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上任

光和三年,九月初的一箇中午。

繁陽亭外來了一個騎馬的青年,年約二十,穿着袴、褶,頭上沒有帶冠,只裹了幘巾,腰間懸掛了一柄環首刀。“袴褶”是外來貨,來自遊牧民族,形似後世的上衣和褲子。

他名叫荀貞,是新任的繁陽亭長。

雖已入秋季,但所謂“秋老虎”,天氣還是很熱,荀貞又在日頭下趕了小半天的路,額頭、臉上都是汗涔涔的。在亭舍前,他勒住了坐騎,拽着袖子擦拭了下汗水,轉目四顧。

和帝國境內絕大多數的亭舍一樣,繁陽亭也是地處要道。

在亭舍樓前,是一條筆直寬闊的官道,也正是他來時走的路。

官道兩側則是大片的麥田。

今年的年景不錯,入秋之後,雨水較足,地裡的冬小麥鬱鬱蔥蔥,風一吹,青色的麥苗起伏不定,一股清香混着熱氣撲鼻襲來。遠遠地可以看到有三三兩兩的田奴、徒附穿着犢鼻褲,光着膀子在其間勞作。

才過日中不久,路上車馬來往、行人頗多。

有單衣布履的儒生,有衣服文采的商人,也有穿着黑衣或白衣的黔首。因爲世道不寧、道路不靖,行人多隨身佩戴短刀、長劍。

荀貞偏轉馬頭,給一輛對面行來的牛車讓開道路。

車內坐着一位高冠博帶的老年儒生,衣袍整齊,文靜安詳地坐着,旁邊是一個七八歲的小孩子。兩邊交錯時,小孩子好奇地看了看荀貞。

小孩兒膚色潔潤,如粉雕玉琢,小大人似的挺着腰桿,跪坐車篷下,甚是可愛。

荀貞友善地還他了一個笑臉。拉車的牛身上以及車輪、車身上都滿是塵土,風塵僕僕的樣子,看來走的路不近,這老者大約是從外地來,帶着孫兒往城中訪友去的。

順着官道直走,數十里外就是潁陰縣城了。

潁陰(今許昌)地處腹地,隸屬潁川郡,人文薈萃,城中最著名的有兩大姓,一個劉氏,一個荀氏。劉氏乃前漢“濟北貞王”之後,荀氏則是戰國時儒學大師荀況的後裔。

荀貞即出身荀氏。

在多年前的一場大疫中,他的父母相繼亡故,只剩下了他一人,承祖上餘蔭,家中有宅院一區,良田數百畝,與族人相比,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算是中人之家。

……

牛車“吱呀吱呀”地遠去,荀貞的心神很快轉到了眼下。

他從馬上跳下來,整頓了下裝束,來到亭舍前。

“亭者,停也”。

地方上的“亭”,不但是最基層的治安單位,並且有接待過往官吏、給遠行百姓提供住宿的責任,所以“亭舍”頗大。

潁陰是大縣,繁陽亭又是縣中數一數二的大亭,亭舍的門面很氣派。

隔着大老遠就能看到在亭舍內有一根丈餘長的柱子高高聳起,柱子的上端有兩個大木板,交叉橫貫。此物名叫華表,又叫桓表,是上古遺制,用來給行人指示道路方向,做路標用的,也是亭的標識。

此時到得近前,看得更加清楚,只見亭舍佔地頗廣,地基高過地面,有石板階梯與官道相連。

站在藍天白雲之下,立在麥田官道之間,他在門外看了會兒,覺得既熟悉又陌生。

熟悉的是在過去出遊的路上,見過不少類似的亭舍;陌生的是即將成爲眼前這個亭舍的主人,有一種說不出來的奇怪滋味。

“這便是我以後長住的地方了,來到這個時代已有十年,費勁千辛萬苦,終能執掌一亭,雖所轄之地只有十里,但也算可以開始着手‘大計’了。”

調侃了自己幾句後,他牽着馬拾級而上,當先是一座大門。

……

門邊的塾中坐了一個老卒,見他上來,從屋中走出,和善地問道:“投宿?還是有事?”

“在下荀貞。”

老卒站直了身子,問道:“可是新任的亭長?”

“正是。”

“唉呀,請恕小人眼拙。”老卒誠惶誠恐,撩起衣袍,就要行跪拜之禮。

荀貞攔住了他,笑道:“不必如此!”再又打量他幾眼,見他又瘦又小,臉上淨是皺紋,山川溝壑也似,試探性地問道,“我前日造訪鄭君,聽他提及,說本亭亭父名叫黃忠。可是你麼?”

