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 我爲君取彼良駒(彼一)

更得晚了,還有一更。<-》

次日,荀貞去相府拜謁劉衡,說起此次擊討黃髯之戰,憂心忡忡地說道:“今番此戰雖勝,可是相君,境內的局勢仍不容樂觀啊。”

荀貞來前,劉衡是一日三驚,荀貞來後,捷報頻傳,他不需要再擔心軍事,頓感輕鬆,本來見荀貞破黃髯凱旋,他是很開心的,此時聞得荀貞突然口出此言,登時緊張,說道:“中尉此話怎講?”

“左須、黃髯雖破,境內尚存王當。我聞常山賊褚飛燕與王當私下勾連,意入趙地。褚飛燕者,冀州大賊也,如不能儘早擊破王當,坐視王當引褚飛燕入趙境,則我恐趙郡將再遭大亂/lanjieshenhua/籃界神話</a>。”

“褚飛燕?”劉衡在冀州待的時間比較長,聽說過褚飛燕之名,他大驚說道,“褚飛燕乃常山巨賊,我聽說他極是能戰,常山郡兵多次征討皆不能破之。怎麼?他要來趙郡?”

“這是我府中掾程嘉探聽來的消息。”

“這消息可靠麼?”

“絕對可靠。”

劉衡起身,拈着鬍鬚,在堂上轉了幾圈,對荀貞說道:“絕不能坐視褚飛燕入我趙境!我趙郡不比常山等郡,總共只有五縣,地方狹窄,一旦被褚飛燕入我境內,則將再無寧日了!”

“是也,我也是這麼想的。”

“那不知中尉打算何時再出兵,擊王當?”

荀貞欲言又止。

“中尉爲何躊躇不言?莫非是有難處?”

荀貞苦笑說道:“我也想盡快擊破王當,奈何……。”

“奈何什麼?”

“奈何我部義從多平原人,不習山戰,此次擊黃髯雖然獲勝,然而卻是慘勝!兵卒傷亡慘重。近兩千步騎出邯鄲,歸來的只有一千五六百人。……,相君,黃髯是新賊,在本郡立足未穩,擊之尚易,王當卻是舊寇,各縣多有他的耳目,他手下的亡命賊寇也遠比黃髯要多,差不多得有三千多人,非是我不肯儘快擊之,實是擊之不易啊。”

荀貞說的這是客觀情況。

荀貞爲何先擊左須、再擊黃髯,把王當放在最後?一則是因爲左須、黃髯離邯鄲近,二來也正是因爲左須、黃髯好打一點。

劉衡知他說的是實情,連連嘆氣,連道:“這可如何是好?”轉見荀貞安坐席上不動,心中一動,笑道,“中尉必已有對策,不要賣關子了,快說快說。”

“我能有什麼對策?說到底,不外乎還是徵募新卒。”

“徵募新卒?……,中尉以前對我提過此事。”

“是啊。王當部衆三千餘,不但遠比黃髯部多,也比我郡現有的兵馬多,欲想進擊他,非得再招募新卒,並且這些招募的新卒還必須是習山戰之人不可。”

“招募新卒容易。郡內的流民日漸增多,彼等流民有不少是從常山、中山等郡國來的,常山、中山等郡國均多山,從中招募些習山戰、吃苦耐勞、能走山路的山民不難,難的是糧食也。”

荀貞等的就是他這句話,說道:“相君如能下決心,我看這糧食並不算問題。”

“不算問題?”

“然也。”

“中尉有何籌糧的良策?”

“郡庫、縣庫缺糧,民家卻不缺糧。”

“中尉是想?”

“正是,我想問民家借糧。”

劉衡本是個說話囉嗦的人,這會兒吃驚之下,連囉嗦都給忘了,說道:“中尉可想過這麼做的後果麼?”

荀貞故作不知其意,笑着反問道:“能有什麼後果?”

“黃巾亂起後,不止郡庫、縣庫的糧食,民家的存糧也多被搶掠一空,而今冀州之各郡國都是缺糧。這次黃巾之亂是從二月亂起的,雖然八九月即被平定了,但卻耽誤了春種,大多民家顆粒無收。本就缺糧,今年又顆粒無收,中尉,你這是要從他們的嘴&#;搶食、搶命啊!”

