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計吏郭圖(上)

荀貞在解裡外遠望沃野,感慨民生艱難,問宣康,問他知不知道自己在想什麼?宣康說不知。他也就沒有再說,只說了“我在想……”三個字後便就收口,不復言之。

他不是不想說,而是有些話不能說。他當時在想的是高祖皇帝和世祖皇帝。

高祖、世祖兩布衣,一個七年得天下,一個三年稱帝,緣何?前者因秦無民心,後者因民心思漢。兩漢至今三百八十餘年,當年的清明之政早成雲煙,而今朝堂之上,宦官當權,天子公然賣官;地方之上,豪強橫行,長吏暴虐苛酷。虎狼牧羊,民不堪命。整個帝國江河日下。便有一二賢明長吏又能如何?看看這郡北的烏煙瘴氣!正所謂大廈將傾,非一木可支也。

回到官道上,他復望陽關聚,再遙想當年光武皇帝血戰昆陽時的情形時,已不再是隻有神往,多了兩分嘆惜。

他心道:“黃巾起義的聲勢那麼大,不可能全是太平道信徒,其中必也有走投無路的百姓。前天晚上,文若對我說:爲蒼生計,也爲宗族的名聲計,需答應鐘繇託我澄清郡北的請求。現在看來,就算是爲了日後能減弱一點黃巾的聲勢,減少幾個日後的‘反民’,我也必須要把這郡北好好地澄清一下,爲郡北的生民解一解倒懸之苦了。”

澄清郡北,既能解民倒懸,又能稍微有利於日後。於公於私,都是好事。如果說在初出陽翟時,他對這件事的態度還只是一半積極,現如今,在見了此地百姓的生活艱難後,他已迫不及待。他轉回目光,又瞧了眼解裡,又想道:“此地名爲解裡,倒是正巧暗合了‘解民倒懸’之意。”

等宣康把在此地的見聞記在紙上,寫好後,三人催馬駕車繼續前行。

每逢鄉里,便採問一番,到的陽城,又在縣裡微行查訪,凡有聞官吏、豪強不法事皆暗記心中,到的晚上,再由宣康一一記錄在案。如此這般,曉行夜宿,有亭舍可住時便住亭舍,無亭舍可住時便住私營的逆旅,用了大半個月的時間,荀貞把郡北諸縣悉數行訪了一遍。

越到後來,他的心情越沉重。纔出陽翟時,他還有心情觀賞春光,遊覽古蹟,到的後來,雖然山川仍也還看,古戰場仍也還研究,但卻很少再滔滔不絕地與宣康議論古之戰事了。

此行最後一個縣是潁陽。“水北爲陽”,潁陽之得名,顧名思義是因在潁水之北。城中有兩大姓,一爲祭氏、一爲王氏,分別是祭遵和王霸的後人。祭遵、王霸皆是中興功臣,名俱在雲臺二十八將之列。祭氏子孫多爲邊吏,王氏世好文法,也是本郡的一個法律名家。

潁陽在潁陰與襄城之間,距離兩地分別都只有二三十里。如宣康所言:潁陰、襄城兩縣名人賢士衆多,可能受此影響,縣中又有功臣大姓,官吏執政倒還算是清平,比陽城和別的一些縣要強得多。不過,饒是如此,三人也還是聽到了不少吏員、豪強的惡行。

在潁陽住了一晚,次日出城。

出到城外,行至人少處,荀貞揚鞭後指,問宣康:“秦末之時,羣雄逐鹿,這潁陽城也屢遭戰火。叔業,你知道麼?”宣康答道:“我聞懷王曾使高祖西取關中,高祖過潁陽,拔之。”荀貞說道:“不止拔之,且屠之。”說着,他嘆了口氣。

小任說道:“荀君,你這一路走來,嘆氣的時候可越來越多了。”

“爭地以戰,殺人盈野。爭城以戰,殺人盈城。老子說:‘師之所處,荊棘生焉;大軍過處,必有凶年’。昔懷王身邊諸老將皆稱高祖爲寬大長者,以高祖的寬大仁厚,在兵陣之間時,尚不免有屠城之舉,況……。”

“況什麼?”宣康俏皮地學小任剛纔的那句話,笑道,“……,荀君,你這一路走來,話說一半的時候也越來越多了。”——他雖也痛恨郡北官吏、豪強的暴虐,畢竟年輕,性格開朗,又不像荀貞再世爲人,知道天下將要大亂,有心事,故還能說笑。

荀貞也不以爲意,只感慨地說道:“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啊。”

平時也知生民不易,但缺乏直接觀觸,前年去了西鄉,本以爲西鄉的百姓已夠艱難,現在才知郡北的百姓更困苦過西鄉。這還是在內地,還是在都城洛陽的周邊,在邊關呢?在南方呢?在偏遠地方呢?情形又會壞到什麼地步?

