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 殊死鏖戰破敵營(下)

西華城中的彭脫、龔都、何儀遣軍出城欲救劉闢,朱儁阻截之。

劉闢趁機盡起後陣,成千上萬的黃巾兵卒呼喊涌上,皆呼:“蒼天已死,黃天當立。”聲震四野,似受此驚天動地的大呼之影響,四野裡起了風,捲起塵土撲揚。風從西面來,往東面吹,正對着漢兵。風沙迷眼,塵土入口,漢軍猛烈的攻勢爲之一滯。

劉闢部正在苦戰的前陣得了生力軍的加入,聲勢大振,借這股大風之助,一個個狂呼大喊着:“殺漢賊,立黃天!”發起了反擊。漢軍久戰之下,兵卒多疲,既受大風之阻,又被劉闢部的生力軍反衝,支持不住,節節敗退。

漢兵中軍,將旗邊,望樓上。

皇甫嵩、趙勤、北軍五校的兩個校尉以及傅燮等營校司馬聽聞黃巾軍震動天地的大呼,又見忽起大風,塵沙撲卷,劉闢調出後陣萬餘人發起了反擊,漢軍前陣節節敗退,北軍五校的兩個校尉驚慌失措,相顧駭然,欲奔,對皇甫嵩說道:“將軍,事急矣!怎麼、怎麼、怎麼忽然起了大風?要被賊兵趁勢反擊得利,我軍必敗,快傳令前陣後撤,回營裡去罷!”

皇甫嵩端坐不動,對他們的話置若罔聞。

這兩個校尉你我看一眼,我看你一眼,又對皇甫嵩說道:“將軍,逆風對我軍不利,這仗打不成了,不如且先歸回營中,休整軍馬,來日再戰。”

他倆再三勸說,皇甫嵩臉上沒有一點表情,冷若冰霜,抽出腰間佩劍,指着豎立在身邊的漢節,說道:“我奉天子之令,率天子之師,出討賊兵。天子賜我此節,……。”將劍收回膝上,又以手指劍,“賜我此劍,給我專擅殺伐之權。今討汝南賊兵,勝敗在此一舉,言退者,斬!”

皇甫嵩平時愛兵如子,部將只要不違反他的軍令,他都噓寒問暖,好顏相待,此時一板起臉,卻威嚴自在,那兩個校尉不敢再說撤退了。皇甫嵩將劍收回,從容插入腰中,跪坐榻上,觀望前戰,放緩了語調,對傳令兵說道:“傳我將令,就說我的大旗就在這裡。”這句話,在開戰前他說過一遍,現在又說一遍,意思卻是:我不退,你們也不許退。

數十個傳令兵接令,驅馬出陣,奔至前邊,到了漢軍與黃巾兵卒交戰的前陣,策馬在陣後疾馳,齊聲大呼:“將軍令:‘我的大旗就在這裡’!將軍令:‘我的大旗就在這裡’!”

數萬人交戰,廝殺震天,加上黃巾軍的大呼,又有大風,這命令很少人能夠聽到,不過不要緊,很快,中軍後邊的萬餘漢軍預備隊接到了皇甫嵩的命令,他們齊聲大呼:“將軍令:‘我的大旗就在這裡’!”萬餘人同聲大呼,一下就壓倒了前邊的喊殺聲和黃巾軍兵卒的吶喊聲。

這呼聲傳入了荀貞的耳中,荀貞心道:“忽然起風,對我軍不利,按說現在該徐徐後退,可劉闢已將後陣的萬餘兵卒調出,而我軍前陣久戰,士卒多疲,若輕易後退,必遭大敗。”又想道,“我部突擊在最前邊,已把其餘各部甩到了後頭,如果真的撤退,第一個倒黴的就是我部。”想到此處,他抽出刀來,令道,“皇甫將軍的帥旗就在那裡,我,就在這裡!”

