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 襲陣兵退夏侯惇(十三)

孫康聞訊,驅馬求見許顯,言道:“曹東郡北擊東平,未出任城國界,而星夜折返,此誘我出營而實欲襲任城縣也!今將軍與陳褒、劉備皆在外,任城空虛,曹東郡一鼓可拔之。將軍宜領兵急回。”許顯撫須而笑,從容答道:“主公使人囑我,說曹東郡多疑,必會折返。現任城縣中雖少兵馬,城堅,曹東郡亦難克之。他如真的折返,不需理會,依前計行事便是。今曹東郡果然返還,主公真天人也!”竟不撤兵。

曹操領兵返還,行十餘里,聞許顯似無知悉,住營未出,笑與程立、夏侯惇等人言道:“荀鎮東中吾計矣!”復引兵折回,設伏於許顯北行的必經之道。

次日天亮,遙見許顯兵馬迤邐來至。

曹操按兵不動,待許顯部落入埋伏,鼓聲大作,夏侯惇引部由左出,曹純領騎從右處,兩下夾擊。許顯部兵卒大亂。曹操瞧到許顯的將旗落地,大喜說道:“許顯敗也!”驀聞得鼓聲響起,一彪人馬自曹軍陣後殺出,觀望其旗,乃是陳褒、劉備。曹操大驚失色,說道:“不意陳、劉埋伏於我軍之後!”待勒陣腳,許顯復樹將旗,按劍督軍,趁勢反殺,曹兵陣型早亂。

曹操知事不可爲,棄軍西逃。丁斐、曹昂、曹安民諸人扈從左右。程立不擅騎。曹操呼曹安民:“兵可敗,程公不可失。救程公!”曹安民拽程立上馬,催騎緊從曹操。逃未數裡,曹操馬失前蹄,掉落地上,一徐州將引百餘騎橫阻在前。曹操失色,叫道:“天亡我也!”曹昂讓馬,請曹操換乘。曹操說道:“我騎汝馬,汝何以生?”曹昂說道:“父生子死,孝也!”

適有曹將一員,率精騎趕至,與對面徐州那將交手一合,斬其馬下,引部奮勇拼殺,將那阻截之敵殺散。曹將俯身割敵將首級,回馬來見曹操。曹操視之,夏侯惇也,問道:“殺者何人?”夏侯惇舉首級以示,是

劉備帳下司馬士仁。

倉皇逃竄數十里,曹操與程立、夏侯惇等奔入亢父城。至天曉,劉若、曹洪、曹純等將相繼敗至。陳宮亦狼狽逃來。曹操親迎陳宮,說道:“適潰亂之際,吾留兵馬五百接公,公可見否?”陳宮不知此爲曹操虛言,答道:“主公厚愛之情,宮結草難報。明公所留兵士,宮未有見得。幸遇我軍兵士百餘,宮遂逃出生天。”收拾部曲,得攏殘兵萬餘。曹操聚衆商議。

陳宮說道:“亢父南瞰泗水,東鄰南陽湖,環邊多澤地,草木窪陷,不利步騎攻戰,我兗東之鎖鑰也。任城雖敗,而我猶有亢父,扼此以守禦,徐州兵不能入山陽。鮑濟北屯壽張,擁兵萬衆。主公可檄濟陰、陳留、山陽會兵亢父,舉我三郡之力,與鮑濟北南北呼應,任城猶可再戰。”

曹操不語。

程立說道:“劉公山爲黃巾所刺,鮑濟北部兗州兵士氣低落,主公復新敗於任城,亢父易守難攻,吾料荀鎮東將攻東平。鮑濟北勢難支也。壽張一失,徐州兵長驅可入東郡。東郡乃我兗州之西疆,倘使遇危,西則東郡,北則東平、東則任城,濟陰、山陽,將爲徐州包圍,三面受敵,吾恐士民震動,亢父雖險,不足恃也!”

曹操然之,問計:“以公高見,如何是好?”程立說道:“擇一上將屯守亢父。主公退守乘氏,集濟陰、山陽、陳留三郡之兵,東爲亢父之倚,北馳範縣增援。此上策也。”

曹操因令夏侯惇領兵三千,駐守亢父,自引餘部西去乘氏。過山陽郡郡治昌邑,袁遺迎之。曹操索兵五千。進止乘氏。李通接報,出迎十里。曹操引兵入營,書寫檄文,使人齎去與濟陰太守吳資、陳留太守張邈,請兩郡各派兵馬來會。傳書鮑信,具述兵敗經過。傳令屯駐廩丘的蔣奇部、屯駐谷城的曹仁部、屯駐聊城的夏侯淵部,命他三將嚴加戒備,