劉衡的這番話說得有點顛三倒四,但意思表達得很清楚。

他的話簡而言之就是在說:今年沒收成,往年的存糧又多被黃巾搶走,民家手&#;怕也是沒有多少餘糧,民以食爲天,沒有吃的就要餓死,荀貞如果向地方徵糧,那麼就等同是在要民家的性命。

“普通民家固亦缺糧,強宗右姓、豪強大戶卻不然。”

本朝光武皇帝是借豪強大戶的勢力中興了漢室,所以本朝豪強在地方上的勢力遠比前漢強得多,就不說那些良田萬畝、僮僕千人的大豪強,便是尋常的小豪強往往也自建的有莊園,組建的有宗兵,有塢壁、有武裝,兵亂的時候就有自保之力。相比大的縣城,造反作亂的兵馬在初期更傾向於進攻縣城,因爲這些塢壁星羅棋佈,遍佈鄉野,實在太多,要想打就得分兵,分兵就分散了力量,再一個,就算把這些塢壁都打下來,收穫也不一定有打下一個縣城多。

因此之故,兵亂之後,趙郡境內的普通百姓確有不少家破缺糧的,而這些豪強大戶卻大多沒有受到太大的損失。

“中尉是想向邯鄲、魏、樂、楊諸姓借糧麼?”

荀貞看出了劉衡的爲難之色,說道:“我知此事不容易辦。只要能得到相君的應允,那麼不需要相君出頭,全交給我來辦就是。”

劉衡緊緊抿住嘴脣,做着jīliè的思想鬥爭,一邊是可能出現的趙郡全郡大亂的局面,一邊是得罪地方豪強大姓,可能引致罵名的後果,他左右爲難,低頭忖思了半晌,這才做出了決定,心道:“王當部衆三千餘,只他這一部賊寇,本郡就難剿滅,萬一褚飛燕再來,則本郡勢必將淪爲賊域,我身爲國相,一個‘軟弱不勝任’的失職之責是跑不了了,不僅這個責任跑不了,還會使親友、子侄受到侮辱。……,罷了,既然中尉願意出頭去辦此事,那就允了他吧!”

兩漢的風氣雄健進取,爲官吏者,如果落個“軟弱不勝任”之名,那麼不但是自己的恥辱,而且連帶着家族都可能會被人看不起。

因爲思想鬥爭太jīliè,他拈着鬍鬚的手指不自覺地力氣過大,把鬍鬚都給拽斷了兩根,吃疼之下,回過神來,他問荀貞,說道:“不知中尉對借糧此事有幾個把握?”

“我府中主簿邯鄲榮對我說,他有十分把握。”

“好!”

