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謀定而後動(二)

“七弟,這一大早地,不好生在家習文,跑爲兄處來做甚?”

周王府與璐王府其實相距不遠,僅一街之隔而已,可兄弟倆彼此間的往來卻少得可憐,大體上還是逢年過節時,身爲弟弟的李顯上門問安的情況居多,至於李賢麼,卻是從來不去周王府走動的,今日恰逢荀假,李賢本打算約請一幫青年才子到自家府上一聚的,卻沒想到府門方開,李顯便到了,李賢不得不迎之餘,心頭卻是頗有些恙怒,也不待李顯上前行禮,便自沒好氣地出言喝問了一句道。

這廝好生無禮!李顯本正滿臉堆笑地要上前請安,卻不料迎面就被李賢如此這般地喝問了一嗓子,縱使明知李賢素性如此,可心裡頭依舊是老大的不快,只是李顯今日前來本就別有用心,卻也不打算去理會這麼些旁枝末節的事兒,這便笑容不變地行上前去,躬身拱手道:“六哥教訓得是,小弟來得冒昧,還請六哥莫怪。”

“嗯,既來了,那就屋裡敘話好了。”

往日裡李賢但有訓斥,李顯必反駁,辯論幾句之後,總以李顯哭鼻子而告終,可今日李顯不但沒申辯,反倒持禮甚恭,卻叫李賢有些意外的驚疑,橫了李顯一眼,倒也沒急着下逐客令,沉吟地擺了下手,往邊上略退了小半步,隨意地比劃了個“請”的手勢。

“六哥,您先請。”

李顯壓根兒就不去計較李賢的隨意之態度,笑呵呵地拱了拱手,擡腳便走上了王府門前的臺階,行到了李賢的身旁,與其並着肩行進了府門,一路無語地進了二門廳堂,各自分賓主落了座,自有一幫僕人們緊趕着奉上了新沏的香茶以及各色小點。

“七弟此來究竟所爲何事,還請直說了罷,爲兄實不耐兜圈子。”

對於李顯今日大異往常的表現李賢雖略有些驚疑,可心裡頭對李顯的不屑卻並無多少的改觀,一待端茶倒水的僕役們退下之後,也沒先請李顯飲茶,歪頭看了李顯一眼,直截了當地詢問起了李顯的來意。

“六哥問得好,小弟只是聽聞六哥開春後便要就藩岐州,恐到時匆匆,送行不及,特提前來與兄長一敘。”李顯本就是有備而來,自不會被李賢的不耐與無禮所動,這便面帶不捨之色地開口答道。

“哼!”

一聽李顯開口便提到就藩的事兒,李賢便很有些子氣不打一處來,冷哼了一聲,用冒火的眼光死死地盯着李顯,面色變幻了良久,卻始終不發一言——也怨不得李賢動怒,諸王就藩雖是大唐之定製,然則實際上卻不是那麼回事兒,若是庶子,大體上是要去就藩的,一始封王,便得到藩地去過活,可對於嫡子來說,卻沒那麼嚴格,從高祖時候算起,李世民本人在當皇子時沒就過藩,高宗李治在當晉王的時候,同樣不曾就過藩,其嫡親兄長魏王李泰也是到了奪嫡失敗之後,才被迫就的藩,到了本朝,庶出的悼王李孝(母宮人鄭氏)、澤王李上金(母宮人楊氏)、許王李素節母蕭淑妃)都是十歲不到的年紀便被趕去就了藩,至於李賢等嫡子雖都已封了王,卻都不曾就過藩,僅僅只是遙領大都督而已,這麼一算下來,此次李賢的就藩可就顯得刺目了些。

按唐制,親王就藩皆以上州刺史相授,轄一州之地,管三萬戶之民,對於無志於大位者,或許算是得了個安樂窩,可對於有心大寶者,就藩就跟流配是一個概念,就以李賢或將就任的岐州來說罷,州倒是上州,離京師也不算遠,騎快馬的話,一日半便可至,然,離政治中心可就遠了,一旦就了藩,按例是不能參預朝政的,而這,對於有心跟太子李弘一扳手腕的李賢來說,着實是個要命的事情,而今就藩的聖旨雖尚未下達,可李賢卻是早早便得知了風聲,更清楚此事乃是武后一手操辦的,幾已難有更改之可能,連日來,李賢正因此事而惱火異常,如今被李顯當着面撕開了傷疤,心中的火氣之大自是可想而知了的。

“七弟可是來羞辱爲兄的麼,嗯?”