守衛東郡。

吳資遣兵三千來助;張邈遲遲不見遣兵來到。

程立說道:“張孟卓存觀望之意,今宜擇士往說。”曹操問道:“擇何人爲佳?”程立說道:“陳公臺能交腹心,可也。”曹操喚陳宮至,長吁短嘆。陳宮問道:“主公緣何喟嘆不已?”曹操說道:“方今海內凌遲,帝室衰微,我家世受國恩,操久懷報國之志。劉公山爲賊所害,兗州士吏迎我臨貴土。任城小敗,徐州鋒銳。此誠兗存亡之秋。我待整頓兵馬,匯諸郡之兵,拒徐州之犯,守境安民,回師以勤王駕,陳留,大郡也,奈何張孟卓不從我檄!嗟乎!吾亦無措也。”陳宮說道:“宮不才,願爲主公說張孟卓,述說利害,促其發兵。”曹操大喜,說道:“道路不靖,公,我之股肱也,今如必去,我遣步騎三百扈從。”陳宮徑南下赴陳留郡。

至陳留郡治陳留縣,見到張邈,陳宮問道:“徐州兵臨亢父,兗州危矣。曹兗州檄召諸郡兵,府君爲何不應?”張邈答道:“劉公山先死於賊手,曹孟德旋敗於任城,民心惶恐。非我不欲出兵,唯恐孟德再敗耳。”陳宮說道:“勝敗兵家常事,任城雖敗,曹兗州兵猶數萬。”問張邈,“今陳留北接孫豫州,南爲濟陰。孫豫州、荀鎮東,盟好也。敢問張公,山陽、濟陰如失,是時也,荀鎮東兵威於北,孫豫州進逼於南,以陳留一郡,公自度之,可勝耶?可敗耶?”張邈答道:“將敗。”陳宮說道:“風雨飄搖,此衆志成城之時也!望公不以私心而壞公義!”張邈說道:“設若無公,邈幾誤焉!”發兵五千,令援曹操。

