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 襲陣兵退夏侯惇(十一)

荀貞回到營中,對戲志纔等人說道:“孟德明天必會發兵攻我任城。”戲志纔等人中,頗有不懂荀貞爲何會這麼說的。曹操親自到了前線,他當然是肯定會攻打任城縣的,但是荀貞卻怎麼就料定,曹操明天就一定會大舉進攻?便有人問道:“爲何?”

“孟德與我相見,我觀孟德舉止,意態雖豪曠,實色厲內荏,以虛言嚇我,由此足可見兗州情勢之急,今我親至合鄉,對兗州的士氣無異雪上加霜,爲此計,我斷定孟德明日必會出兵。”

兗州不能與徐州相比,徐州內部較爲安穩,兗州不然,而荀貞又有善戰之名在外,以曹操之智謀,他肯定不會久拖,公孫瓚攻冀州時,冀州州郡的長吏、豪強紛紛投從的殷鑑未遠,久則生變,因此,荀貞如此斷定。

任城縣,曹軍兵營。

曹操對臣屬說道:“貞之已非昨日之貞之,往日軍功名聲不足畏也。吾決意,明日即攻任城。”

將校中有人憂慮地說道:“劉、陳固守城中,許君卿龜縮城外,成掎角之勢,怕是不宜強攻。”

曹操笑道:“強攻之舉,是無謀之人才會採用的。”

“噢?這般說來,明公必是有妙計了?”

曹操笑而不語,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樣,卻不肯就說,而是轉看向陳宮、程立等謀臣,說道:“仲德公、公臺,卿等皆高士,想來定有克敵取城的高策了?”

說是故弄玄虛也罷,說是御下之術也好,陳宮、程立與曹操皆相處不短時日了,對他有時會做出這種“使人莫測高深”的樣子都很熟悉,見慣不怪。

陳宮捻着鬍鬚,斟酌考慮,說道:“唯今之計,或仍是隻有聲東擊西、調敵出援。”

程立表示贊同,說道:“任城內外,敵軍呼應,鎮東將軍現又在合鄉,馳援近在咫尺,吾軍確是不宜強攻,上策莫過於還是要想辦法把許君卿或劉、陳給調出來,這仗就好打了。”

曹操問道:“如何調之?”

許顯等都是沙場宿將,並且三人皆非魯莽恃勇之士,夏侯惇此前已經數次用計,想要把他們從城中或營中調出,結果都未奏效,可見“給調出來”四個字說來容易,做起來卻難。

程立答道:“兵法所謂‘攻敵之必救’,只要我軍所攻之處,是徐州兵的必救之地,自然就可以把許君卿或劉、陳給調出來了。”

曹操聽到這裡,遂發大笑,說道:“仲德公高見,與我正同!”

誇讚程立是“高見”,又說“與我正同”,曹操這話倒是把他自己也誇進去了。

夏侯惇問道:“兵法固是此理,可是徐州兵的必救之處是在哪裡?”

曹操笑對程立說道:“仲德公以爲呢?”

程立回答了兩個字。

合鄉,荀貞營中。

臣屬聽了荀貞的話,有人說道:“夏侯惇數攻任城不下,曹東郡雖親引兵至,但任城近則有許將軍爲援,遠則有明公在合鄉,料曹東郡便是大舉發兵圍攻,也定難克成。明公,他會發起攻勢麼?”

“孟德,智將也,他當然不會硬攻。”

“明公的意思是?”

“我料他必會用計。”

“用何計也?”

“攻城之術,不外乎久圍與打援兩法。久圍非孟德現下所可取,以我度之,他肯定會用計,以圖把玄德、公道或君卿調出來,從而野戰決勝,先破我一部,然後再挾勝威,圍城攻之。”

“那麼以明公高見,曹東郡會怎麼把劉將軍、陳校尉或許將軍調出來?”

荀貞沉吟稍頃,卻是也猜不出曹操會用何法,遂笑道:“萬變不離其宗。管他會用何法,只要我軍知其意圖,不上當便是。”頓了下,對戲志纔等說道,“若是我料得不錯,孟德果然用計,以圖野戰打援的話,志才,我意將計就計,卿意何如?”

