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四章:南北兩賊,東西二虜

幾日前,張獻忠連克舒城、六安數地,號稱“大西王”,意在同闖王李自成分庭抗禮,趁勢脅裹大西軍三十餘萬進圍廬州。

李自成也不敢相信,張獻忠前不久還受困於自己,只是得了羅汝才的五百馬兵,居然用如此快的速度就東山再起了?

張獻忠號稱大西王的事情,不僅讓李自成心有焦慮,闖軍上下更是摩拳擦掌,加快了席捲河南的步伐。

大西軍來攻,知府鄭履祥臨危不亂,一介文人卻揮劍殺數名逃卒,嚴令通判趙興基與經歷鄭元綬等人帶民壯分門拒守。

由於城內官軍未曾有人出逃,大西軍前進步伐受阻,一時未曾攻下,正萬般無奈之時,李定國卻帶來一個十分重要的消息。

原來大西軍攻城的時候,提學御史正在廬州城內會試士子,張獻忠聞言疑慮頓消,命李定國率步卒僞裝成儒生從側門入城。

李定國爲大西軍建立奇功,夜半時分忽然在城內縱起大火,一時間火光沖天,民衆出逃,官軍阻止不及,遂是不攻自亂。

大西軍聞訊復圍廬州,崇禎十五年,廬州城破。

海洋一般的農民軍扛着“大西”認旗衝進城內,明軍士兵的屍體紛紛被推落城下,大西軍步卒扯落城上的大明玄鳥旗,換成大西認旗。

知府鄭履祥嗔目罵張獻忠,張獻忠大怒,將其亂刃分屍而死,大西軍自廬州之戰後號稱五十萬,席捲南下。

此外,李自成在河南連戰連捷,對張獻忠和羅汝才深感憂慮,在牛金星之計下,很快便帶着乘勝之師再圍開封。

牛金星料定,圍開封而不攻,山東軍必拒守,以此惑別部明軍增援開封。

果真如牛金星所言,山東總兵、左都督、忠烈伯王爭接連請求出兵救援,然崇禎帝毅然棄山東軍不用,令山東軍不得出境,急詔保定總督楊文嶽,率平賊將軍左良玉、虎大威、楊德政、方國安四鎮兵馬援剿河南。

