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5 彰廉禮賢下邳行(上)

春秋時,稱下邳地區爲淮北地。

彭城北控齊魯,下邳南蔽江淮,與彭城一樣,下邳的戰略地位也很重要。戰國時,蘇代對齊王說:“有淮北,則楚之東國危。”蓋因淮南襟要多在上游,故東楚爲下邳控扼。

陳應現爲州府裡的“部下邳從事”,在來下邳的路上,荀貞已經問過他下邳郡的吏治問題,並細問過荀彧下邳郡近數月來的政事如何。

如與朝中相比,荀彧現今在州中的權責就好比朝中的尚書令,一應郡縣政事,無論大小,悉由他總掌,而主管州中監察的“州右部郡國從事”文直則近似朝中的御史中丞。

“中丞”又叫“中執法”,其職在“兼典蘭臺秘書,外督部刺史,糾察百僚”,是監察之官,——既是監察之官,卻爲何“兼典蘭臺秘書”?看似有點奇怪,其實不然,蘭臺秘書自然包括律令圖書,正是爲了讓御史中丞能夠在監察百官時有章可循,照章辦事,所以纔會使之“兼典蘭臺秘書”,州府裡和律法、“故事”有關的圖書、檔案亦是由文直兼領的。

“右”者,掌領諸“部郡國從事”之意也,史諾、呂岱、陳應等都是文直的下屬,平時各郡縣有什麼吏治上的事情,比如貪腐之類,他們都是向文直彙報,以及豪強大族如有違法事而郡縣不管者,亦監報之,然後視涉事吏員品秩之高低、所犯事情嚴重性之大小,文直或上報給荀貞,由荀貞決定怎麼處理,或直接行公文給地方,叫地方依照制度章法懲處、糾改。

是以,對東海、彭城、下邳,包括廣陵、琅琊諸郡的吏治,荀貞並不是鉅細皆知的,因也纔會這次行州,每到一郡,他都要召負責監察這個郡事務的“部郡國從事”,詳問此郡的吏治。

陳應是下邳人,荀貞用下邳人來監下邳郡,這是在顯示對陳登一家的特別恩信。陳應沒有辜負他的信任,不但在刺舉郡中吏員上兢兢業業,而且在監察郡中豪強上亦不徇私情,包括他“同歲”家違法亂紀的事都秉公無隱,荀貞對他的工作態度和作風很滿意。

同歲,即同年被選舉,與後世的“同年”是一個意思。同歲得到州郡選舉者,如孝廉、茂才,尤其是地域相同的,往往彼此關照,互相提攜,甚至編有“同歲名”,即同歲的名錄。

陳應不隱瞞同歲家觸法的事,可謂大公無私了。

對下邳的吏治、治政,荀貞本就有整體上的瞭解,在細問過陳應和荀彧後,更是不止大的方面,小的細節也清清楚楚,數月來樂進治郡的長與短,優與過,皆瞭然於胸了。

和邯鄲榮的以法家治郡,行權術之道較之,樂進久在軍中,治郡一如治軍,乃是用軍法治郡,又因他性本尊重士人,後又在這方面更進一步受到荀貞的影響,在對待士族上,頗爲禮重。

邯鄲榮聽察精敏,施政深刻詭譎,士、豪犯法,纖微必究,爪牙有過,恕之輕罰。樂進理事,凡有舉措,先宣示明白,然後依之而行,無論親疏,違即依法行懲,如事及士人,或稍原宥。

邯鄲榮、樂進這兩種不同的理政風格,在荀貞看來,都有值得肯定的一面,同時也都有缺點。人與人的性格不同,做事的方法也就會不同,只要優大過劣,能把郡治好,不引起廣泛的民怨,對他們的缺點荀貞便都可容忍,至多提點兩句,糾正一下太過火的地方。

到了下邳縣中,進入郡府,荀貞登堂而坐。

樂進與下邳丞李儒、下邳都尉何儀是“地主”,西向坐,荀彧等的坐席與他三人相對。郡府的大吏們如主簿、功曹、五官掾等等各按年齒、地位坐於其下。

諸州、郡吏中,樂進的品秩、地位最高,因得獨席,荀彧權高親貴,也得獨席,其餘的吏員們則多連席而坐。此外,又有幾個下邳本郡的名士陪坐。

荀貞看向堂下,見下邳的主簿、功曹、五官掾等吏俱衣冠儉樸,無論俊醜,英氣勃發,和東海、彭城的部分郡吏截然不同,東海、彭城的部分郡吏不止衣冠華麗,甚有傅粉剃鬚者。

當下世風,陽剛固仍是審美的主流,美鬚髯方是大丈夫的形象,比如劉備,因爲無須,儘管他深得荀貞的“信愛”,卻也擋不住有人在背後爲此而嘲笑他,可後世魏晉風行的陰柔審美卻也已早露端倪,漸成部分士人的風尚,雖還不至於男着女服,但說實話,荀貞對此已是看不慣了,只是此風尚既已漸成,卻非短期可以扭轉,也只有等到能騰出手時,再行糾轉之舉。