60 樽前豪傑意難決29 關雲長一身是膽 劉玄德暗猜玄機51 無中生有兵家計42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十三)179 廣陵懸榻迎陳登63 田邊斷案(下)66 謀大計暫斂英眉 郡童子顯傲剛強57 尺素飛傳相思意46 可憐的胡/平167 滿營呼擁張益德(上)153 沙丘臺上舊時月(八)24 甲兵四千向神都(四)48 許君卿計敗張遼107 克曹而後可圖荊115 孫文臺半道打劫 陶恭祖忍氣吞聲45 欺人16 文遠克城震弘驚(上)85 臨戰忘死虎狼士 陷陣總是高順營81 琅琊太守牢騷盛 孔明當年正少年11 雪夜攻莊42 馮鞏20 辛璦(中)28 幾事不密則成害81 琅琊太守牢騷盛 孔明當年正少年76 貴顯何氏兩將軍145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十二)63 田邊斷案(下)42 三見遲婢93 夜夜磨我削葵刀22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三)26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七)90 從徵汝南(下)14 營中點兵尚未畢 遙見數騎絕塵至2 安南借重荀與張45 取天下唯造時勢 圖兵勝當行正奇29 許季116 陶恭祖荏不可輕 荀友若敢問爭徐3 殺人294 陳國相襄軍第一(三)1 張長詈罵府門外53 不顧母弟朱靈忠27 敬老301 陳國相襄軍第一(十)119 三戰盡復東郡地(四)106 忠壯引來海內重 張紘迎願獻綿薄213 簡盧從程計說孫214 一時羣賢鳳凰聚81 不足憂懼劉玄德118 三戰盡復東郡地(三)45 天寒遙寄冬衣去25 鄉有野賢285 彰廉禮賢下邳行(上)雷電災害啊,晚點更62 其猶穿窬之盜也43 董卓狼顧問英雄(上)221 孫文臺傳請擊魯9 太守長史兩不負89 襲陣兵退夏侯惇(七)47 天下之事何事不成60 劉備月下圖遠志 關羽林中慨爲驅275 夏侯淵傳捷坎谷(下)169 滿營呼擁張益德(下)89 煙塵卷騎分兩路 已失天時復失和96 賈詡憂山東再起 董卓欲求和陣前107 轉戰十縣至平輿(上)19 兵者政之輔,政者兵之基(下)209 州舉茂才郡孝廉56 橋蕤稱權當知變 文直再入魯陽城10 防寇27 蘇合湯餅孰爲香42 君臣自古固多疑85 襲陣兵退夏侯惇(三)59 荀君爲政(上)15 問世間誰主沉浮30 臨大事從容不迫19 孟德殺囚明軍法(下)35 鼓音破曉天欲墜 文聘橫矛定軍旗217 選將調兵間先行58 關張各有惆悵情11 荀家五虎度陳倉(中)56 橋蕤稱權當知變 文直再入魯陽城142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九)265 會於汶北將擊章190 非荀侯無以安徐64 裨將軍新旅建組49 輜重已備152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61 曹刺史安定濟北4 初雪138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四)46 室暖臨懷春情在24 文聘(下)123 呂布劍客意亦雄15 燕趙意氣多豪俠(上)45 虎膽奸雄63 不朽曰三次爲功155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160 笮融急求東海府25 鄉有野賢50 忠勇士捨身忘死 善戰者後發制人
60 樽前豪傑意難決29 關雲長一身是膽 劉玄德暗猜玄機51 無中生有兵家計42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十三)179 廣陵懸榻迎陳登63 田邊斷案(下)66 謀大計暫斂英眉 郡童子顯傲剛強57 尺素飛傳相思意46 可憐的胡/平167 滿營呼擁張益德(上)153 沙丘臺上舊時月(八)24 甲兵四千向神都(四)48 許君卿計敗張遼107 克曹而後可圖荊115 孫文臺半道打劫 陶恭祖忍氣吞聲45 欺人16 文遠克城震弘驚(上)85 臨戰忘死虎狼士 陷陣總是高順營81 琅琊太守牢騷盛 孔明當年正少年11 雪夜攻莊42 馮鞏20 辛璦(中)28 幾事不密則成害81 琅琊太守牢騷盛 孔明當年正少年76 貴顯何氏兩將軍145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十二)63 田邊斷案(下)42 三見遲婢93 夜夜磨我削葵刀22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三)26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七)90 從徵汝南(下)14 營中點兵尚未畢 遙見數騎絕塵至2 安南借重荀與張45 取天下唯造時勢 圖兵勝當行正奇29 許季116 陶恭祖荏不可輕 荀友若敢問爭徐3 殺人294 陳國相襄軍第一(三)1 張長詈罵府門外53 不顧母弟朱靈忠27 敬老301 陳國相襄軍第一(十)119 三戰盡復東郡地(四)106 忠壯引來海內重 張紘迎願獻綿薄213 簡盧從程計說孫214 一時羣賢鳳凰聚81 不足憂懼劉玄德118 三戰盡復東郡地(三)45 天寒遙寄冬衣去25 鄉有野賢285 彰廉禮賢下邳行(上)雷電災害啊,晚點更62 其猶穿窬之盜也43 董卓狼顧問英雄(上)221 孫文臺傳請擊魯9 太守長史兩不負89 襲陣兵退夏侯惇(七)47 天下之事何事不成60 劉備月下圖遠志 關羽林中慨爲驅275 夏侯淵傳捷坎谷(下)169 滿營呼擁張益德(下)89 煙塵卷騎分兩路 已失天時復失和96 賈詡憂山東再起 董卓欲求和陣前107 轉戰十縣至平輿(上)19 兵者政之輔,政者兵之基(下)209 州舉茂才郡孝廉56 橋蕤稱權當知變 文直再入魯陽城10 防寇27 蘇合湯餅孰爲香42 君臣自古固多疑85 襲陣兵退夏侯惇(三)59 荀君爲政(上)15 問世間誰主沉浮30 臨大事從容不迫19 孟德殺囚明軍法(下)35 鼓音破曉天欲墜 文聘橫矛定軍旗217 選將調兵間先行58 關張各有惆悵情11 荀家五虎度陳倉(中)56 橋蕤稱權當知變 文直再入魯陽城142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九)265 會於汶北將擊章190 非荀侯無以安徐64 裨將軍新旅建組49 輜重已備152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61 曹刺史安定濟北4 初雪138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四)46 室暖臨懷春情在24 文聘(下)123 呂布劍客意亦雄15 燕趙意氣多豪俠(上)45 虎膽奸雄63 不朽曰三次爲功155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160 笮融急求東海府25 鄉有野賢50 忠勇士捨身忘死 善戰者後發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