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 空有神射不得展

本朝順帝年間,距現在大約六七十年前,也有一位叫吳資的太守,泰山郡人,是爲巴郡太守。

這位巴郡吳太守在巴郡的任上時,風調雨順,幾乎豐收的年景不斷,因此他頗被當地的士民愛戴,郡人歌之曰“習習晨風動,澍雨潤乎苗。我後恤時務,我民以優饒”。在這位吳太守離任巴郡之後,郡人思慕,又曰:“望遠忽不見,惆悵嘗低徊。恩澤實難忘,悠悠心永懷”。

這兩首所謂的歌謠,用字講究,韻調合律,明顯是巴郡士人,沒準兒就是這位吳太守郡府中的某個筆桿子所作,絕非是鄉野百姓自發所歌的,但不管怎麼樣,至少此吳太守留名至今。

和這一位同名同姓、官職也相同的吳巴郡相比,而下的濟陰太守吳資,卻就顯得差了不少。

實事求是的說,但凡能在兗州、豫州這樣的海內大州中,擔任郡守的,百餘年來,無不都是出衆之士,或者才幹過人,或者德望清高,至不濟,也得有權貴的背景,畢竟兗州、豫州文化發達,州內最不缺的就是讀書人、就是清議結黨的名士,沒點能耐的,還真是在這裡站不穩腳。

就拿於下的山陽、濟陰、東郡、陳留四處來說,現任的太守,山陽袁遺,那是袁家子弟;東郡曹操,本身的才略不提,其家也是漢室豪貴;陳留張邈,“八廚”之一。再有李瓚,乃是一等一的大名士李膺之子,現爲東平相。就算是小的不能再小,只有三縣之地,南北、東西各不過二百里遠近,曹操、荀貞剛在那裡大打了一場的任城國,其歷任的太守也俱是來頭不凡,如此前的劉儒、楊秉等等,要麼是名滿天下,要麼是三公之後,又抑或同時身兼二者。

濟陰太守吳資,在他們其中,確是就顯得默然無聞了些。

但這不代表吳資沒有能力。

吳資在濟陰爲太守已有數年,擢用本地士子,愛護百姓,亦是很被濟陰士民稱讚的。

唯是他欠缺軍略之才,故是在黃巾、董卓相繼亂後的當下亂世之中,未免有點力不從心。

不過與張邈不同,吳資沒有什麼野心。

因此,曹操上次檄召濟陰郡兵,吳資當即遵令;這回,曹操叫他遣兵出定陶,佯援昌邑,他亦絲毫不作拒絕,得到曹操的傳文當時,他便喚來帳下的騎督將楊章,給其兵馬千人,命之奉令行事。

楊章得了兵符,到營中取了步騎千人,未做耽擱,即出定陶,渡過濟水,赴昌邑而去。

一路之上,楊章果然大張旗幟,人馬在後,聲勢先行。

向東行了約六十里地,出了濟陰郡界,再往前行,就是山陽郡的昌邑縣地了。

一騎從北邊馳來,自稱是劉若、史渙的部曲,求見楊章。

楊章在中軍,勒馬道邊,候這騎來到,見他滿面風塵,知是路上疾行之故,問道:“劉校尉可已到濟水北岸?”

那騎下馬,恭謹地垂手而立,答道:“劉校尉與史司馬,出了乘氏以後,擇小路潛行,因是走的小路,又要隱匿行跡,半路上且遇到了數百盜賊,鬥了一戰,將之盡殺,故而路上慢了些。小人奉令來尋督將時,劉校尉、史司馬部,離昌邑北的濟水渡口,還有二十里。”

乘氏的東北邊、鉅野的西邊,有一片大澤,方圓數百里,汪洋無盡,即是鼎鼎大名的大野澤,又叫鉅野澤。此澤佔地已廣,沿岸並多草木、蘆葦,往常天下無事時,此處就常有盜賊聚集,如今海內戰亂,百姓流離,不少都逃到了這裡,加上黃巾的潰兵殘部,澤中的賊寇,卻是遠比往昔爲多了。賊寇一多,膽子就壯,少不了出來到周邊的縣、鄉掠奪。

劉若、史渙及兩人所部,半道上碰到的,就是這麼一股大野澤的盜賊。

楊章是濟陰本地人,而且其家就在乘氏,對大野澤的情況絲毫也不陌生,聽了那騎如此回答,點了點頭,說道:“碰到的那股盜賊,想是大野澤的賊寇了吧?”