楊文嶽率四鎮官軍,號稱二十萬,同闖軍會戰平原,正激戰時,左良玉見賊勢大,心懼難安,乃拔營倉皇而逃。

逃至半路,遭遇闖軍伏兵,一隻虎李過山呼殺左良玉,左良玉更懼,頭也不回的攜子夢庚南竄,左軍數十萬大亂潰散,丟棄騾馬萬匹,衣甲數千,就連監軍都死於陣中。

左良玉一逃,總督楊文嶽管根本束不住其餘三鎮兵馬,諸軍一鬨而散,闖軍大勝,狂追官軍三十里,繳獲騾馬輜重無計。

很多人聽聞李自成在開封擊敗了明軍二十餘萬,都以爲其中必有山東援軍,闖王李自成遂威震襄洛。

此役,山東軍駐開封城內外系兵馬接到歷城元帥府軍令,由始至終保持按兵不動,只是後來派人去迎保定總督楊文嶽和陽武副總兵吳惟忠入城。

闖軍追騎見到來迎者打着山東軍旗號,立刻撥馬而走,毫不戀戰。

楊文嶽此敗後,崇禎皇帝對其徹底失去耐心,在朝堂上雷霆大怒,便要將其逮捕入京問斬,以懾三軍,但兵部尚書、入閣參預機要的陳新甲對此表示異議。

陳新甲言楊文嶽是王爭舊日上司,卻關係要好,來往緊密,數次兵敗都曾被山東軍救下,若斬楊文嶽,難保王爭心不怨恨。

崇禎頓覺此言有理,眼下大明最大的三個兵頭,一是左良玉,二是鄭芝龍,三便是王爭。

這其中左良玉乃是無根之萍,不足爲慮,但鄭芝龍和王爭不同,一個佔據福建,一個佔據山東,若問水戰陸鬥,已是無人能出此二人之右。

崇禎皇帝儘管心中憤怒,但最後還是妥協,下旨免楊文嶽保定總督之職,永不敘用,且責令左良玉戴罪立功。

這消息傳出來,內外並無人吃驚,以山東軍眼下的實力,若想保某人不死,就算當今天子下旨要殺,一樣也是動不得絲毫。

崇禎也明白,自己那樣做,無非是自取其辱罷了,倒不如順水推舟,算是送王爭個面子。

說來倒有趣的很,闖軍進圍河南後並未攻城,等到朝廷援軍趕來後便立刻放棄圍城轉向攻之,真正目的爲何,已是昭然若揭。

擊潰楊文嶽率領的四鎮援軍後,闖軍更是沒有任何圍攻開封的意思,根本不在開封境內停留,反倒對左良玉窮追猛打。

左良玉自知不敵李自成,只能是一路丟盔棄甲,狼狽不堪的朝襄陽方向逃竄,心裡將闖賊辱罵個千百遍

楊文嶽本是敗軍之將,又被當朝皇帝免職永不敘用,當下也是心灰意冷,料想入城後定然會有很多文武官員嗤笑。

可令人意外的是,楊文嶽入城後卻好像還是個身居高位的總督大員,開封城內的那些朝廷文武官員對他一直都陪着笑臉,根本不敢有任何不尊敬。

這個時候,前面一名武將走過來,看見是劉國能,楊文嶽這才恍然大悟,原來是原來登州府文登營的那個王爭。

他還沒忘了自己啊...

說起來,從自己從登萊巡撫離任到現在,山東不知道變成什麼樣子了,還真是想回去看看。

山東軍早在開封城內駐軍,並且明裡暗裡的把控了城中的一切,作爲王爭親定的開封府主將,劉國能雖然在官面上僅僅是個守備,但卻手握重兵。

城內五千多山東軍外系兵馬,全都在他手裡。

沒說的,人劉國能找了個好靠山,拳頭大,就有了反客爲主的實力,知府巡撫莫說畢恭畢敬,起碼也要對這個小小守備言聽計從,更別提其他人了。

這種情形下,反倒好像是山東軍是主,開封城內的朝廷官員成了客,事事都掌握在山東軍手中,有種在他人屋檐下不得不低頭的感覺。

山東軍若是想借刀殺人,那更是簡單的很,河南各處也就是開封和歸德流寇少一些,其餘到處都是各路賊匪,只要把你從開封城扔出去,保管不過兩天就被闖賊抓住,到時候估計央求來一刀痛快的怕都成了難事。

“忠烈伯已在歷城備好府宅,叮囑末將,一定要將楊督師好生生、活蹦亂跳的送到山東境內。”

聽到這話,周圍那些官員露出羨慕的神情。

山東那地方可是尋常人想去都去不成的,據說早就沒了任何賊匪,簡直是世外桃源。

言及於此,不少人忽然覺得那王爭不像是留言中那樣是個蠻橫無理的武夫,應當算是頗講義理的一個人。

楊文嶽不過是做過他幾年的上官,提拔和知遇之恩是有,可到了眼下這等地步,竟然還不忘當初的恩德。

在楊文嶽最落魄,其他人由於畏懼崇禎而躲之不及的時候,王爭卻能不顧朝廷的看法將他接到歷城,這實在少見。

楊文嶽頭上的鐵盔不知扔到何處,披頭散髮,身上衣甲也是破破爛爛,看樣子失意的很。

聽見這話,再看一眼恭恭敬敬的劉國能,楊文嶽心中升起深深的無奈,卻是看向京師方向重重的嘆了口氣,這才說道:

“罷了,請劉主將帶路吧。”