得山陽、濟陰、陳留諸郡相助,加以李通等部兵馬,曹操兵勢復振。程立還東郡,招募壯勇,又得三千餘人,蒐集糧秣,獲數百車,領返定陶,與曹操合兵。

卻說東平國壽張城,鮑信得聞曹操兵敗,大驚。

145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十一)13 荀家五虎度陳倉(四)75 既見君子其樂如何62 忽聞北地羌人亂175 陰德獻上削賊策18 未到輕身入京時20 辛璦(中)54 膽大妄爲豫州兒91 忽然聞得故人到105 中郎人言王者器6 邯鄲陌上九月秋(六)37 生來無計避徵徭14 賊困屋中103 空有神射不得展52 受表揚威心感動165 常山中軍真倜儻(下)113 長安董卓壞五銖 廣陵荀貞制二器11 陳琳表令諸荀怒205 信到彭城看司鹽20 牽掛者何93 兵臨西華(下)20 血雨腥風洛陽城(下)18 第一天(下)16 子長忿仇求爲應16 搜山千騎入深幽(七)44 練軍方略66 尺蠖之屈,以求伸也101 許逢共上辣毒計 二袁不謀而意和77 薛禮高踞臨下問 劉備席坐從容答4 牆下相托97 趙子龍進克歷城18 未到輕身入京時2 獲名76 江東猛虎方列陣 幷州飛將已出營82 程荀陳舟船相見 孔文舉出任北海212 幽兵臨冀可謀兗3 書裡有一個錯處,向大家道歉30 奉先馳雄擊汝南94 橋瑁詐書移諸鎮 一聲雷響起風雲43 縣尉30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一)216 徵役備物籌入魯57 無信不立丈夫舉 圍而不擊事可疑61 曹刺史安定濟北212 幽兵臨冀可謀兗179 廣陵懸榻迎陳登267 荀貞之態漸梟雄181 一潘當先下襄賁15 李孟續仗劍榻前 荀公達夜還如意78 聞聽道上辱郡丞(上)93 兵臨西華(下)68 志懷霜雪曹孟德(中)111 朝中爭鬥起風波(下)7 生死之恩何以報130 伯圭再敗龍湊渡9 督郵在此(上)17 文遠克城震弘驚(下)102 殊死鏖戰破敵營(上)55 兩千兵足滅獠寇 智淺何如相國高12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46 可憐的胡/平80 恨天失我傅南容68 三軍悄然各入屯93 兵臨西華(下)68 志懷霜雪曹孟德(中)92 虛席問賊進退意6 壓豫州取佔先機 猛劉鄧拒領校尉1 光和六年(上)262 荀休若鹽鐵開府96 賈詡憂山東再起 董卓欲求和陣前274 夏侯淵傳捷坎谷(中)6 聞寇50 呂奉先攻勝李通(下)10 曹孟德四策禦敵15 命令36 我所邀者仁民名127 三戰盡復東郡地(十二)87 再訪郡士攬爲用 軍政雖妙徒然功32 甲兵四千向神都(十二)268 詔拜鎮東得兩郡86 襲陣兵退夏侯惇(四)42 君臣自古固多疑69 尋得事由插爪牙89 煙塵卷騎分兩路 已失天時復失和3 書裡有一個錯處,向大家道歉49 傾巢之下,豈有完卵119 東郡二文鎮兗州71 寬仁信義劉玄德(上)80 故齊晏子因君顯 北遊橫連舊蘇秦(下)1 雙喜臨門(上)42 可願南下?114 曹操引兵拔寨撤11 荀家五虎度陳倉(中)114 曹操引兵拔寨撤46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十七)92 襲陣兵退夏侯惇(十)294 陳國相襄軍第一(三)160 笮融急求東海府66 延攬勇士(下)124 劉備奉使出彭城 郭嘉劃策迫薛禮(三)
145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十一)13 荀家五虎度陳倉(四)75 既見君子其樂如何62 忽聞北地羌人亂175 陰德獻上削賊策18 未到輕身入京時20 辛璦(中)54 膽大妄爲豫州兒91 忽然聞得故人到105 中郎人言王者器6 邯鄲陌上九月秋(六)37 生來無計避徵徭14 賊困屋中103 空有神射不得展52 受表揚威心感動165 常山中軍真倜儻(下)113 長安董卓壞五銖 廣陵荀貞制二器11 陳琳表令諸荀怒205 信到彭城看司鹽20 牽掛者何93 兵臨西華(下)20 血雨腥風洛陽城(下)18 第一天(下)16 子長忿仇求爲應16 搜山千騎入深幽(七)44 練軍方略66 尺蠖之屈,以求伸也101 許逢共上辣毒計 二袁不謀而意和77 薛禮高踞臨下問 劉備席坐從容答4 牆下相托97 趙子龍進克歷城18 未到輕身入京時2 獲名76 江東猛虎方列陣 幷州飛將已出營82 程荀陳舟船相見 孔文舉出任北海212 幽兵臨冀可謀兗3 書裡有一個錯處,向大家道歉30 奉先馳雄擊汝南94 橋瑁詐書移諸鎮 一聲雷響起風雲43 縣尉30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一)216 徵役備物籌入魯57 無信不立丈夫舉 圍而不擊事可疑61 曹刺史安定濟北212 幽兵臨冀可謀兗179 廣陵懸榻迎陳登267 荀貞之態漸梟雄181 一潘當先下襄賁15 李孟續仗劍榻前 荀公達夜還如意78 聞聽道上辱郡丞(上)93 兵臨西華(下)68 志懷霜雪曹孟德(中)111 朝中爭鬥起風波(下)7 生死之恩何以報130 伯圭再敗龍湊渡9 督郵在此(上)17 文遠克城震弘驚(下)102 殊死鏖戰破敵營(上)55 兩千兵足滅獠寇 智淺何如相國高12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46 可憐的胡/平80 恨天失我傅南容68 三軍悄然各入屯93 兵臨西華(下)68 志懷霜雪曹孟德(中)92 虛席問賊進退意6 壓豫州取佔先機 猛劉鄧拒領校尉1 光和六年(上)262 荀休若鹽鐵開府96 賈詡憂山東再起 董卓欲求和陣前274 夏侯淵傳捷坎谷(中)6 聞寇50 呂奉先攻勝李通(下)10 曹孟德四策禦敵15 命令36 我所邀者仁民名127 三戰盡復東郡地(十二)87 再訪郡士攬爲用 軍政雖妙徒然功32 甲兵四千向神都(十二)268 詔拜鎮東得兩郡86 襲陣兵退夏侯惇(四)42 君臣自古固多疑69 尋得事由插爪牙89 煙塵卷騎分兩路 已失天時復失和3 書裡有一個錯處,向大家道歉49 傾巢之下,豈有完卵119 東郡二文鎮兗州71 寬仁信義劉玄德(上)80 故齊晏子因君顯 北遊橫連舊蘇秦(下)1 雙喜臨門(上)42 可願南下?114 曹操引兵拔寨撤11 荀家五虎度陳倉(中)114 曹操引兵拔寨撤46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十七)92 襲陣兵退夏侯惇(十)294 陳國相襄軍第一(三)160 笮融急求東海府66 延攬勇士(下)124 劉備奉使出彭城 郭嘉劃策迫薛禮(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