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1 收定九江建良策

劉曄、蔣幹、周泰奉召相繼而至,荀諶、荀貞等人詳問九江形勢,劉曄等據實相告。

荀貞說道:“朝廷授我鎮東將軍印綬,拜吾兄爲九江太守,我意請君等從吾兄之郡,君等意下可否?”

劉曄三人下拜,俱道:“殫精竭力,敢請爲將軍效命。”

荀貞民事上的官職是“徐州牧”,管不到九江,所以他不說民官職,說軍官職,劉曄三人聽懂了他的意思,因而不說“爲荀諶效命”,而說“爲將軍效命”。

坐談許久,荀諶有些疲累,荀貞叫他回他在梧桐裡中的住所休息,又叫周泰等也回去,做去九江的準備,令荀彧、戲志才、荀攸分別以兩府的名義給荀祈、劉曄等人下調動的檄書。

等他們都奉令離開後,荀貞又親給劉鄧和徐榮寫調令。

劉鄧現駐兵東海,由荀貞直接統帶;文聘現駐兵廣陵,歸徐榮管轄。

寫完調令,鎮東將軍的印綬就在手邊,落印蓋好,荀貞着人立即送出。

荀貞心道:“先是遣四千餘兵去了兗州,又遣五千兵將要去九江,州中所餘步騎只有兩萬多了,不足用矣。”起了募兵擴軍的心思。

目前制約荀貞擴充部隊的主要因素不是軍械,荀貞征戰南北,往日的繳獲豐多,打下徐州,又得到了陶謙的庫藏,如馬鎧、精甲之類雖然不多,但皮甲、矛刀等物卻不缺,之所以他到現在才只有三萬餘步騎,乃是因爲養兵的日常糧耗太大,爲使徐州百姓能夠得到休養,故此在佔領徐州後,他沒有大規模地擴軍,反而把俘虜的陶謙部曲們多數放之爲民、或轉爲屯田。

現而今,在兗州的四千餘部曲,其糧秣供應泰半由東平、任城本地擔負,——任城當然不是願意給陳褒部提供軍資的,但陳褒部可以在控制的範圍內自己徵收,任城也沒辦法管;將要跟從荀諶去九江的五千兵卒,其日常所耗亦將由九江負責,——九江雖小,可從其轄縣的密集程度即可看出,卻不貧困,是個頗富的郡,兗州、九江之兵皆可大致就地養之,這就意味着荀貞可以在不增加太多現有軍糧徵收的情況下,進行一次募兵擴軍了。

劉岱親擊兗北黃巾,戰事馬上就要起,荀貞料劉岱即使不會落敗,也斷然可以速勝,青兗黃巾號稱百萬,轉掠青兗數年,糧秣、軍械多,農用物資不少,勞動力充足,是個巨大的“寶庫”,荀貞是一定要伺機從中分杯羹的,而要想獲利,就得有戰力爲支持,從此一客觀要求來看,荀貞也確是到該擴一次軍的時候了。至於具體擴軍多少,荀貞決定以萬人爲數。

當然,萬人是個約數,多點、少點都可以。

荀貞心中想着這件事,收拾了下案上的印綬、紙筆,擡起頭,打算喚門外吏進來,把印綬拿去給現兼責掌印的宣康,卻看到了劉曄還在堂上沒走。

“子揚,你剛纔不是下堂了麼?”

“曄下堂後,想起有一要事未曾稟與將軍,因又折回。見將軍方纔如有思,故不敢打擾。”

荀貞笑道:“你什麼時候回到堂上的?我居然沒聽見。”點了點頭,說道,“不錯,我適才是在想些事情。……你說有一要事未稟與我?何事也?”

劉曄剛纔一直恭恭敬敬地站在堂中離荀貞較遠的地方,這時往前走了幾步,正要說話,荀貞示意他道:“天熱,你不要站着說話,坐下,坐下。”招了招手,叫他到近處來坐。

劉曄應諾,近前落座。

坐下後,他挺直身子,目向荀貞,說道:“將軍,方纔太守諸君所問多九江、阜陵及陳刺史事,以曄愚見,能否收九江爲己用,要不在九江、阜陵,也不在陳揚州,在於廬江與吳也。”

“在於廬江與吳?”

