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9 卞騶黃巾待驅行

注意到荀貞的視線轉到了地圖上的魯國區域,宣康把荀成的軍報放到了旁邊兒的案上,取出了另一份軍報。這份軍報和荀成的軍報一樣,也是剛到府中,卻是許仲送來的。

在之前的幾份的軍報中,許仲說:他圍住卞縣之後,圍城三面,獨把城西空了出來,攻城數日,佯裝不克,以希望可以把魯縣、汶陽縣的黃巾引誘過來。誘敵之計奏效,魯、汶陽諸縣的黃巾果然分兵而來,許仲令彭城兵以及江鵠部的五百兵士出營阻擊之。

宣康現下手中拿着的這份最新軍報,裡邊敘述的便是接下來發生在卞縣周邊以及臧霸與騶縣黃巾作戰的戰事結果。

不等荀貞發問,宣康即念讀戰報,首先讀的是許仲部在卞縣的作戰經過和戰事結果。

大致內容是:魯、汶陽黃巾進入到了卞縣界後,見卞縣三面爲荀軍所圍,而獨缺西面,也許是因爲一則顧慮此或爲荀軍誘敵伏擊之計,擔心在城西埋伏有荀軍的伏兵,二來城西的地勢較低,不利進攻作戰之緣故,所以沒有從卞縣城西展開進攻,而是迂迴到了地勢較高的城西南,自西南方向對荀軍發起了攻勢。

來援的魯、汶陽黃巾人數不少,粗略估算,大概有近萬人之衆,多半爲精壯老卒,戰鬥力不低,並且領軍的黃巾將領久經沙場,亦頗通戰陣之術,兼稍有計略,因而攻勢一展開,就顯得很猛烈。

而相對應的,荀軍出戰迎擊的彭城兵部首先既非荀貞嫡系,其次此番入魯更非是發自自願,而完全是因爲薛禮懾於荀貞的威勢而纔不得不跟隨許仲出郡從戰的,故而鬥志不高,兩軍方一交鋒,戰未多時,彭城兵就有了卻退的趨勢。

魯、汶陽黃巾的將領見此形勢,一邊繼續催動部曲猛攻,一邊令人趁高放火。

時當暮春,草木茂盛,大火一起,鋪天蓋地,彭城兵本就有卻退之態,當此之刻,又身處低地,被火勢燎逼,煙熏火燎之下,更是兵無戰念,於是前陣後退,後陣動搖,眼看陣型就要崩壞,——此時,卞縣城中的黃巾已經蠢蠢欲動,有遣兵出城,與魯、汶陽黃巾合力並擊、內外夾攻荀軍之勢,一旦彭城兵在這個關鍵的時刻崩壞,戰局便要不可收拾了。

許仲臨機立斷,先令江鵠部的五百兵士不許後退半步,務必擋住黃巾的攻勢,同時壓住彭城兵的陣腳,又命張飛引百騎立即馳至彭城兵的後陣,斬其逃者,同時,親傳將令,撥親兵百數給周泰、蔣欽,命他兩人去到彭城兵的軍陣中,凡後退者,不論軍職,一概行軍法斬之。

周泰、蔣欽到了彭城兵的陣中後,先至前陣,後至後陣,先後斬其軍侯、司馬以上十餘人,拔屯長以代替之,又獎賞在之前作戰中表現勇敢的軍吏、兵士。

經過這一番短暫的整頓,許仲令彭城兵復戰,令道:聞鼓聲有不進者,自後斬之。戰有功者,三倍賞。——所謂“倍賞”,就是原本斬敵首一級是賞錢若干,但現在賞錢三倍。

周泰、蔣欽在整頓了彭城兵的軍紀後,沒有回到許仲的身邊,而是就地作戰於彭城兵的前部中,他兩人武勇過人,所帶又都是許仲的親兵,亦俱勇士,在和江鵠部的五百兵士合兵後,勇往直前,黃巾軍中幾無可阻擋他們的人。

前有周泰、蔣欽等和江鵠部五百兵士的勢如破竹,後有張飛及其所帶百騎的壓陣督戰,又有三倍的重賞,在親眼看過荀軍嚴酷的戰時軍紀之後,彭城兵的軍吏、士卒皆不敢再有退卻之念,由是聞鼓聲而爭赴敵。

魯、汶陽黃巾的將領急忙把部中的弓、弩手集中起來,試圖以箭雨來遏止江鵠部五百兵士和彭城兵的反攻,卻是射不能止。魯、汶陽黃巾遂大敗。卞縣城中的黃巾見此情況,遂不再敢出城與戰,而是從西門遁出,遁出後,與大敗的魯、汶陽黃巾合在一處,倉皇逃跑。

