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八章 危機四伏

魏延和馬超立即押解着兩萬降兵,回到了大營之中。聽完了魏延的描述,劉範先是對二將多加賞賜。表面上看,劉範很高興又獲得一次大勝。但其實,劉範卻十分地不高興。魏延爲了使幷州狼騎渡河時互相殘殺,而沒有趁勢衝殺。雖然看起來確實是很聰明,但卻也讓李儒和呂布有了充足的時間逃走。當時,李儒和呂布等將領正在與士卒們爭奪船隻,根本沒有時間顧及西涼軍。只要魏延命西涼軍圍捕李儒和呂布,既不能渡河,又不能與西涼軍萬人相抗,肯定會束手就擒。但魏延卻選擇了不進攻,眼睜睜地看着到嘴的肥肉飛了。劉範深知,李儒有智計,呂布有勇力。只要董卓有李儒和呂布的輔佐,再次成勢不是難題。

而魏延卻本末倒置,自以爲聰明。這讓劉範十分地不悅。但既然事情已經如此,劉範也就只能不再追究,裝作一副興高采烈的樣子,對明明犯了錯而不自知的魏延大加賞賜。畢竟,如果劉範因此而翻臉暴怒的話,難免會使衆將離心離德。從另一方面來說,魏延的選擇其實也是避免了西涼軍不必要的傷亡。減小傷亡,這一直都是劉範的原則,劉範也一直對衆將反覆地強調,不要過多地浪費西涼兒郎的性命,要多快好省地打仗。可能就是因爲劉範有這樣的原則,魏延纔在緊急關頭不選擇去擒拿李儒和呂布,而是選擇保存西涼兒郎的寶貴性命。從這一點來,倒是錯在劉範誤導了魏延,致使他選錯了攻擊目標。故而,劉範並未怪罪魏延。

好在,魏延和馬超配合得當,除了放跑了李儒和呂布之外,出色地取得了此次伏擊戰的勝利,斬殺一萬五千人,迫降兩萬餘人,也算是賊不走空了。董卓本來兵馬就不過八萬帶甲之兵,這次損失了五萬大軍,對於董卓來說,又是一件值得氣得吐血的大喜事。等李儒和呂布回去,肯定會被他罵得狗血淋頭。呂布本來十分見寵於董卓,這次大敗而回,一定會讓董卓罵死。而呂布年輕氣盛,脾氣暴躁,怎能忍得了董卓的暴脾氣?兩人決裂,就從這開始。

但取得渭水之戰的勝利,只不過是一場小勝而已,並未對戰局有多大的影響。官軍未與幷州軍發生火併,倒是在幷州軍退出陳倉城後,快速地接管了北門的防務。陳倉城,仍然在盟軍手中穩若泰山。而幷州軍貿然出城,而被殲滅在渭水之畔,又給困守陳倉城的皇甫嵩、曹操、孫堅、和連、軻比能和蹋頓等人敲響了警鐘。從此之後,盟軍絕不敢再冒失地出城。這樣一來,反倒是適得其反,讓陳倉城更難攻克了。這一問題,讓劉範十分頭疼。盟軍是絕不會出城決戰,而攻城又損失太大而且也未必能攻下城池,劉範已經是對盟軍束手無策,黔驢技窮了。更糟糕的是,這次渭水之戰的勝利,給劉範帶來的不僅是幷州軍遺留的大量輜重和幾千匹戰馬,還有兩萬多張嘴,等着劉範餵飽。

劉範的軍糧已經被一百萬參戰的人吃得只剩下了七十萬石,再過十天,西涼軍就要斷糧了。斷糧,就是曹操所要看到的。只要盟軍再堅持十天,等西涼軍斷糧,那此次西征就算大功告成了!即使西涼軍再如何驍勇善戰,沒有糧食,也只有戰敗這一條死路。難道,這次一定要如此狼狽的結局失敗嗎?劉範的決心開始動搖了。

шшш▪тt kǎn▪¢O

就在劉範愁苦的前幾天,有兩個人,同樣面臨着不比劉範斷糧的危機更簡單的危險,這兩人就是奉命守衛大散關的文聘和奉命駐守西域二州的龐德。文聘要面對的,是袁紹率領的二十萬步兵大軍,來勢洶洶,氣勢恢宏。而他呢,手中只有可憐巴巴的一萬步兵以供守城。大散關又年久失修,將袁紹二十倍的雄兵擋在大散關之外,看似是個不可能成功的任務。而龐德,則是比文聘的處境也好不到哪去。龐德換防西域時,按例只帶走了五千鐵騎。不過五千鐵騎,就要保衛方圓兩千裡的天州和昆州,防禦黃巾軍的動亂,這個任務更爲艱鉅。西域二州那麼大,黃巾軍也潛伏在良民之中,隨時有可能發起叛亂,而且人數也不會少。單單龐德的五千鐵騎,恐怕很難應對黃巾軍的襲擾。

