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本初何如伯珪強

關靖、嚴綱等人意見不一。

有的以爲:田豫所說甚是,應該佈置精兵以防兗州威脅己軍的側翼。

有的以爲:劉岱、曹操等正在與兗北黃巾作戰,短期內料是騰不出足夠兵力來馳援袁紹,並且,就算他們騰出兵力來了,現駐防於平原、清河一帶的田楷部亦有兵馬不少,不需增兵,其即足能抵禦兗州方面的進犯,而今的重點不應是在防備兗州,而應是集中主力,迅速與袁紹決戰,只要把袁紹擊敗,袁黨由此而羣龍無首,兗州的劉岱諸輩也就不足爲慮了。

這兩種觀點都有道理。

除此之外,又有人提出了另一個意見。

袁紹有爪牙黨羽不錯,袁紹同樣也是有敵人的,首先一個就是袁術,袁術離得遠,又正在與劉表開戰,固然是指望不上他的幫助,但其次,豫州孫堅也與袁紹有隙。孫堅之攻陳、樑,原因便是袁紹曾表周昂爲豫州刺史,爲穩固內部的統治,他才如此爲之的,而現於今,陳、樑俱已被攻破,那麼,就完全可以邀孫堅出兵,或牽制兗州,或進兵河內,以脅袁紹的後方。

並及,徐州荀貞也可以利用。

荀貞早前就已兵入兗州,明顯對兗州有覬覦之意,可以上書朝廷,表荀貞的族人爲兗州刺史,挑動荀貞與劉岱相爭,如此一來,不需一兵一卒便可消除掉兗州的隱患。

提出這個意見的是範方。

範方爲公孫瓚幕府中的從事,之前領兵千騎在劉岱處,協助劉岱御討兗州黃巾,後因劉岱於公孫瓚、袁紹二人中選擇了袁紹,範方因領兵歸還,未至幽州,公孫瓚兵馬已下入冀,遂與公孫瓚會合於冀州境內。範方久在兗州,較爲熟悉荀貞、孫堅的事蹟,故有此一議。

範方的這個意見按說是不錯的,可是他的話音未落,堂上便有一人神色不豫,正是單經。

公孫瓚的作戰能力是有的,本人驍勇,戰術素養也不錯,早在當遼東屬國長史時就把邊境的羌人、烏桓等打得繞着他走,皆道“當避白馬長史”,乃至畫作公孫瓚的模樣,馳馬射之,中者輒呼萬歲,可見羌胡之屬畏懼他到了何等的程度,去年他又大破黃巾,威震北地,唯獨他的戰略眼光,或言之政治水平卻是不怎麼樣。

與袁紹的仗纔剛開打,他就已把青、兗得罪了個乾淨。

他任命嚴綱爲冀州刺史,田楷爲青州刺史,單經爲兗州刺史,又置此三州各郡縣的長吏。正如他常與號稱爲“白馬義從”的數十善射士乘騎白馬上戰場一樣,其人之自負由此盡然可見。

袁紹、荀貞等雖也有各自任命官吏,可至少他們都有“上表朝中”,算是給朝廷了一個面子,公孫瓚倒好,壓根就不理會朝廷,直接自己任命,此其一之自負表現,任命非要由己出,也行,但任命一個冀州刺史就行了,偏一下任命三州刺史,還並置各郡縣的長吏,不錯,劉岱傾向袁紹,可算敵人,青州刺史焦和、青兗兩州的郡縣長吏卻不全都是站在袁紹那一邊的,竟也都一起自置任命,這豈不是在主動地是把他們全推到袁紹一方?此其二之表現。

事實上,退一萬步說,即使青兗兩州的州、郡、縣長吏都偏向袁紹,也不能這麼幹,總得給對方、也給自己留一個轉圜的餘地,不能把事情做得這麼絕。公孫瓚自恃兵強善戰,甚可言已自負到狂妄,以爲憑一人之力,可與天下爲敵的地步了。

另外,從另個層面來說,公孫瓚這麼做,也間接地得罪了徐、豫。

荀貞、孫堅是幫他還是不幫他?不幫他就不說了,如幫他,其目的必是爲了圖利,可青、兗兩州的長吏公孫瓚全都任命完了,荀貞、孫堅還有什麼利可圖?甚而,不僅無利可圖,袁紹若是失敗,公孫瓚如是兵入兗州,荀貞說不定還得因爲現下已然控制在手的東平、任城而與他也開打一場。換一個與公孫瓚同樣缺乏長遠眼光的人在豫、徐,是斷然不會幫助他的。

單經是公孫瓚任命的兗州刺史,此時聽範方說邀孫堅、荀貞進兵兗州,等若是搶他的既定地盤,他當然就不高興了,神色上頓時顯露出來,皺着眉頭說道:“荀貞之、孫文臺,虎狼也,既知貞之有覬覦兗州之意,還邀請他來?只恐請之容易送之難,實乃自討苦吃!”

