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章 擴軍後續

就這樣,這次擴軍就算差不多完成了,接下來涼州軍面臨的就是正式訓練了。馬超的良駿營,優先在山丹軍馬場挑選體格最強、耐力最好的戰馬五千匹,重達九十斤的具裝鎧五千副,騎兵則身披特製的明光鎧,重達四十斤。五千兵馬,人馬全身都披着鐵黑色的鎧甲,看不見鎧甲之下的人和馬,鎧甲在陽光的照耀下閃動着一絲寒光,全營結成整整齊齊的方陣,遠遠望去,威武霸氣,寒氣逼人,就如同一堵漆黑的銅牆鐵壁,更像是一片幽暗陰森、駭人冰冷、整齊劃一的黑森林,一名名士兵都像是一棵黑色的林木,使人看了,一股煞人的寒氣油然而生,直讓人看得牙齒髮抖,心跳加快,手腳冰涼,暈頭轉向。

另外,良駿營士兵由於都是重騎兵,所以不必裝備弓箭,人手一把大刀,或者是笨重的狼牙棒。良駿營的重騎兵們,光是將大刀或狼牙棒用力地杵在地上,齊聲大吼,便有如天兵天將下凡。縱使是身經百戰、見多識廣的涼州軍衆將,也是看得頭皮發麻。劉範十分滿意,照着這個陣勢,等漢靈帝劉宏駕崩之後的天下大亂,只要把良駿營往戰場上一擺,光是看上一眼,敵軍肯定嚇得一跳,要給涼州軍全軍退避三舍。

劉範又專門用弓箭射擊和刀劍劈砍穿着明光鎧的和穿着具裝鎧的木偶,實驗證明,普通的弓箭和刀劍,雖然能射穿和砍破明光鎧,但之後不能對明光鎧下的士兵造成很大的傷害。一刀或者一箭下去,最多也只是重傷,不會是直接陣亡,陣亡的概率十分十分地低,只有連續攻擊同一個部位兩三次,才能殺死披着明光鎧的士兵。具裝鎧則比明光鎧多結實一些,而且弧度大,弓箭和刀劍很難射穿和砍破,唯有三四次攻擊才能傷到具裝鎧下的戰馬。

重傷的概率增加,但這意味着涼州軍需要更多的軍醫。要知道,在戰場上受過傷的士兵,更能體會到戰爭的殘酷,更能懂得如何避免受傷,也更能不怕犧牲,奮勇向前。受過傷的老兵,就如同再次被鍛造過了的刀,比新兵和沒受過傷的老兵的戰鬥力更加高。所以,傷兵就是一筆寶貴的財富,挽救重傷的士兵十分必要。而且出於人道主義,出於追隨劉範的義氣,劉範也必須要救下傷兵。

於是,劉範張榜涼州一百多個縣城,又傳檄臨近的州郡,招募軍醫兩千人,招募護士八千人。軍醫的含義好理解,但護士人們就不懂是個什麼玩意兒了。劉範又得解釋解釋護士的含義。而且,劉範着重招募涌進涼州的流民中的單身女青年。女人比男人更加仔細認真,而且流民中確實有不少的單身女青年,很多都是全家都餓死了,或者家人都找不到了。招募她們爲護士,不僅更好的照顧日後可能出現的傷兵,也有利於給她們和涼州軍士兵牽線搭橋,解決他們的婚姻問題。榜文一出,涼州竟然只有幾十個醫者前來應募,倒是益州的醫者來的比較多。

醫者在這個時候,地位也不比商人的高,雖然救死扶傷,懸壺濟世,職業道德高,但人們依然認爲醫者同奴僕差不多,因爲要伺候人。所以,很少有人主動學醫,多的還是道家弟子觸類旁通,成爲醫者。況且益州天府之國,雖然也爆發了黃巾起義,但比起其他七個州受損還是比較輕微的,人民的生活比較好,所以醫者比較多。很快,醫者就招募齊全了。而護士六比較難弄,因爲礙於男女授受不親的傳統,女人們都不願意來,更有甚者,竟然影射劉範這是在變相地招募隨軍女性工作者!聽了這個消息,劉範哭笑不得,但招募男子爲護士的話,又容易得罪朝廷,可能朝廷會認爲,這是劉範在變相地增兵。所以劉範只好頂住社會輿論的壓力,改招四五十歲的女子爲護士,等了十幾天,護士隊伍才補充完整。

劉範又見涼州軍的軍服,大體上還是大漢官軍通用的大紅色,士兵們下面還穿着寬鬆的褲子,感覺十分不好。如果士兵們上了戰場,穿着這麼不合身的服飾肯定十分不方便。而且現在還沒有內褲這個東西,士兵們胯下都是涼嗖嗖,走路還算方便,但騎在硬邦邦的馬鞍上就比較硌人了,有些機靈的軍士就墊一塊麻布在馬鞍上,但也免不了要受到一些衝擊。