荀貞笑對樂進說道:“文謙,卿治郡之法類若治軍,今觀卿府諸掾,果肅然如軍中。”

就像荀貞對邯鄲榮說的,上有所好,下必效焉,樂進節儉,行止有威,也就使他郡府中的吏員們有樣學樣,一個個衣儉神嚴,跪坐堂中,如在兵營。

樂進答道:“進在軍中久,今在郡,難改舊習,致使府中諸君起坐拘謹,此進之過也。”

“何過之有?”荀貞哈哈一笑,顧看了眼荀彧、戲志纔等,接着笑對樂進說道,“文若知我,我就喜歡卿府中諸掾的這股精神勁!”又看了看堂下的諸吏士,問樂進道,“哪位是劉正禮?”

劉繇到了徐州後,荀貞請他去州府,他不去,荀貞遂叫樂進給他在淮浦安置宅舍。這回行州,還在彭城的時候荀貞就傳書給樂進,令之把劉繇請到郡府裡來,有意當面見上一見。

樂進離席謝罪,答道:“劉君染疾,不能遠行,因此進未能把他請來郡府。”

哪裡就這麼巧?荀貞要見他,他就染病?荀貞心知,這定是劉繇的藉口。

劉繇不肯來見荀貞,也不能怪他託大,畢竟荀貞現正覬覦兗州,徐州兵不告自入,已分屯在了任城、東平兩國境內,作爲劉岱的同產弟,因爲兗北黃巾鼎沸,君子不立危牆之下,故而沒有去兗州投劉岱便也罷了,若是荀貞稍微一請,他就來見,卻實是有點說不過去。

荀貞對此也是心知肚明,故而沒有惱怒,笑了一笑,又轉頭顧對荀彧等,說道:“騏驥固難見也!”叫樂進起來,笑道,“此我之過。劉正禮,騏驥也,本非卿所能請。也罷,待行至淮浦,我當親自造訪其門。”說完,令樂進給他介紹堂下陪坐的那幾個下邳士人。

劉繇十九歲時,他的從父劉韙爲賊所劫質,劉繇篡取以歸,由是顯名,郡舉孝廉,朝廷拜爲郎,任滿,除下邑長,他的進仕之路與鍾繇、華歆相同,本是前途遠大,然因郡守叫他照顧縣內的貴戚,他遂棄官去。回到家鄉,青州刺史闢他爲部濟南從事,當時的濟南相是朝中一中常侍之子,依仗其父之權,貪穢不循,劉繇奏免之,由是名聲更大。

劉岱、劉繇兄弟兩個,劉岱先被州中舉爲茂才,平原陶丘洪又薦劉繇,欲也令舉茂才,青州刺史說:“前年已經舉了劉公山,今年難道再舉劉正禮麼?”陶丘洪說:“若明使君用公山於前,擢正禮於後,所謂御二龍於長塗,騁騏驥於千里,不亦可乎!”