“正是。”

楊章嘆道:“我郡府君吳公,早就想整治一下大野澤,把隱匿其間的賊寇,悉數剿滅了。奈何先有黃巾之亂,繼有荀貞之侵我兗境。吳公竟是不得遂意。真是苦了沿澤諸縣的百姓!劉校尉、史司馬今誅其衆數百,亦算是爲我濟陰的生民稍微除害!”

那奉令來尋楊章的騎士,僅是個勇悍的兵卒罷了,聽不出來楊章話中皮裡陽秋的含義。

李通等奉曹操之令,在乘氏屯駐已然頗久,屯駐期間,除了時常問乘氏縣的縣令索要糧餉、酒肉之外,對地方上的治安則是半點不管。大野澤的西南頭,離乘氏僅四十來裡地,然而李通等對澤中的賊寇卻是視若無睹,任其擄掠鄉、邑。

楊章聞同鄉的士人說過此事,自就難免會對李通等小有微詞。

楊章這是不理解曹操的苦處。曹操怎會不知大野澤的賊寇,是濟陰的一個禍害?曹操不是無情無義的人,對百姓,他也是很懷憐憫的。只是,曹操剛出任兗州刺史,根基尚且未穩,爲了不引起吳資的警惕和敵視,故而,他才交代李通,不許摻和濟陰郡內部的軍、政各項事宜。

那騎士答道:“是。”

楊章問道:“劉校尉、史司馬遣你來,是爲何事?”

“劉校尉、史司馬遣小人偷渡濟水,南下來尋督將,是爲看看督將領兵行到何地了。劉校尉請督將,儘量加快進軍的速度,以吸引濟水北岸徐州軍將許顯的視線,從而好方便劉校尉引部渡河。”

“許顯部現在何處?”

“其主力何在,目前不知,但濟水沿岸的渡口,根據我部斥候的偵查,都有徐州的騎兵出沒。”

楊章聽到這裡,明白了劉若、史渙爲何會要求他加快行軍的速度,心道:“原來是濟水北岸的諸個渡口,皆有徐州的偵騎。劉若、史渙現下可以暫隱匿行蹤,但一旦開始渡河,那麼在這種情況下,就勢必會被許顯部的偵騎發現行蹤。

“而許顯部的主力何在,劉若、史渙到現在也還沒有搞清楚。如此一來,就極有可能會出現劉若、史渙正在渡河的功夫,許顯部的徐州兵士突然殺到。半渡而擊,劉若、史渙敗之必矣。”

既清楚了劉若、史渙眼下面臨的困境,楊章遂便說道,“我知道了。你回去告與劉校尉、史司馬,就說我兩天之內,就可抵至昌邑城外。”

那騎士應道:“是。”

向楊章行了個軍中禮,翻身上馬,也不休息,便就馬不停蹄,趕回去覆命了。

楊章傳下軍令,命將士加快行進。

行軍至暮,夜宿一晚。

翌日一早,拔營繼行。

路經一亭,亭舍已然敗落,舍內荒草叢生,無有一人。

兩頭狐狸,蹲在頹倒的門扉邊,探頭探腦地朝路上的這支軍馬窺視。

楊章技癢,取出弓矢,搭弓而射,兩支箭,連珠而出。

兩頭狐狸連反應的機會都沒有,瞬間分被二箭刺死。楊章用的弓強,二箭射死了兩狐後,去勢猶勁,刺入了地面。卻是把兩狐的屍體牢牢地定住在了地上。

從在其側的數十騎兵,齊聲叫好。

兩騎馳奔過去,把那箭矢拽起,提了兩狐過來。

兩頭狐狸都是黃色,皮毛尋常,且髒兮兮的,很不好看。

楊章瞟了眼,笑道:“賞給你們了!”