第三百二十九章:爲利趨使第三百三十五章:天子近侍第五百零五章:克定南京(上)第三百一十章:進退維谷,藉機發難第四百一十二章:朱以海夜訪元帥府第一百七十四章:殺第一百零二章:段天德的小心思第三百二十五章:溫柔鄉第一章:魂穿明末成軍戶第三百七十二章:樹大招風第七十三章:不容樂觀第五百七十章:三軍協同,逆轉乾坤第三百三十七章:約法三章第五百八十五章:軟硬兼施,帝王權道第一百一十五章:雙喜臨門第二百四十四章:老母牛吃嫩草第四百六十一章:虛僞的繁榮第一百二十一章:瓷罐與木盒第三百五十章:督師 巡撫 戰守第八十三章:血濺寨堂第二百五十章:民亂 縱容 做大第二百一十二章:勢如破竹第四百八十六章:黨爭又起,聖躬違和第二十八章:神火飛鴉奪水門第二百章:西方與東方的較量第一百九十章:定心丸第二百二十九章:談笑間震懾羣小第三百五十九章:硬碰硬第七十章:循序漸進第二百八十章:分割 殲滅第五百九十八章:三面施壓,分崩離析第二百一十二章:勢如破竹第一百一十二章:兩心相悅終定情第五十八章:緝鹽第四百二十二章:禮服第二百八十三章:楊閣部督師襄陽第六十五章:又見不平事第二百一十五章:偏師向東第三百二十五章:溫柔鄉第五百九十一章:打進盛京城!第六十四章:巴掌與甜棗第五百五十九章:雲、貴、四川割據第三百三十九章:嗣昌伏法,王爭失信第五百七十九章:得早些去等着第四百六十五章:追與逃第二百二十二章:山東告急第四百六十五章:追與逃第三百七十章:忠烈伯 明威軍第三百三十九章:嗣昌伏法,王爭失信第九十章:指點江山第三百七十一章:汝寧之敗第五百七十章:三軍協同,逆轉乾坤第五百二十一章:人傑輩出,立足南京第四百四十八章:英雄的喜與愁第五百五十六章:陣前敘舊情,首功奪潼關第六百一十八章:合圍 崩潰 擊斃第五百三十七章:斬鄭利,奪首功第一百四十四章:循序漸進三步走第五百六十章:鹿死誰手,尚未可知第四百七十七章:一道命令平睢州第六百零六章:追贈 誥命 西征第三百零七章:兵將一心,不敗之地第四百八十八章:關外 帝崩 亂局第五百零四章:你們以爲我不敢殺人?第五百二十章:太子少保第五十八章:緝鹽第五百五十三章:憋屈的陳永福第一百八十四章:任命第三百七十四章:斬釘截鐵第一百二十九章:右東路參將第五百八十三章:修陵 徹查第五百三十八章:勝不驕,敗不頹第四十九章:知州生辰第八十六章:鹽丁尚比官兵強第三百三十四章:外系 豪強 人心第十章:殺人越貨難覓蹤第三百四十六章:饅頭 災民 義軍第三百二十四章:欲蓋彌彰第二百九十八章:各方人物第三百七十六章:睢州 拓城 歸德府第一百二十三章:寧海鹽第三百四十四章:戴罪立功,剋期出關第九十七章:遇賊,列陣以迎第四百三十一章:復起傳庭第四百八十三章:收服 盟誓第五百四十四章:破京滅明,崇禎殉國第二百零九章:深秋十月向遼東第三百九十章:堅城第四百九十五章:自盡,還是奮力一戰?第一百六十八章:底細成迷第五百一十五章:趙之龍的卓越貢獻第三百八十九章:軍令如山第六十四章:巴掌與甜棗第七十二章:獻銃第一百九十六章:孫知府登門(爲舵主都是不是哥加更!)第二百七十一章:砍了第三百一十八章:彼之奇兵,我之期兵第四百八十九章:中都 遇刺 滁州第二百二十九章:談笑間震懾羣小第二百三十章:上無威,難馭下