於是,劉範又讓馬鈞製造出內褲,先裝備給涼州軍,然後再推廣到市場上去。同時,劉範還學習趙武靈王胡服騎射,將士兵們的禪衣的袖子和褲子都改成如胡服一般的緊身狹窄,沒有了寬袍大袖。後來,劉範覺得涼州軍需要區別於普通的官軍,所以劉範又將涼州軍的軍服改成鐵黑色,配上同樣是鐵黑色的明光鎧,看起來更加氣勢洶洶,威懾力增加不少。

爲了便於在混亂的戰場上涼州軍指揮方便,於是劉範又規定,涼州軍除了黑色軍服外,將領還可以披着不同顏色的袍子,最高統帥劉範身披紅袍,參將身披白袍,校尉身披黃袍,軍侯身披藍袍,隊率身披綠袍,餘下的低級軍官,就不能身披袍子,只能在兩肩之上綴上鮮亮顏色的肩章。劉範試過,在身穿不同顏色的戰場上,即使有敵軍穿的和涼州軍差不多,身披一樣顏色的袍子,通過明光鎧的品級和軍袍的顏色,基本都能將敵軍和我軍區分開來。當然了,敵軍也不會傻到敢和涼州軍撞衫,不僅涼州軍士兵能夠快速地認出來,而且此舉更加大了敵軍被自己人所殺的風險。

一切軍務完備後,劉範便決定將涼州軍分到各個戰略要地去駐防:趙雲的一萬疾風營駐防在安定郡的街亭城,負責防範來自東州亦或是雒陽朝廷的威脅;黃忠的一萬蒼狼營駐紮在北地郡的治所富平縣(特別注意,此富平非彼富平,此富平位於後世吳忠市附近,彼富平則是陝西富平,前者位於寧夏,又稱爲義渠,在戰國時期有義渠人,後來被秦國滅掉),負責防範來自河西鮮卑、河套匈奴的威脅,並威懾北地郡中的北地胡;

張遼的一萬飛虎營駐紮在武都郡的故道,負責防範來自武都之下的益州的威脅;張頜的一萬捷豹營駐紮在羌地,負責威懾已經屈服了的羌人和氐人;文聘的一萬迅雷營駐紮在張掖郡的山丹縣,負責保護山丹軍馬場,防範來自鮮卑人的威脅;馬超的五千良駿營駐紮在敦煌郡的玉門關,負責防範來自西域和烏孫的威脅;

魏延的一萬金狻營駐紮在金城郡的允吾縣,負責拱衛姑臧;高順的兩千陷陣營和典韋的三千虎衛軍不再是劉範的親兵,陷陣營駐紮在隴西郡的臨洮縣,虎衛軍駐紮在漢陽郡的冀縣;而劉範則率領三萬亢龍營駐紮老巢姑臧城,坐鎮指揮。每個月不定時,劉範都要指派八個營派回一定的部曲回來,參加實兵對抗賽,並督察各營,有無違紀行爲。

