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偏師掠潁橋蕤橫

因爲新兵尚未練成,又新得泰山一郡,徐州目前的兵力有些吃緊,故此許仲沒有帶太多的兵馬援豫,只是選了精卒三千,加上荀濮部的人馬,不到四千之數。孫堅留在豫州的部曲共有萬餘,抽出半數來抵禦南陽的來犯是沒有問題的,徐、豫合計萬餘步騎,在兵力上並不吃虧。

等荀濮、荀愔、許劭到達營中,許仲即拔營西進,經沛國,抵至汝南。

進入豫州之前,荀貞先給豫州的州府以及黃蓋等人傳了一道州檄,言明許仲等是爲援豫而來。黃蓋諸人皆知荀貞與孫堅的交情,除豫州州府裡的少數人或是拘泥不化,固守漢家舊章,或是出於不可說之緣故,以爲徐州兵不應無邀自來、建議阻其入州之外,別的人都欣喜歡迎。

因是,沛國境內的孫兵不但沒有阻擊,反而遣人引路,作爲嚮導,入到汝南的第一個縣是山桑。前漢時,山桑屬沛郡,中興後,改屬汝南。春秋時,此地屬宋,據說莊子就是出生在此。

從下邳縣到這裡,行軍共約兩百餘里,一是爲休整部隊,二是爲深入瞭解當前汝南的戰局,許仲下令,命部曲在這裡停駐了一天,打探得知:得了陳、樑援兵之助,黃蓋仍還在平輿堅守,久攻平輿不下,呂布分兵,遣橋蕤向西進克定潁,已至潁川邊界,有進攻潁川之態。

潁川都尉弘諮原本也是遣了兵馬馳援黃蓋的,但是未能到達平輿,他的部隊就被橋蕤擊敗,前不能進,遂轉回潁川,駐入到了與定潁接壤的郾縣,以望可以據城禦敵,萬一橋蕤真的犯境,可以阻之於郡外。同時,爲防止袁術從南陽進侵潁川,弘諮離開郡治陽翟,親自坐鎮在汝水北岸的襄城,指揮南岸與南陽接壤的父城、昆陽、舞陽等縣之守禦戰備。

總的形勢來講,呂布、橋蕤等積極進擊,連戰皆克,分兵略地,已連下汝南數縣,得到了充足的糧械爲實,瞿恭等爲其張勢,既圍平輿,又脅潁川,黃蓋、弘諮等被動防守,局勢不利。

許仲出兵之前,荀貞對他有過指示,但那只是戰略層面上的,如“布軍數勝,士氣正高,可先避其鋒”、“臨陣與戰,布騎驍勇,宜固壘蓄銳,候其衰而再戰之”等等,具體到戰術層面,還得他臨機制變,因事制宜,因是,許仲召集張飛、何儀、荀濮、原盼、杜頜、夏鳴、萬演等諸文武部屬,又把許劭、荀愔請來,共議軍事,商量下步該如何舉措。徐卓以幕府從事中郎的身份,奉令從徵,與荀濮一道,他兩人共從泰山返回,此時亦在軍中,也參加了軍議。

所謂“上行下效”,一個好的上級,會把優良的作風傳給部下。

荀貞善於納諫,不管是政議、抑或是軍議,從來是言者無罪,能夠讓臣屬暢所欲言,荀成、許仲等受此影響,因而也是這個作風。

諸人到了,各抒己見。

許仲寡言語,不開口,只是聽。

聽諸人各自說完,他又叫諸人互相討論。

討論得很熱烈,最終被諸人都贊同的觀點有兩個。

一個主要是許劭、荀愔的觀點。

他兩人認爲:軍事之前,應當輿論先行,建議許仲散播袁術在南陽“鈔掠爲資、奢淫驕肆”的消息,大力敗壞他的名聲,以此攬聚汝南的士民之心,並及號召汝南各縣堅壁清野。這樣,不能夠得到地方上的支持,呂布、橋蕤、紀靈等的攻勢就算再猛,亦必後繼無力。

一個是徐卓的觀點。

徐卓認爲:於今陳、樑的援兵都在平輿城下,合城中黃蓋部之力,共抗呂布,橋蕤分掠潁川東,與潁川都尉弘諮的兵馬相持,也就是說,汝南已經形成了兩個戰場,而敵我雙方的兵力都聚集在汝南西部。如此,我軍就可以先進屯到平輿東。

進駐到平輿東後,有兩種情況可能會出現。

一種是呂布再次分兵,來擊我軍。一種是呂布不分兵來擊。

如是前者,那麼在經過橋蕤分兵之後,呂布能派出的部隊肯定不會太多,我軍到時候就可以視情況,或殲滅之,或固守之。如是後者,則有我軍在平輿東,和平輿城中、城外的豫州兵成掎角之勢,使呂布“後顧有憂”,料他也就定然不敢全力攻城。