濟陰、山陽接壤,楊章很熟悉山陽的地理。

此亭名叫金亭。過了此亭,再走不到二十里,即是昌邑縣城。

楊章收起弓矢,心中想道:“府君囑咐於我,說曹東郡言道:徐州兵或會搶佔樑丘城,以遏我部的道路。然我昨日遣出的斥候,今晨歸來稟報,說樑丘城尚在山陽郡兵的控制下,山陽郡府的五官掾檀節親帶了兵馬四百,守衛甚嚴,內外並無徐州兵的身影。

“莫徐州兵是因爲被東緡縣阻隔,故此不得在我部到前,將樑丘搶佔麼?若果是如此,曹兗州又何必兵分兩路?只管一路從定陶而出,往援昌邑,不就行了?”

楊章知道曹操有擅長用兵的名聲,倒也不因曹操的任城之敗而就小看於他,反覆思量,來回斟酌,又想道,“曹兗州非不知兵者,他既然認爲徐州兵會搶佔樑丘,那麼就必然有他的道理。我不可大意。當再遣斥候,前去打探,務必要探查透徹。”

就暫駐不前,又選了斥候數人,命往樑丘打探。

樑丘在昌邑城西南的三四十里處。

楊章的部曲,現下也在昌邑城的西南方向,正好位處在昌邑、樑丘一線的中間往東。如果把楊章現在所處的位置,和昌邑、樑丘這兩個位置,互相連成線,三點恰形成一個三角形。

換言之,如是不顧樑丘,楊章徑直趕赴昌邑,而徐州兵卻在樑丘的話,那楊章部隊的後背就等於是暴露給了徐州兵。這是兵家大忌。也就難怪他這般小心了。

遣出的斥候中午歸來,稟與楊章:“小人等到了樑丘,沒能入城,但山陽郡府的五官掾檀公,在城頭與小人等進行了對話。據他說,近日以來,一直都沒見有徐州兵出現附近。”

楊章徹底放下了心,一邊派人趕緊回定陶稟報吳資,陳說樑丘還在昌邑之手的事情,請吳資考慮要不要再遣兵馬來援昌邑;一邊率領部隊,開始繼續東進。

行到近暮,昌邑城池已可遙見。

昌邑是座較大的城,縱橫皆六裡,周長十餘里。

在城邑縣東南方向十里許處,有座山,就是山陽郡主簿劉巍提到的“陽山、金鄉山”兩山中的陽山。在陽山的西北五里外和北邊不遠,又各有兩山,一名葛山,一名魚山。因爲陽山在諸山之陽,故得此名。早年間,山陽郡的郡城便在陽山下。

陽山以美石衆多出名,和葛山、魚山,並肩聳立,拱衛昌邑的西北。

因爲此數山離昌邑都不遠,故而,在看到昌邑縣城的時候,這幾座山黑綠的峰體,也映入到了楊章的眼簾。

西北羣山,北爲濟水,昌邑坐落其中。

水光山色,景色優美。

楊章記起他小時候,他的父親曾帶他來昌邑訪友。

昌邑縣內行人如織,人聲鼎沸,端得摩肩接踵,揮汗如雨,入城之時,亦如而下,是傍晚的時分,縣中各里的百姓,家家升起炊煙。

那種熱鬧、喧譁而充滿煙火氣息的市井味,使楊章深深銘記,難以忘懷。

“往日不可追矣!也不知何年何月,我兗州大地、我華夏神州,可以戰火弭滅,百姓可以再安居樂業!”

楊章方自慨嘆不已,忽聞兵士騷亂。

跟從他身邊的騎兵中,好幾人不約而同地指向東邊,驚慌叫喊:“督將,快看!”