“廬江、吳皆與九江比鄰。廬江既接壤九江,太守陸季寧,族爲州冠姓,其族中子弟出仕者,何止於吳,遍及揚域,故九江都尉陸季才、今會稽丞陸昭,俱其族人。如能得與他爲盟,陳元悌雖牧揚州,何足道哉?”

“姚叔潛爲我家子弟聘吳大姓家女,應者唯全、沈而已。與陸將軍盟固爲上策,奈何揚士自高,恐其不從。”

陸季寧即是陸康,吳郡人,今天子即位初,他蒙險遣孝廉、計吏奉貢朝廷,詔書策勞,加授他忠義將軍,並和荀貞一樣,也是秩中二千石。劉曄提到的陸季纔是陸駿,陸康的從子、陸遜的父親,曾任九江都尉,已經去世了。陸昭是吳郡陸家的子弟,如今仕在會稽,爲郡丞。

“如此,將軍可盟與吳郡。”

荀貞沉吟了下,說道:“盛孝章的話,倒是可以試試。”

吳郡沈氏之所以會應荀貞的聘女,靠的是盛憲之力。盛憲的女婿沈直是沈家的人,也即沈家是盛憲的外親,所以他能影響到沈氏的決定。從他勸沈氏應荀貞之聘可以看出他對荀貞的能力至少是看好的,那麼荀貞如果遣人去與他定盟,他十有**不會反對。

揚州六郡裡邊,不管文化、經濟,抑或戶口數目等各方面都是吳郡最道:“早前討董,以及在廣陵時,爲募精兵,我嘗遣人赴丹陽招攬徒衆,陳元悌頗多相助,而今吾兄將掌九江,爲吾兄計,也是爲吾州計,卻不得不與陳元悌爭權,或許甚而會因此鬧翻,興起戰端,此實非我所願,卻又不得不爲啊。”

劉曄說道:“刺史監郡,陳元悌一刺史耳,職在刺舉,本就不該侵奪九江郡的權,做的不對的是他,不是將軍。他如肯還權,萬事俱好,他如不肯,漢家自有制度,卻也不能任他違壞。”

荀貞看了眼劉曄,心道:“劉子揚真是個會說話的人。”

刺史監郡,這是太平時期的制度,現今戰亂,刺史俱被賦予了領兵之權,有了兵,隨之而來的就是野心,看海內諸州的刺史,又有哪一個是肯老老實實只擔刺舉之任的?比起陶謙此前在徐州的作爲,陳溫僅僅是在九江暫時無主時才動手侵奪郡權,這已是十分溫和的做法了。

他幫過荀貞,荀貞現如與吳郡結盟,和他爭權,本該是荀貞於情有愧,可被劉曄這麼一說,卻反成了陳溫的不對,荀貞竟是“大義凜然”了。

荀貞拈了拈頷下的短鬚,說道:“卿所言亦有理。”

他又心中想道:“可惜丹陽周昂交好的是孟德,不是我,要不然,倒也可以試試與他結盟。”又心道,“文若成婚以來,與他的外親少有過往,方纔議九江事時,他也未曾提及會稽,他既不說,我當然不能強令他,但遣一使去見一見唐瑁,應還是可以的吧?”