他這一部人馬很精銳,在突然而來的大風之襲面下,在迎面之敵加入了大批黃巾軍的生力軍後,倒是沒有像其它各部的漢兵支持不住,節節敗退,現在又有了荀貞的這一道軍令,從劉鄧、許仲、江禽等各曲主官以下,到屯、隊、什、伍的屯長、隊率、什長、伍長,各級大小軍官多是荀貞在西鄉時就跟從了荀貞的,當即吶喊奮勇,不但不退,反而更加向前。

此時如從半空中看下去,可以看到在這片戰場的東半部有越來越多的黃巾軍兵卒從後陣中出來,加入戰局,而在西半部,皇甫嵩的將旗在中軍屹立不動,中軍後頭的萬餘漢卒預備隊亦站立不動。東西兩部的中間是交戰場,漢軍突擊在最前的五個方陣,五面軍旗,此時,有四面軍旗都在向後退移,唯獨從左邊數起的第三面軍旗非但沒有後退,反而向前移動。

這一幕被漢軍中軍望樓上的人看到了,趙勤驚歎地說道:“這是誰的部曲?一枝獨秀。”

傅燮應道:“是荀司馬的部曲。”

趙勤說道:“真是勇將,真是勇將。唉,我汝南郡中若有此人,也不會有今日的賊患了,說不定早將彭脫、何儀、劉闢、龔都諸賊平定!”

皇甫嵩目注荀貞的軍旗多時,見它在風中颯颯招展,雖然緩慢但卻堅定地向前推進,在數十成百面黃巾軍各部軍旗的包圍下,這一支軍旗就像是一支小船,在汪洋大海中逆水、逆風而行。他亦暗自點頭,爲之讚許。

傅燮更多的是在注意其餘幾個漢軍方陣,以及後邊的黃巾兵卒出陣的情況,他對皇甫嵩說道:“將軍,後陣的賊兵多已加入了戰局,我軍前陣這萬人怕是要頂不住了,要不要把餘下的這萬餘人投上?”

皇甫嵩安然淡定,說道:“再等等。”他不看其餘幾個漢軍的方陣,只看荀貞的方陣。

又過了一刻多鐘。對望樓上的人來說,這是難熬的一刻鐘。他們居高臨下,能夠看得清楚整個戰局,此時此刻,除了荀貞一支人馬外,其餘的漢軍都在不斷地敗退,並且已不再是起初的慢慢後退,逐漸變成了大步後退,已經差不多退回到了最初與黃巾軍接觸交戰的位置,之前在戰場上贏得的優勢局面幾乎被黃巾軍全部奪回了。

傅燮焦急地說道:“將軍,再不增兵就撐不住了!”

皇甫嵩盯着荀貞的軍旗,看到荀貞這面一往無前的軍旗漸漸停下了前進的勢頭。他霍然起身,說道:“是時候了!傳我將令,全軍出擊!步卒從正面迎擊賊兵,騎士從側翼進擊。”

望樓上鼓聲擂響。皇甫嵩轉目傅燮,把自己的劍交給他,令道:“你代我督戰,畏縮不進者,斬。”傅燮大聲應諾,接過皇甫嵩的佩劍,捧在手中,轉身下了望樓,召集本部人馬,督促後陣的萬餘漢卒出戰。依照皇甫嵩的命令,後陣的漢卒分成兩部,近萬步卒越過中軍,增援前邊的部隊,從正面敵上黃巾兵卒,另外的三千餘三河騎士則從側翼進擊。

這些三河騎士有從一開始就沒有參戰的,也有部分曾經參戰的——即早先在北側與黃巾騎兵交過戰的那千餘騎士,這千餘騎士在將黃巾軍的騎兵擊潰後,奉皇甫嵩將令,沒有繼續發動進攻,而是轉回了後軍陣中。此時,是他們全力出擊的時候了。皇甫嵩之所以最先沒有動用騎兵衝鋒,目的就是爲了調出劉闢後陣的那萬餘兵卒。如果上來就用騎兵衝鋒,可能獲勝會比較容易,但劉闢在失利後卻定會退回營中龜縮,這樣就還得再進攻黃巾軍的營壘,不如一舉在戰場上將之殲滅。

