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 武貴立功

胡平被帶到亭舍犴獄裡邊。

他一路上問了很多遍:“你們捕我作甚?我只是博戲賭錢而已,又非殺人重罪。你們告訴我,你們是不是奉了荀貞的命令?荀貞想幹什麼?”杜買和陳褒等人都不理他。這讓他越發的忐忑不安,越發的失魂落魄。他被帶入犴獄時,夜已降臨,獄中沒有窗戶,潮溼冰冷,黑暗陰森。

繁家兄弟拿得有火把,將獄內映亮。火把的光閃爍不定,隨着繁家兄弟的走動,時而映照到牆壁上的血跡斑斑;時而映照到臨牆而放的一個矮案,案上放了好多種刑具,刑具上也到處都是暗紅色的血漬;時而映照到掛在房樑上的一個鐵環,這個玩意兒是用來懸掛犯人的。

除了案几、刑具、處處可見的血跡之外,牆邊還有個火盆,不過此時雖然深冬臘月,火盆裡卻並沒有生火。胡平又是害怕、又是冷,上下兩排牙齒不住地打架,“咯咯咯”直響。

杜買、陳褒架住他,把他扔到牆角。許仲、江禽等人也跟過來了,高甲笑道:“瞧他這一副窩囊樣,剛纔吃酒、博戲時多麼威風,這會兒卻連站都站不穩了,眼淚、鼻涕也都出來了。老杜、阿褒,你們就算現在問他,怕也審不出什麼來。以我看來,不如先把他先丟這兒凍上一晚。等他被凍清楚、凍明白了,明兒再來審也不遲。”

胡平是個聰明人,聰明人有時候就會想得多,想得多難免就會恐駭憂懼。

他縮坐到牆角,用手抱住腿,驚恐地仰頭看着杜買、陳褒、江禽、高家兄弟、繁家兄弟這些人,只覺火影憧憧中,他們這些人就像是從地獄裡來的惡鬼一般,聞着犴獄中那特有的腐朽、血腥、惡臭之味,他哀求似的說道:“杜君、許君、陳君、江君、高君、繁君,諸位君子,是小人的家主得罪了荀君,不是小人得罪了荀君啊!求你們饒了小人罷!”

杜買問許仲:“君卿,你看?”

“小高說得對,先把他丟這兒一晚,明天再來審。”

荀貞說了,誘捕、審問胡平這件事由許仲全權做主。衆人聽了,皆應諾,說笑着轉身出去。胡平眼睜睜地看着他們走,想要攔住,又不敢。火光漸漸遠去,出了犴獄的門。衆人盡數出去後,隨手把門關上,獄中復又重歸黑暗,如墨染也似,伸手不見五指。

他絕望之極,自知今番怕是難逃劫數了,渾身的力氣好像一下子就都被抽走了似的,手腳酥軟,不由自主地往邊兒上靠去,感覺碰到了一個軟乎乎的物體,下意識地摸了一下,那東西外邊似乎套了個布,摸着跟一條腿似的,隨着他的觸摸,那東西還動了一動,哼唧了一聲。

早在上古之時,國人就信巫、鬼。從前秦至今,神仙之說盛行。近數十年來,因朝政黑暗,民不聊生,加上疫病迭起,故而巫風更盛,鬼道愈熾,有許許多多的神鬼故事在民間流傳。這其中,又因爲亭舍多在荒郊野外,是爲“野亭”,加上入住的多是外鄉人,不瞭解本地風土,所以這些神鬼故事又大部分都是以亭舍、犴獄爲背景的。

胡平從小到大,也不知聽了多少此類故事。他大叫一聲,毛骨悚然,腦海裡頓時就浮現出了許多犴獄、亭舍的鬼怪傳說,狸怪?犬怪?冤魂索命?也不知哪兒來的力氣,翻身躍起,不要命地往門口衝,想要逃離這一條似腿的物體,途中因爲室內黑暗,看不到東西,接連摔了兩個跟斗。

他一邊跌跌撞撞地往外逃,一邊驚慌失措地叫道:“是什麼?是什麼?……,哪裡來的腿?哪裡來的腿?……,許君、許君!你們要問什麼?快回來,快回來!我什麼都說!”

“吱呀”一聲,門被打開,月色透進來。胡平撲過去,也不管是誰,抱住了開門之人的腳,涕淚滿面,叫道:“這獄中有鬼!這獄中有鬼!求你了,把我放出去,我什麼都說!”聽到一陣輕笑,模糊着眼擡頭看去,見是陳褒。陳褒低着頭,瞧着他,笑道:“哪裡來的鬼?”