荀彧的外親是潁川郾縣的唐家,其妻唐氏是桓帝時“五侯”之一唐衡的女兒,這門親事是他父親荀緄因畏唐衡權勢,爲不給宗族招禍而不得不同意唐衡的提親,在他孩童時就給他定下了的,及其長大,他與唐氏結成婚姻,夫妻間雖相敬如賓,然因潔身自好,不願被人誤以爲他趨附唐家的權勢,所以除了唐氏的直系親屬外,他與唐家的其他族人卻甚少有來往。

現任會稽太守的唐瑁即是出自郾縣的唐家。

他的女兒唐氏是弘農王的妃子,前年,弘農王被李儒毒死後,唐氏還家,唐瑁想要他改嫁,唐氏抵死不從,唐瑁無可奈何,也只得罷了。夫死守節,在荀貞看來,這不是可以鼓勵的事情,但唐瑁強迫唐氏改嫁、唐氏抵死不從放在“弘農王被毒死”這件具體的事例上,卻有了政治上的涵義,唐氏或許是爲弘農王守節,唐瑁則明顯是因畏董卓之勢,無有盡忠漢室之心。

要知,弘農王不管怎麼說也曾是漢家天子,董卓先廢了他,又叫李儒毒死他,端得“大逆不道”,唐瑁如是忠臣的話,必憎恨董卓所爲,那麼爲表忠心,他百分百是不會要唐氏改嫁的。而他卻這麼做了,其“不忠”可見一斑。

他這樣的品性,也難怪荀彧不屑與交,方纔議事時,隻字不提會稽。

荀貞斟酌片刻,最終還是放棄了遣使去見唐瑁的打算。

他想道:“我如遣使去見唐瑁,文若縱不言,心中必不喜。再則說了,唐瑁如此德行,料他在會稽也定難得士心,只一空頭太守,我實也無需與之結盟。”

這些想法在荀貞的心中如電掠過,他口中對劉曄說道:“盛孝章有高名於世,卿以爲我當擇何人爲使,去與他盟?”

“子翼辯才無雙,獨步江淮,與吳士相熟,可以使之。”

蔣幹是九江人,和吳郡的士人多熟,用他出使,可謂適當。

荀貞允之,說道:“好,便叫子翼去。”

劉曄說道:“曄還有一策,獻給明將軍。”