晨風清涼,他打起精神,不再去想:“過了潁水,再行四五十里地就是陽翟了。咱們此回出來,可走的時間不短。叔業,路上駕車快點。小任,催起馬來!爭取在宵禁前趕回陽翟。”陽翟在潁水南邊,要回去還得再渡一次河。這次出來的時候真不短,連宣康都想早點回去了,他和小任大聲應諾。迎着初升的朝陽,車馳馬奔,過河行道,三人疾行至暮,總算趕在宵禁前到了陽翟城下。

……

一天跑了差不多五十里,馬的身上全是汗。進到城中,回到督郵舍外,荀貞將坐騎交給小任,問宣康要過來他記事的文冊,揣在懷裡,吩咐他倆先回舍歇息,自己過門不入,徑去太守府。

入了府內,沒有直接去找陰修,而是先尋鍾繇。

這會兒暮色已深,深紅的晚霞下,太守府內的樓閣林木都被蒙上了一層血色。早過了散值的時候,諸曹院裡皆冷冷清清,少數不多的“便坐”裡掌起了燈,那要麼值夜班的,要麼是當天公務還沒完成的。荀貞穿過幾個曹院,來到了位處官署正中的功曹院。鍾繇不在。

荀貞不知道功曹舍在什麼地方,沒辦法,只好折去別院,找了一個沒走的小吏,自報姓名,請他幫忙去找一下鍾繇。那小吏聞他是新任的北部督郵,不敢怠慢,飛快地出去了。等了大約小半個時辰,暮轉爲夜,當冥暗的夜色驅逐了血色的黃昏後,鍾繇匆匆來到。

“貞之,你何時歸來的?”

“薄暮進的縣。”

鍾繇上下打量,笑道:“你春末出城,夏初歸來,一去二十天,瞧你風塵滿面,路上定然辛苦,怎不先回舍裡將歇一晚?夜喚我來,何其急也!”

“非是貞急,實爲郡北民急。”

鍾繇收起了笑容,問道:“查訪可有所得?”

“貞行廿天,歷九縣,沿途所見,哀鴻遍野,沿途所聞,不忍卒聽,郡北之民如在水火,苦之甚矣!……,鍾君,我想今晚就求見府君。”荀貞把宣康記的文冊取出,遞給鍾繇,“我沿途的見聞都在此冊中。鍾君,你先看看。”

鍾繇接過文冊,令去找他的那個小吏先避走院中,藉着燭火,翻閱審看。文冊二十多頁,平均每頁記五六事,總計一百餘事。他問道:“九個縣的見聞,全在這裡了?”

“對。”

“九縣皆有殘民事?”

荀貞點了點頭:“郟縣、襄城、潁陽三縣稍好,陽城、輪氏、舞陽三縣最惡。”

文冊是按荀貞行縣的順序記的,起始三頁記得都是陽城事,第一件便是“解裡殺子”。鍾繇的神色立刻變得凝重。

隨之,又有“陽城去年賦口算三十六次,六百餘錢”、“豪右某自佔隱匿家訾”、“鐵官長沈馴出行車駕僭制”、“大姓某賊殺人,行賕得免”、“陽城長受賕,少算冶家鐵稅”、“陽城令、丞見知故縱”等等,只陽城一縣就有二十多件豪強、官吏不法的事兒。

再往下看,除了以上的這些不法惡行外,豪強的惡行又有:“豪強某,家有市籍,不入租稅”、“豪強某匿死”、“豪強某知人略賣人而與賈”、“豪強某燔民屋”、“豪強某娶人妻”、“豪強某不孝”。官吏的惡行又有:“某縣令鞠獄不直”、“某縣長監守自盜”、“某縣尉奸人妻”、“某縣令、丞字貸錢財”、“縣令某任人爲吏,所任不廉”等等。兩者共有的罪行又有:“擅殺奴婢”。

鍾繇看到一半,看不下去了,氣得險些把文冊摔掉。他說道:“我知郡北污濁,不知污濁到此種程度!貞之,咱們先將文若請來,再共去求見府君。”叫回剛纔那個小吏,又命他去把荀彧找來。荀彧來到,不及與荀貞說話,先看文冊。看罷。鍾繇說道:“郡北政刑暴濫,豪強殘民,我欲請府君行鷹隼之擊,爲百姓去奸除惡。文若,你可願與我同去?”

