這邊情況,也不廢話,召集他自己的護衛士兵,拿着詔書疾步走了過去。

“劉玄德何在?”

王芬高聲問道。

劉備知道躲不過去,深呼一口氣,往前一步昂然而立道:“我就是。”

“天子詔書!”

王芬將手裡的漢靈帝詔書端起來,當衆解開示意自己並不知道里面的內容。

“哼!”

張純篤步走來,斜眼冷笑一聲。

只要詔書下達,他就立即可以抓捕劉備,報分支族人被清洗之仇。

“中平元年,漢天子皇帝劉宏詔書。”

王芬朗聲唸誦:“議郎陳暮爲父報仇,忠孝之名感動千古,免殺人罪,舉爲孝廉。皇弟劉備爲義弟剷除豪強惡霸,誅殺貪官污吏,此乃仁義之舉,升婁桑鄉侯,食邑二百戶,各郡縣張榜,使二人之孝義,昭告天下。”

當王芬將這個詔書的內容念出來的時候,張純臉都綠了。

劉關張三人一臉不敢置信。

殺人無罪,而且有功?

還沒等他們回過神來,蒲陰縣十里八鄉的村民就已經歡呼起來。

陳暮推了一下劉備,低聲道:“大哥,領詔書。”

“哦,劉備領天子詔書。”

劉備彷彿在夢裡,回過神來,急忙上前一步與陳暮一起鞠躬領詔書。

等他接過詔書之後,張純氣得對王芬大喊道:“刺史,這不可能,憑什麼他殺人無罪?”

王芬嫌棄地看了眼張純:“你可知董黯陽球之事否?此二人皆因殺死辱其母者而獲得嘉獎,這是和帝與桓帝的旨意,有先例可循,難道讓天子違背兩代皇帝的旨意,降罪於爲父報仇的無罪之人嗎?”

和帝跟桓帝?

張純傻了眼,

他是武將出身,因爲在邊境與胡人作戰勇猛而升的官,哪裡知道這裡頭還有這麼多事情。

一時間張純期期艾艾,支支吾吾地說道:“那.....那怎麼樣也是殺了人......”

王芬翻了個白眼,跟這種沒文化的粗人真就交流不上來,說道:“剛好這裡還有一份給你的詔書,張純接命吧。”

“還有我的詔書?”

張純愣住。

王芬掏出詔書宣讀道:“中平元年,漢天子皇帝劉宏詔書:中山國國相張純縱容族人巧取豪奪,欺凌鄉野,罪大惡極,本該削官爲民,降職查辦。念在你多年與胡人征戰有功,降爲護烏桓中郎將,回幽州刺史麾下去。”

聽到這個詔書內容,張純差點沒一口老血噴出來。

嚴格意義上來說,自己真的沒幹啥壞事,張湖的確送了不少錢給他,但張純可沒有親自下場去幫張湖去搶奪百姓田地,頂多是收受賄賂而已。

這在漢末官場,簡直是平常得不能再平常。

就因爲這點小事自己居然被降職,雖然依舊是個實職,但權力被削了大半,這如何受得了?

張純目光怨毒地掃了眼劉關張陳四人,強忍着不讓自己罵出聲,在王芬的催促下,纔不得不咬緊牙關領旨謝天子。

護烏桓中郎將就是之前宗員的官職,統領兵馬與胡人作戰,受到幽州刺史轄制。

張純的中山國國相其實就相當於中山郡的太守,貨真價實的兩千石,而護烏桓中郎將則是秩比兩千石,打個比喻的話,相當於明清時期正四品知府,而護烏桓中郎將則是從四品武將。

太守有掌管一地民生軍隊的權力,而護烏桓中郎將則只有領兵權。

雖然這兩個官的權力都被刺史有所限制,然而太守的自主權要比護烏桓中郎將的自主權大得多,在一郡之地堪稱土皇帝。

哪怕官職僅僅只是小了一點點,但權力小得就不止一點半點。

自己莫名被降罪,怎麼能不讓張純氣炸?

劉關張陳和諸多百姓聽聞在中山國作惡多端的張純被降職,紛紛鬨堂大笑,氣得張純臉都快成豬肝紫色,一甩袖子,騎上馬匹帶着他的士兵逃也似地離開。

等張純離開之後,王芬看着劉備點點頭:“劉玄德,你在冀州素有名望,我也聽說你散盡家財,救助了無數百姓,此番天子雖然沒有降罪於你,但也希望你多多勉之。以後在地方爲官,要多多愛護治下百姓。”

“多謝刺史教誨。”

劉備虛心接受。

一般來說,刺史肯定沒有太守官大。

正常升遷,都是從刺史升太守,從來就沒聽說過誰太守升刺史的。

但一來王芬年紀較大,長者爲尊,二來王芬是黨人,八廚之一,素有清名。所以他並不是站在刺史的角度來勸諫劉備,而是站在長者的角度來這麼說。

當然。

哪怕再過幾年王芬這廝打算廢立皇帝,乾造反的事情,但並不是說他不愛護百姓。

《後漢書》和《三國志》都有記載,從中平元年到中平四年,幾年刺史下來,王芬收納流民,安撫叛亂,治軍理政,很快使冀州安定。在州四年,民生富饒,治理冀州的成績有目共睹。

