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二)

卻也是天遂人願,荀貞剛做出不等二月出兵,本月即擇日出兵的決定後,次日便得了一條軍情,卻是青州境內的黃巾軍出現了異動。

七年前,黃巾第一次起事,張角等被皇甫嵩剿滅後,黃巾軍雖因此而受到了沉重的打擊,陷入了羣龍無首的局面,但並沒有因此而就完全消失,還有很多的太平道信徒暫時隱匿了起來,或者躲入山林,或者與賊寇合流以求生存,或者仍然保持建制地在漢兵薄弱地帶堅持戰鬥。

中平五年,也即三年前的十月間,因爲災害、戰亂等的緣故,青、徐乏糧,遂有當地的黃巾復起,攻掠郡縣,陶謙就是在這個時候被朝廷任命爲徐州刺史,來到了徐州“救火”。

陶謙在徐州幹得不錯,在泰山兵、丹陽兵和本地士人的幫助下,很快就把本地的黃巾軍趕出了徐州,——不是消滅,而僅僅是趕了出去。那麼,陶謙把他們趕到哪裡去了?有的去了兗州,有的去了別地,但更多的,或者說,大部分的徐州黃巾則都去了青州。

青州刺史焦和是個標準的“清談名士”,名聲很大,然徒有其名,卻是無有內實,沒有半點軍政上的才幹,面對境內遍地的黃巾,他不是厲兵與戰,而是禱祈占卜,耆筮常陳於席前,巫祝之士不離其側,青州黃巾遂得以發展壯大,時至今日,總計已有三十餘萬之衆。

這三十多萬的青州黃巾,之前是散佈在青州的各郡、各地,但就在前幾天,他們卻出現了集結、合兵的態勢。

青州的地理位置很敏感,西北和西邊是冀州,西南是兗州,東南是徐州,並可經海路北上而入幽州,也就是說,青州的這三十多萬黃巾一旦集結合兵,不管他們是準備往哪個方向去,又或者是他們哪兒也不去,乾脆就是要奪下整個青州,對冀、兗、徐、幽都會產生巨大威脅。

在這麼樣的一個背景和情況下,可以預料到,當這個消息傳到州治郯縣,陶謙必然會十分關切,甚至,暫時來說,青州黃巾動向的重要性,在一定程度上比廣陵的動向還更加重要。

拿句後世的話說:陶謙和荀貞間的矛盾是“統治階級內部的矛盾”,而陶謙、荀貞和黃巾軍間的矛盾則是“統治階級和被統治階級的矛盾”,兩個矛盾相比,顯是後者更生死攸關。

陶謙、荀貞相爭,一方敗了,如果痛快認輸,也許還能保住性命,甚而保住富貴,可如果黃巾軍再入徐州,並且打贏,那陶謙、荀貞除了落荒而逃之外,就只有“殉國”一途了。

所以,在聞知了這個消息後,荀貞當即拍板:“青州黃巾異動,必會引起陶恭祖、笮融的密切關注,……我軍出兵的時刻到了!”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關注了青州黃巾,對廣陵肯定就會有所放鬆,對荀貞而言之,這確是一個極好的出兵之機。

荀彧有點擔心,說道:“青州黃巾三十餘萬衆,今其合兵,不知所向,……君侯,他們如是衝我徐州而來,當此時刻,似就不宜與陶恭祖貿然開戰啊。”

荀攸等人也有此慮。

荀諶說道:“文若所言不錯,……君侯,要不再等一等?等判明瞭青州黃巾的動向,再擊下邳不遲。”

荀貞說道:“青州黃巾合兵,其意必非徐州。”

“噢?那君侯以爲他們是何意?”

“其意必是冀州。”

“爲何?”

“徐、青前些年都是災荒不斷,雖賴陳元龍之力,徐州今糧頗豐,然以徐州之糧,斷難足三十萬青州黃巾長用,而冀州地廣民稠,雖經有張角之亂,底子猶存,這幾年又災荒不多,論其糧,遠多過徐、兗,此其一也。”

荀攸贊成地說道:“不錯,如論糧食,徐、兗確不如冀州。”

“徐、兗地狹,或臨海,或無險阻,難以騰轉,再論地利,亦不如冀。”

徐州只有五個郡,兗州的郡國雖比徐州多,但那是因兗州臨近中原腹地,經濟發達、人口稠密,故而設的郡國較多,可實際上,如比較具體轄地範圍的大小,兗州和徐州其實是差不多的,甚至比徐州還要小一點,就轄地面積而言之,這兩個州都不是大州,缺乏戰略縱深,並且徐州臨海,而兗州處在冀、豫、徐、青這幾個州之間,實爲四戰之地,但州中卻沒有什麼天險阻礙,故而,荀貞認爲,從地利上看,青州黃巾也不會選擇徐、兗爲目標。