胡平抹了把鼻涕,伸手往後指,顫聲說道:“牆角!牆角!”

許仲、杜買等人聽到了他的叫聲,也都轉回來了,站在陳褒的身後,聞言,面面相覷,不約而同地放聲大笑。杜買說道:“這無膽豎子不會是把武貴當成鬼了吧?”

胡平莫名其妙:“武、武貴?”

衆人笑得更大聲了,笑聲傳出後院,在夜色中傳出甚遠。

——這武貴自被關入犴獄後,到現在沒得釋放。荀貞走得急,把他給忘了。杜買接任亭長後,倒是想過把他給放了,但一直不得閒去請示荀貞,因此拖延至今。這大冷的天,想起來了,就丟給武貴半拉餅子,忘了也就算了,搞的武貴現在是勉強吊住一口氣,奄奄一息了,也所以,胡平摸他的時候,他只有力氣動彈一下,哼唧一聲,沒料到胡平這膽小的,竟就把他當成是鬼怪了。

陳褒笑道:“這武貴倒是荀君的福將,先是給荀君報告了一件大案子,雖然沒能因此獲功,但卻也讓咱們預先有了提防;繼而又嚇住了這胡平,還沒等咱們動刑,就什麼都肯說了。”——他口中說的這個“大案子”,指的是早先武貴爲了保命,曾告訴荀貞說陽翟黃氏想要劫北來馬商,最後證明這件事情是真的,不過沒有發生在本地,黃氏將劫案的地點改到了外地。

許仲、杜買本來商量,這胡平乃是第三家的得力干將,怕不是個弱茬兒,要想掰開他的嘴,讓他誣告第三氏,恐怕不容易,少不了嚴刑拷打,俱都提足了勁兒,做好了攻堅的準備,卻是沒有想到,一個武貴就把這個麻煩解決了。兩個人既覺得好笑,又都登時如釋重負,暗暗鬆了一口氣。

許仲往前走了兩步,負手而立,偏着頭看了看癱軟地上的胡平,心道:“打鐵趁熱。”對杜買、陳褒說道:“既然胡平什麼都願說,今兒晚上也不必再凍他了。阿褒,把他帶去外堂,咱們連夜審問。”又對江禽、高家兄弟等人說道,“你們這兩天就別回去了,都住在舍中,以防萬一。”江禽諸人按刀挺胸,大聲應諾。

將胡平帶入堂中後,按照荀貞的吩咐,杜買什麼都沒問,直接開口就問道:“你在第三家多少年了?”

“六年了。”

“那你必定知道他家的底細了?”

“是。”

“我聽說第三氏常有妖言,並經常假託神怪,以圖讖蠱惑人心,祝詛上,且有殺不辜一家三人等諸般不道的惡罪,你給我一一講來。”

“妖言?圖讖、祝詛上?殺不辜一家三人?”

如果說胡平此前只是懼怕個人的安危,但對荀貞到底想幹什麼還不太清楚的話,那麼,在聽了杜買這句話後,他已經完全明白了荀貞的用意,徹底地面如土色了。——荀貞不是想殺一兩個人爲自己報仇,而分明是想將整個的第三氏全部族誅!

妖言罪和誹謗罪常常連用。誹謗是誹謗國家朝政;妖言是指過失之語,即因不慎而說錯的話,與後世的“詐爲鬼神之語”的妖言不同,凡被加上此罪名者,必致極刑。

假託神怪、圖讖、祝詛上比妖言更厲害,凡是和它們牽連到一起的,十之**就會被戴上“大逆”的帽子,一旦立案,輕則族誅,牽連再廣一點的話,殺個成千上萬人都不是問題。

“殺不辜一家三人”,指的是類似滅門的惡行,殺人一家三口。

此三罪,皆爲“不道”。如果確定下來,連三歲小孩兒也知,第三氏定被滅族,而像胡平這樣的第三氏門下賓客,也會難逃一死。他跪在地上,口乾舌燥,這麼冷的天,汗流浹背。

他囁嚅地說道:“‘殺不辜一家三人’,第三氏確有此罪,但是不是有妖言、圖讖、祝詛上之罪,我不知道。”

許仲高坐在他的面前,伏下身子,盯着他,低聲地慢慢說道:“依律:‘先自告除其罪’。又,‘造意者重懲,從者輕處’。你只是第三氏的一個賓客,不是造意首惡,如果肯自告,荀君必能使你脫罪,而如果不肯自告,……,你覺得你還能活過今晚麼?”

