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八章 穿鑿關中

自從穿越以來,爲了在實力尚未強大之前、天下大亂之前盡力保存自己的實力,劉範一直以來,對於朝廷都是採取妥協和麻痹的對策。這種消極的對策,比較類似於二戰之前英法對納粹的綏靖政策。就算是對朝廷十分無禮過分的要求,劉範也是竭盡全力地去迎合。比如,多次給朝廷上貢,提供錢貨給朝廷修造宮室和豢養一大羣貪官和鎮壓此起彼伏的農民起義軍。

而且,來自後世的劉範早就知道東漢朝廷的尿性,和這個王朝的命運,所以對朝廷基本不抱有什麼希望。自從穿越到這個陌生而又神秘的時代,劉範也見慣了那些因爲朝廷而遭殃的百姓。憐憫之心加上蔑視,再加上這三四年來的委曲求全,讓劉範心裡積鬱了一股怒火。現在,就是將這股邪火發泄出來的時候。

劉範領趙雲、張遼等將軍,率領十萬輕騎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席捲關中。情況果然和之前張遼預料的差不多。關中的城池中,只有陳倉、藍田、武功、扶風、長安、華陰、堳縣等城池駐紮有軍隊,其餘的小縣城都是不設防狀態。其他城池都還好,最大的毛病出在陳倉上。

因爲陳倉

就是關中西邊的戰略通道。劉範從街亭城出來,第一個就要攻下陳倉。但是陳倉是一座堅城,又有兩千人駐守,十分難攻克。最後還是馬岱靈機一動,想出了主意。原來的陳倉守將是馬騰,所以當馬騰離開陳倉投靠劉範的時候,朝廷沒有辦法,只好任命當時馬騰的一個副將爲陳倉守將。說到這裡,劉範就知道馬岱的意思了。於是劉範讓馬岱去和陳倉守將交涉,不多時,馬岱以讓陳倉守軍退入涼州爲誘惑,終於說動了那名守將,其人願意率領這兩千兵馬以及他們的家屬進涼州。

所以,最大的問題也解決了。接下來,就是長安城。在東漢建立初期,爲了防範和打擊羌人,朝廷在長安城設立了一支軍隊,名叫雍營。當時,朝廷在地方佈置的兵力只有三大營:雍營、漁陽營、黎陽營。所以,雍營當時駐紮幾萬軍隊。

但隨着東漢政權的穩固,朝廷不需要再勞民傷財地留着雍營,所以現在長安城只有區區幾千人,而且這支軍隊的統帥還是個買來的官。所以,當劉範快速經過長安城下時,長安守軍都是看呆了,也不敢出城去阻撓奔騰不息的西涼鐵騎。劉範留下一千鐵騎盯着長安,率領其餘的騎兵馬不停蹄地趕往潼關。

沿途,劉範又相繼留下四千騎兵盯住藍田和扶風等大城。爲了行軍快速,不給朝廷一點反應機會,劉範學習蒙古鐵騎,這次給十萬鐵騎準備了三十萬匹軍馬,每個軍士都能騎乘三匹馬,保證全軍的速度,也可以保護軍馬。因爲往往騎兵在快速行軍和逃命的時候,會完全不顧軍馬的感受,一直抽打軍馬使之奔跑不止,直到軍馬累死爲止。比如,努爾哈赤在被李成樑追殺的時候,就把他的軍馬給累死了,幸虧當時他躲起來,不然就沒有所謂的大清了。

三十萬軍馬,這對於中原王朝來說是不可能的。上兩次中原王朝擁有這麼多軍馬的時候,還要追溯到秦朝和漢武帝時期。就連富有天下的朝廷,其掌握的軍馬,也不會超過十萬匹,而且也不會有像西域馬和蒙古馬甚至是大宛馬這麼優良的戰馬。

除了這三十萬匹軍馬之外,劉範在西域的伊犁河谷還留有十四萬六千匹軍馬。在此次出征中,劉範還極爲大方地給十萬鐵騎中的一萬騎提供了珍貴無比的大宛馬兩萬匹,這都是上次玉門關之戰後,從戰場上繳獲的。

於是,劉範和張遼、田豐、劉誕帶領這裝備着汗血寶馬的一萬騎,以最高速度奔向潼關。因爲汗血寶馬是日行千里,況且每個騎兵都有兩匹馬,可以隨時換乘休息。爲了快點,打朝廷個措手不及,劉範和手下的這一萬騎兵一天都不停下歇息用餐,直接往潼關飛去。不過一天之內,在下午的時候,劉範的先頭部隊就已經到了潼關底下。

接着,劉範這才讓疲憊不堪的軍士們休息吃飯。而劉範則寫了一封信,讓潼關的守軍交給徐申。看到這一支精銳騎兵風一般的出現在潼關之下,潼關上的五千守軍都驚呆了,個個都以爲他們是天兵天將,從天而降。