楊章轉目看去,一支騎兵,沿着東邊的官道,向他們這裡疾馳而來。

這支騎兵的速度非常快,轉眼已至近前。

一面紅底的大旗在這支騎兵部隊中間,上邊寫着五個黑字:“鷹揚將軍辛”。

楊章立刻猜到了這支騎兵是哪裡的部隊。

鷹揚將軍辛璦,乃是徐州荀貞帳下威名赫赫的上將,這支騎兵,不用說,肯定是徐州兵馬了。

楊章來不及去想辛璦及其部曲是從何處冒出來的,急忙命令左右的騎兵立刻上去迎敵,指揮餘下的步卒列陣,試圖能夠趁本部騎兵阻擊辛璦的時間,佈置出一個防守的陣型。

他的想法很快落空。

那數十濟陰騎兵,才迎上辛璦的部隊,交手未及半合,即被殺散。

徐州騎兵叱吒呼叫,驅馬挾矛,殺向楊章部的步卒。楊章部的步卒頓時大亂,多半的士卒丟下兵械,轉身就逃。隊列亂成一團,你擁我擠,自相踐踏。

楊章卻有膽勇,挽弓拈箭,引親兵十餘騎,催馬繞過混亂的步卒,馳到徐州騎兵的南邊側翼,望能靠着自己的射術,射殺掉徐州騎兵的一二將校,以盼可以藉此,暫時阻止住他們進攻的勢頭。

