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四章 楊彪上鉤

劉範說完了,也不再多言。劉範知道,他的話已經如同米飯上倒上了酒麴,就等着他的這番話在楊彪的心裡釀成一壺好酒了。果然,楊彪聽完了劉範的蠱惑,陷入了沉思中去。之前楊彪一直和朝廷其他官僚一樣,傻傻地以爲,只要把流民全都塞給劉範,農民起義的勢頭就會減退。再然後,劉範會被龐大的流民人口所拖垮,實力也隨之直線下降。而且如果朝廷足夠有運氣的話,說不定流民們會推翻劉範的統治。用不了多久,劉範的首級就會從涼州送到溫德殿裡來。如此一來,朝廷幸甚至哉。

等朝廷最害怕的農民起義和西涼軍閥都退出了歷史舞臺,朝廷就能從中抽出手來,着手處理自己的內部事務。朝廷中各個勢力都謀劃着,就在劉範倒臺後要幹一番大事。外戚何進,自然要借力除掉宦官,再順便把昏君劉宏趕下臺,把何進的侄子,也就是何皇后的大皇子劉辯立爲新皇。只要劉辯登基稱帝,何進就能做第二個竇憲了。

楊彪等士人其實也對劉宏重用宦官很不滿了,因爲宦官們身負賣官鬻爵的職責,士人們想要做官,總是被宦官們阻撓。所以,楊彪等人雖說不會加入何進的隊伍,但是如果何進要對十常侍下手,他們絕對會牆倒衆人推的。楊彪都想好了,謀除宦官,這是流芳千古的大事,他也要肩負起剷除宦官的歷史使命。但是,前提是朝廷沒有外憂。

現在楊彪已經意識到了董卓和賈龍兩人對朝廷構成了威脅,憂心不已。賈龍還好說,他的威脅不怎麼大。賈龍在山川環繞,十分封閉的益州,出川不是一件容易事。但朝廷要想進川剿滅賈龍,相對來說更加困難。更靠近司隸刺史部的董卓,纔是朝廷的心腹大患。

董卓以前也是一名朝廷的兵將,歷任校尉、中郎將、五官中郎將、河東太守、北中郎將,曾經在楊彪之下。楊彪也對董卓有所瞭解。其實不用過多的接觸董卓,旁人只需要見過董卓,就會瞬間知道董卓不是好人。因爲董卓的相貌已經出賣了他的內心,正所謂相由心生。楊彪自從見過他,打心眼裡就覺得董卓不是個安分守己的主。這次來潼關,劉範才幫他證實了這一點。

大漢治下,不過十三個州。如今楊彪發現幷州和益州已經不姓劉了。如果加上已知的涼州,朝廷不過統治着十個州而已。三個州不聽朝廷號令,這還是明面上的;到底還有多少個州郡對朝廷陽奉陰違,還不得而知。楊彪越想越覺得可怕。

良久,楊彪才說道:“老夫想知道,閣下願意遵守盟約?”

劉範不知道楊彪問這話什麼意思,所以謹慎地點了點頭,說道:“在下當然會遵守盟約,前提是朝廷也不可違背盟約精神。”

楊彪說道:“那好!那按照盟約,現在閣下的身份和以前一樣,還是陛下的涼州牧、前將軍、冠軍侯,是也不是?”

劉範還是一頭的霧水,小心地說道:“當然是。”

楊彪說道:“既然是陛下的臣子,那會不會聽從朝廷號令?如果朝廷需要閣下,閣下會不會爽快答應?”

劉範始終不得楊彪真意,所以只好小心翼翼地說道:“替朝廷辦事也不是不可以。但是前提是,西涼只能在幫朝廷辦事時獲利,不能於其中折損。大人到底想說什麼,不妨直言。”

楊彪考慮推敲了很久,這才無比艱難地說道:“退一步說,如果有一天,朝廷要對董卓或者賈龍主動下手,閣下會不會袖手旁觀?再退一步說,如果有一天,董卓或者賈龍以下犯上,閣下會不會伸出援手?”

劉範聽了,有些吃驚。還好田豐及時說道:“一切都要看是否值得。誰能給我們提供更多的利益,自然就是我們西涼的盟友。不要說什麼君臣大義,那對於我們來說毫無意義。只要朝廷能夠保證我們西涼的利益,我們自當襄助。”

楊彪聞言,說道:“先生說得不錯。但先生也太過小看老夫了。你主今日主動提起董卓和賈龍,只不過是想要朝廷把注意力從你主身上,轉移到董卓和賈龍身上罷了。這等計謀,老夫豈會看不出來?”