不管是這兩種情況中的哪一種,都將會減輕平輿方面受到的壓力。

徐卓並又建議許仲:李通屯據郎陵,不應呂布之召,可見他對袁術、呂布無有好感,可以遣使一人去見之,爭取把他說服,投從我軍。而要是一旦能夠把李通說服,郎陵在吳房、上蔡的南邊,也就是說,位處在呂布、橋蕤部隊的後方,東有我軍,西有潁川,北邊平輿未克,南邊又有李通,呂布、橋蕤爲不使部隊陷入被包圍的危險中,很可能就會從平輿撤退。

待至那時,我軍可追擊之,可放其歸,攻守由我。

許劭、荀愔的意見是有關政治方面的,徐卓的意見純是軍事觀點,這兩條意見正好互相彌補。

許仲即將此兩議採納。

次日,一邊傳檄汝南各縣,許仲一邊領兵離開山桑,繼續西進。

山桑縣曾爲本朝中興名將山桑侯王常的封邑,縣西南邊有一個聚落,名叫垂惠聚,本朝初年,王霸、馬武攻蘇茂、周建於此,圍困半年,後以火攻,城土都被燒成了紅色,此地因又被後人稱爲“紅城子”。馬武是南陽人,王霸是潁川潁陽人,兩人後來都名列雲臺。

前年荀貞從豫入徐,就任廣陵太守時,經由過山桑,當時曾對許仲等諸將講過一些王常、王霸、馬武的故事。離開豫州三年了,許仲這次以偏將軍的軍職,重返豫地,領數千虎士,援平輿,將再戰呂布,他雖是素來寡言,不露聲色,然於面巾的遮蓋之下,他內心中實也是頗有波瀾的。有沒有以王霸等的功勳成就自勵?旁人不知,他自知曉。

過垂惠聚,行數十里,是下城父聚,此地爲秦末陳涉被其御者莊買所殺之地。

過此處,再向西行百餘里,是宋國。承上古之制,本朝亦有“三恪”,“恪”即“客”,三恪就是封拜前代王室的嫡系後人,待以客禮,贈給封邑,使祭祀宗廟,以示本朝所承繼統緒,標明正統。中興後,周朝的後裔改封衛公,殷商年代久遠,早在前漢時就不能確定其後,因孔子自稱殷人,遂以孔子之後祭祀商湯,光武把孔子的後裔改封爲宋公,食邑便是宋國。