“造意”就是首犯的意思。兩漢的律法強調故意和首惡,凡屬此類,必從重處罰,而若非首惡,在犯下罪行後如果能“先自告”,也就是自首的話,可以“除其罪”。

胡平先在知道“許仲”的名字後,已自知若不好好配合,必無活路,又在獄中被武貴嚇了個半死,膽氣早無,事到如今,他也不再存僥倖之心,不再抱任何幻想了。

他癱在地上楞了半晌,不知不覺想起了荀貞任職亭長、有秩以來的一些作爲,孤身登高家之門,折服高素,膽氣雄足;越境擊賊,盡顯其雷霆手段。能做下這兩件大事的,又怎麼可能是一個懦弱的人呢?又怎麼可能是一個受了侮辱不回擊、不報復的人呢?

他悲哀地想道:“第三氏,你們全看錯荀貞了!”

他終於舉起了頭,說道:“我說,我說。我自告,我自告。”

——

1,亭舍鬼怪。

“秦漢時期,諸多社會文化現象都籠罩在神秘主義的氛圍中。魯迅先生將這種時代特徵稱之爲‘巫風’、‘鬼道’,他說:‘中國本信巫,秦漢以來,神仙之說盛行,漢末又大暢巫風,而鬼道愈熾。’

“在考察這些散發着濃郁神秘氣息的現象時,我們注意到,漢代社會流傳着許多有關亭中鬼怪的故事。據筆者的統計,僅見於《風俗通義》的就有15則,其他如《搜神記》中有7則,《後漢書》中有3則,《漢武故事》中有1則。”

挨着潁川不遠的汝南郡當時“就流傳着一個令人毛骨悚然的鬼魅殺人故事”,當地人應劭(約153-196)後來在他的書中詳細記載了此事:“汝南汝陽西門亭有鬼魅,賓客宿止有死亡,其厲厭者皆亡發失精。尋問其故,雲先時頗已有怪物”。——光和三年是180年,應劭時年二十八歲。