七八個徐州甲騎的護衛下,一騎躍馬騁前。

楊章注意到他鎧甲精良,料到此人定是這部徐州騎兵的勇將,便引弓急射。

箭矢射及,不意那騎的鎧甲着實太好,楊章所用,縱是強弓,也不能把箭矢射入。

那騎扭臉往楊章這邊看來。

楊章見他臉上戴着個青銅面具。

這騎兜轉馬頭,風馳電掣也似,奔近楊章馬前。楊章撥馬欲走,被這騎追上。這騎把手中的長矛刺出,打在楊章的甲上。巨大的衝擊力,使得楊章坐馬不穩,掉到地下。

跟從於這騎身邊的數騎,有的截擊趕來救援的楊章親兵,有兩個從馬上跳下,按住楊章,將之殺了,砍下首級,懸掛馬頭。

楊章的親兵見楊章戰死,俱無鬥志,四散逃走。

戴着面具的,自是辛璦。

辛璦麾衆掩殺,楊章部的兵卒,或死或降。

59 劉玄德鄉亭殺吏 荀貞之道邊得民41 雄豪滿座乳虎聲(下)7 計劃37 會師(下)34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五)81 捕拿張直(上)88 風捲雷動誅鄴趙(四)44 許仲程偃106 孫堅使從豫州來16 燕趙意氣多豪俠(下)53 送糧4 邯鄲陌上九月秋(四)81 捕拿張直(上)18 搜山千騎入深幽(九)55 孟德引兵還東郡27 蘇合湯餅孰爲香88 風捲雷動誅鄴趙(四)71 俊將徐緄孫家甥 佯取伊闕攻太谷15 問世間誰主沉浮82 光陰似苒流如箭115 且行且戰五百里(下)56 橋蕤稱權當知變 文直再入魯陽城151 沙丘臺上舊時月(六)85 襲陣兵退夏侯惇(三)87 再訪郡士攬爲用 軍政雖妙徒然功143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十)81 捕拿張直(上)13 荀家五虎度陳倉(四)21 黃帝邢德有之乎14 荀家五虎度陳倉(五)9 書箋反覆修棧道92 兵臨西華(中)153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84 捕拿張直(下)129 廣陵兵動徐方沸 魯陽坐視豫州盟(二)20 屯田從來積糧策91 卸甲擦傷慰功績 大樹司馬人口傳191 唯天子方有王命85 威震陽翟(下)83 訪賢非爲邀名故 羣鳥投巢廣陵城120 三戰盡復東郡地(五)91 襲陣兵退夏侯惇(九)108 轉戰十縣歸平輿(中)36 爭鋒唯數劉鄧勁 誇功最推高素雄232 前軍輕剽入任城82 了卻山中寇賊事(六)5 冀董幽田兩名俊13 孔德再獻明良策 江東猛虎孫文臺82 程荀陳舟船相見 孔文舉出任北海14 性格65 邀得念舊仁厚名291 王太守課政州最(四)59 文若誓願扶漢室 貞之笑辱董仲穎150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46 盜馬40 鐵營22 甲兵四千向神都(中)216 徵役備物籌入魯150 沙丘臺上舊時月(五)16 虎狼之威(上)15 命令81 了卻山中寇賊事(五)27 將之慎者其有五 君侯良計在腹中73 忠孝勇武167 滿營呼擁張益德(上)33 偏師掠潁橋蕤橫205 信到彭城看司鹽29 盤點籌劃52 佳客翩翩洛陽來(中)34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五)18 第一天(下)90 襲陣兵退夏侯惇(八)121 三戰盡復東郡地(六)40 荀攸之志16 子長忿仇求爲應35 鄉吏殘民118 謀議取徐分優劣 戰起要在以速勝5 當民兵預備役遇到野戰軍,後者華麗敗退了41 虛虛實實149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十六)177 樂進單騎入彭城(下)295 陳國相襄軍第一(四)37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八)16 五日九戰(上)159 趙子龍三捷擊相103 空有神射不得展28 辰彼碩女118 謀議取徐分優劣 戰起要在以速勝75 曹純少貴氣吞虎9 結交158 劉玄德兩戰援徐5 當民兵預備役遇到野戰軍,後者華麗敗退了40 荀攸之志97 趙子龍進克歷城23 市中美人56 行若純儒實懷詭156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41 效果27 將之慎者其有五 君侯良計在腹中31 程普諫止回師救
59 劉玄德鄉亭殺吏 荀貞之道邊得民41 雄豪滿座乳虎聲(下)7 計劃37 會師(下)34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五)81 捕拿張直(上)88 風捲雷動誅鄴趙(四)44 許仲程偃106 孫堅使從豫州來16 燕趙意氣多豪俠(下)53 送糧4 邯鄲陌上九月秋(四)81 捕拿張直(上)18 搜山千騎入深幽(九)55 孟德引兵還東郡27 蘇合湯餅孰爲香88 風捲雷動誅鄴趙(四)71 俊將徐緄孫家甥 佯取伊闕攻太谷15 問世間誰主沉浮82 光陰似苒流如箭115 且行且戰五百里(下)56 橋蕤稱權當知變 文直再入魯陽城151 沙丘臺上舊時月(六)85 襲陣兵退夏侯惇(三)87 再訪郡士攬爲用 軍政雖妙徒然功143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十)81 捕拿張直(上)13 荀家五虎度陳倉(四)21 黃帝邢德有之乎14 荀家五虎度陳倉(五)9 書箋反覆修棧道92 兵臨西華(中)153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84 捕拿張直(下)129 廣陵兵動徐方沸 魯陽坐視豫州盟(二)20 屯田從來積糧策91 卸甲擦傷慰功績 大樹司馬人口傳191 唯天子方有王命85 威震陽翟(下)83 訪賢非爲邀名故 羣鳥投巢廣陵城120 三戰盡復東郡地(五)91 襲陣兵退夏侯惇(九)108 轉戰十縣歸平輿(中)36 爭鋒唯數劉鄧勁 誇功最推高素雄232 前軍輕剽入任城82 了卻山中寇賊事(六)5 冀董幽田兩名俊13 孔德再獻明良策 江東猛虎孫文臺82 程荀陳舟船相見 孔文舉出任北海14 性格65 邀得念舊仁厚名291 王太守課政州最(四)59 文若誓願扶漢室 貞之笑辱董仲穎150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46 盜馬40 鐵營22 甲兵四千向神都(中)216 徵役備物籌入魯150 沙丘臺上舊時月(五)16 虎狼之威(上)15 命令81 了卻山中寇賊事(五)27 將之慎者其有五 君侯良計在腹中73 忠孝勇武167 滿營呼擁張益德(上)33 偏師掠潁橋蕤橫205 信到彭城看司鹽29 盤點籌劃52 佳客翩翩洛陽來(中)34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五)18 第一天(下)90 襲陣兵退夏侯惇(八)121 三戰盡復東郡地(六)40 荀攸之志16 子長忿仇求爲應35 鄉吏殘民118 謀議取徐分優劣 戰起要在以速勝5 當民兵預備役遇到野戰軍,後者華麗敗退了41 虛虛實實149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十六)177 樂進單騎入彭城(下)295 陳國相襄軍第一(四)37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八)16 五日九戰(上)159 趙子龍三捷擊相103 空有神射不得展28 辰彼碩女118 謀議取徐分優劣 戰起要在以速勝75 曹純少貴氣吞虎9 結交158 劉玄德兩戰援徐5 當民兵預備役遇到野戰軍,後者華麗敗退了40 荀攸之志97 趙子龍進克歷城23 市中美人56 行若純儒實懷詭156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41 效果27 將之慎者其有五 君侯良計在腹中31 程普諫止回師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