守將徐申也有些吃驚。因爲上次朝廷派去矇騙劉範的欽使通過潼關時,曾經代表朝廷給他帶了一句話,就是要謹守潼關,不能讓任何人通過。徐申老實人,就照辦了。

但欽使剛剛和他說完這句命令之後,不過五天,就有人想強行通過潼關,這就引起了他的注意。很快,劉範的信徐申收到了。其中的內容,讓徐申膽寒。這是他第一次知道了朝廷已經扣壓了他的老師,盧植。又怕徐申不相信盧植已然被扣,劉範還將朝廷和他之間的爭鬥全都給說了出來。

шωш ¤тt kǎn ¤c o

結婚,徐申果然像趙雲預想的那樣,還是決定忠於朝廷,背叛盧植。因爲徐申看完了信,堅定地相信朝廷不會對他動手。最大的原因就是,徐申當時拜盧植爲師,只不過是爲了政治鍍金罷了,根本就沒有想過要孝敬盧植。等盧植舉薦他當官之後,徐申就徹底忘了盧植。所以,徐申不想爲了盧植這個一個月的老師和劉範這個素未謀面的同學,而冒險背叛朝廷。

事已至此,劉範只有採取離間計了。劉範又給徐申寫了一封信,言明他在雒陽城裡還留有諸多黨羽,他們會把徐申和盧植、徐申和劉範之間的關係稟明朝廷,同時,建議朝廷立刻派人去收回徐申的兵權,並把他也算做盧植的黨羽,加以清算。

接到劉範的第二封信,徐申徹底傻眼了。徐申能當上校尉,並非不知道在雒陽之變之前,劉範和他父親的黨羽的數量,有多麼龐大。雖然經歷了雒陽之變,他們的黨羽七零八落,但保不齊就有一些隱藏得深的黨羽還在雒陽朝廷之上。萬一朝廷清楚了徐申和盧植、劉範之間如此重大的關係,那朝廷肯定會懷疑他。朝廷還把盧植的黨羽害得那麼慘,這要萬一朝廷疑心之後,果然對他下手可怎麼辦。 現在,徐申知道,不管朝廷會不會派人來把他押解回雒陽,朝廷也會對他退避三舍。退一萬步說,朝廷沒有相信劉範黨羽的讒言,徐申也一直忠於朝廷,但等到眼前這事情一了結,朝廷爲了穩固保守起見,也不會再任用一個叛賊的徒弟出任大官了。這樣,徐申以後的仕途就沒戲了。

徐申看到這一段時,絕望不已。再看下面,劉範的話鋒一轉,許諾事後庇護他,而且給他不少好處。這讓徐申看到了些許希望。徐申也知道,近些年來,涼州已經不是以前的涼州了,環境比朝廷管轄之下的州郡要好得多。而且徐申還是劉範的同學,如果再幫他打開潼關,憑藉這一層關係和這一次幫忙,就算徐申以後可能當不了什麼官,那他在涼州也能有個更好的生活。

於是,徐申在天還沒黑的時候,就命令守軍打開了潼關,把劉範迎進去。至此,最關鍵的潼關也被順利拿下了。

經過今天上午的取陳倉,和下午的賺潼關,劉範深刻地明白了一個道理:關係很重要。要沒有馬騰以前在陳倉積攢下來的人脈,馬騰把馬雲鷺嫁給劉範,那估計陳倉這一座小而堅固的城池,就會一顆老鼠屎壞了一鍋湯。