2,祝詛上。

“祝詛上”的意思是祈禱鬼神,使降禍於所憎之人。

3,先自告除其罪。

依照案例看,並不是所有的自首都能免罪,如果是首惡,有時候也是免不了罪的。

漢武帝時淮南王謀反,案中的重要人員伍被,儘管“詣吏自告與淮南王謀反”,但是負責審理此案件的張湯卻以“(伍)被首爲王畫反計,罪無赦”爲由,將其處死。

296 陳國相襄軍第一(五)32 陽平文謙侵如火 常山子龍穩似山196 周幼平如熊舉將(中)135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二)71 此子存有難測之志60 不知諸卿欲從文從武?116 陶恭祖荏不可輕 荀友若敢問爭徐52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77 張飛宿將襲如狼(中)172 許顯臨機能應變(下)7 生死之恩何以報27 朱公偉奉天子詔87 襲陣兵退夏侯惇(五)78 唯先順勢能造勢18 捕人139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六)39 忽報胡軫襲追到 進去不知何其神3 陽翟侯扣使不遣41 虛虛實實78 好立功業潘文珪 乳虎欲奪猛虎功?34 招攬樂進121 三戰盡復東郡地(六)25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六)92 先留鋒銳鞘中掩 稍容待得變後出13 荀家五虎度陳倉(四)104 陶恭祖待以時變 荀貞之只爭朝夕88 從徵汝南(上)8 守職歲滿乃爲真38 荀攸來訪62 橋元偉恃功身滅 陶恭祖侵迫彭城81 漫笑將軍弱無膽 當斬青綬以勵氣118 欲進故退曹孟德48 雷霆36 文遠突陷潁川營(中)221 孫文臺傳請擊魯69 躋身才俊(上)72 初見一龍(下)62 其猶穿窬之盜也118 謀議取徐分優劣 戰起要在以速勝1 邯鄲陌上九月秋(一)53 下邳國荀貞得子 廣陵郡笮融逞威(三)47 天下之事何事不成35 鄉吏殘民22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三)220 陶恭祖數求歸鄉11 荀家五虎度陳倉(中)15 出城激戰27 高素三勸122 劉備奉使出彭城 郭嘉出謀迫薛禮(上)33 程偃84 廢漢帝陳留登基 察雲氣程嘉附會257 徐元直獻策危行1 謀北要在泰山郡7 每思內戰常齧指13 荀君有召44 練軍方略7 遍觀諸郡(上)87 襲陣兵退夏侯惇(五)66 延攬勇士(下)288 王太守課政州最(一)35 大勝(下)137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三)6 壓豫州取佔先機 猛劉鄧拒領校尉31 名重徐州陳元龍58 曹子孝奉令趨行13 荀成善納奉孝策118 欲進故退曹孟德106 忠壯引來海內重 張紘迎願獻綿薄121 陳羣籌糧械頗備 荀彧薦高才使彭22 枉費心機空費時171 許顯臨機能應變(中)93 驚聞曹操豫州亡 從來英雄重英雄75 曹純少貴氣吞虎228 琅琊鹽亂不足定15 李孟續仗劍榻前 荀公達夜還如意7 計劃4 邯鄲陌上九月秋(四)27 朱公偉奉天子詔114 且行且戰五百里(上)120 晝聚虎狼爭爲戰 夜宴當以軍法行61 太守行春(上)104 彈棋最妙是長斜29 鍾繇77 演武薦賢(下)10 督郵在此(下)39 雄豪滿座乳虎聲(上)225 幕府遣行三道檄9 袁公路縱虎謀北19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3 習射300 陳國相襄軍第一(九)154 沙丘臺上舊時月(九)7 秦項建言取濟南(下)17 兵者政之輔,政者兵之基(上)137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四)56 允誠書從濟北來117 三戰盡復東郡地(二)35 鼓音破曉天欲墜 文聘橫矛定軍旗144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十)65 歸來解甲抵足眠
296 陳國相襄軍第一(五)32 陽平文謙侵如火 常山子龍穩似山196 周幼平如熊舉將(中)135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二)71 此子存有難測之志60 不知諸卿欲從文從武?116 陶恭祖荏不可輕 荀友若敢問爭徐52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77 張飛宿將襲如狼(中)172 許顯臨機能應變(下)7 生死之恩何以報27 朱公偉奉天子詔87 襲陣兵退夏侯惇(五)78 唯先順勢能造勢18 捕人139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六)39 忽報胡軫襲追到 進去不知何其神3 陽翟侯扣使不遣41 虛虛實實78 好立功業潘文珪 乳虎欲奪猛虎功?34 招攬樂進121 三戰盡復東郡地(六)25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六)92 先留鋒銳鞘中掩 稍容待得變後出13 荀家五虎度陳倉(四)104 陶恭祖待以時變 荀貞之只爭朝夕88 從徵汝南(上)8 守職歲滿乃爲真38 荀攸來訪62 橋元偉恃功身滅 陶恭祖侵迫彭城81 漫笑將軍弱無膽 當斬青綬以勵氣118 欲進故退曹孟德48 雷霆36 文遠突陷潁川營(中)221 孫文臺傳請擊魯69 躋身才俊(上)72 初見一龍(下)62 其猶穿窬之盜也118 謀議取徐分優劣 戰起要在以速勝1 邯鄲陌上九月秋(一)53 下邳國荀貞得子 廣陵郡笮融逞威(三)47 天下之事何事不成35 鄉吏殘民22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三)220 陶恭祖數求歸鄉11 荀家五虎度陳倉(中)15 出城激戰27 高素三勸122 劉備奉使出彭城 郭嘉出謀迫薛禮(上)33 程偃84 廢漢帝陳留登基 察雲氣程嘉附會257 徐元直獻策危行1 謀北要在泰山郡7 每思內戰常齧指13 荀君有召44 練軍方略7 遍觀諸郡(上)87 襲陣兵退夏侯惇(五)66 延攬勇士(下)288 王太守課政州最(一)35 大勝(下)137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三)6 壓豫州取佔先機 猛劉鄧拒領校尉31 名重徐州陳元龍58 曹子孝奉令趨行13 荀成善納奉孝策118 欲進故退曹孟德106 忠壯引來海內重 張紘迎願獻綿薄121 陳羣籌糧械頗備 荀彧薦高才使彭22 枉費心機空費時171 許顯臨機能應變(中)93 驚聞曹操豫州亡 從來英雄重英雄75 曹純少貴氣吞虎228 琅琊鹽亂不足定15 李孟續仗劍榻前 荀公達夜還如意7 計劃4 邯鄲陌上九月秋(四)27 朱公偉奉天子詔114 且行且戰五百里(上)120 晝聚虎狼爭爲戰 夜宴當以軍法行61 太守行春(上)104 彈棋最妙是長斜29 鍾繇77 演武薦賢(下)10 督郵在此(下)39 雄豪滿座乳虎聲(上)225 幕府遣行三道檄9 袁公路縱虎謀北19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3 習射300 陳國相襄軍第一(九)154 沙丘臺上舊時月(九)7 秦項建言取濟南(下)17 兵者政之輔,政者兵之基(上)137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四)56 允誠書從濟北來117 三戰盡復東郡地(二)35 鼓音破曉天欲墜 文聘橫矛定軍旗144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十)65 歸來解甲抵足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