田豐說道:“我家主公的話,大人到底還是聽了。”

楊彪扭頭看向劉範,說道:“老夫還是真切地希望,閣下會伸出援手。畢竟,閣下若不出手,天下很有可能就會不姓劉了,閣下一定不想看到劉氏宗廟被賊子所毀。再說了,董卓生性殘忍,殘害百姓。如果他得勢,虐害黎民,荼毒生靈,恐怕也不是閣下所希望看到的。”

劉範說道:“現在就大人知道董卓和賈龍的真實嘴臉,朝廷其他人還不得而知。希望大人回去以後,多多勸說朝廷,遠離董卓和賈龍。等朝廷統一了意見,下定決心,積攢了除掉董卓和賈龍的實力,再和在下討論還不遲。”

楊彪說道:“老夫盡力吧!但願閣下屆時不要袖手旁觀!”

劉範說道:“大人放心。在下雖然和朝廷交惡,但這不代表在下會不守諾言。在下已經爲朝廷想好了幾個反制董卓和賈龍的良策,不知大人有沒有興致聽聽?”

楊彪說道:“久聞劉涼州足智多謀,算無遺策。今日老夫就洗耳恭聽,看看閣下是否有真才實學!閣下請講!”

劉範說道:“好!董卓是朝廷的第一危險,先從他說起。要壓制董卓,其實易如反掌。董卓正在擴張軍隊,尤其是受了在下崛起的刺激,正在集中精力去購買匈奴人的戰馬。而匈奴人與朝廷之間,關係又很緊密。匈奴人幾百年和漢人交戰,敗多勝少,早已對朝廷如驚弓之鳥。而且之前匈奴的貴族多次被賜姓爲劉,一直對朝廷感恩戴德。所以,朝廷只要下令給匈奴人,嚴禁他們販賣給董卓戰馬,就能讓董卓實力銳減。

然後,幷州缺少百姓,人口不過一百多萬。朝廷大可以在這次遷徙流民時,嚴禁流民進入幷州,幷州的人口越少,董卓的勢力就越弱。最後,朝廷雖然恢復州牧制度,但刺史制度依然存在。朝廷大可以派人到幷州擔任刺史,以監督董卓的行爲,抑制他的膨脹。現在朝廷還是很強大,董卓羽翼未豐。再說還有在下存在,董卓絕不敢殺掉朝廷的刺史。這樣,朝廷依靠幷州刺史,便可壓着他。如何?”

楊彪點點頭,說道:“閣下好計!那對付賈龍又該如何?”