“正是小人。”

“鄭君”,名叫鄭鐸,是上任亭長,因在去年的大疫中救民得力,考績優異,被提拔去了縣裡。

“亭父”,是亭長的副手之一。

“亭”,雖是最基層的單位,畢竟掌管方圓十里之地,所以在亭長之下又有屬員,左右手分別叫做:求盜、亭父。求盜,“掌捉捕盜賊”;亭父,“掌開閉掃除”。如果轄區內民戶多,又會根據情況的不同,或多或少有幾個亭卒。

荀貞嘴角露出一抹笑,心道:“黃忠、黃忠,初聞聽這個名字時,還讓我愣了一愣。如今看來,這名字起得倒是很對,甚合面相,果然是個‘老黃忠’。”

黃忠恭敬拘謹地說道:“昨天才接到縣裡的通知,沒想到荀君今天就來了,所以沒有能至亭界迎接,尚請恕罪。……,別的人還在舍內,荀君,請你稍等片刻,俺去叫他們出來。”

“不用。我進去就是。”

登上臺階,荀貞朝門邊側塾中瞟了一眼,屋內陳設簡單,一榻一幾而已。

塾中的牆上貼了小二十份的畫像,因離得遠,看不清楚,大致看到畫中人有年老的、有年輕的。每一份畫像的左側皆寫有數行文字,右側是鮮紅的印章。

“這些都是朝廷的通緝要犯麼?”

“對,有咱們郡的,也有別的郡的。”

在亭舍中張貼通緝犯的畫像是一個承襲前秦的慣例。一來方便過往的民衆揭發,二來亭吏也可依據畫像檢查行人。新莽末年,光武皇帝的哥哥劉伯升就因爲聚衆起事而享受過這等待遇。

荀貞點了點頭,沒有過去細看,走入院中。

……

進了院內才發現,亭舍有前後兩進。

前邊這個院落較小,中間是片空地,當初他在遠處看到的桓表就豎立此處。

右邊三間屋舍,一間堂屋,兩間臥室,標準的“一宇二內”樣式。旁邊有間小房,是廚房。

左邊搭了個馬廄,能容兩三匹馬的大小,不過現在裡邊空蕩蕩的,一匹馬也沒有。

馬廄邊兒上是個雞塒,正有四五隻雞棲在塒前的木架上,見有人進來,“咯咯咯”地叫了起來。雞塒邊兒是茅廁。

黃忠將馬牽入廄中,又“噓噓”地把雞趕入塒內,走回荀貞身邊,殷勤介紹道:“這個前院是俺們住的,荀君的住處在後院。”

“後院?”

“對。後院大而清淨,先鄭君在時,便是在後院居住。”

荀貞往前走了幾步,後院的門虛掩着,透過縫隙可以隱約看到其內屋舍飛檐,院中有一棵大榆樹,剛到落葉的時節,雖地上已有落葉,但枝葉尚還繁茂,給“亭院”中增添了一些蔭意。

黃忠接着介紹說道:“若有官吏、百姓投宿,也都住在後院。”

說到這裡,他想起了什麼,頓了頓,又說道:“六月時,朝廷下詔求賢,汝南有位姓袁的先生得了推薦,奉詔進京,因爲天晚夜禁,投宿本亭,住了一夜後,非常滿意,留了幅字在牆上,荀君要不要去看看?”

荀貞笑了笑,說道:“不急。字在牆上,又跑不了,什麼時候看都可以。”往後院看了看,又往右邊的屋舍看了看,問道,“亭中的其它人都在哪裡?”

新官上任,來了半晌,除了在門口值班的黃忠外,居然沒有一人出迎。雖然他們可能不知道荀貞今日到來,但適才牽馬入院、雞鳴大作,動靜不小,難道都沒聽見?

“都在後院。”

荀貞微微詫異,想道:“不在前院當值,跑去後院作甚?”雖然詫異,但他沒有發問,而是和氣地說道,“既如此,勞煩你前頭帶路,領我去見見亭中諸君。”