荀彧沉吟不語。

“爲何沉默?”鍾繇見他不說話,頓時怫然不悅,說道,“民生何苦,你竟無動於衷?你沉默不言,莫非是因心存疑懼,害怕受到那些濁吏、強豪的報復麼?你還是個童子時,南陽何伯求就贊你有‘王佐才’。如今你年已弱冠,有盛名於郡中,府君委你以主薄重任,視你爲股肱近吏,難道你反不如你爲童子時了麼?”

“我非是害怕受到報復。”

“那爲何默然?”

“我是在擔憂府君會心存疑懼啊!”

“此話怎講?”

荀彧徐徐說道:“府君質性謹慎,爲人寬和,自任本郡以來,雖舉善任能,進賢不休,但是我卻從來沒有見他行過嚴霜之誅。郡北九縣,官吏貪濁,豪強兇暴,若要整治,非用重刑誅戮不可。府君恐怕不會輕易答應。”

鍾繇說道:“孟子云:‘禹思天下有溺者,猶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飢者,猶己飢之也,是以如是其急也’。刑罰誅戮豈是吾輩所願?爲民除害,不得已而爲之也。府君那裡,自有我來勸說!”

“話雖如此,最好先想想該怎麼說。”

“先去求見了府君再說不晚。貞之,你意下如何?”

荀貞說道:“悉從功曹之意。”

……

三人出院,直奔後宅,見到陰修,陰修甚是驚奇,詫異他們怎麼這麼晚前來求見。

鍾繇將文冊呈上,等他看完,也不拐彎抹角,直言說道:“繇請明府順天行誅,爲民去九縣殘賊!”果如荀彧所料,陰修面現爲難。

鍾繇固請之。陰修說道:“牽涉九縣長吏,佔本郡之半,不可不慎思細酌。計吏郭圖,素有智謀,可召來共議。”

——

1,“水北爲陽”,潁陽之得名,顧名思義,是因縣在潁水之北。

潁陰在潁陽西北,也在潁水北邊,所以得名潁陰,大約是因爲位處潩水南岸。在汝南郡境內,潩水匯入潁水,似可視爲潁水的一條支流。現許昌城內尚有清潩河,是許昌的母親河。河兩岸建有遊園,每逢春夏,林木蔥蘢。岸邊有許多燒烤店,臨河而桌,每至薄暮,酒徒滿座。