傅燮躍馬揮劍,率部督戰,近萬漢卒的生力軍投入戰場中,遏制住了漢軍敗退的局面,三千餘三河騎士從側面進擊,一下就突入到了措不及防的劉闢部側翼陣中。兩面使力,荀貞部迎面的壓力頓時減輕。荀貞不用看也知,這定是皇甫嵩把後軍、騎兵派上來了。

他劍指前方,大聲令道:“將軍已調後軍、騎兵上陣,決戰取勝之時,便在此刻!先入賊營者,賞錢十萬!斬殺劉闢者,賞錢十萬!”

他部下千餘士卒,戰到現在都沒了力氣,但在聽到皇甫嵩已經把後軍、騎士遣派上陣,獲勝在望,而斬殺劉闢、先入敵營者又能各得賞錢十萬後,又一個個渾身充滿了力氣。

荀貞的這個懸賞很有技巧性,斬殺劉闢需要武力和運氣,絕大部分的兵卒都不可能做到,而先入敵營聽起來就比較容易了。敵人的部隊基本上都在營外,營中幾乎無人防守,類同空營,只要穿透敵陣,殺入敵人的空營內就能得得到十萬賞錢。人人奮勇,向前拼殺。

中軍望樓上,皇甫嵩站起了身,走到望樓的扶手前,按住扶手,傾身向戰陣中遠觀,望見荀貞的軍旗又開始繼續向前突擊,敵人擋者披靡,他由衷讚賞,對荀貞非常欣賞,嘆道:“此子日後的成就或許遠勝於我,將來定邊討賊安漢室者,此子乎?”日後如果再有“賊兵”作亂,或者邊疆的羌人再犯漢土,那麼平息戰亂、安定邊疆的也許就是這個人了。

戰陣之中,陳到再次請戰。

荀貞此前說:等到決勝之時再派遣陳到出去,現在是決勝之時了。他痛快地應允了陳到之請,給了他二十個死士,又給了典韋二十個死士,令他兩人:“接替君卿、阿鄧、伯禽衝陣!”又令辛璦,“帶你部騎士繞過君卿、阿鄧、伯禽等曲,從側翼衝擊賊兵。”三人應令,各帶人馬,如出籠之虎,繞過前邊各曲,撲向對面的黃巾兵卒。

辛璦部下本有二百騎兵,進入汝南後經過諸戰,傷亡了十餘騎,現還有百八十餘騎,馳馬奔出,繞過各曲,狠狠地插入了對面黃巾兵卒的陣中。他們養精蓄銳已久,馬快矛長,黃巾兵卒抵擋不住。典韋、陳到接替了許仲、劉鄧、江禽的位置,各帶二十死士,大呼突進,一個揮擊長鐵戟,沉重的鐵戟之下,沒有一個敵人能夠堅持一個回合,一個騎馬挺矛突陣,忽而呼斥盤旋,忽而奮矛疾衝,當面之敵悉數被他斬殺。

陳到一直在找劉闢的將旗,可前面之敵太多,找不着,只好先與典韋並肩奮力擊殺面前之敵。劉鄧不甘示弱,與許仲、江禽等人率部跟進,荀貞帶着原中卿、左伯侯等親兵率陳褒、荀成兩曲給他們壓陣。側翼有漢軍騎士衝擊,正面有傅燮督促的近萬漢兵生力軍加入戰團,內有荀貞這一部迎風呼喝,猛烈突擊。劉闢把預備隊過早得派了上去,這時無兵可派,左右難支。