後來袁紹能在冀州掀起那麼大的波浪,要不是之前的王芬幫他打理好,袁紹哪來的兵馬糧草。

只是王芬厭惡漢靈帝禍害天下,所以天真地想要趁着漢靈帝回河間探親的時候,殺死漢靈帝,以此來保護漢朝江山而已。

因此從這一點上來看,人都有兩面,王芬既是犯上作亂的反賊,同樣也是愛民如子的好官。

王芬宣讀完詔書之後就離去。

安順鄉里一片熱熱鬧鬧,人們把劉備圍在當中,紛紛高呼他的名字。

如今在整個冀州,劉備威望之高,難以想象。

大肆花錢的結果,就是被人民擁戴。

漢朝的百姓都是淳樸的,誰是好官,誰是壞官,看他們怎麼對待百姓,自然就一目瞭然。

劉備雖然被整得有點懵,但很快也興奮地接受了這個事實,與民歡呼在一起。

而就在這一片喧鬧之中,中平元年,也接近了尾聲。

洛陽下達了詔書,讓全天下郡縣張榜。

這麼做倒不是漢靈帝在幫陳暮和劉備揚名,而是根據和桓二帝的先例下達的詔書。

當初董黯和陽球爲母殺人,漢和帝與漢桓帝,不僅赦免二人死罪,同樣張榜天下,使其揚名海內,昭然千秋。

這麼做的原因,當然是爲了傳達漢朝以“孝”治天下的思想理念。

因此漢靈帝既然要遵循前兩代帝王的舊例,自然不會省略這個環節,順手也就把命令吩咐了下去。

從洛陽發去的文書傳遞到了各州刺史手裡,再由刺史分發給各地郡守,層層遞進,到中平二年初的時候,天下各州郡縣的城門附近,就已經將他們的事蹟全部張貼。

常山王國。

很多人以爲這個時候是常山郡,其實要到公元220年,魏國纔會廢國爲郡,所以此時應該是常山國。

真定縣城門口,一個十六歲的少年站在城門口,看到了那份告示。

“劉司馬升官了,變成了濟南相,一地使君,天子真有眼光,像這樣的大善人,確實應該升官。”

“劉使君爲了他的結拜兄弟,怒殺豪強惡霸,貪官污吏,真是快哉。我若能有這麼講義氣的結拜兄弟,就是死也值了。”

“當初我背井離鄉,差點餓死在路邊,是劉使君救了我,還給了我回鄉的盤纏,不知道我何年何月,才能報答這份救命的恩情。”

百姓們議論紛紛,稱讚着劉備的仁義。

十六歲的少年喃喃自語。

劉備劉玄德嗎?

聽聞他對冀州百姓恩重如山,是愛民如子的好官。

若是跟了他,也不會負我趙雲這番武藝吧。

荊州南陽郡。

宛城。

一四十上下的中年魁梧漢子,看着那份告示出神。

這世上當真有這般仁義之人嗎?