要沒有劉範和盧植的師徒情分,徐申曾在盧植門下求學的經歷,那天下第一關,潼關,就會成爲害死劉焉、劉虞、黃琬、盧植、蔡邕等人以及他們的黨羽的一把刀。

萬幸,劉範是個關係戶,所以只不過一天之內,就能長驅直入,將整個關中穿鑿而過。潼關已下,接下來,就是和朝廷面對面的時候了。

第六百八十三章 毒殺之計第四百六十六章 敗退入城第七百三十章 對症下藥第六百八十五章 無藥可救第一百六十七章 家人駕臨第五百七十一章 臨幸南門第八百九十四章 我心匪席第四百一十二章 兵不血刃第二章 新的征程第三章 初識盧植第三十一章 董卓刁難第三百一十章 人心天下第四百九十六章 田豐定西第六百一十七章 它乾問策第六百一十八章 一場豪賭第三百二十八章 推行屯田第七百五十五章 圖窮匕見第五百二十四章 全軍覆沒第四百五十八章 挽回威信第二百三十七章 童言無忌第四百一十五章 戰意已決第八十章 詐敗之計第八百七十四章 使團進城第六百八十八章 藥到病除第二百五十七章 互下戰書第五百一十四章 火攻之計第七百一十三章 噩耗傳來第八百七十八章 兩國密約第八百六十八章 脫逃妙計第一百零八章 偶遇馬騰第五十九章 終成眷屬第二百四十七章 擴軍準備第八十五章 忠奸不分第二百七十六章 沆瀣一氣第二百五十四章 西域危機第一百一十二章 碰上叛軍第六百七十章 木鹿鏖兵第四百二十二章 最後安排第二百零九章 告一段落第五百四十章 升爲軍師第三十一章 董卓刁難第四百四十九章 江東猛虎第二百一十九章 商量價錢第六百一十六章 少女幻夢第五百四十五章 圍點打援第三百八十九章 纔多異人第一百九十三章 比賽結束第七百二十章 募兵改制第四百四十七章 盟軍潰敗第八百八十五章 調包良策第一百八十六章 陷陣之威第六百六十四章 瘟疫之計第九百一十三章 各懷鬼胎第八百七十章 處置貲財第二百零五章 本初之妒第三百零四章 談判要點第六百五十六章 大夏二陷第五百一十五章 崑蘇耶伽第一百八十六章 陷陣之威第二百一十九章 商量價錢第五百七十三章 戰後和談第六百一十章 備戰情況第三百七十八章 陰謀敗露第二百三十三章 離京返家第一百四十六章 視察東市第三百二十八章 推行屯田第八百四十二章 迷惑拖延第五百六十九章 亂成一團第六百八十五章 無藥可救第二百八十五章 衆說紛紜第四百六十五章 青出於藍第二十一章 蘇陵泄密第二百一十六章 太監獻計第八百六十二章 停戰與否第四百五十六章 營寨見破第八百四十五章 破陣破陣第四百八十一章 攻關之難第七百九十五章 單獨行刺第四百一十三章 南北無戰第六百二十四章 皇后之謀第四百四十七章 盟軍潰敗第六百五十四章 設計退敵第八百九十一章 飛鴿傳書第一百七十三章 錦衣草創第八百八十九章 情報傳回第八百四十四章 突襲援軍第一百六十五章 情報機構三百二十二章 以工代賑第三百五十章 魚兒上鉤第八百四十章 軍團裝備第八百八十九章 情報傳回第十六章 強攻廣宗城第八百六十六章 大戰落幕第一百三十七章 羌氐改革第四百八十三章 袁紹暴走第三百零三章 贖金之爭第三百五十七章 西州醫院第五百四十二章 朝議計策第六百八十八章 藥到病除第六百一十章 備戰情況
第六百八十三章 毒殺之計第四百六十六章 敗退入城第七百三十章 對症下藥第六百八十五章 無藥可救第一百六十七章 家人駕臨第五百七十一章 臨幸南門第八百九十四章 我心匪席第四百一十二章 兵不血刃第二章 新的征程第三章 初識盧植第三十一章 董卓刁難第三百一十章 人心天下第四百九十六章 田豐定西第六百一十七章 它乾問策第六百一十八章 一場豪賭第三百二十八章 推行屯田第七百五十五章 圖窮匕見第五百二十四章 全軍覆沒第四百五十八章 挽回威信第二百三十七章 童言無忌第四百一十五章 戰意已決第八十章 詐敗之計第八百七十四章 使團進城第六百八十八章 藥到病除第二百五十七章 互下戰書第五百一十四章 火攻之計第七百一十三章 噩耗傳來第八百七十八章 兩國密約第八百六十八章 脫逃妙計第一百零八章 偶遇馬騰第五十九章 終成眷屬第二百四十七章 擴軍準備第八十五章 忠奸不分第二百七十六章 沆瀣一氣第二百五十四章 西域危機第一百一十二章 碰上叛軍第六百七十章 木鹿鏖兵第四百二十二章 最後安排第二百零九章 告一段落第五百四十章 升爲軍師第三十一章 董卓刁難第四百四十九章 江東猛虎第二百一十九章 商量價錢第六百一十六章 少女幻夢第五百四十五章 圍點打援第三百八十九章 纔多異人第一百九十三章 比賽結束第七百二十章 募兵改制第四百四十七章 盟軍潰敗第八百八十五章 調包良策第一百八十六章 陷陣之威第六百六十四章 瘟疫之計第九百一十三章 各懷鬼胎第八百七十章 處置貲財第二百零五章 本初之妒第三百零四章 談判要點第六百五十六章 大夏二陷第五百一十五章 崑蘇耶伽第一百八十六章 陷陣之威第二百一十九章 商量價錢第五百七十三章 戰後和談第六百一十章 備戰情況第三百七十八章 陰謀敗露第二百三十三章 離京返家第一百四十六章 視察東市第三百二十八章 推行屯田第八百四十二章 迷惑拖延第五百六十九章 亂成一團第六百八十五章 無藥可救第二百八十五章 衆說紛紜第四百六十五章 青出於藍第二十一章 蘇陵泄密第二百一十六章 太監獻計第八百六十二章 停戰與否第四百五十六章 營寨見破第八百四十五章 破陣破陣第四百八十一章 攻關之難第七百九十五章 單獨行刺第四百一十三章 南北無戰第六百二十四章 皇后之謀第四百四十七章 盟軍潰敗第六百五十四章 設計退敵第八百九十一章 飛鴿傳書第一百七十三章 錦衣草創第八百八十九章 情報傳回第八百四十四章 突襲援軍第一百六十五章 情報機構三百二十二章 以工代賑第三百五十章 魚兒上鉤第八百四十章 軍團裝備第八百八十九章 情報傳回第十六章 強攻廣宗城第八百六十六章 大戰落幕第一百三十七章 羌氐改革第四百八十三章 袁紹暴走第三百零三章 贖金之爭第三百五十七章 西州醫院第五百四十二章 朝議計策第六百八十八章 藥到病除第六百一十章 備戰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