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三章 取或不取

郭嘉不以爲然,還一副已經提前想到這一點的樣子,胸有成竹地說道:“大王所顧慮者,不過只是一名分而已。名不正則言不順,大王沒有正當的理由,貿然得位,恐怕引得全天下不服,會羣起而攻之。此事易耳。只要洛陽一克,朝廷一降,大王但可繼續高舉靖難義旗,表面上仍然尊奉皇帝爲天下至尊,但實際上只是利用皇帝作爲大王之傀儡,騙過天下人之耳目,實際上儘可將朝廷大權攬入懷中,豈不快哉?”

劉範聽完郭嘉之語,仍然有所顧忌,說道:“天下有識之士又豈非如此容易矇騙過去?”

郭嘉說道:“大王放心,只要皇帝掌握在大王手中,那大義就在大王,民心也在大王。縱使有人不服,也是犯上作亂,大王可名正言順地消滅,而不會天下人所詬病。等天下大定,大王再讓劉宏行禪讓禮。如此一來,大王得位,便是合情合理,名正言順。萬里江山,不費吹灰之力,不費一兵一卒,就成爲大王私有,而大王也終將得償所願,繼承大統!”

郭嘉說完,浮現在劉範腦海裡的一幕就是他即位九五,君臨天下。這不正是他最渴求的嗎?故而,劉範的心跳開始加速了。沒想到,穿越不到五年,皇帝之位就距離他有如此之近。朱元璋從一個和尚到當皇帝,還花費了十多年,李存勖篡唐當皇帝,也花費了十多年。而劉範還不到五年,皇帝之位就已經似乎是唾手可得了。

郭嘉但微笑,不語。只要劉範肯用他的計策,那他就是開國元勳,擁立之功也是頭一份。但待劉範深思一番後,劉範臉上的狂熱慢慢消退。劉範點點頭,不置可否,說道:“知道了。奉孝先退下,待孤再想想,後作決斷。”

郭嘉對劉範的心境變化有所察覺,也沒有繼續規勸,而是言一聲“喏”,然後退出了帥帳。倚在鋪着一張虎皮的金絲楠木扶手背靠椅上,劉範低着頭,一手握着扶手,一手摩挲着自己鬍子拉碴的下巴。深思良久,劉範擡起頭,朝帳外說一聲:“傳令,召右軍師賈詡入帳!”

此時,帳外早就聚集着跟隨他奔襲洛陽的西涼軍所有高級將領、軍師、長史等,所有人都在等着劉範的決斷。看見郭嘉一臉平靜地從帳中走出,所有將軍都圍了上去,迫不及待地七嘴八舌地問道:“郭軍師,大王是怎麼說的?”

郭嘉但笑不語。這時,虎衛軍前來傳令。所有將軍,馬超、馬岱等人,又回頭一齊看向身後的賈詡。賈詡仍然是看不出喜悲。郭嘉和賈詡對視一眼,賈詡卻對郭嘉露出一絲微笑。郭嘉報以微笑,但心中卻暗想:不好,讓他看透了。賈詡整理了一下衣襟,就進入帥帳。劉範一擡頭,就與賈詡一個對視。賈詡抱拳拱手,說道:“大王按兵不動,決斷如何?”

手指有節奏地叩擊着扶手,整個帥帳內靜悄悄的,只能聽見清脆的叩擊聲。劉範輕聲說道:“郭奉孝勸孤取洛陽。”

賈詡低着頭不說話。劉範看着賈詡雷打不動的臉,說道:“文和應該不會想不到吧,或者說,一開始就料到了。”

賈詡說道:“不敢欺瞞大王,屬下早就知道。奉孝小友,身負高才,年紀輕輕,又是新附大王。年輕人嘛,總想做出一番成績,以此來證明自己,也好堵住那些非議。”

劉範說道:“你倒是洞若觀火,看得透徹!不過,看文和這些話的意思,是不同意取洛陽了?”

賈詡說道:“回稟大王,屬下也建議大王攻取洛陽。”

“哦?文和果真是如此想的?”劉範給他搞糊塗了,按照猜想,賈詡應該不會同意如此冒險的計劃纔是。

賈詡說道:“然也。自從殷商以來,洛陽就被天下人視爲天下之中心,是名副其實的中原。商人曾經用日晷來測算何處爲天下正中,發現只有在洛陽時,日晷之影最短,而其他各處皆長。商人據此推斷,洛陽距離天最近,當爲中原。從殷商以來,洛陽建都,歷經數百年,集中了天下精華。洛陽又地勢險要,東控中原,南撫荊揚,北挾晉地,西通關中。而今,洛陽又是漢家的都城。既然大王志在天下,終有一日都要拿下洛陽,這漢家天下的都城。不過……”

“不過什麼?”

