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生死之恩何以報

孫堅蹙起眉頭,不滿地說道:“我與貞之乃是故交,久別重逢,何其喜也?昨晚宴席上,我見你就心不在焉的,此時又吞吞吐吐、面帶憂容,究是何故?”

“君侯,我有一憂。“

“何憂?”

“君侯與荀君固是舊識,可荀君現被朝廷通捕,……趙常侍何人也?天子呼爲阿母!今其一怒,天下吏士無不奮發思爲效命,荀君今至長沙,萬一走露消息,我擔憂會牽累到君侯。”

“這是什麼話!”

“君侯與方伯不睦,萬一?”

“君侯與方伯不睦”,這說的是孫堅和荊州刺史王叡不和的事。

王叡出身琅琊王氏,琅琊王家現在雖沒有後世如東晉時期那麼興盛、顯赫,可也已經是一個較爲有名的士族了,相比之下,孫堅出身低微,所以王叡不大看得起他,儘管零陵、桂陽的叛亂全是依靠了孫堅之力才被平定的,可王叡以孫堅爲“武官”,“言頗輕之”。

孫堅的確是以軍功起家的,可他現下不管怎麼說,也是二千石的太守了,王叡卻仍以“武官”,也就是“武夫”來看他,孫堅當然不滿。

這麼一來,兩人就不和了,不過王叡是士人,又是刺史,孫堅也沒辦法他,只能忍氣。

“萬一什麼?”

“萬一荀君來投君侯之事被人發現,告密與方伯?”

“你不必說了!”孫堅勃然大怒,赤足跳到地上,戟指斥道,“汝又不是不知,昔在汝南,我陷賊險死,貞之驅率勇敢,赴危蹈血、親犯鋒鏑而救下了我的性命,此生死之恩也,雖死難報!他今因忠義而獲難,不遠數千裡前來投我,我如拒之郡外,試問:海內豪傑將會如何看我?此等不義之事,又豈是我孫堅會做的?既然貞之信任我,我就不能辜負他的這份信任!”

“可是君侯!萬一被人發現荀君,萬一有人告密,肯定會牽累到君侯,那時又該怎麼辦?”

“越境擊零陵、桂陽賊時,我說過一句話:‘以此獲罪,何愧海內’?現在我還是這句話!”

“君侯,你即便不慮自身,也要想想我阿姊,想想策兒、權兒他們啊!

“吾寧留義於妻、子,亦不願無義於貞之。”

吳景還要再勸,孫堅止了他,斬釘截鐵地說道:“寧死,我也不能負了貞之!”

吳景比孫堅小很多,他與他姐姐吳氏早失父母,無有倚靠,自吳氏嫁給孫堅後,他便常從在孫堅左右,孫堅早年討會稽妖賊許昌時他就跟着一起征戰疆場,後來孫堅去徐州爲吏,他和他姐姐也一同跟從,再後來孫堅討黃巾、從擊邊章和韓遂,他也皆在軍中。

可以這麼說,孫堅對吳景而言之,既是姊婿,也如父長。

孫堅的態度這麼堅決,吳景也不敢再勸了,只得無奈地長嘆一聲,辭別出去了。

吳景出去了,孫堅卻越想越生氣,披衣出門,想去找吳氏,讓吳氏再好好罵吳景一頓。

剛出門,迎頭就見吳氏沿着長廊而來。

孫堅倚在門口,等她近前,劈頭就說:“汝弟實在讓人生氣!”

吳氏愕然,問道:“怎麼了?”

吳氏身後跟了兩個婢女,孫堅瞧了她倆一眼,令去到遠處,然後帶着吳氏回入屋中,把剛纔的事情講了一遍。

吳氏莞爾一笑,說道:“妾弟也是關心夫君,這有什麼可生氣的?”

“我不是氣他關心我,而是氣他到現在居然還不知道我孫堅是什麼樣的人!”

“夫君自然是個重義的英雄豪傑。”

孫堅當年聘娶吳氏的時候,因他出身寒微、任俠輕脫,所以吳家的親戚不願意,但吳氏卻願意嫁給他,所以他與吳氏素來恩愛,此時聽了吳氏的款款細語入耳,氣消了些。

他說道:“昨與貞之久別重見,歡喜愉悅,飲酒達旦,不覺大醉,所以未能歸屋就寢,尚請夫人勿怪。”

“夫君與荀君故友重逢,自是難免歡愉醉酒,妾卻非是爲怪罪夫君而來的。”

“噢?那是爲了何事?”

“是爲了策兒而來。”

“策兒?”

吳氏問道:“夫君,妾聞荀君昨天給策兒取了一字?”

“策兒對你說的吧?是啊,貞之給策兒起了一字,叫‘伯符’,我很喜歡。”

“妾又聞荀君甚喜策兒,對夫君說‘生子當如孫伯符’,又對夫君說‘生無所願,唯願能有子如策兒’?”