162 一將功成萬骨枯(中)126 三戰盡復東郡地(十一)22 文高初見301 陳國相襄軍第一(十)56 下邳國荀貞得子 廣陵郡笮融逞威(六)76 請爲中尉討擊此賊50 勵士出征135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二)23 甲兵四千向神都(三)160 沙丘臺上舊時月(十五)72 健兒戰死誰封侯(上)97 出身未捷身先死12 自以爲得逼負荊 小計略施迫人窮3 書裡有一個錯處,向大家道歉74 程劉自請見臧薛 三陳領命討郡賊213 簡盧從程計說孫47 武貴立功19 兵者政之輔,政者兵之基(下)66 負此俸食慚愧極4 飛檄琅琊御冀方6 何爲乳虎148 沙丘臺上舊時月(三)21 甲兵四千向神都(上)95 會師城下(中)11 寇至91 忽然聞得故人到130 三戰盡復東郡地(十五)13 倏忽如白駒過隙33 破敵(下)94 橋瑁詐書移諸鎮 一聲雷響起風雲88 徐榮久觀疑雲起 荀貞靜候將欲擊123 三戰盡復東郡地(八)21 上任西鄉69 英雄志氣袁本初29 鍾繇143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十)135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二)63 荀姚謁見陶恭祖 江湖豪氣陳元龍186 星羅雄傑滿部中(下)52 市義53 佳客翩翩洛陽來(下)4 將近臨湘桃花盛140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六)176 樂進單騎入彭城(上)169 滿營呼擁張益德(下)148 沙丘臺上舊時月(三)29 許季30 奉先馳雄擊汝南272 公仇稱引水灌城50 呂奉先攻勝李通(下)120 冤句一頭傳諸縣177 樂進單騎入彭城(下)12 荀家五虎度陳倉(三)20 辛璦(中)47 辨旗察鼓5 三縣吏士迎滿道 閉門謝客因兄傷28 孫文臺發豫州兵79 冠軍將呼太史慈(一)37 會師(下)15 玄德仁義愧獨生111 朝中爭鬥起風波(下)114 曹操引兵拔寨撤80 恨天失我傅南容125 劉備奉使出彭城 郭嘉劃策迫薛禮(四)67 本以霸王道雜之67 鳳集西鄉(上)45 董卓狼顧問英雄(下)101 以彼之道,還施彼身29 許季154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89 煙塵卷騎分兩路 已失天時復失和29 鍾繇38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九)41 虛虛實實28 幾事不密則成害155 沙丘臺上舊時月(十)32 督郵一怒(中)68 司空病薨長安裡 相國倒行洛陽城10 江東猛虎兵將近 豫州精甲擺車前41 謀重有利爲臣職42 馮鞏155 沙丘臺上舊時月(十)2 禮錢需得四百萬89 煙塵卷騎分兩路 已失天時復失和45 取天下唯造時勢 圖兵勝當行正奇94 願以區區當芹獻1 上任204 財用不足何以補63 荀貞之兩問治郡事 張孟高席間相托私51 故事50 搜山千騎入深幽(四十一)9 聯軍雖盛心思異 孔伷步騎到潁川103 孔德信報刺史病 荀貞再表孫文臺62 其猶穿窬之盜也17 虎狼之威(下)105 先登陷城斬劉闢139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五)35 甲兵四千向神都(十五)99 董仲穎譭棄洛陽 孫文臺拔劍立誓24 文聘(下)
162 一將功成萬骨枯(中)126 三戰盡復東郡地(十一)22 文高初見301 陳國相襄軍第一(十)56 下邳國荀貞得子 廣陵郡笮融逞威(六)76 請爲中尉討擊此賊50 勵士出征135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二)23 甲兵四千向神都(三)160 沙丘臺上舊時月(十五)72 健兒戰死誰封侯(上)97 出身未捷身先死12 自以爲得逼負荊 小計略施迫人窮3 書裡有一個錯處,向大家道歉74 程劉自請見臧薛 三陳領命討郡賊213 簡盧從程計說孫47 武貴立功19 兵者政之輔,政者兵之基(下)66 負此俸食慚愧極4 飛檄琅琊御冀方6 何爲乳虎148 沙丘臺上舊時月(三)21 甲兵四千向神都(上)95 會師城下(中)11 寇至91 忽然聞得故人到130 三戰盡復東郡地(十五)13 倏忽如白駒過隙33 破敵(下)94 橋瑁詐書移諸鎮 一聲雷響起風雲88 徐榮久觀疑雲起 荀貞靜候將欲擊123 三戰盡復東郡地(八)21 上任西鄉69 英雄志氣袁本初29 鍾繇143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十)135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二)63 荀姚謁見陶恭祖 江湖豪氣陳元龍186 星羅雄傑滿部中(下)52 市義53 佳客翩翩洛陽來(下)4 將近臨湘桃花盛140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六)176 樂進單騎入彭城(上)169 滿營呼擁張益德(下)148 沙丘臺上舊時月(三)29 許季30 奉先馳雄擊汝南272 公仇稱引水灌城50 呂奉先攻勝李通(下)120 冤句一頭傳諸縣177 樂進單騎入彭城(下)12 荀家五虎度陳倉(三)20 辛璦(中)47 辨旗察鼓5 三縣吏士迎滿道 閉門謝客因兄傷28 孫文臺發豫州兵79 冠軍將呼太史慈(一)37 會師(下)15 玄德仁義愧獨生111 朝中爭鬥起風波(下)114 曹操引兵拔寨撤80 恨天失我傅南容125 劉備奉使出彭城 郭嘉劃策迫薛禮(四)67 本以霸王道雜之67 鳳集西鄉(上)45 董卓狼顧問英雄(下)101 以彼之道,還施彼身29 許季154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89 煙塵卷騎分兩路 已失天時復失和29 鍾繇38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九)41 虛虛實實28 幾事不密則成害155 沙丘臺上舊時月(十)32 督郵一怒(中)68 司空病薨長安裡 相國倒行洛陽城10 江東猛虎兵將近 豫州精甲擺車前41 謀重有利爲臣職42 馮鞏155 沙丘臺上舊時月(十)2 禮錢需得四百萬89 煙塵卷騎分兩路 已失天時復失和45 取天下唯造時勢 圖兵勝當行正奇94 願以區區當芹獻1 上任204 財用不足何以補63 荀貞之兩問治郡事 張孟高席間相托私51 故事50 搜山千騎入深幽(四十一)9 聯軍雖盛心思異 孔伷步騎到潁川103 孔德信報刺史病 荀貞再表孫文臺62 其猶穿窬之盜也17 虎狼之威(下)105 先登陷城斬劉闢139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五)35 甲兵四千向神都(十五)99 董仲穎譭棄洛陽 孫文臺拔劍立誓24 文聘(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