“不過,眼下卻還不是時候。”賈詡突然平靜地說道。

劉範說道:“這麼說,文和是不同意取洛陽了?”

賈詡說道:“大王,您以爲現在是取洛陽的最佳時機嗎?”

劉範不解地說道:“現在不是,那什麼時候纔是?”

賈詡說道:“等西域開發、流民安置結束,等軍器軍糧再次充盈府庫,等天下發生重大變故,纔是大王逐鹿中原的最佳時機。而現在,大王要做的仍然是等,仍然是看。”

劉範默然。身爲涼王,劉範雖在外征戰,但怎麼可能對西涼現在的處境沒有察覺?賈詡繼續說道:“自從中平三年九月初,曹操推動朝廷,發動十軍會攻,大王不得不僭越稱王、舉起靖難義旗起來反抗以來,已經過去了四個月。在這四個月內,西涼的糧草、金帛、軍械、鋼鐵等各項戰略物資消耗快速,三個州的府庫幾乎都揭不開鍋了。金帛倒是消耗不大,但糧草幾乎殆盡。本來西涼就不產糧,如果大軍再拖延一個月的話,那屬下敢大膽推測,西涼三州必定出現饑荒。雖說三州百姓擁護大王,但一旦百姓們面臨饑荒,必定崩潰。到那時,大王再補救什麼也沒有用了。

而且,戰事密集,軍械消耗極大,尤其是箭矢,只剩下三萬多支,根本支撐不了一次野戰,更別提攻城戰了。軍械的消耗,背後是鋼鐵等物資的短缺。大戰一開,軍用物資瞬間稀缺,已經經不起消耗了。再者,戰事開始後,西涼賴以富足的絲綢之路全線斷絕。西涼工廠出產的製成品賣不出去,絲綢之路上其他地方的商品也進不來,這就讓西涼商品嚴重囤積,更讓西涼物價飛漲。如果不盡早結束戰事的話,那恐怕百姓們都買不起日常之必需品了,民生將毀於一旦。”

劉範聽罷,被郭嘉激起的攻破洛陽、一統天下的激情,瞬間像當頭棒喝一般,深思起來。賈詡說道:“屬下知道,大王素來最爲愛民,又怎能忍心看着西涼的百姓民生不安?所以僅僅出於這一點,大王也不應該拿下洛陽,再擴大戰端。”