漢兵諸部齊齊殊死戰,血流城外,大破劉闢部三萬餘軍馬,又再接再厲,進擊劉闢大營。

不知何時,風停了。荀貞也不知自己是何時衝破了劉闢部的軍陣,於數萬漢軍之中,頭一個殺進了劉闢的營中。面對眼前空蕩蕩的軍營,他轉馬向後看去。在他身後,戰場上屍體橫陳,血流成河,漢軍兵卒分成二三十部,正在追殺潰散的劉闢部敗兵。

他扭臉望向南邊,朱儁那邊也停下了交戰,劉闢的將旗倉皇南逃,被彭脫、何儀部救下,正往城中退去。他再向漢兵的中軍望去,中軍裡高高的望樓邊,皇甫嵩的將旗招展,望樓、將旗的後邊,漫天紅色的雲霞,夕陽西落。這一場鏖戰,從申時一直激戰到了暮色降臨。

他再轉顧身邊左右的將士們,他們個個疲累不堪,有的拄着兵器勉強站着,有的坐到地上,都是氣喘吁吁,但他們的臉上卻皆露出了戰後獲勝的快活笑容。陳到渾身浴血,提着矛來到荀貞身前,下馬跪地請令:“荀君,請撥給到五十騎卒,到請去追擊劉闢!”