任城,曹軍兵營。

程立回答的兩個字是:“東平。”

曹操聞之,頓時哈哈大笑。

這程立,與東平較上勁了。

先前,他建議鮑信佯敗,曹操作勢領兵去救,望圖可以藉此調出劉、陳或許顯的兵馬出來,因爲曹操顧慮新掌兗州未久,擔心這麼做會引起兗州士紳以及州兵的離心,故而沒有允可。

現下,程立有把目光投到了東平。

只不過,這次他並不是建議鮑信佯敗,而是建議曹操裝作暫時放棄進攻任城,改打東平。

夏侯惇對程立也算較爲相熟了,知道此人年齡雖大,可說近似老年了,卻是絲毫無有老年人的慈悲心腸,但凡用計,頗多毒辣,尤其是在面對百姓與兵卒時,常有居高臨下之態,壓根不把自己和百姓與兵卒視爲同類,簡而言之,百姓和兵卒對他而言之,只是“可用”或“不可用”罷了,夏侯惇對他的這一點雖是說不上反感,然亦無甚好感,佩服與忌憚並存,聽得他此言,蹙眉說道:“吾軍用兵多時,只爲攻復任城,無故轉攻東平,鎮東將軍會相信麼?”

夏侯惇對程立無甚好感,程立畢竟年紀大,又非大士族出身,深知人情,城府深沉,對夏侯惇這個曹操的愛將兼姻族,卻是向來禮讓,笑言答道:“正因爲吾軍用兵多時,而任城久攻不下,所以我軍轉攻東平,鎮東將軍纔會有可能相信,……並且……。”

“並且什麼?”

“東平相李瓚,李膺之子也,與鎮東是郡里人,兩人又爲舊識,李瓚之子李宣且正在鎮東帳下效命,於公於私,一旦吾軍轉攻東平,吾料鎮東是定然不會坐視不理。”程立撫須笑道,“此正我所言,兵法之所謂‘攻敵之必救’也。”

李瓚與荀貞同郡,兩人舊識,而今李瓚投靠了荀貞,他的兒子李宣又在荀貞帳下效力,這兩條原因已經足夠分量,加上李瓚是李膺的兒子這一條,如是曹操假裝轉攻東平的話,荀貞還真是得救,——要知,李膺在世時,名滿天下,是潁川士人的代表人物,號爲“天下楷模李元禮”,並則李膺與荀淑、荀氏八龍都有交往,現今他的兒子投了荀貞,被曹操進攻,確是於情於理,論公論私,荀貞都是必須要救的,不然的話,一定會對荀貞的名聲造成壞的影響。