宋國在平輿的東北方向,兩縣相距兩百餘里,中有潁水爲隔。呂布等已知許仲帶兵入豫,爲阻其來援平輿,他使瞿恭等領兵屯駐潁水南岸,扼守渡口,以圖斷許仲進路。

14 守城初戰41 效果258 輕小利乃能遠圖24 張讓賓客22 文聘(上)94 橋瑁詐書移諸鎮 一聲雷響起風雲52 佳客翩翩洛陽來(中)46 恩威並施60 荀君爲政(下)128 廣陵兵動徐方沸 魯陽坐視豫州盟(一)115 且行且戰五百里(下)61 太守行春(上)102 欲攻昌邑先斷援104 彈棋最妙是長斜67 志懷霜雪曹孟德(上)140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六)63 叕兒乃有大志乎121 陳羣籌糧械頗備 荀彧薦高才使彭61 最令人懼是毒計77 演武薦賢(下)57 無信不立丈夫舉 圍而不擊事可疑36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七)14 營中點兵尚未畢 遙見數騎絕塵至68 志懷霜雪曹孟德(中)59 吾候諸君久矣87 襲陣兵退夏侯惇(五)146 沙丘臺上舊時月(一)124 三戰盡復東郡地(九)22 今有潁陰乳虎(下)25 鄉有野賢135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一)230 兗州刺史左右難79 故齊晏子因君顯 北遊橫連舊蘇秦(上)7 每思內戰常齧指137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三)154 沙丘臺上舊時月(九)2 獲名12 一檄引得泰山驚54 慎事自重,藏器於身36 爭鋒唯數劉鄧勁 誇功最推高素雄276 才由天授曹東郡230 兗州刺史左右難3 光和七年92 事了掛印江湖去(下)165 常山中軍真倜儻(下)3 陽翟侯扣使不遣46 恩威並施9 督郵在此(上)275 夏侯淵傳捷坎谷(下)114 楊蔚奉使出魯陽 袁術應盟擊豫州90 揭竿而起爲招安54 焉知生死麴義勇93 孫文臺一戰破營 荀貞之喜得徐榮116 荀公達重任兗州7 計劃40 隱秘非只君可尋13 典韋4 冀州牧迎節以徵143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九)103 殊死鏖戰破敵營(中)18 第一天(下)58 我爲君取彼良駒(四)90 周毖巧言說董卓 袁紹得赦拜渤海179 廣陵懸榻迎陳登55 兩千兵足滅獠寇 智淺何如相國高98 幸有螟蛉機變才78 開陽連營屯兵地 陶謙厚待泰山軍26 祖宗德澤在遺黎10 江東猛虎兵將近 豫州精甲擺車前90 襲陣兵退夏侯惇(八)156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26 祖宗德澤在遺黎91 卸甲擦傷慰功績 大樹司馬人口傳54 詐死191 唯天子方有王命10 邊文禮攘臂不齒1 光和六年(上)22 文高初見139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五)59 吾候諸君久矣62 太守行春(下)55 此子乃忠直奇節士27 將之慎者其有五 君侯良計在腹中9 道人103 殊死鏖戰破敵營(中)46 治平天下捨我其誰89 從徵汝南(中)14 性格98 戲忠建言攻山陽71 俊將徐緄孫家甥 佯取伊闕攻太谷40 雄豪滿座乳虎聲(中)66 延攬勇士(下)38 名將不必後世知 取義安雅各有道126 三戰盡復東郡地(十一)128 廣陵兵動徐方沸 魯陽坐視豫州盟(一)23 市中美人17 兵者政之輔,政者兵之基(上)25 孟德智略真天授109 父子兩路齊上陣40 蹴鞠
14 守城初戰41 效果258 輕小利乃能遠圖24 張讓賓客22 文聘(上)94 橋瑁詐書移諸鎮 一聲雷響起風雲52 佳客翩翩洛陽來(中)46 恩威並施60 荀君爲政(下)128 廣陵兵動徐方沸 魯陽坐視豫州盟(一)115 且行且戰五百里(下)61 太守行春(上)102 欲攻昌邑先斷援104 彈棋最妙是長斜67 志懷霜雪曹孟德(上)140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六)63 叕兒乃有大志乎121 陳羣籌糧械頗備 荀彧薦高才使彭61 最令人懼是毒計77 演武薦賢(下)57 無信不立丈夫舉 圍而不擊事可疑36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七)14 營中點兵尚未畢 遙見數騎絕塵至68 志懷霜雪曹孟德(中)59 吾候諸君久矣87 襲陣兵退夏侯惇(五)146 沙丘臺上舊時月(一)124 三戰盡復東郡地(九)22 今有潁陰乳虎(下)25 鄉有野賢135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一)230 兗州刺史左右難79 故齊晏子因君顯 北遊橫連舊蘇秦(上)7 每思內戰常齧指137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三)154 沙丘臺上舊時月(九)2 獲名12 一檄引得泰山驚54 慎事自重,藏器於身36 爭鋒唯數劉鄧勁 誇功最推高素雄276 才由天授曹東郡230 兗州刺史左右難3 光和七年92 事了掛印江湖去(下)165 常山中軍真倜儻(下)3 陽翟侯扣使不遣46 恩威並施9 督郵在此(上)275 夏侯淵傳捷坎谷(下)114 楊蔚奉使出魯陽 袁術應盟擊豫州90 揭竿而起爲招安54 焉知生死麴義勇93 孫文臺一戰破營 荀貞之喜得徐榮116 荀公達重任兗州7 計劃40 隱秘非只君可尋13 典韋4 冀州牧迎節以徵143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九)103 殊死鏖戰破敵營(中)18 第一天(下)58 我爲君取彼良駒(四)90 周毖巧言說董卓 袁紹得赦拜渤海179 廣陵懸榻迎陳登55 兩千兵足滅獠寇 智淺何如相國高98 幸有螟蛉機變才78 開陽連營屯兵地 陶謙厚待泰山軍26 祖宗德澤在遺黎10 江東猛虎兵將近 豫州精甲擺車前90 襲陣兵退夏侯惇(八)156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26 祖宗德澤在遺黎91 卸甲擦傷慰功績 大樹司馬人口傳54 詐死191 唯天子方有王命10 邊文禮攘臂不齒1 光和六年(上)22 文高初見139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五)59 吾候諸君久矣62 太守行春(下)55 此子乃忠直奇節士27 將之慎者其有五 君侯良計在腹中9 道人103 殊死鏖戰破敵營(中)46 治平天下捨我其誰89 從徵汝南(中)14 性格98 戲忠建言攻山陽71 俊將徐緄孫家甥 佯取伊闕攻太谷40 雄豪滿座乳虎聲(中)66 延攬勇士(下)38 名將不必後世知 取義安雅各有道126 三戰盡復東郡地(十一)128 廣陵兵動徐方沸 魯陽坐視豫州盟(一)23 市中美人17 兵者政之輔,政者兵之基(上)25 孟德智略真天授109 父子兩路齊上陣40 蹴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