第三百二十九章:爲利趨使第三百三十五章:天子近侍第五百零五章:克定南京(上)第三百一十章:進退維谷,藉機發難第四百一十二章:朱以海夜訪元帥府第一百七十四章:殺第一百零二章:段天德的小心思第三百二十五章:溫柔鄉第一章:魂穿明末成軍戶第三百七十二章:樹大招風第七十三章:不容樂觀第五百七十章:三軍協同,逆轉乾坤第三百三十七章:約法三章第五百八十五章:軟硬兼施,帝王權道第一百一十五章:雙喜臨門第二百四十四章:老母牛吃嫩草第四百六十一章:虛僞的繁榮第一百二十一章:瓷罐與木盒第三百五十章:督師 巡撫 戰守第八十三章:血濺寨堂第二百五十章:民亂 縱容 做大第二百一十二章:勢如破竹第四百八十六章:黨爭又起,聖躬違和第二十八章:神火飛鴉奪水門第二百章:西方與東方的較量第一百九十章:定心丸第二百二十九章:談笑間震懾羣小第三百五十九章:硬碰硬第七十章:循序漸進第二百八十章:分割 殲滅第五百九十八章:三面施壓,分崩離析第二百一十二章:勢如破竹第一百一十二章:兩心相悅終定情第五十八章:緝鹽第四百二十二章:禮服第二百八十三章:楊閣部督師襄陽第六十五章:又見不平事第二百一十五章:偏師向東第三百二十五章:溫柔鄉第五百九十一章:打進盛京城!第六十四章:巴掌與甜棗第五百五十九章:雲、貴、四川割據第三百三十九章:嗣昌伏法,王爭失信第五百七十九章:得早些去等着第四百六十五章:追與逃第二百二十二章:山東告急第四百六十五章:追與逃第三百七十章:忠烈伯 明威軍第三百三十九章:嗣昌伏法,王爭失信第九十章:指點江山第三百七十一章:汝寧之敗第五百七十章:三軍協同,逆轉乾坤第五百二十一章:人傑輩出,立足南京第四百四十八章:英雄的喜與愁第五百五十六章:陣前敘舊情,首功奪潼關第六百一十八章:合圍 崩潰 擊斃第五百三十七章:斬鄭利,奪首功第一百四十四章:循序漸進三步走第五百六十章:鹿死誰手,尚未可知第四百七十七章:一道命令平睢州第六百零六章:追贈 誥命 西征第三百零七章:兵將一心,不敗之地第四百八十八章:關外 帝崩 亂局第五百零四章:你們以爲我不敢殺人?第五百二十章:太子少保第五十八章:緝鹽第五百五十三章:憋屈的陳永福第一百八十四章:任命第三百七十四章:斬釘截鐵第一百二十九章:右東路參將第五百八十三章:修陵 徹查第五百三十八章:勝不驕,敗不頹第四十九章:知州生辰第八十六章:鹽丁尚比官兵強第三百三十四章:外系 豪強 人心第十章:殺人越貨難覓蹤第三百四十六章:饅頭 災民 義軍第三百二十四章:欲蓋彌彰第二百九十八章:各方人物第三百七十六章:睢州 拓城 歸德府第一百二十三章:寧海鹽第三百四十四章:戴罪立功,剋期出關第九十七章:遇賊,列陣以迎第四百三十一章:復起傳庭第四百八十三章:收服 盟誓第五百四十四章:破京滅明,崇禎殉國第二百零九章:深秋十月向遼東第三百九十章:堅城第四百九十五章:自盡,還是奮力一戰?第一百六十八章:底細成迷第五百一十五章:趙之龍的卓越貢獻第三百八十九章:軍令如山第六十四章:巴掌與甜棗第七十二章:獻銃第一百九十六章:孫知府登門(爲舵主都是不是哥加更!)第二百七十一章:砍了第三百一十八章:彼之奇兵,我之期兵第四百八十九章:中都 遇刺 滁州第二百二十九章:談笑間震懾羣小第二百三十章:上無威,難馭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