而兩人的另一共同點是,他們都不會有援兵。劉範忙於在陳倉城下與盟軍對峙,又怕袁紹設伏,然後盟軍又在陳倉派兵去兩相夾擊,所以劉範不能分兵來救援大散關。而田豐、趙雲和張遼,正率領七萬鐵騎,還在從姑臧城趕往西域的路上。涼州東西狹長,延綿兩千裡,七萬鐵騎肯定要在路上耽擱很久。而在田豐等率軍趕到之前,黃巾軍必定會先發動叛亂。這就意味着,龐德只能孤軍奮戰。而除此之外,尚且不知道烏孫人是否已經勾結好了大宛人和康居人,三個與西涼有些不共戴天之仇的國家,何時會對幾乎不設防的西域發動猛攻。西域二州,除了龐德部五千鐵騎外,再也沒有什麼武裝力量。其餘的五百幾十萬人,都是尚且衣食無着的新移民。倉促之間,西域也沒有組裝起屯田軍。面對西方的威脅,西域就如同砧板上的一塊肥肉一樣。

還有,大月氏野外蠢蠢欲動。大月氏國力雄厚,就算十個烏孫綁在一塊,也不是大月氏的對手。大月氏早在西漢時,就對西域垂涎三尺,又向南攻佔了印度河流域地區和大部分恆河流域地區,根本就不用爲糧食發愁。而且,大月氏歷來保持着遊牧民族的特性,人人皆兵。若是大月氏願意,隨時可動員超過百萬的雄師。如此強大的對手,甚至比朝廷之威脅,也是不遑多讓。

劉範雖用郭嘉之計,消除了南線和北線的威脅,也在東線取得了接連五次勝利,但東線之威脅仍然存在,西線戰場最爲撲朔迷離。至於戰局會將如何發展,劉範根本沒有半點主意。劉範能做的,就是祈求上天庇佑,希望龐德能不負他的重望,打敗死灰復燃的黃巾軍;希望文聘將袁紹擋在大散關之外;更希望田豐等三人,能禦敵於國門之外。