黃忠應了聲是,弓着腰,側身引路,帶着荀貞往後院行去。

64 裨將軍新旅建組32 荀衢87 名出郡外州中聞(下)13 倏忽如白駒過隙9 計吏郭圖(上)27 將之慎者其有五 君侯良計在腹中18 府主簿拒降守名30 歸家諸事276 才由天授曹東郡6 生子當如孫伯符8 遍觀諸郡(下)299 陳國相襄軍第一(八)135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二)199 委昱諶西京以資79 毋要臨渴而掘井31 督郵一怒(上)6 本初何如伯珪強84 廢漢帝陳留登基 察雲氣程嘉附會47 天下之事何事不成34 孟塗敢棄夜襲利87 再訪郡士攬爲用 軍政雖妙徒然功90 風捲雷動誅鄴趙(六)42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十三)41 效果8 士族47 武貴立功75 欺上弄假國之賊1 雙喜臨門(上)61 一朝食盡分別去 令使英雄氣填膺101 兩軍對陣煙塵起128 廣陵兵動徐方沸 魯陽坐視豫州盟(一)45 正旦前日24 杜買86 名出郡外州中聞(上)49 輜重已備140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六)58 我爲君取彼良駒(四)24 鐵官見聞63 討董未成豈可還 以孝爲名事能成61 最令人懼是毒計288 王太守課政州最(一)153 沙丘臺上舊時月(八)89 從徵汝南(中)5 冀董幽田兩名俊28 詐降174 荀成將度自雍然(下)36 我所邀者仁民名32 許顯奉令提兵援147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十四)16 燕趙意氣多豪俠(下)95 襲陣兵退夏侯惇(十三)71 此子存有難測之志62 其猶穿窬之盜也2 由許仲復仇試看兩漢復仇之風127 三戰盡復東郡地(十二)48 其人卻恐不易輔也69 樂文謙領兵北上57 無信不立丈夫舉 圍而不擊事可疑65 私家誰顧公家事 脣齒未必肯相依33 督郵一怒(下)149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十六)91 事了掛印江湖去(上)113 詔討東郡出汝南(下)76 江東猛虎方列陣 幷州飛將已出營27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八)83 訪賢非爲邀名故 羣鳥投巢廣陵城124 狂士罵荀以求死4 初雪168 滿營呼擁張益德(中)4 留錢30 臨大事從容不迫110 朝中爭鬥起風波(上)73 健兒戰死誰封侯(下)21 黃帝邢德有之乎75 爆竹聲裡辭舊歲(下)167 滿營呼擁張益德(上)265 會於汶北將擊章32 破敵(中)158 沙丘臺上舊時月(十三)29 甲兵四千向神都(九)52 圍魏救趙亂其陣45 天寒遙寄冬衣去119 三戰盡復東郡地(四)2 禮錢需得四百萬206 萬金不如一文重27 高素三勸23 劫人99 郭奉孝惑敵擾鉅野72 曹孟德妙解袁怒 荀友若起意歸鄉231 徐州將軍逐敵易11 前倨後恭因何故71 初見一龍(上)55 此子乃忠直奇節士105 豫方郡國唯貌恭 荀家諸俊各有長28 君子報仇87 風捲雷動誅鄴趙(三)119 三戰盡復東郡地(四)30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一)14 賊困屋中55 孟德引兵還東郡
64 裨將軍新旅建組32 荀衢87 名出郡外州中聞(下)13 倏忽如白駒過隙9 計吏郭圖(上)27 將之慎者其有五 君侯良計在腹中18 府主簿拒降守名30 歸家諸事276 才由天授曹東郡6 生子當如孫伯符8 遍觀諸郡(下)299 陳國相襄軍第一(八)135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二)199 委昱諶西京以資79 毋要臨渴而掘井31 督郵一怒(上)6 本初何如伯珪強84 廢漢帝陳留登基 察雲氣程嘉附會47 天下之事何事不成34 孟塗敢棄夜襲利87 再訪郡士攬爲用 軍政雖妙徒然功90 風捲雷動誅鄴趙(六)42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十三)41 效果8 士族47 武貴立功75 欺上弄假國之賊1 雙喜臨門(上)61 一朝食盡分別去 令使英雄氣填膺101 兩軍對陣煙塵起128 廣陵兵動徐方沸 魯陽坐視豫州盟(一)45 正旦前日24 杜買86 名出郡外州中聞(上)49 輜重已備140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六)58 我爲君取彼良駒(四)24 鐵官見聞63 討董未成豈可還 以孝爲名事能成61 最令人懼是毒計288 王太守課政州最(一)153 沙丘臺上舊時月(八)89 從徵汝南(中)5 冀董幽田兩名俊28 詐降174 荀成將度自雍然(下)36 我所邀者仁民名32 許顯奉令提兵援147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十四)16 燕趙意氣多豪俠(下)95 襲陣兵退夏侯惇(十三)71 此子存有難測之志62 其猶穿窬之盜也2 由許仲復仇試看兩漢復仇之風127 三戰盡復東郡地(十二)48 其人卻恐不易輔也69 樂文謙領兵北上57 無信不立丈夫舉 圍而不擊事可疑65 私家誰顧公家事 脣齒未必肯相依33 督郵一怒(下)149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十六)91 事了掛印江湖去(上)113 詔討東郡出汝南(下)76 江東猛虎方列陣 幷州飛將已出營27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八)83 訪賢非爲邀名故 羣鳥投巢廣陵城124 狂士罵荀以求死4 初雪168 滿營呼擁張益德(中)4 留錢30 臨大事從容不迫110 朝中爭鬥起風波(上)73 健兒戰死誰封侯(下)21 黃帝邢德有之乎75 爆竹聲裡辭舊歲(下)167 滿營呼擁張益德(上)265 會於汶北將擊章32 破敵(中)158 沙丘臺上舊時月(十三)29 甲兵四千向神都(九)52 圍魏救趙亂其陣45 天寒遙寄冬衣去119 三戰盡復東郡地(四)2 禮錢需得四百萬206 萬金不如一文重27 高素三勸23 劫人99 郭奉孝惑敵擾鉅野72 曹孟德妙解袁怒 荀友若起意歸鄉231 徐州將軍逐敵易11 前倨後恭因何故71 初見一龍(上)55 此子乃忠直奇節士105 豫方郡國唯貌恭 荀家諸俊各有長28 君子報仇87 風捲雷動誅鄴趙(三)119 三戰盡復東郡地(四)30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一)14 賊困屋中55 孟德引兵還東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