天家子弟都早熟,李賢更是其中的佼佼者,雖被李顯的話氣得眼冒金星,然則李賢卻並未就此暴跳如雷地大發作一番,而是默默了良久之後,長出了口氣,黑着臉,寒聲問了一句道。

“六哥誤會了,小弟安敢如此,小弟此來,但有數言,或許於六哥略有幫襯。”

面對着李賢的冷眼,李顯不動聲色地搖了搖頭,緩緩地開口解說了一番,一張稚氣的小臉上滿是肅然之色。

“哦?”李賢雖僅比李顯大兩歲,可在朝在野的名氣卻不知比李顯高出了多少倍,向以聰慧過人而著稱的李賢自是瞧不起李顯的平庸,往日裡就沒少呵斥李顯的無能,這會兒冷不丁地聽李顯說能幫到自己,不由地便愣住了,輕噫了一聲,滿臉子詫異地打量了李顯一番,眼神複雜至極,既有驚奇,又有疑惑,還有着幾分的不解與羞惱,沉吟了良久之後,這才從牙縫裡擠出了一個字來:“講!”

得,又一個起了疑心的!對於李賢的疑心,李顯自是早有預計,卻也並不感到奇怪,本來麼,一個平庸無比之輩突然間變得口齒伶俐,哪可能會不引起旁人的懷疑,別說李賢這等聰慧過人之輩了,便是李顯房裡的侍候丫環們都已看出了李顯的不對勁。

若是可能,李顯滿心不願來上這麼個急劇的大轉性,奈何形勢逼人之下,李顯縱使不想變也得硬着頭皮變了,只因若不能巧借李賢之勢阻止住上官儀的橫死,接下來可就輪到所謂的“二聖臨朝”了——李顯記得很清楚,德麟二年正月初九,強逼高宗下詔允其臨朝聽政,次日,新年過後的第一次朝會,武媚娘不顧自己月子尚未做完,攜滅上官儀滿門之威風,臨朝理政,堂而皇之地與高宗合稱“二聖”,自此後,朝廷大小事宜漸被其所掌控,這段理政的經歷爲其日後篡位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故此,只消李顯不想延續日後那等悲慘命運的話,就必須在上官儀一事上做出強硬的反擊,一來是打亂武媚孃的整體佈局,二來也是爲高宗找一個可反擊的支撐點,至於此事究竟能不能成,很大的關鍵便在李賢的身上,而這便是李顯來此遊說李賢的根由之所在。

講自然是要好生講講的,只是這些話都是機密事兒,又怎能當着下人們的面敞開了來說,李顯左顧右盼地暗示了片刻,奈何李賢始終就不曾反應過來,鬧得李顯鬱悶得夠嗆,無奈之下,只好笑呵呵地打岔道:“六哥,您這府上下人都調教得不錯,嘖嘖,一個個龍精虎猛地,可把小弟給羨慕壞了,唉,就小弟府上那幫蠢材,怎麼教都教不會,純粹就一幫子扶不上牆的爛泥,慚愧,慚愧。”

“哦?哈哈哈,七弟又說笑了,不過這笑話爲兄倒是喜歡得緊,好,爾等可都聽見了,周王殿下既是讚許爾等,那孤可就吝嗇不得了,都去賬房領賞,每人五百文,放半日假,下去罷。”李賢本性聰慧,一聽李顯顧左右而言其他,立馬就反應了過來,哈哈大笑地鼓起了掌來,藉着賞賜的名義,將侍候在廳堂上下的僕人們全都打發了出去。

這時節的五百文雖比不得開唐之初那等購買力,可也不是個小數目字,一衆僕人們一年辛苦到頭都未必能存得下如此多錢,這一聽如此厚賞,哪有不興奮異常的,一個個緊趕着謝過了兩位王爺,急匆匆地便擠挨着向賬房跑了去,偌大的廳堂上下瞬間便就此清靜了下來,唯剩小哥兩個相對而坐。

“七弟有何要說的便敞開了說好了,爲兄聽着便是了。”待得一衆僕人退下之後,李賢眯縫着眼打量了李顯一番,這才語氣平淡地出言催促了一句道。

“好說,六哥飽讀史書,小弟素來敬仰得很,卻不知六哥可知呂雉之典故否?”李顯微微一笑,倒也沒再故作姿態,只是面色平靜地提出了個問題。

“你……”李賢自幼向學,於史書自是精通得很,又如何會不知漢初呂后亂政之史實,這一聽李顯提到此事,面色瞬間便難看了起來,手指着李顯,似欲呵斥,可話到了嘴邊,卻又強忍了下來,只是黑着臉,死盯着李顯不放,一股子勃然怒氣將將欲發,良久之後,咬着牙,冷聲道:“七弟好大的膽子,竟敢將母后比作呂雉,莫非不怕爲兄出首麼,嗯?”