荀攸點頭稱是。

“較之地利,徐州稍勝過兗,但徐州北有丹陽兵、泰山兵、州兵,南有我廣陵兵,南北合計,戰兵五萬,稍微動員,可有十萬之衆,青州黃巾雖號三十餘萬,而只是人多,甲械不如我、精銳不如我,從這方面來看,青州黃巾亦必不會、也必不敢入我徐州。”

徐州糧食不多,缺少地利,州中的部隊又很有戰鬥力,怎麼看,都不是一個好的選擇。

荀諶沉吟說道:“我州兵馬雖善戰,冀州兵亦衆,且有袁本初在,其帳下文武濟濟,青州黃巾不敢入我徐州的話,他們就一定敢入冀州麼?”

“冀州兵固衆,袁本初帳下固猛將如雲,可是,兄莫忘了冀州還有黑山啊!”

荀諶恍然大悟,說道:“是了,冀州有黑山!我聞黑山賊今亦有數十萬衆,青州黃巾入冀,如得其策應,與其會師……。”說到這裡,荀諶背後驚出了一身冷汗。

荀諶的話沒有說完,但衆人都聽出了他的意思,如果青州黃巾真的入冀,一旦和黑山會師,兩下合兵,少則五十萬衆,多則近百萬衆,這將會是一股強大的勢力,說不定,冀州都會因此而“全境淪陷”,落入黃巾和黑山的手中。

而一旦出現這個局面,冀州地廣民稠,有戰略縱深,有足夠的兵源,民風還剽悍,又糧多,又產鐵,又產馬,戰略位置又佳,北進可得幽、並,南下可掩取中原,往東則兗、徐在握,黃巾、黑山恐就不可制矣,整個北方、乃至整個天下的形勢都可能會因此而生鉅變。

不過對於這一點,對於會不會出現“這個局面”,荀貞卻不擔心。

因爲他是從後世來的,雖然記不太清楚了,但卻有印象,記得好像根本就沒有輪到韓馥、袁紹上陣,公孫瓚直接就把這支入冀的青州黃巾給打垮了。

荀貞雖知有此一事,但卻不能將自己所知的此事告訴荀諶等人。

他嚴肅地說道:“是啊,青州黃巾如與黑山合兵,勢必焰盛,兗、徐將危!爲避免出現此等局面,我軍才更得快點奪取徐州全境,以及早做好應對,以免真到那時,束手無策。”

戲志才一直沒說話,因爲他的判斷和荀貞是一樣的,他也認爲青州黃巾絕不可能入徐,也認爲青州黃巾忽然集結合兵的目的,必然是爲了入冀,此時聽荀貞分析完了,應聲說道:“誠如君侯所言,青州黃巾異動,此正我軍出兵之機!”<