第五百五十二章 引君入甕第二百六十三章 撤軍回國第四百五十二章 圍魏救趙第一百零一章 賓客獻禮第六百零八章 玉門夜話第三百三十章 農牧安排第三百七十二章 足球馬球第四百六十四章 十將之戰第六百七十二章 木鹿之克第五百九十八章 相認大勢第一百三十四章 涼州光復第二百九十八章 談判協商第一百八十五章 實兵對抗第八百二十一章 三軍對陣第一百五十四章 甄堯獻女第八章 張角來襲第三百七十三章 陰謀始作第七百零七章 醉後之怒第六百七十章 木鹿鏖兵第六百二十九章 豪言壯語第九十八章 劉家子弟第七百七十一章 宣傳手段第五百四十一章 三路並進第五百八十二章 大戰已止第四百零五章 無可避免第四百六十二章 神射對決第六十七章 甄家買馬第三百三十二章 嘔心瀝血第五百九十六章 試探而已第三百二十一章 改制屯田第七百三十九章 宮名之議第七十四章 四員名將第六百三十一章 互放狠話第四百四十五章 致命循環第五百二十七章 西線告平第七百四十六章 貿易困局第二百八十章 緊急會議第一百三十八章 處置兩族第三百五十八章 準備就緒第六百三十三章 竊聽密語第五百零七章 大勢已去第七百二十三章 新政之行(中)第八百九十一章 飛鴿傳書第八十八章 勝利果實第五百八十章 捉拿奸佞第三百九十四章 荀攸之功第五百一十八章 向東追擊第七百零二章 文武爭名第六百四十二章 兩相交兵第五十一章 拜訪毒士第五百八十八章 關下笑談第四百零四章 夫復何求第一百九十一章 重騎之弊第五十四章 袁氏家醜第七百零六章 酩酊大醉第八百章 王越之死第七百一十七章 貿易之戰第八百一十章 何後之謀第二百三十三章 離京返家第四百七十六章 合圍呂布第三百三十三章 查缺補漏第二百六十七章 休戰條件第六百二十七章 突遭重圍第四百九十五章 西域以西第六百七十四章 虛張聲勢第六百七十五章 兩城又下第九百一十一章 何袁密謀第五百四十八章 詐取陽平關第六章 定計破鄴縣第三百一十四章 楊彪上鉤第五百三十章 屯糧之地第五百三十二章 盟軍中計第六百四十八章 闖陣擒將第五百八十三章 逼之媾和第七百四十四章 錦衣之敗第四百二十一章 稱王大典第四百六十八章 拉攏文良第六十七章 甄家買馬第七百二十三章 新政之行(中)第五百八十四章 以打促和第三十六章 天下無賊第一百零九章 馬氏子弟第四百六十五章 青出於藍第五百六十三章 取或不取第七百七十一章 宣傳手段第二百八十二章 引蛇出洞第六百一十七章 它乾問策第一百六十章 擴軍後續第七百零五章 慶功盛宴第三百一十七章 朝廷部署第七百一十六章 商議對敵第三百四十章 痛罵奸賊第五百三十章 屯糧之地第三百四十五章 風聞風語第四百六十八章 拉攏文良第四百零五章 無可避免第四百五十四章 一聲驢叫第三百七十八章 陰謀敗露第七十七章 訓練成果第一百四十九章 重大發明
第五百五十二章 引君入甕第二百六十三章 撤軍回國第四百五十二章 圍魏救趙第一百零一章 賓客獻禮第六百零八章 玉門夜話第三百三十章 農牧安排第三百七十二章 足球馬球第四百六十四章 十將之戰第六百七十二章 木鹿之克第五百九十八章 相認大勢第一百三十四章 涼州光復第二百九十八章 談判協商第一百八十五章 實兵對抗第八百二十一章 三軍對陣第一百五十四章 甄堯獻女第八章 張角來襲第三百七十三章 陰謀始作第七百零七章 醉後之怒第六百七十章 木鹿鏖兵第六百二十九章 豪言壯語第九十八章 劉家子弟第七百七十一章 宣傳手段第五百四十一章 三路並進第五百八十二章 大戰已止第四百零五章 無可避免第四百六十二章 神射對決第六十七章 甄家買馬第三百三十二章 嘔心瀝血第五百九十六章 試探而已第三百二十一章 改制屯田第七百三十九章 宮名之議第七十四章 四員名將第六百三十一章 互放狠話第四百四十五章 致命循環第五百二十七章 西線告平第七百四十六章 貿易困局第二百八十章 緊急會議第一百三十八章 處置兩族第三百五十八章 準備就緒第六百三十三章 竊聽密語第五百零七章 大勢已去第七百二十三章 新政之行(中)第八百九十一章 飛鴿傳書第八十八章 勝利果實第五百八十章 捉拿奸佞第三百九十四章 荀攸之功第五百一十八章 向東追擊第七百零二章 文武爭名第六百四十二章 兩相交兵第五十一章 拜訪毒士第五百八十八章 關下笑談第四百零四章 夫復何求第一百九十一章 重騎之弊第五十四章 袁氏家醜第七百零六章 酩酊大醉第八百章 王越之死第七百一十七章 貿易之戰第八百一十章 何後之謀第二百三十三章 離京返家第四百七十六章 合圍呂布第三百三十三章 查缺補漏第二百六十七章 休戰條件第六百二十七章 突遭重圍第四百九十五章 西域以西第六百七十四章 虛張聲勢第六百七十五章 兩城又下第九百一十一章 何袁密謀第五百四十八章 詐取陽平關第六章 定計破鄴縣第三百一十四章 楊彪上鉤第五百三十章 屯糧之地第五百三十二章 盟軍中計第六百四十八章 闖陣擒將第五百八十三章 逼之媾和第七百四十四章 錦衣之敗第四百二十一章 稱王大典第四百六十八章 拉攏文良第六十七章 甄家買馬第七百二十三章 新政之行(中)第五百八十四章 以打促和第三十六章 天下無賊第一百零九章 馬氏子弟第四百六十五章 青出於藍第五百六十三章 取或不取第七百七十一章 宣傳手段第二百八十二章 引蛇出洞第六百一十七章 它乾問策第一百六十章 擴軍後續第七百零五章 慶功盛宴第三百一十七章 朝廷部署第七百一十六章 商議對敵第三百四十章 痛罵奸賊第五百三十章 屯糧之地第三百四十五章 風聞風語第四百六十八章 拉攏文良第四百零五章 無可避免第四百五十四章 一聲驢叫第三百七十八章 陰謀敗露第七十七章 訓練成果第一百四十九章 重大發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