20 名士67 二月風雷重又動8 勢先造成計乃行34 孟塗敢棄夜襲利25 鄉有野賢31 唐兒175 陰德獻上削賊策53 此非常人所能爲也72 寬仁信義劉玄德(下)210 豈可因己污主名20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一)85 姚叔潛丹陽募兵 辛玉郎潁川議糧13 荀君有召295 陳國相襄軍第一(四)28 幾事不密則成害275 夏侯淵傳捷坎谷(下)14 營中點兵尚未畢 遙見數騎絕塵至1 張長詈罵府門外94 感故念舊迎上座 屈己下拜得士心40 隱秘非只君可尋144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十一)1 謀北要在泰山郡38 陰入縣寺持短長108 震張北進以逼兗14 陽城治吏(上)24 太守驪馬從白駒77 了卻山中寇賊事(一)95 會師城下(中)19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204 財用不足何以補4 牆下相托88 遠謀圖據中原地 欲與孫堅結姻親225 幕府遣行三道檄55 接踵等候召塾中遇17 虛席相問上策何97 趙子龍進克歷城264 軍旗紛至聚昌邑90 周毖巧言說董卓 袁紹得赦拜渤海38 名將不必後世知 取義安雅各有道124 三戰盡復東郡地(九)37 天下之中洛之陽(下)20 牽掛者何36 第三兄弟40 路畔相投父子俱 賊名水上號錦帆52 受表揚威心感動156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139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五)84 捕拿張直(下)18 西鄉薔夫33 戰罷將軍色不改 願以剩勇取全功20 名士46 治平天下捨我其誰25 甲兵四千向神都(五)86 風捲雷動誅鄴趙(二)47 將軍何嘗真無情143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九)86 襲陣兵退夏侯惇(四)61 仲業92 事了掛印江湖去(下)69 荒年之谷揚名威 巧舌如簧動人心200 遣使入豫議盟幽33 督郵一怒(下)55 買馬(上)73 孔伷病榻不足憂 孫堅兵進略如火80 擒賊先擒王(上)272 公仇稱引水灌城6 本初何如伯珪強33 破敵(下)45 正旦前日28 詐降5 三縣吏士迎滿道 閉門謝客因兄傷8 朱門酒肉路邊骨46 治平天下捨我其誰32 國家棟梁傅南容112 詔討東郡出汝南(上)13 倏忽如白駒過隙14 陽城治吏(上)65 私家誰顧公家事 脣齒未必肯相依65 奉孝高臥懷棲逸5 秦項建言取濟南(上)1 風物迥異江南地17 推功相讓28 孫文臺發豫州兵52 受表揚威心感動166 城頭暮升英雄旌136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三)43 焉可自棄學陳項256 兩中郎脣槍舌劍149 沙丘臺上舊時月(四)44 以退爲進郎陵說87 恐將危矣數請救 營有公覆必能撐80 帳下授任四司馬 道前空候無功回23 市中美人2 禮錢需得四百萬49 選編死士220 陶恭祖數求歸鄉34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五)194 魯子敬狂兒奉糧72 凌霄鴻鵠潁陰侯
20 名士67 二月風雷重又動8 勢先造成計乃行34 孟塗敢棄夜襲利25 鄉有野賢31 唐兒175 陰德獻上削賊策53 此非常人所能爲也72 寬仁信義劉玄德(下)210 豈可因己污主名20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一)85 姚叔潛丹陽募兵 辛玉郎潁川議糧13 荀君有召295 陳國相襄軍第一(四)28 幾事不密則成害275 夏侯淵傳捷坎谷(下)14 營中點兵尚未畢 遙見數騎絕塵至1 張長詈罵府門外94 感故念舊迎上座 屈己下拜得士心40 隱秘非只君可尋144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十一)1 謀北要在泰山郡38 陰入縣寺持短長108 震張北進以逼兗14 陽城治吏(上)24 太守驪馬從白駒77 了卻山中寇賊事(一)95 會師城下(中)19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204 財用不足何以補4 牆下相托88 遠謀圖據中原地 欲與孫堅結姻親225 幕府遣行三道檄55 接踵等候召塾中遇17 虛席相問上策何97 趙子龍進克歷城264 軍旗紛至聚昌邑90 周毖巧言說董卓 袁紹得赦拜渤海38 名將不必後世知 取義安雅各有道124 三戰盡復東郡地(九)37 天下之中洛之陽(下)20 牽掛者何36 第三兄弟40 路畔相投父子俱 賊名水上號錦帆52 受表揚威心感動156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139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五)84 捕拿張直(下)18 西鄉薔夫33 戰罷將軍色不改 願以剩勇取全功20 名士46 治平天下捨我其誰25 甲兵四千向神都(五)86 風捲雷動誅鄴趙(二)47 將軍何嘗真無情143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九)86 襲陣兵退夏侯惇(四)61 仲業92 事了掛印江湖去(下)69 荒年之谷揚名威 巧舌如簧動人心200 遣使入豫議盟幽33 督郵一怒(下)55 買馬(上)73 孔伷病榻不足憂 孫堅兵進略如火80 擒賊先擒王(上)272 公仇稱引水灌城6 本初何如伯珪強33 破敵(下)45 正旦前日28 詐降5 三縣吏士迎滿道 閉門謝客因兄傷8 朱門酒肉路邊骨46 治平天下捨我其誰32 國家棟梁傅南容112 詔討東郡出汝南(上)13 倏忽如白駒過隙14 陽城治吏(上)65 私家誰顧公家事 脣齒未必肯相依65 奉孝高臥懷棲逸5 秦項建言取濟南(上)1 風物迥異江南地17 推功相讓28 孫文臺發豫州兵52 受表揚威心感動166 城頭暮升英雄旌136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三)43 焉可自棄學陳項256 兩中郎脣槍舌劍149 沙丘臺上舊時月(四)44 以退爲進郎陵說87 恐將危矣數請救 營有公覆必能撐80 帳下授任四司馬 道前空候無功回23 市中美人2 禮錢需得四百萬49 選編死士220 陶恭祖數求歸鄉34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五)194 魯子敬狂兒奉糧72 凌霄鴻鵠潁陰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