荀貞稱劉繇爲“騏驥”,出處即在於此。

劉岱、劉繇兄弟俱可稱俊才,而從他倆過往的經歷來看,荀貞更重視劉繇。

64 欲得鐵馬先得人56 熔鑄94 感故念舊迎上座 屈己下拜得士心52 最後的麻痹181 一潘當先下襄賁31 督郵一怒(上)125 三戰盡復東郡地(十)17 搜山千騎入深幽(八)107 轉戰十縣至平輿(上)100 棄郡而走袁伯業113 陳宮催馬離營去55 我爲君取彼良駒(彼一)224 破敵潰阻驕兵計97 趙子龍進克歷城7 獨行76 請爲中尉討擊此賊14 營中點兵尚未畢 遙見數騎絕塵至54 下邳國荀貞得子 廣陵郡笮融逞威(四)91 兵臨西華(上)12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74 程劉自請見臧薛 三陳領命討郡賊23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四)25 鄉有野賢6 邯鄲陌上九月秋(六)90 風捲雷動誅鄴趙(六)46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十七)42 固知功業不易立 敗而不餒真英雄88 風捲雷動誅鄴趙(四)49 傾巢之下,豈有完卵44 許仲程偃16 爲君請功79 毋要臨渴而掘井39 開練123 三戰盡復東郡地(八)56 允誠書從濟北來39 開練21 今有潁陰乳虎(中)119 郭奉孝東陽說反 劉玄德廣陵先至64 裨將軍新旅建組23 劫人6 秦項建言取濟南(中)183 商應拜奉州印綬42 君臣自古固多疑6 東漢諸侯王74 奮武遣以一軍阻90 揭竿而起爲招安77 北邊健將固何多 南野雄士亦足衆48 惟是小人最難養129 三戰盡復東郡地(十四)47 武貴立功69 荒年之谷揚名威 巧舌如簧動人心53 只知太守不知君51 得領汝南意不足30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一)84 襲陣兵退夏侯惇(二)167 滿營呼擁張益德(上)65 私家誰顧公家事 脣齒未必肯相依26 祖宗德澤在遺黎60 樽前豪傑意難決222 臨將戰復授機宜13 荀家五虎度陳倉(四)3 書裡有一個錯處,向大家道歉36 天下之中洛之陽62 忽聞北地羌人亂20 血雨腥風洛陽城(下)302 陳國相襄軍第一(十一)59 吾候諸君久矣291 王太守課政州最(四)229 卞騶黃巾待驅行204 財用不足何以補118 謀議取徐分優劣 戰起要在以速勝222 臨將戰復授機宜292 陳國相襄軍第一(一)48 雷霆96 善將兵何如善將將32 荀衢33 再見遲婢156 沙丘臺上舊時月(十一)21 黃帝邢德有之乎167 滿營呼擁張益德(上)44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十五)63 荀貞之兩問治郡事 張孟高席間相托私39 點將封侯趁少年23 甲兵四千向神都(三)32 許顯奉令提兵援86 風捲雷動誅鄴趙(二)14 陽城治吏(上)68 三軍悄然各入屯52 市義135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二)261 重儒引風導以良99 董仲穎譭棄洛陽 孫文臺拔劍立誓83 訪賢非爲邀名故 羣鳥投巢廣陵城179 廣陵懸榻迎陳登73 大丈夫寧鳴而死24 甲兵四千向神都(四)15 公路送糧惹呂怨40 隱秘非只君可尋70 孫曹通脫荀慎行103 歸來美酒洗征塵
64 欲得鐵馬先得人56 熔鑄94 感故念舊迎上座 屈己下拜得士心52 最後的麻痹181 一潘當先下襄賁31 督郵一怒(上)125 三戰盡復東郡地(十)17 搜山千騎入深幽(八)107 轉戰十縣至平輿(上)100 棄郡而走袁伯業113 陳宮催馬離營去55 我爲君取彼良駒(彼一)224 破敵潰阻驕兵計97 趙子龍進克歷城7 獨行76 請爲中尉討擊此賊14 營中點兵尚未畢 遙見數騎絕塵至54 下邳國荀貞得子 廣陵郡笮融逞威(四)91 兵臨西華(上)12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74 程劉自請見臧薛 三陳領命討郡賊23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四)25 鄉有野賢6 邯鄲陌上九月秋(六)90 風捲雷動誅鄴趙(六)46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十七)42 固知功業不易立 敗而不餒真英雄88 風捲雷動誅鄴趙(四)49 傾巢之下,豈有完卵44 許仲程偃16 爲君請功79 毋要臨渴而掘井39 開練123 三戰盡復東郡地(八)56 允誠書從濟北來39 開練21 今有潁陰乳虎(中)119 郭奉孝東陽說反 劉玄德廣陵先至64 裨將軍新旅建組23 劫人6 秦項建言取濟南(中)183 商應拜奉州印綬42 君臣自古固多疑6 東漢諸侯王74 奮武遣以一軍阻90 揭竿而起爲招安77 北邊健將固何多 南野雄士亦足衆48 惟是小人最難養129 三戰盡復東郡地(十四)47 武貴立功69 荒年之谷揚名威 巧舌如簧動人心53 只知太守不知君51 得領汝南意不足30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一)84 襲陣兵退夏侯惇(二)167 滿營呼擁張益德(上)65 私家誰顧公家事 脣齒未必肯相依26 祖宗德澤在遺黎60 樽前豪傑意難決222 臨將戰復授機宜13 荀家五虎度陳倉(四)3 書裡有一個錯處,向大家道歉36 天下之中洛之陽62 忽聞北地羌人亂20 血雨腥風洛陽城(下)302 陳國相襄軍第一(十一)59 吾候諸君久矣291 王太守課政州最(四)229 卞騶黃巾待驅行204 財用不足何以補118 謀議取徐分優劣 戰起要在以速勝222 臨將戰復授機宜292 陳國相襄軍第一(一)48 雷霆96 善將兵何如善將將32 荀衢33 再見遲婢156 沙丘臺上舊時月(十一)21 黃帝邢德有之乎167 滿營呼擁張益德(上)44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十五)63 荀貞之兩問治郡事 張孟高席間相托私39 點將封侯趁少年23 甲兵四千向神都(三)32 許顯奉令提兵援86 風捲雷動誅鄴趙(二)14 陽城治吏(上)68 三軍悄然各入屯52 市義135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二)261 重儒引風導以良99 董仲穎譭棄洛陽 孫文臺拔劍立誓83 訪賢非爲邀名故 羣鳥投巢廣陵城179 廣陵懸榻迎陳登73 大丈夫寧鳴而死24 甲兵四千向神都(四)15 公路送糧惹呂怨40 隱秘非只君可尋70 孫曹通脫荀慎行103 歸來美酒洗征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