30 回家57 二月習射(上)90 風捲雷動誅鄴趙(六)40 隱秘非只君可尋81 琅琊太守牢騷盛 孔明當年正少年34 馮家77 布植黨羽養虎豹70 陶謙雖怒忍不言 糜竺借力反愈重83 威震陽翟(上)119 三戰盡復東郡地(四)209 州舉茂才郡孝廉84 捕拿張直(下)66 尺蠖之屈,以求伸也32 督郵一怒(中)139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五)10 邊文禮攘臂不齒13 志纔出山131 廣陵兵動徐方沸 魯陽坐視豫州盟(四)33 再見遲婢58 曹子孝奉令趨行4 郡吏士民齊聲請 潁川太守掛印歸254 飛檄八郡召兵至69 孔公緒鬱積染病 荀貞之喜得麟兒134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一)16 原盼106 孫堅使從豫州來14 荀家五虎度陳倉(五)87 恐將危矣數請救 營有公覆必能撐33 戰罷將軍色不改 願以剩勇取全功1 飛書問君何所欲74 程劉自請見臧薛 三陳領命討郡賊79 故齊晏子因君顯 北遊橫連舊蘇秦(上)71 此子存有難測之志71 寬仁信義劉玄德(上)8 推衣115 張益德輕取定陶155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27 高素三勸298 陳國相襄軍第一(七)216 徵役備物籌入魯10 防寇70 陶謙雖怒忍不言 糜竺借力反愈重146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十三)157 沙丘臺上舊時月(十二)7 夜眠營中敘舊情 郭嘉不辭尊者賜30 回家33 破敵(下)226 藏宣高請子入府106 孫堅使從豫州來16 燕趙意氣多豪俠(下)24 河南諸侯荀曹雄8 收得潁川吏士在 酸棗有信急騎來135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一)81 琅琊太守牢騷盛 孔明當年正少年14 營中點兵尚未畢 遙見數騎絕塵至79 冠軍將呼太史慈(一)87 名出郡外州中聞(下)75 許縣陳氏8 程嘉獻策難吳輯36 什伍91 事了掛印江湖去(上)48 正旦之日71 擒得鄭相逃呂尉64 裨將軍新旅建組35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六)5 風雪夜刺(下)29 志高行健皓月明72 凌霄鴻鵠潁陰侯48 袁太尉滿門被斬 賈文和獻策分擊206 萬金不如一文重200 遣使入豫議盟幽28 君子報仇37 文遠突陷潁川營(下)131 廣陵兵動徐方沸 魯陽坐視豫州盟(四)17 身負海內盛名望 雲起河內亦如龍39 點將封侯趁少年110 宣高節義英雄志 亂世臣亦擇人君52 受表揚威心感動61 五更鼓角聲悲壯(中)22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三)37 起行19 惡奴9 太守長史兩不負42 三見遲婢90 襲陣兵退夏侯惇(八)63 下邳相舊習難除92 北海郡邑黃巾滿 孔融襟抱稱名儒44 練軍方略205 信到彭城看司鹽52 圍魏救趙亂其陣84 威震陽翟(中)98 戲忠建言攻山陽102 孫侯得璽度天命 董相敗退往長安88 徐榮久觀疑雲起 荀貞靜候將欲擊135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一)66 子義樹戟喝虎狼1 張長詈罵府門外24 杜買10 搜山千騎入深幽(一)60 酸棗十萬兵將散 洛陽勝軍氣恐驕
30 回家57 二月習射(上)90 風捲雷動誅鄴趙(六)40 隱秘非只君可尋81 琅琊太守牢騷盛 孔明當年正少年34 馮家77 布植黨羽養虎豹70 陶謙雖怒忍不言 糜竺借力反愈重83 威震陽翟(上)119 三戰盡復東郡地(四)209 州舉茂才郡孝廉84 捕拿張直(下)66 尺蠖之屈,以求伸也32 督郵一怒(中)139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五)10 邊文禮攘臂不齒13 志纔出山131 廣陵兵動徐方沸 魯陽坐視豫州盟(四)33 再見遲婢58 曹子孝奉令趨行4 郡吏士民齊聲請 潁川太守掛印歸254 飛檄八郡召兵至69 孔公緒鬱積染病 荀貞之喜得麟兒134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一)16 原盼106 孫堅使從豫州來14 荀家五虎度陳倉(五)87 恐將危矣數請救 營有公覆必能撐33 戰罷將軍色不改 願以剩勇取全功1 飛書問君何所欲74 程劉自請見臧薛 三陳領命討郡賊79 故齊晏子因君顯 北遊橫連舊蘇秦(上)71 此子存有難測之志71 寬仁信義劉玄德(上)8 推衣115 張益德輕取定陶155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27 高素三勸298 陳國相襄軍第一(七)216 徵役備物籌入魯10 防寇70 陶謙雖怒忍不言 糜竺借力反愈重146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十三)157 沙丘臺上舊時月(十二)7 夜眠營中敘舊情 郭嘉不辭尊者賜30 回家33 破敵(下)226 藏宣高請子入府106 孫堅使從豫州來16 燕趙意氣多豪俠(下)24 河南諸侯荀曹雄8 收得潁川吏士在 酸棗有信急騎來135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一)81 琅琊太守牢騷盛 孔明當年正少年14 營中點兵尚未畢 遙見數騎絕塵至79 冠軍將呼太史慈(一)87 名出郡外州中聞(下)75 許縣陳氏8 程嘉獻策難吳輯36 什伍91 事了掛印江湖去(上)48 正旦之日71 擒得鄭相逃呂尉64 裨將軍新旅建組35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六)5 風雪夜刺(下)29 志高行健皓月明72 凌霄鴻鵠潁陰侯48 袁太尉滿門被斬 賈文和獻策分擊206 萬金不如一文重200 遣使入豫議盟幽28 君子報仇37 文遠突陷潁川營(下)131 廣陵兵動徐方沸 魯陽坐視豫州盟(四)17 身負海內盛名望 雲起河內亦如龍39 點將封侯趁少年110 宣高節義英雄志 亂世臣亦擇人君52 受表揚威心感動61 五更鼓角聲悲壯(中)22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三)37 起行19 惡奴9 太守長史兩不負42 三見遲婢90 襲陣兵退夏侯惇(八)63 下邳相舊習難除92 北海郡邑黃巾滿 孔融襟抱稱名儒44 練軍方略205 信到彭城看司鹽52 圍魏救趙亂其陣84 威震陽翟(中)98 戲忠建言攻山陽102 孫侯得璽度天命 董相敗退往長安88 徐榮久觀疑雲起 荀貞靜候將欲擊135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一)66 子義樹戟喝虎狼1 張長詈罵府門外24 杜買10 搜山千騎入深幽(一)60 酸棗十萬兵將散 洛陽勝軍氣恐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