田豫卻是贊同範方的進言。

公孫瓚任命三州刺史、郡縣長吏時,田豫就不同意,只是他人微言輕,不能諫止。這時聽了單經的話,他擡眼看了下公孫瓚,見公孫瓚似有沉吟之態,遂又出席下拜,說道:“袁家四世三公,門生故吏遍佈海內,昔袁本初起兵討董,州郡豪傑不辭千里,飄揚與會,荀貞之、劉公山、張孟卓、韓文節諸公,一時俊彥,而酸棗會盟,共舉袁本初爲主,雖是借了明將軍的威勢,然袁本初遂竟以一郡之卒,收冀州之衆,田豐、沮授、審配、耿包,俱冀方之英,悉歸其心,麴義、顏良、文丑、張郃,皆河北名將,並服其令,又有淳于瓊、逢紀、許攸、郭圖、辛評、辛毗、陳琳、董昭等附爲黨羽,今明公雖大軍臨魏,豫陋見:勝負尚不敢斷言。青、兗本非我有,讓些許給荀徐州、孫豫州,於明公無損,於袁本初卻是大害,何樂不爲之?”

袁紹憑藉家資,政治底蘊雄厚,在田豫看來,他目前于軍事上的失利只是暫時而已,只要還沒有將他徹底擊敗,對他就不能掉以輕心,是以,讓些青、兗的郡縣給荀貞、孫堅,從而得到荀貞、孫堅的發兵援助,合三州之力,半點機會不給他的共將之攻滅,這是完全可以的。

單經不以爲然,斥道:“諸公議事,孺子何得多言!”

田豫儘管年輕,卻也早非孺子了,單經此話,乃是對他的輕視。

田豫伏地再拜,向公孫瓚請罪。

公孫瓚說道:“卿坦誠直言,無罪也,可起身歸席。”頓了下,待田豫歸坐席上後,他又道,“國讓言似有理,然以吾看來,未免膽弱。”笑對田豫,說道,“卿年輕,正當氣盛,吾如卿年歲時,只知勇猛直進!今亦然!袁家固四世三公,然爭雄疆場,本初非我敵手,莫說冀州,天下指麾可定!何需藉助徐、豫?旬月內,吾必克魏郡,生擒袁本初於帳下,示與諸君戲看!”