109 轉戰十縣至平輿(下)9 道人113 詔討東郡出汝南(下)34 孟塗敢棄夜襲利169 滿營呼擁張益德(下)92 襲陣兵退夏侯惇(十)74 爆竹聲裡辭舊歲(上)28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九)47 天下之事何事不成25 再勝52 最後的麻痹9 道人22 喜聞定策掀鬚髯 英雄所見原本同135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二)23 甲兵四千向神都(三)7 計劃96 賈詡憂山東再起 董卓欲求和陣前233 數騎星夜報州郡25 鄉有野賢37 無禮賠罪287 彰廉禮賢下邳行(下)104 汝輩亦我漢家民55 我爲君取彼良駒(彼一)300 陳國相襄軍第一(九)81 冠軍將呼太史慈(三)27 朱公偉奉天子詔135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二)29 鍾繇75 欺上弄假國之賊19 圍不赦以威生仁86 了卻山中寇賊事(十)56 下邳國荀貞得子 廣陵郡笮融逞威(六)133 聖旨一下赴冀州(三)92 虛席問賊進退意27 敬老82 聞報董兵窺營頻 卿或不知黃公覆103 空有神射不得展36 什伍31 名重徐州陳元龍63 荀貞之兩問治郡事 張孟高席間相托私43 縣尉86 了卻山中寇賊事(十)58 關張各有惆悵情102 會獵書來滿城驚50 排場20 辛璦(中)95 襲陣兵退夏侯惇(十三)115 且行且戰五百里(下)80 恨天失我傅南容87 風捲雷動誅鄴趙(三)15 問世間誰主沉浮192 諸葛瑾攜弟俱至34 馮家69 志懷霜雪曹孟德(下)207 丈夫豈可受人輕89 風捲雷動誅鄴趙(五)103 歸來美酒洗征塵69 英雄志氣袁本初50 祭祀族宴9 結交21 惜乎未能諸路共 定了文武建制成36 文遠突陷潁川營(中)73 鎮東檄調三將援194 魯子敬狂兒奉糧1 風物迥異江南地282 今貴舊勳徐與冀48 雷霆3 陽翟侯扣使不遣37 生來無計避徵徭163 一將功成萬骨枯(下)205 信到彭城看司鹽81 擒賊先擒王(中)22 文聘(上)45 取天下唯造時勢 圖兵勝當行正奇40 蹴鞠152 沙丘臺上舊時月(七)36 天下之中洛之陽9 計吏郭圖(上)95 徐榮單騎入太谷 膽勇兼備得雄關147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十四)77 曹隱袁進皆貴宦82 擒賊先擒王(下)55 此子乃忠直奇節士33 督郵一怒(下)34 大勝(上)33 戰罷將軍色不改 願以剩勇取全功72 健兒戰死誰封侯(上)286 彰廉禮賢下邳行(中)6 初夜151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3 先表北海刺青州90 胡徐呂內鬥兵亂 甘潘凌初戰先功66 子義樹戟喝虎狼256 兩中郎脣槍舌劍3 先表北海刺青州9 計吏郭圖(上)255 唯有濮陽傾巢來66 燕雀安知鴻鵠志 雍季之言百世利196 周幼平如熊舉將(中)86 風捲雷動誅鄴趙(二)
109 轉戰十縣至平輿(下)9 道人113 詔討東郡出汝南(下)34 孟塗敢棄夜襲利169 滿營呼擁張益德(下)92 襲陣兵退夏侯惇(十)74 爆竹聲裡辭舊歲(上)28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九)47 天下之事何事不成25 再勝52 最後的麻痹9 道人22 喜聞定策掀鬚髯 英雄所見原本同135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二)23 甲兵四千向神都(三)7 計劃96 賈詡憂山東再起 董卓欲求和陣前233 數騎星夜報州郡25 鄉有野賢37 無禮賠罪287 彰廉禮賢下邳行(下)104 汝輩亦我漢家民55 我爲君取彼良駒(彼一)300 陳國相襄軍第一(九)81 冠軍將呼太史慈(三)27 朱公偉奉天子詔135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二)29 鍾繇75 欺上弄假國之賊19 圍不赦以威生仁86 了卻山中寇賊事(十)56 下邳國荀貞得子 廣陵郡笮融逞威(六)133 聖旨一下赴冀州(三)92 虛席問賊進退意27 敬老82 聞報董兵窺營頻 卿或不知黃公覆103 空有神射不得展36 什伍31 名重徐州陳元龍63 荀貞之兩問治郡事 張孟高席間相托私43 縣尉86 了卻山中寇賊事(十)58 關張各有惆悵情102 會獵書來滿城驚50 排場20 辛璦(中)95 襲陣兵退夏侯惇(十三)115 且行且戰五百里(下)80 恨天失我傅南容87 風捲雷動誅鄴趙(三)15 問世間誰主沉浮192 諸葛瑾攜弟俱至34 馮家69 志懷霜雪曹孟德(下)207 丈夫豈可受人輕89 風捲雷動誅鄴趙(五)103 歸來美酒洗征塵69 英雄志氣袁本初50 祭祀族宴9 結交21 惜乎未能諸路共 定了文武建制成36 文遠突陷潁川營(中)73 鎮東檄調三將援194 魯子敬狂兒奉糧1 風物迥異江南地282 今貴舊勳徐與冀48 雷霆3 陽翟侯扣使不遣37 生來無計避徵徭163 一將功成萬骨枯(下)205 信到彭城看司鹽81 擒賊先擒王(中)22 文聘(上)45 取天下唯造時勢 圖兵勝當行正奇40 蹴鞠152 沙丘臺上舊時月(七)36 天下之中洛之陽9 計吏郭圖(上)95 徐榮單騎入太谷 膽勇兼備得雄關147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十四)77 曹隱袁進皆貴宦82 擒賊先擒王(下)55 此子乃忠直奇節士33 督郵一怒(下)34 大勝(上)33 戰罷將軍色不改 願以剩勇取全功72 健兒戰死誰封侯(上)286 彰廉禮賢下邳行(中)6 初夜151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3 先表北海刺青州90 胡徐呂內鬥兵亂 甘潘凌初戰先功66 子義樹戟喝虎狼256 兩中郎脣槍舌劍3 先表北海刺青州9 計吏郭圖(上)255 唯有濮陽傾巢來66 燕雀安知鴻鵠志 雍季之言百世利196 周幼平如熊舉將(中)86 風捲雷動誅鄴趙(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