劉範爲了打擊賈龍,也顧不得着許多。因爲有很多事,還是隻有朝廷能幫他做。於是他便把計策托盤而出。

第六百七十一章 木鹿城主第一百三十二章 人之將死第一百六十七章 家人駕臨第四百零七章 天下義理第四百五十三章 陣前動員第六百七十七章 推算援軍第九十九章 妻妾成羣第三百三十二章 嘔心瀝血第八百三十一章 羅馬敗撤第一百二十三章 反目成仇第六十六章 未雨綢繆第八百零六章 馬市見聞第四百六十六章 敗退入城第六百八十九章 嶺西之戰第七百二十七章 新政之行(再下)第五百七十二章 君臣相見第六百四十八章 闖陣擒將第三百九十八章 口乾舌燥第三十二章 大賊屈服第三百一十章 人心天下第五百三十五章 敗報兩至第二百八十三章 是進是退第八百七十七章 篡位方針第四百六十九章 忠孝難全第五百二十八章 軍糧再斷第四十一章 美麗邂逅第五百二十三章 火中灰燼第七百零七章 醉後之怒第一百七十九章 毒殺大賊第六百零九章 一盤大棋第二百四十一章 人口壓力第三百六十五章 決絕果斷第二百一十五章 張讓倒戈第一百九十八章 貢品驚人第七百零五章 慶功盛宴第三百七十三章 陰謀始作第四百零八章 天道所致第七百七十三章 怨言又起第四百章 鬼才東來第七百四十五章 爭取之心第八百零四章 全面落敗第一百四十七章 交流心得第二百四十七章 擴軍準備第五百六十九章 亂成一團第二百三十一章 一見傾心第一百七十一章 一諾千金第七百八十章 囤積困境第三百八十一章 貂蟬之子第二百五十一章 出征西域第七百七十七章 再次受挫第二十一章 蘇陵泄密第八百三十一章 羅馬敗撤第一百六十章 擴軍後續第二百九十四章 撕破臉皮第二百八十六章 主意已定第三百四十四章 無中生有第五百四十二章 朝議計策第三百一十七章 朝廷部署第三百七十二章 足球馬球第九十一章 再設州牧第六百五十四章 設計退敵第四百五十章 內訌初起第一百七十九章 毒殺大賊第七百七十七章 再次受挫第五百零五章 烏孫潰敗第三百四十五章 風聞風語第五百五十二章 引君入甕第六章 定計破鄴縣第三百三十八章 外夷來訪第八百七十九章 裸遊暴病第六百五十七章 酣戰敵將第八百五十五章 劫掠三省第六百三十九章 戰法之爭第三百三十八章 外夷來訪第五十八章 鳳欲求凰第五百七十四章 確定合約第四百零三章 新任長史第七百二十四章 新政之行(下)第七百四十三章 農耕放牧第四百六十七章 生擒徐榮第九百零七章 曹操之思第五百一十章 開城投降第三百五十九章 朝廷反制第六十八章 甄堯獻美第二十七章 父子同謀第八百三十五章 鷹旗落地第三百七十八章 陰謀敗露第二十八章 劉關張來了第八百四十七章 栽培新人第七百二十章 募兵改制第六百三十九章 戰法之爭第六百零一章 兒女雙全第七百七十九章 處置鐵礦第六百三十八章 新月之陣第一百九十五章 名由天定第九百零五章 實兵演習第六百七十五章 兩城又下第五百二十六章 大夏陷落第兩百零二章 大戰之始
第六百七十一章 木鹿城主第一百三十二章 人之將死第一百六十七章 家人駕臨第四百零七章 天下義理第四百五十三章 陣前動員第六百七十七章 推算援軍第九十九章 妻妾成羣第三百三十二章 嘔心瀝血第八百三十一章 羅馬敗撤第一百二十三章 反目成仇第六十六章 未雨綢繆第八百零六章 馬市見聞第四百六十六章 敗退入城第六百八十九章 嶺西之戰第七百二十七章 新政之行(再下)第五百七十二章 君臣相見第六百四十八章 闖陣擒將第三百九十八章 口乾舌燥第三十二章 大賊屈服第三百一十章 人心天下第五百三十五章 敗報兩至第二百八十三章 是進是退第八百七十七章 篡位方針第四百六十九章 忠孝難全第五百二十八章 軍糧再斷第四十一章 美麗邂逅第五百二十三章 火中灰燼第七百零七章 醉後之怒第一百七十九章 毒殺大賊第六百零九章 一盤大棋第二百四十一章 人口壓力第三百六十五章 決絕果斷第二百一十五章 張讓倒戈第一百九十八章 貢品驚人第七百零五章 慶功盛宴第三百七十三章 陰謀始作第四百零八章 天道所致第七百七十三章 怨言又起第四百章 鬼才東來第七百四十五章 爭取之心第八百零四章 全面落敗第一百四十七章 交流心得第二百四十七章 擴軍準備第五百六十九章 亂成一團第二百三十一章 一見傾心第一百七十一章 一諾千金第七百八十章 囤積困境第三百八十一章 貂蟬之子第二百五十一章 出征西域第七百七十七章 再次受挫第二十一章 蘇陵泄密第八百三十一章 羅馬敗撤第一百六十章 擴軍後續第二百九十四章 撕破臉皮第二百八十六章 主意已定第三百四十四章 無中生有第五百四十二章 朝議計策第三百一十七章 朝廷部署第三百七十二章 足球馬球第九十一章 再設州牧第六百五十四章 設計退敵第四百五十章 內訌初起第一百七十九章 毒殺大賊第七百七十七章 再次受挫第五百零五章 烏孫潰敗第三百四十五章 風聞風語第五百五十二章 引君入甕第六章 定計破鄴縣第三百三十八章 外夷來訪第八百七十九章 裸遊暴病第六百五十七章 酣戰敵將第八百五十五章 劫掠三省第六百三十九章 戰法之爭第三百三十八章 外夷來訪第五十八章 鳳欲求凰第五百七十四章 確定合約第四百零三章 新任長史第七百二十四章 新政之行(下)第七百四十三章 農耕放牧第四百六十七章 生擒徐榮第九百零七章 曹操之思第五百一十章 開城投降第三百五十九章 朝廷反制第六十八章 甄堯獻美第二十七章 父子同謀第八百三十五章 鷹旗落地第三百七十八章 陰謀敗露第二十八章 劉關張來了第八百四十七章 栽培新人第七百二十章 募兵改制第六百三十九章 戰法之爭第六百零一章 兒女雙全第七百七十九章 處置鐵礦第六百三十八章 新月之陣第一百九十五章 名由天定第九百零五章 實兵演習第六百七十五章 兩城又下第五百二十六章 大夏陷落第兩百零二章 大戰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