“是啊。……這也是策兒對你說的吧?”

吳氏點了點頭,說道:“夫君,既然荀君這麼喜歡策兒,妾有一愚見,不知可否?”

“夫人有何高見?”

“何不索性便讓策兒拜荀君爲師?”

孫堅楞了一愣,旋即大喜,一把握住吳氏的手,歡快笑道:“好,好,當然好!夫人此見,正合吾意!”

就如早年的張儉、範滂等黨人一樣,荀貞的名聲現已是遠播天下,孫策如能拜到他的門下,對孫策將來的前途當然是有百利而無一害。

荀貞說他平生無所願,唯願有子如孫策,孫堅則是平生無所恨,唯恨非爲士族子。

孫堅現而今有戰功、有權勢、有高爵,唯一的短板就是家聲低微,他本人又讀書少,沒什麼學問,沒有士人的身份,因此被王叡看不起,連長沙本郡的士族大多對他也淡淡的,他可以忍下這口氣,卻不願兒子們將來也像他這樣。

——事實上,孫堅之所以寧死也不出賣荀貞,一方面固是因爲荀貞與他以義結,對他有救命之恩,另一個方面卻也是因爲荀貞士人的身份,潁陰荀氏是知名國家的大士族,荀貞作爲荀氏子弟,在有難的時候,卻誰也不去投奔,而單單來投奔他孫文臺,他甚覺榮耀。

所以,吳氏一提出來讓孫策拜入荀貞門下,他立刻就表示贊同。

以荀氏的家聲、以荀貞現在的名望,即使孫策在荀貞門下學不到高深的經術,對孫策也是有極大的好處的。

孫堅被吳景攪壞的心情頓時變好了起來,他不顧病酒頭疼,當即起身,說道:“我這就去找貞之。”問吳氏,“策兒呢?把他叫來,跟我一塊兒去!”興沖沖地往外就走。

吳氏忙阻住了他,笑道:“夫君且慢。”

“夫人還有何事?”

“夫君是剛睡起吧?”

“是啊。”

“夫君尚是剛剛睡起,何況荀君?荀君遠路而來,路途辛苦,昨夜又醉,此時還不一定睡起,夫君何必心急?”

孫堅恍然,撫額說道:“要非夫人提醒,我險成擾人清夢的惡客!”出到門外,把遠處的那兩個婢女叫來,吩咐說道,“去看看荀君睡起了沒有?”與這兩個婢女說話時,他才注意到這兩個婢女各捧着一個漆木方盒,回顧屋內,問吳氏,“這是?”

吳氏盈盈起身,來到門邊,接過一個方盒,笑道:“夫君昨夜未歸,妾知夫君必醉,故熬瞭解酒之湯。”下巴輕輕翹起,點向另一個婢女手中的方盒,“那個則是給荀君備的。”

孫堅慨然嘆道:“堅今生能得夫人爲妻,幸何如之!”