我黃景升,真想見識見識。

全國各地,無數的人都看到了這份告示。

涼州、雍州、益州、冀州、徐州、青州、幽州、兗州、揚州、豫州甚至最遠的交州,都在各郡縣城門張榜。

天下名士百姓各路豪傑全都知道了劉備和陳暮這兩個名字,一時間海內聞名,天下皆知。

第三十九章 最後一功第五十八章 魚死網破第二十六章 仁義之名傳河北第五十六章 將膽第一十一章 董太后重病第二百三十一章 兵敗如山倒第八十六章 大戰前夕第一百七十章 司馬懿第二百四十九章 打預防針第五十一章 二戰管亥第四十三章 王朗第二百零一章 誰能繼承大統?第九十五章 白馬玄甲,定叫他有來無回第三十一章 陳暮辭職第七十章 等人第一十九章 南陽之戰(1)第二百七十六章 我愛你們第四十五章 一聲長嘆第四十九章 責任第九十三章 絕望的鞠義第二十三章 身不由己第一百零四章 軍萬馬自北來第二十章 徐公明威震戲亭,關雲長萬軍衝陣第二百四十三章 試探第一十八章 我曾一言而禍亂天下!第五十一章 分崩離析(新年快樂)請假條第一十八章 天命在我第七十章 出兵通知第一十六章 有內鬼第三十二章 仁義無雙劉玄德,忠孝二全陳子歸第一百四十六章 澤國第六十三章 玄甲重騎第四十七章 進城第六十一章 陳毒士又開始了第三十一章 試探一週年,不寫書,聊聊人生第五章 父子情深(2)第二十二章 偷樑換柱請假條請假條第四十六章 第一步,逼反曹操第八十七章 一十五規劃(1)第二百零六章 感情牌第八十九章 鄙人不善坐船第四十六章 第一步,逼反曹操完結感言第一章 黃河以北,三分之勢第三十四章 大戰閻行第四十八章 投降了第六十五章 人心叵測第五章 父子情深(2)第四十三章 戰呂布第八十九章 一碰就碎第七章 弟,咱家沒錢了第八十四章 大漢光明的未來第一十四章 此去洛陽第七十三章 銍縣會盟第一十三章 與空氣鬥智鬥勇第二百六十九章 抵達倭奴國第七十七章 馬第一百六十一章 戰起第六十三章 玄甲重騎第九十三章 面冷心善陳子歸第一十四章 反間計第四十五章 大方向第四十六章 人皆螻蟻第二十二章 偷樑換柱第八十五章 全面戰爭的開端第一百二十五章 天命難違第二十六章 仁義之名傳河北第六十四章 給年輕的虎癡上一課第一十四章 關中諸事第八十八章 戰略得失第五十一章 設伏第八十九章 鄙人不善坐船第二百一十六章 二種內鬼第一百四十章 大河對峙第三十九章 最後一功第七十三章 投石問路第二十九章 張遼第六十一章 出兵的理由第五十九章 內部的一把火第二十一章 南陽之戰(3)請假條第四十六章 人皆螻蟻第九十八章 葛亭之戰第三章 天下大勢第二百二十九章 關門打狗第一百一十一章 羣狼戰術第二十三章 年關將至第三十七章 廢史立牧第一十二章 投降是一門學問第七十二章 真假周泰第三十七章 離別第二十三章 南陽之戰(完)第八十九章 鄙人不善坐船第一百八十一章 決戰前後第七十四章 張讓
第三十九章 最後一功第五十八章 魚死網破第二十六章 仁義之名傳河北第五十六章 將膽第一十一章 董太后重病第二百三十一章 兵敗如山倒第八十六章 大戰前夕第一百七十章 司馬懿第二百四十九章 打預防針第五十一章 二戰管亥第四十三章 王朗第二百零一章 誰能繼承大統?第九十五章 白馬玄甲,定叫他有來無回第三十一章 陳暮辭職第七十章 等人第一十九章 南陽之戰(1)第二百七十六章 我愛你們第四十五章 一聲長嘆第四十九章 責任第九十三章 絕望的鞠義第二十三章 身不由己第一百零四章 軍萬馬自北來第二十章 徐公明威震戲亭,關雲長萬軍衝陣第二百四十三章 試探第一十八章 我曾一言而禍亂天下!第五十一章 分崩離析(新年快樂)請假條第一十八章 天命在我第七十章 出兵通知第一十六章 有內鬼第三十二章 仁義無雙劉玄德,忠孝二全陳子歸第一百四十六章 澤國第六十三章 玄甲重騎第四十七章 進城第六十一章 陳毒士又開始了第三十一章 試探一週年,不寫書,聊聊人生第五章 父子情深(2)第二十二章 偷樑換柱請假條請假條第四十六章 第一步,逼反曹操第八十七章 一十五規劃(1)第二百零六章 感情牌第八十九章 鄙人不善坐船第四十六章 第一步,逼反曹操完結感言第一章 黃河以北,三分之勢第三十四章 大戰閻行第四十八章 投降了第六十五章 人心叵測第五章 父子情深(2)第四十三章 戰呂布第八十九章 一碰就碎第七章 弟,咱家沒錢了第八十四章 大漢光明的未來第一十四章 此去洛陽第七十三章 銍縣會盟第一十三章 與空氣鬥智鬥勇第二百六十九章 抵達倭奴國第七十七章 馬第一百六十一章 戰起第六十三章 玄甲重騎第九十三章 面冷心善陳子歸第一十四章 反間計第四十五章 大方向第四十六章 人皆螻蟻第二十二章 偷樑換柱第八十五章 全面戰爭的開端第一百二十五章 天命難違第二十六章 仁義之名傳河北第六十四章 給年輕的虎癡上一課第一十四章 關中諸事第八十八章 戰略得失第五十一章 設伏第八十九章 鄙人不善坐船第二百一十六章 二種內鬼第一百四十章 大河對峙第三十九章 最後一功第七十三章 投石問路第二十九章 張遼第六十一章 出兵的理由第五十九章 內部的一把火第二十一章 南陽之戰(3)請假條第四十六章 人皆螻蟻第九十八章 葛亭之戰第三章 天下大勢第二百二十九章 關門打狗第一百一十一章 羣狼戰術第二十三章 年關將至第三十七章 廢史立牧第一十二章 投降是一門學問第七十二章 真假周泰第三十七章 離別第二十三章 南陽之戰(完)第八十九章 鄙人不善坐船第一百八十一章 決戰前後第七十四章 張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