在彭城兵、江鵠部五百兵士與魯、汶陽黃巾激戰之時,許仲之所以沒有調動本部荀軍助戰,一個是爲了防備城中的黃巾出擊,再一個正是爲了防止黃巾敗後會向北、向西逃竄,如果他們向這兩個方向逃竄,那麼就達不成驅趕他們西入兗州的任城、東平等郡之目的了。

所以,在魯、汶陽黃巾和卞縣黃巾合兵後,駐在城北的荀軍部即立刻向西截擊,斷了他們向北、向西逃跑的道路,北去不行、西逃不能,魯、汶陽、卞縣的黃巾沒有別的選擇,只能向南竄逃。卞縣的南邊是泗水,虧得許仲放慢了追擊的速度,給了他們一定的渡河時間,這才使得他們在渡泗水時沒有造成太大的傷亡。

追着黃巾渡過泗水後,許仲沒有追求擴大戰果,而是就如放羊也似,驅趕着這一兩萬的黃巾向騶縣方向去,只在黃巾脫離了這個方向之後,才調兵截擊,饒是如此,在驅趕的這一路上,亦與黃巾數次交戰,而皆克勝。

卞縣離騶縣只有百餘里地,黃巾逃命情急,奔逃的速度很快,半日一夜即到了騶縣城外。

早在黃巾於卞縣城外敗北時,許仲就傳了軍令給在騶縣城外的臧霸,命他進兵至騶縣東北。

故而,當黃巾逃至騶縣城外時,本想着可以逃入城中,與騶縣黃巾會合,眼前卻出現了讓他們沒有想到的一幕,臧霸部已然列陣以待。

於是,許仲部在東,臧霸部騶縣東北、也即黃巾敗逃部隊的西南,而黃巾的敗逃部隊處於其間。

如前所述,若是爲了全殲這一部黃巾的話,仗根本就不必打到這個地步,早在泗水河北,許仲就可以把這一部黃巾全殲了,可正因爲此戰的目的是爲了驅黃巾西奔,從而使荀貞可以借追擊之名而入兗,所以纔會有當下的戰場情形,而也正是爲了此戰的這個作戰目的,爲了使荀貞入兗的藉口能夠更充足一點,到了這個時候,還不能兩面合擊,對這部黃巾進行打擊,還需要再把騶縣的黃巾調出來,以使這支黃巾的規模能夠更大一點。

所以,在包圍了這支黃巾後,許仲沒有急着展開攻勢,而是耐心等待。在這份軍報的末尾,他寫道:魯、汶陽、卞縣黃巾求救甚急,騶縣黃巾已出城,戰事如順,至遲明日即可逐此數部黃巾入兗。

聽到這裡,荀貞問道:“兗州有否動靜?山陽可有密報送至?”