57 我爲君取彼良駒(三)43 爲今之計61 五更鼓角聲悲壯(中)48 袁太尉滿門被斬 賈文和獻策分擊83 威震陽翟(上)13 搜山千騎入深幽(四)53 滅族(上)34 孟塗敢棄夜襲利74 花開是爲迎卿來46 治平天下捨我其誰33 鸞鳳擇良木而棲17 身負海內盛名望 雲起河內亦如龍13 孔德再獻明良策 江東猛虎孫文臺179 廣陵懸榻迎陳登120 三戰盡復東郡地(五)97 趙子龍進克歷城102 殊死鏖戰破敵營(上)98 戲忠建言攻山陽19 圍不赦以威生仁55 此子乃忠直奇節士36 天下之中洛之陽34 馮家25 郡府迴文106 忠壯引來海內重 張紘迎願獻綿薄51 動手前夜79 呂布既遁援將到 兩路先取胡文才72 寧舍濟北取任城264 軍旗紛至聚昌邑琢磨下情節走向,明天更220 陶恭祖數求歸鄉102 欲攻昌邑先斷援152 沙丘臺上舊時月(七)73 贈馬劉備關張喜90 襲陣兵退夏侯惇(八)104 彈棋最妙是長斜21 辛璦(下)54 詐死138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四)57 無信不立丈夫舉 圍而不擊事可疑68 志懷霜雪曹孟德(中)79 冠軍將呼太史慈(一)6 聞寇75 許縣陳氏99 郭奉孝惑敵擾鉅野23 甲兵四千向神都(三)13 倏忽如白駒過隙11 前倨後恭因何故15 問世間誰主沉浮275 夏侯淵傳捷坎谷(下)88 風捲雷動誅鄴趙(四)44 以退爲進郎陵說75 欺上弄假國之賊32 君爲虎士28 辰彼碩女81 琅琊太守牢騷盛 孔明當年正少年76 聚於今宵兮歡樂極22 文聘(上)27 如夢35 甲兵四千向神都(十五)45 虎膽奸雄86 慈仁兵則不能使 將軍臨機最無情67 鳳集西鄉(上)13 典韋169 滿營呼擁張益德(下)97 孫文臺單騎陷陣12 琴心劍膽13 荀君有召11 雪夜攻莊293 陳國相襄軍第一(二)68 三軍悄然各入屯104 陶恭祖待以時變 荀貞之只爭朝夕72 寧舍濟北取任城44 龍騰潛淵風雲匯 再得虎臣潘與凌31 甲兵四千向神都(十一)47 將軍何嘗真無情65 歸來解甲抵足眠74 太谷甲士逆戰敗 前頭報來呂奉先137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三)33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四)4 豫州乳虎第一威46 離間難離明智主 讒言每自小人來34 孟塗敢棄夜襲利64 其疾如風侵略如火33 破敵(下)15 原盼勸賊43 李通難擇良木棲121 三戰盡復東郡地(六)145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十二)76 江東猛虎方列陣 幷州飛將已出營1 謀北要在泰山郡40 蹴鞠188 聚得幹才羽愈豐(上)3 道左遇貴31 除惡務盡69 樂文謙領兵北上9 結交25 再勝206 萬金不如一文重121 陳羣籌糧械頗備 荀彧薦高才使彭81 冠軍將呼太史慈(三)
57 我爲君取彼良駒(三)43 爲今之計61 五更鼓角聲悲壯(中)48 袁太尉滿門被斬 賈文和獻策分擊83 威震陽翟(上)13 搜山千騎入深幽(四)53 滅族(上)34 孟塗敢棄夜襲利74 花開是爲迎卿來46 治平天下捨我其誰33 鸞鳳擇良木而棲17 身負海內盛名望 雲起河內亦如龍13 孔德再獻明良策 江東猛虎孫文臺179 廣陵懸榻迎陳登120 三戰盡復東郡地(五)97 趙子龍進克歷城102 殊死鏖戰破敵營(上)98 戲忠建言攻山陽19 圍不赦以威生仁55 此子乃忠直奇節士36 天下之中洛之陽34 馮家25 郡府迴文106 忠壯引來海內重 張紘迎願獻綿薄51 動手前夜79 呂布既遁援將到 兩路先取胡文才72 寧舍濟北取任城264 軍旗紛至聚昌邑琢磨下情節走向,明天更220 陶恭祖數求歸鄉102 欲攻昌邑先斷援152 沙丘臺上舊時月(七)73 贈馬劉備關張喜90 襲陣兵退夏侯惇(八)104 彈棋最妙是長斜21 辛璦(下)54 詐死138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四)57 無信不立丈夫舉 圍而不擊事可疑68 志懷霜雪曹孟德(中)79 冠軍將呼太史慈(一)6 聞寇75 許縣陳氏99 郭奉孝惑敵擾鉅野23 甲兵四千向神都(三)13 倏忽如白駒過隙11 前倨後恭因何故15 問世間誰主沉浮275 夏侯淵傳捷坎谷(下)88 風捲雷動誅鄴趙(四)44 以退爲進郎陵說75 欺上弄假國之賊32 君爲虎士28 辰彼碩女81 琅琊太守牢騷盛 孔明當年正少年76 聚於今宵兮歡樂極22 文聘(上)27 如夢35 甲兵四千向神都(十五)45 虎膽奸雄86 慈仁兵則不能使 將軍臨機最無情67 鳳集西鄉(上)13 典韋169 滿營呼擁張益德(下)97 孫文臺單騎陷陣12 琴心劍膽13 荀君有召11 雪夜攻莊293 陳國相襄軍第一(二)68 三軍悄然各入屯104 陶恭祖待以時變 荀貞之只爭朝夕72 寧舍濟北取任城44 龍騰潛淵風雲匯 再得虎臣潘與凌31 甲兵四千向神都(十一)47 將軍何嘗真無情65 歸來解甲抵足眠74 太谷甲士逆戰敗 前頭報來呂奉先137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三)33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四)4 豫州乳虎第一威46 離間難離明智主 讒言每自小人來34 孟塗敢棄夜襲利64 其疾如風侵略如火33 破敵(下)15 原盼勸賊43 李通難擇良木棲121 三戰盡復東郡地(六)145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十二)76 江東猛虎方列陣 幷州飛將已出營1 謀北要在泰山郡40 蹴鞠188 聚得幹才羽愈豐(上)3 道左遇貴31 除惡務盡69 樂文謙領兵北上9 結交25 再勝206 萬金不如一文重121 陳羣籌糧械頗備 荀彧薦高才使彭81 冠軍將呼太史慈(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