19 孟德殺囚明軍法(下)129 孔融一怒殺名士44 許仲程偃5 尋賢不遇(上)50 排場23 自古興亡百姓苦 天子西遷民何辜5 三縣吏士迎滿道 閉門謝客因兄傷33 鸞鳳擇良木而棲82 聞報董兵窺營頻 卿或不知黃公覆28 君子報仇4 留錢95 襲陣兵退夏侯惇(十三)90 胡徐呂內鬥兵亂 甘潘凌初戰先功40 蹴鞠71 此子存有難測之志72 凌霄鴻鵠潁陰侯55 買馬(上)74 歸來有美迎於城204 財用不足何以補146 沙丘臺上舊時月(一)121 三戰盡復東郡地(六)209 州舉茂才郡孝廉143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九)29 鍾繇雷電災害啊,晚點更52 圍魏救趙亂其陣5 大計209 州舉茂才郡孝廉64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51 動手前夜72 諸荀居家交豪俊 長文將至更添才181 一潘當先下襄賁145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十一)157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54 滅族(下)81 捕拿張直(上)75 曹純少貴氣吞虎71 此子存有難測之志87 恐將危矣數請救 營有公覆必能撐25 臨水慨嘆古今事 蒞敵思量遠近兵87 再訪郡士攬爲用 軍政雖妙徒然功10 防寇36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七)70 今才知君是誰人130 廣陵兵動徐方沸 魯陽坐視豫州盟(三)116 荀公達重任兗州17 文遠克城震弘驚(下)62 太守行春(下)133 廣陵兵動徐方沸 魯陽坐視豫州盟(六)163 一將功成萬骨枯(下)9 聯軍雖盛心思異 孔伷步騎到潁川218 媒歸婚得兩家允23 大獲豐收113 陳宮催馬離營去89 煙塵卷騎分兩路 已失天時復失和227 孫仲臺奉令出兵85 了卻山中寇賊事(九)13 陳買盟結田與曹13 倏忽如白駒過隙290 王太守課政州最(三)48 正旦之日55 孟德引兵還東郡86 戲志才謀劃糧械 程君昌察漏補缺46 治平天下捨我其誰85 襲陣兵退夏侯惇(三)117 袁本初議廢天子 戲志才笑其無謀33 督郵一怒(下)264 軍旗紛至聚昌邑59 吾候諸君久矣67 鮮卑復又寇幽並40 鐵營19 誅滅沈家(下)163 常山中軍真倜儻(上)31 甲兵四千向神都(十一)33 戰罷將軍色不改 願以剩勇取全功207 丈夫豈可受人輕3 誰人不知荀貞之26 威震郡北21 徐羊各獻破敵策139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五)83 威震陽翟(上)79 毋要臨渴而掘井114 且行且戰五百里(上)20 校尉效從麾下戰 將軍謀議分進兵39 得二荀舉薦19 血雨腥風洛陽城(上)10 江東猛虎兵將近 豫州精甲擺車前33 戰罷將軍色不改 願以剩勇取全功4 風雪夜刺(上)15 陽城治吏(下)17 偏將軍用計賺蓋156 沙丘臺上舊時月(十一)190 非荀侯無以安徐16 燕趙意氣多豪俠(下)48 惟是小人最難養86 了卻山中寇賊事(十)122 劉備奉使出彭城 郭嘉出謀迫薛禮(上)40 荀攸之志44 高家
19 孟德殺囚明軍法(下)129 孔融一怒殺名士44 許仲程偃5 尋賢不遇(上)50 排場23 自古興亡百姓苦 天子西遷民何辜5 三縣吏士迎滿道 閉門謝客因兄傷33 鸞鳳擇良木而棲82 聞報董兵窺營頻 卿或不知黃公覆28 君子報仇4 留錢95 襲陣兵退夏侯惇(十三)90 胡徐呂內鬥兵亂 甘潘凌初戰先功40 蹴鞠71 此子存有難測之志72 凌霄鴻鵠潁陰侯55 買馬(上)74 歸來有美迎於城204 財用不足何以補146 沙丘臺上舊時月(一)121 三戰盡復東郡地(六)209 州舉茂才郡孝廉143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九)29 鍾繇雷電災害啊,晚點更52 圍魏救趙亂其陣5 大計209 州舉茂才郡孝廉64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51 動手前夜72 諸荀居家交豪俊 長文將至更添才181 一潘當先下襄賁145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十一)157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54 滅族(下)81 捕拿張直(上)75 曹純少貴氣吞虎71 此子存有難測之志87 恐將危矣數請救 營有公覆必能撐25 臨水慨嘆古今事 蒞敵思量遠近兵87 再訪郡士攬爲用 軍政雖妙徒然功10 防寇36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七)70 今才知君是誰人130 廣陵兵動徐方沸 魯陽坐視豫州盟(三)116 荀公達重任兗州17 文遠克城震弘驚(下)62 太守行春(下)133 廣陵兵動徐方沸 魯陽坐視豫州盟(六)163 一將功成萬骨枯(下)9 聯軍雖盛心思異 孔伷步騎到潁川218 媒歸婚得兩家允23 大獲豐收113 陳宮催馬離營去89 煙塵卷騎分兩路 已失天時復失和227 孫仲臺奉令出兵85 了卻山中寇賊事(九)13 陳買盟結田與曹13 倏忽如白駒過隙290 王太守課政州最(三)48 正旦之日55 孟德引兵還東郡86 戲志才謀劃糧械 程君昌察漏補缺46 治平天下捨我其誰85 襲陣兵退夏侯惇(三)117 袁本初議廢天子 戲志才笑其無謀33 督郵一怒(下)264 軍旗紛至聚昌邑59 吾候諸君久矣67 鮮卑復又寇幽並40 鐵營19 誅滅沈家(下)163 常山中軍真倜儻(上)31 甲兵四千向神都(十一)33 戰罷將軍色不改 願以剩勇取全功207 丈夫豈可受人輕3 誰人不知荀貞之26 威震郡北21 徐羊各獻破敵策139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五)83 威震陽翟(上)79 毋要臨渴而掘井114 且行且戰五百里(上)20 校尉效從麾下戰 將軍謀議分進兵39 得二荀舉薦19 血雨腥風洛陽城(上)10 江東猛虎兵將近 豫州精甲擺車前33 戰罷將軍色不改 願以剩勇取全功4 風雪夜刺(上)15 陽城治吏(下)17 偏將軍用計賺蓋156 沙丘臺上舊時月(十一)190 非荀侯無以安徐16 燕趙意氣多豪俠(下)48 惟是小人最難養86 了卻山中寇賊事(十)122 劉備奉使出彭城 郭嘉出謀迫薛禮(上)40 荀攸之志44 高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