111 朝中爭鬥起風波(下)73 贈馬劉備關張喜45 虎膽奸雄21 惜乎未能諸路共 定了文武建制成59 文若誓願扶漢室 貞之笑辱董仲穎5 三縣吏士迎滿道 閉門謝客因兄傷18 搜山千騎入深幽(九)84 了卻山中寇賊事(八211 撫戒刺嚇二策行78 張飛宿將襲如狼(下)232 前軍輕剽入任城95 會師城下(中)11 朋黨53 此非常人所能爲也76 貴顯何氏兩將軍48 正旦之日58 剛孝好義朱公偉(上)191 唯天子方有王命69 尋得事由插爪牙45 欺人40 鐵營17 無賴127 劉備奉使出彭城 郭嘉劃策迫薛禮(六)26 甲兵四千向神都(六)31 名重徐州陳元龍224 破敵潰阻驕兵計63 荀貞之兩問治郡事 張孟高席間相托私70 劉玄德率部西攻51 得領汝南意不足13 志纔出山65 歸來解甲抵足眠2 郡留四傑內外鎮 兵分六部旌旗揚雷電災害啊,晚點更54 詐死132 聖旨一下赴冀州(二)84 威震陽翟(中)26 貞之得隴苦不足4 初雪16 原盼55 孟德引兵還東郡72 凌霄鴻鵠潁陰侯28 三軍兵至董營外 劉關馳挑敵將前3 先表北海刺青州11 前倨後恭因何故83 光陰似苒流如箭(下)197 周幼平如熊舉將(下)101 輕功重節辛玉郎9 太守長史兩不負126 三戰盡復東郡地(十一)121 陳羣籌糧械頗備 荀彧薦高才使彭2 光和六年(下)51 兵前先有禮臣至 軟在硬後聲威奪魂301 陳國相襄軍第一(十)55 買馬(上)107 克曹而後可圖荊224 破敵潰阻驕兵計194 魯子敬狂兒奉糧59 荀君爲政(上)42 孫郎威震定潁外110 朝中爭鬥起風波(上)56 允誠書從濟北來75 爆竹聲裡辭舊歲(下)31 名重徐州陳元龍85 了卻山中寇賊事(九)43 縣尉68 三軍悄然各入屯121 三戰盡復東郡地(六)125 劉備奉使出彭城 郭嘉劃策迫薛禮(四)63 討董未成豈可還 以孝爲名事能成205 信到彭城看司鹽55 我爲君取彼良駒(彼一)156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285 彰廉禮賢下邳行(上)167 滿營呼擁張益德(上)63 叕兒乃有大志乎105 豫方郡國唯貌恭 荀家諸俊各有長157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159 趙子龍三捷擊相30 歸家諸事87 再訪郡士攬爲用 軍政雖妙徒然功9 道人60 酸棗十萬兵將散 洛陽勝軍氣恐驕1 虎士37 會師(下)26 招人50 搜山千騎入深幽(四十一)6 聞寇265 會於汶北將擊章68 志懷霜雪曹孟德(中)194 魯子敬狂兒奉糧49 本初情誼銘記不忘162 開陽都尉假彷徨275 夏侯淵傳捷坎谷(下)26 當過小城取大敵 自領中陣分左右93 驚聞曹操豫州亡 從來英雄重英雄49 輜重已備106 汝水岸邊降何儀19 血雨腥風洛陽城(上)181 一潘當先下襄賁70 今才知君是誰人
111 朝中爭鬥起風波(下)73 贈馬劉備關張喜45 虎膽奸雄21 惜乎未能諸路共 定了文武建制成59 文若誓願扶漢室 貞之笑辱董仲穎5 三縣吏士迎滿道 閉門謝客因兄傷18 搜山千騎入深幽(九)84 了卻山中寇賊事(八211 撫戒刺嚇二策行78 張飛宿將襲如狼(下)232 前軍輕剽入任城95 會師城下(中)11 朋黨53 此非常人所能爲也76 貴顯何氏兩將軍48 正旦之日58 剛孝好義朱公偉(上)191 唯天子方有王命69 尋得事由插爪牙45 欺人40 鐵營17 無賴127 劉備奉使出彭城 郭嘉劃策迫薛禮(六)26 甲兵四千向神都(六)31 名重徐州陳元龍224 破敵潰阻驕兵計63 荀貞之兩問治郡事 張孟高席間相托私70 劉玄德率部西攻51 得領汝南意不足13 志纔出山65 歸來解甲抵足眠2 郡留四傑內外鎮 兵分六部旌旗揚雷電災害啊,晚點更54 詐死132 聖旨一下赴冀州(二)84 威震陽翟(中)26 貞之得隴苦不足4 初雪16 原盼55 孟德引兵還東郡72 凌霄鴻鵠潁陰侯28 三軍兵至董營外 劉關馳挑敵將前3 先表北海刺青州11 前倨後恭因何故83 光陰似苒流如箭(下)197 周幼平如熊舉將(下)101 輕功重節辛玉郎9 太守長史兩不負126 三戰盡復東郡地(十一)121 陳羣籌糧械頗備 荀彧薦高才使彭2 光和六年(下)51 兵前先有禮臣至 軟在硬後聲威奪魂301 陳國相襄軍第一(十)55 買馬(上)107 克曹而後可圖荊224 破敵潰阻驕兵計194 魯子敬狂兒奉糧59 荀君爲政(上)42 孫郎威震定潁外110 朝中爭鬥起風波(上)56 允誠書從濟北來75 爆竹聲裡辭舊歲(下)31 名重徐州陳元龍85 了卻山中寇賊事(九)43 縣尉68 三軍悄然各入屯121 三戰盡復東郡地(六)125 劉備奉使出彭城 郭嘉劃策迫薛禮(四)63 討董未成豈可還 以孝爲名事能成205 信到彭城看司鹽55 我爲君取彼良駒(彼一)156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285 彰廉禮賢下邳行(上)167 滿營呼擁張益德(上)63 叕兒乃有大志乎105 豫方郡國唯貌恭 荀家諸俊各有長157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159 趙子龍三捷擊相30 歸家諸事87 再訪郡士攬爲用 軍政雖妙徒然功9 道人60 酸棗十萬兵將散 洛陽勝軍氣恐驕1 虎士37 會師(下)26 招人50 搜山千騎入深幽(四十一)6 聞寇265 會於汶北將擊章68 志懷霜雪曹孟德(中)194 魯子敬狂兒奉糧49 本初情誼銘記不忘162 開陽都尉假彷徨275 夏侯淵傳捷坎谷(下)26 當過小城取大敵 自領中陣分左右93 驚聞曹操豫州亡 從來英雄重英雄49 輜重已備106 汝水岸邊降何儀19 血雨腥風洛陽城(上)181 一潘當先下襄賁70 今才知君是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