第五百一十七章 出城應戰第六百五十三章 西征安息第三百六十八章 有條不紊第三百五十四章 鍛甲不易第九十四章 涼州之牧第八百六十四章 商議條約第四百零一章 奉孝高見第七百七十三章 怨言又起第七百六十三章 伏擊戰成第二百七十九章 心急如焚第七百二十章 募兵改制第二百一十八章 張讓傲嬌第六百零一章 兒女雙全第五百八十一章 誅殺宦官第四百二十六章 噩耗頻至第六百七十五章 兩城又下第五百八十二章 大戰已止第三百九十二章 四方皆險第三百零一章 錦衣之威第五百五十八章 攻入長安第四十章 英雄救美第九章 迎戰妖兵第三百九十二章 四方皆險第六百四十二章 兩相交兵第七百四十章 宮名大明第一百一十章 巾幗英雄第三百九十五章 購買和平第十六章 強攻廣宗城第八百一十九章 戰局現狀第六百九十四章 途中問政第四百三十四章 趁勢反襲第五百三十五章 敗報兩至第五百五十一章 南鄭有伏第一百九十二章 武神之戰第七百一十五章 虎子異志第一百三十七章 羌氐改革第五章 新得兩千兵第四百五十四章 騎射戰術第一百七十三章 錦衣草創第七十八章 大戰將起第七百九十五章 單獨行刺第七百四十二章 土地之憂第四百零六章 破除謠言第一百八十章 董卓吃糞第八百六十三章 大舉徵召第五十六章 借酒題詩第一百二十三章 反目成仇第四百六十九章 忠孝難全第八百四十四章 突襲援軍第四百八十三章 袁紹暴走第七百零三章 四番敬酒第八百三十三章 守營不出第二百九十一章 朝廷軍力第六百五十五章 妙計敗露第四百一十七章 稱以涼王第七百六十六章 頂級神射第六百一十九章 盧植點化第八十九章 着眼未來第二百一十八章 張讓傲嬌第四百六十七章 生擒徐榮第二百零四章 一個頂倆第四百三十六章 勢不可擋第二百七十五章 烏孫陰謀第七百四十章 宮名大明第四百四十六章 重甲騎兵第八十二章 道破天機第三百九十五章 購買和平第二百八十五章 衆說紛紜第一百二十五章 先殺羌氐第五百四十五章 圍點打援第六百九十一章 臨別贈言第四百四十四章 騎射戰術第六百七十八章 阿帕麥亞第二百五十三章 新式戰法第五百九十八章 相認大勢第八百三十二章 告一段落第四百零七章 天下義理第八百七十三章 羅馬使團第一百四十五章 工業改革第一百一十三章 歷史重演第二百八十五章 衆說紛紜第六百三十七章 大戰開啓第五十九章 終成眷屬第七百八十三章 求援涼國第四百五十四章 騎射戰術第四百八十二章 攻防之策第七百二十五章 新政之行(還下)第八百六十八章 脫逃妙計第八百四十九章 反擊利器第三百五十一章 天衣無縫第三百八十七章 上天不公第二百七十章 戰爭賠償第四百三十四章 趁勢反襲第兩百零二章 大戰之始第二百四十七章 擴軍準備第七百一十四章 送別猛虎第八十九章 着眼未來第十七章 幾言定廣宗第二百二十七章 遠大志向第四百三十章 益州退兵
第五百一十七章 出城應戰第六百五十三章 西征安息第三百六十八章 有條不紊第三百五十四章 鍛甲不易第九十四章 涼州之牧第八百六十四章 商議條約第四百零一章 奉孝高見第七百七十三章 怨言又起第七百六十三章 伏擊戰成第二百七十九章 心急如焚第七百二十章 募兵改制第二百一十八章 張讓傲嬌第六百零一章 兒女雙全第五百八十一章 誅殺宦官第四百二十六章 噩耗頻至第六百七十五章 兩城又下第五百八十二章 大戰已止第三百九十二章 四方皆險第三百零一章 錦衣之威第五百五十八章 攻入長安第四十章 英雄救美第九章 迎戰妖兵第三百九十二章 四方皆險第六百四十二章 兩相交兵第七百四十章 宮名大明第一百一十章 巾幗英雄第三百九十五章 購買和平第十六章 強攻廣宗城第八百一十九章 戰局現狀第六百九十四章 途中問政第四百三十四章 趁勢反襲第五百三十五章 敗報兩至第五百五十一章 南鄭有伏第一百九十二章 武神之戰第七百一十五章 虎子異志第一百三十七章 羌氐改革第五章 新得兩千兵第四百五十四章 騎射戰術第一百七十三章 錦衣草創第七十八章 大戰將起第七百九十五章 單獨行刺第七百四十二章 土地之憂第四百零六章 破除謠言第一百八十章 董卓吃糞第八百六十三章 大舉徵召第五十六章 借酒題詩第一百二十三章 反目成仇第四百六十九章 忠孝難全第八百四十四章 突襲援軍第四百八十三章 袁紹暴走第七百零三章 四番敬酒第八百三十三章 守營不出第二百九十一章 朝廷軍力第六百五十五章 妙計敗露第四百一十七章 稱以涼王第七百六十六章 頂級神射第六百一十九章 盧植點化第八十九章 着眼未來第二百一十八章 張讓傲嬌第四百六十七章 生擒徐榮第二百零四章 一個頂倆第四百三十六章 勢不可擋第二百七十五章 烏孫陰謀第七百四十章 宮名大明第四百四十六章 重甲騎兵第八十二章 道破天機第三百九十五章 購買和平第二百八十五章 衆說紛紜第一百二十五章 先殺羌氐第五百四十五章 圍點打援第六百九十一章 臨別贈言第四百四十四章 騎射戰術第六百七十八章 阿帕麥亞第二百五十三章 新式戰法第五百九十八章 相認大勢第八百三十二章 告一段落第四百零七章 天下義理第八百七十三章 羅馬使團第一百四十五章 工業改革第一百一十三章 歷史重演第二百八十五章 衆說紛紜第六百三十七章 大戰開啓第五十九章 終成眷屬第七百八十三章 求援涼國第四百五十四章 騎射戰術第四百八十二章 攻防之策第七百二十五章 新政之行(還下)第八百六十八章 脫逃妙計第八百四十九章 反擊利器第三百五十一章 天衣無縫第三百八十七章 上天不公第二百七十章 戰爭賠償第四百三十四章 趁勢反襲第兩百零二章 大戰之始第二百四十七章 擴軍準備第七百一十四章 送別猛虎第八十九章 着眼未來第十七章 幾言定廣宗第二百二十七章 遠大志向第四百三十章 益州退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