第三百一十七章 朝廷部署第八十二章 道破天機第八百一十六章 尼城攻防第七百八十四章 兒女情長第六百五十五章 妙計敗露第八百三十九章 戰後繳獲第八百九十七章 大限將至第七百八十九章 國之重器第三百九十二章 四方皆險第七百零一章 凱旋慶典第八百五十一章 羣策羣力第八百三十九章 戰後繳獲第一百四十章 艱難選擇第四百五十八章 挽回威信第四百三十四章 趁勢反襲第六百二十六章 親探虛實第八百三十一章 羅馬敗撤第七百一十九章 師唐改制第一百四十七章 交流心得第五百二十章 一意孤行第五百一十八章 向東追擊第二百七十四章 威震華夏第六十章 欲攬猛虎第二百零五章 本初之妒第三百九十六章 昏君之由第四百四十五章 致命循環第一百八十二章 喜從天降續第六百七十六章 突得情報第二百二十八章 皇后有請第八百九十章 無機可乘第一百九十一章 重騎之弊第八百九十三章 密信傳遞(下)第五百零九章 貴山之戰第二百一十六章 太監獻計第九百零七章 曹操之思第三百九十四章 荀攸之功第六百七十一章 木鹿城主第二百一十二章 危急關頭第二百六十一章 恐怖箭雨第四百三十六章 勢不可擋第六百二十八章 圍中相話第九十六章 兄妹齷齪第二十章 張角身亡第七百七十章 大戰告停第八百三十六章 三軍鏖戰第四百七十七章 渭水之戰第四百零五章 無可避免第八百五十一章 羣策羣力第三百五十三章 無敵鎧甲第四百三十三章 火燒街亭第十章 大敗黃巾軍第二百二十章 逼上絕路第七百八十一章 安息內亂第四十八章 與狼共舞第一百三十四章 涼州光復第八十章 詐敗之計第一百四十五章 工業改革第九百零七章 曹操之思第八百六十八章 脫逃妙計第兩百零三章 老將出馬第六百零五章 力排衆議第七百八十二章 國無忠臣第三百三十八章 外夷來訪第四百八十七章 斷糧之險第五百六十九章 亂成一團第一百三十九章 天下反響第六百零七章 作別家人第五百五十七章 妙計奪城第二百一十五章 張讓倒戈第四百一十二章 兵不血刃第七百三十三章 望月懷遠第四百五十一章 曹操陽謀第三百二十七章 講武堂立第二百八十八章 穿鑿關中第五百八十九章 笑談兵機第四百九十九章 出城決戰第七百九十八章 危機再現第一百三十五章 涼州改革第四百七十四章 李儒中計第五百八十五章 白水條約第五百五十五章 大城長安第二百九十二章 交鋒開始第一百六十七章 家人駕臨第七百一十章 何人知意第二百六十章 戰法奏效第八百四十七章 栽培新人第五百八十九章 笑談兵機第七百八十四章 兒女情長第三百八十九章 纔多異人第五百五十五章 大城長安第二百四十五章 擴軍可否第五十六章 借酒題詩第六百九十六章 臨車聽政第三百零四章 談判要點第四百四十二章 曹劉交談第六章 定計破鄴縣第四百七十八章 危機四伏第八百零一章 落下帷幕第四百二十一章 稱王大典第六百一十七章 它乾問策
第三百一十七章 朝廷部署第八十二章 道破天機第八百一十六章 尼城攻防第七百八十四章 兒女情長第六百五十五章 妙計敗露第八百三十九章 戰後繳獲第八百九十七章 大限將至第七百八十九章 國之重器第三百九十二章 四方皆險第七百零一章 凱旋慶典第八百五十一章 羣策羣力第八百三十九章 戰後繳獲第一百四十章 艱難選擇第四百五十八章 挽回威信第四百三十四章 趁勢反襲第六百二十六章 親探虛實第八百三十一章 羅馬敗撤第七百一十九章 師唐改制第一百四十七章 交流心得第五百二十章 一意孤行第五百一十八章 向東追擊第二百七十四章 威震華夏第六十章 欲攬猛虎第二百零五章 本初之妒第三百九十六章 昏君之由第四百四十五章 致命循環第一百八十二章 喜從天降續第六百七十六章 突得情報第二百二十八章 皇后有請第八百九十章 無機可乘第一百九十一章 重騎之弊第八百九十三章 密信傳遞(下)第五百零九章 貴山之戰第二百一十六章 太監獻計第九百零七章 曹操之思第三百九十四章 荀攸之功第六百七十一章 木鹿城主第二百一十二章 危急關頭第二百六十一章 恐怖箭雨第四百三十六章 勢不可擋第六百二十八章 圍中相話第九十六章 兄妹齷齪第二十章 張角身亡第七百七十章 大戰告停第八百三十六章 三軍鏖戰第四百七十七章 渭水之戰第四百零五章 無可避免第八百五十一章 羣策羣力第三百五十三章 無敵鎧甲第四百三十三章 火燒街亭第十章 大敗黃巾軍第二百二十章 逼上絕路第七百八十一章 安息內亂第四十八章 與狼共舞第一百三十四章 涼州光復第八十章 詐敗之計第一百四十五章 工業改革第九百零七章 曹操之思第八百六十八章 脫逃妙計第兩百零三章 老將出馬第六百零五章 力排衆議第七百八十二章 國無忠臣第三百三十八章 外夷來訪第四百八十七章 斷糧之險第五百六十九章 亂成一團第一百三十九章 天下反響第六百零七章 作別家人第五百五十七章 妙計奪城第二百一十五章 張讓倒戈第四百一十二章 兵不血刃第七百三十三章 望月懷遠第四百五十一章 曹操陽謀第三百二十七章 講武堂立第二百八十八章 穿鑿關中第五百八十九章 笑談兵機第四百九十九章 出城決戰第七百九十八章 危機再現第一百三十五章 涼州改革第四百七十四章 李儒中計第五百八十五章 白水條約第五百五十五章 大城長安第二百九十二章 交鋒開始第一百六十七章 家人駕臨第七百一十章 何人知意第二百六十章 戰法奏效第八百四十七章 栽培新人第五百八十九章 笑談兵機第七百八十四章 兒女情長第三百八十九章 纔多異人第五百五十五章 大城長安第二百四十五章 擴軍可否第五十六章 借酒題詩第六百九十六章 臨車聽政第三百零四章 談判要點第四百四十二章 曹劉交談第六章 定計破鄴縣第四百七十八章 危機四伏第八百零一章 落下帷幕第四百二十一章 稱王大典第六百一十七章 它乾問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