120 晝聚虎狼爭爲戰 夜宴當以軍法行197 周幼平如熊舉將(下)37 士疲不宜再強進 騎往東北問袁曹25 再勝300 陳國相襄軍第一(九)72 寧舍濟北取任城83 襲陣兵退夏侯惇(一)7 夜眠營中敘舊情 郭嘉不辭尊者賜101 許逢共上辣毒計 二袁不謀而意和82 了卻山中寇賊事(六)27 敬老42 孫郎威震定潁外83 威震陽翟(上)43 爲今之計23 劫人53 佳客翩翩洛陽來(下)19 辛璦(上)47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十八)17 虛席相問上策何43 輕收萬衆取來易 亂世清談難爲君47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十八)9 高子繡髡髮代首57 早晚滅此豎子大賊2 由許仲復仇試看兩漢復仇之風145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十二)125 豪強應曹爲投機63 下邳相舊習難除29 關雲長一身是膽 劉玄德暗猜玄機113 陳宮催馬離營去116 荀公達重任兗州27 高素三勸2 邯鄲陌上九月秋(二)17 兵者政之輔,政者兵之基(上)72 曹孟德妙解袁怒 荀友若起意歸鄉2 佳婦何人陳家女193 荀徐州爲子儲才11 荀家五虎度陳倉(中)173 荀成將度自雍然(上)144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十一)58 我爲君取彼良駒(四)145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十二)188 聚得幹才羽愈豐(上)148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十五)67 鮮卑復又寇幽並20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一)269 先嘆董卓再嘆民23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四)88 從徵汝南(上)255 唯有濮陽傾巢來33 甲兵四千向神都(十三)8 清洗潁陰(下)17 兵者政之輔,政者兵之基(上)94 感故念舊迎上座 屈己下拜得士心81 擒賊先擒王(中)145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十一)225 幕府遣行三道檄53 不顧母弟朱靈忠4 郡吏士民齊聲請 潁川太守掛印歸89 智勇兼備褚飛燕29 盤點籌劃253 王叔文獻策謀權46 治平天下捨我其誰21 惜乎未能諸路共 定了文武建制成271 收定九江建良策19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148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十五)77 北邊健將固何多 南野雄士亦足衆28 詐降125 劉備奉使出彭城 郭嘉劃策迫薛禮(四)7 置彀在此請君入168 滿營呼擁張益德(中)35 褒貶由人13 典韋67 鳳集西鄉(上)44 高家16 五日九戰(上)17 無賴82 光陰似苒流如箭224 破敵潰阻驕兵計95 冀州北望氣如何56 善練兵者必練膽氣23 自古興亡百姓苦 天子西遷民何辜213 簡盧從程計說孫86 風捲雷動誅鄴趙(二)7 生死之恩何以報41 夕陽33 破敵(下)34 馮家97 出身未捷身先死9 高子繡髡髮代首101 以彼之道,還施彼身18 府主簿拒降守名57 無信不立丈夫舉 圍而不擊事可疑24 張讓賓客5 江禽152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30 朱陽第三92 虛席問賊進退意67 發蹤指示功人也 能得走獸爲功狗69 丈夫做事應如北風掃雪
120 晝聚虎狼爭爲戰 夜宴當以軍法行197 周幼平如熊舉將(下)37 士疲不宜再強進 騎往東北問袁曹25 再勝300 陳國相襄軍第一(九)72 寧舍濟北取任城83 襲陣兵退夏侯惇(一)7 夜眠營中敘舊情 郭嘉不辭尊者賜101 許逢共上辣毒計 二袁不謀而意和82 了卻山中寇賊事(六)27 敬老42 孫郎威震定潁外83 威震陽翟(上)43 爲今之計23 劫人53 佳客翩翩洛陽來(下)19 辛璦(上)47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十八)17 虛席相問上策何43 輕收萬衆取來易 亂世清談難爲君47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十八)9 高子繡髡髮代首57 早晚滅此豎子大賊2 由許仲復仇試看兩漢復仇之風145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十二)125 豪強應曹爲投機63 下邳相舊習難除29 關雲長一身是膽 劉玄德暗猜玄機113 陳宮催馬離營去116 荀公達重任兗州27 高素三勸2 邯鄲陌上九月秋(二)17 兵者政之輔,政者兵之基(上)72 曹孟德妙解袁怒 荀友若起意歸鄉2 佳婦何人陳家女193 荀徐州爲子儲才11 荀家五虎度陳倉(中)173 荀成將度自雍然(上)144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十一)58 我爲君取彼良駒(四)145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十二)188 聚得幹才羽愈豐(上)148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十五)67 鮮卑復又寇幽並20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一)269 先嘆董卓再嘆民23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四)88 從徵汝南(上)255 唯有濮陽傾巢來33 甲兵四千向神都(十三)8 清洗潁陰(下)17 兵者政之輔,政者兵之基(上)94 感故念舊迎上座 屈己下拜得士心81 擒賊先擒王(中)145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十一)225 幕府遣行三道檄53 不顧母弟朱靈忠4 郡吏士民齊聲請 潁川太守掛印歸89 智勇兼備褚飛燕29 盤點籌劃253 王叔文獻策謀權46 治平天下捨我其誰21 惜乎未能諸路共 定了文武建制成271 收定九江建良策19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148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十五)77 北邊健將固何多 南野雄士亦足衆28 詐降125 劉備奉使出彭城 郭嘉劃策迫薛禮(四)7 置彀在此請君入168 滿營呼擁張益德(中)35 褒貶由人13 典韋67 鳳集西鄉(上)44 高家16 五日九戰(上)17 無賴82 光陰似苒流如箭224 破敵潰阻驕兵計95 冀州北望氣如何56 善練兵者必練膽氣23 自古興亡百姓苦 天子西遷民何辜213 簡盧從程計說孫86 風捲雷動誅鄴趙(二)7 生死之恩何以報41 夕陽33 破敵(下)34 馮家97 出身未捷身先死9 高子繡髡髮代首101 以彼之道,還施彼身18 府主簿拒降守名57 無信不立丈夫舉 圍而不擊事可疑24 張讓賓客5 江禽152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30 朱陽第三92 虛席問賊進退意67 發蹤指示功人也 能得走獸爲功狗69 丈夫做事應如北風掃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