“六哥會麼?”面對着李賢的黑臉,李顯只是滿不在乎地聳了下肩頭,反問了一句,也不待李賢回答,自顧自地往下說道:“似這等損人損己之事,縱使愚笨如小弟,也不屑爲之,況乎賢明如六哥者。”

李顯此言一出,李賢再次沉默了下來,唯有臉色卻愈發難看了起來,黑一陣、紅一陣地變幻個不停,眼神中時不時有精芒在閃爍個不停,憂心之色幾不加絲毫的掩飾——李賢自幼便以聰慧而深得高宗的寵愛,然,卻素不得武后的歡心,更因着宮中每每謠傳李賢乃是武后的姐姐韓國夫人武順所生,是時不滿十歲的李賢盛氣之下,竟跑去責問武后,由是,深爲武后所惡,往日裡便常借小事訓斥李賢,母子間的感情可謂是淡泊到了極點,此番李賢即將被趕去就藩,背後的操縱者就是武后,有了如此這般的種種心結在,李賢對於武后這個母親自不會有絲毫的好感,只不過在沒弄清李顯的來意之前,李賢卻也不願表明自己的態度,沉默便成了其無奈之下的最佳選擇……

第681章 糊塗案糊塗斷(二)第562章 風捲殘雲(四)第487章 五年發展綱要第444章 揚長而去第296章 荒唐帝令第616章 舉重若輕(下)第634章 必要的交易(中)第503章 遠憂與近慮第466章 巔峰對決(三)第522章 伏牛川之戰(七)第748章 艱難的和議(五)第376章 血與火(上)第97章 妥協的藝術(五)第543章 烽火連天(二)第706章 殺戮之樂章(八)第767章 天荒山阻擊戰(五)第93章 妥協的藝術(一)第132章 一地雞毛(上)第636章 各自部署(上)第60章 虎爺犬孫(上)第579章 當雄會戰(三)第791章 大勢所趨(上)第250章 明槍暗箭(四)第695章 西征第一戰(四)第209章 突圍,突圍!(五)第564章 風捲殘雲(六)第400章 奇兵出擊(二)第530章 乾字計劃(四)第469章 巔峰對決(六)第495章 大海濤聲(四)第358章 夜戰八方(四)第741章 東宮盛宴(上)第779章 獻俘則天門第322章 巔峰一戰(上)第287章 齊人之福第26章 順勢而爲(下)第796章 東都風雲動(二)第128章 太子的反擊(五)第66章 疑心盡釋(上)第438章 獵殺與反獵殺(上)第450章 驛站之血夜(四)第589章 東都風雲亂(二)第419章 試點工程(上)第64章 函谷關夜話(中)第31章 考驗(中)第359章 夜戰八方(五)第261章 矛盾上交(下)第601章 直入青宮第220章 白馬寺遇襲(二)第332章 領導權之爭(三)第567章 英雄末路(二)第510章 臨終囑託第29章 來了個“三/陪先生”第598章 正面交鋒(上)第469章 巔峰對決(六)第467章 巔峰對決(四)第624章 糧庫之戰(五)第11章 二王鬧京師(中)第171章 太平公主的劫難第16章 家的感覺第779章 獻俘則天門第658章 相位之爭(六)第555章 大決戰(六)第173章 宿敵現身第497章 大海濤聲(六)第629章 惡人先告狀(二)第294章 兄弟之約(下)第767章 天荒山阻擊戰(五)第382章 都在挖坑第215章 餘音未了第666章 驛站驚魂夜(下)第270章 狠狠打壓(中)第696章 誘敵深入(上)第580章 當雄會戰(四)第6章 謀定而後動(一)第437章 荒原遇險(下)第659章 相位之爭(七)第693章 西征第一戰(二)第655章 相位之爭(三)第612章 東宮大宴(上)第750章 艱難的和議(七)第228章 以不變應萬變第779章 獻俘則天門第202章 四面楚歌(下)第213章 虛虛實實(下)第194章 突破大通河谷(上)第235章 獵雁記(下)第128章 太子的反擊(五)第565章 風捲殘雲(七)第698章 誘敵深入(下)第344章 風起青萍之末(下)第485章 塵埃落定第23章 迷津復迷津第22章 新愁舊恨(下)第167章 衝冠一怒爲紅顏(五)第507章 天后主政(下)第301章 勸進風波(上)第377章 血與火(中)第60章 虎爺犬孫(上)
第681章 糊塗案糊塗斷(二)第562章 風捲殘雲(四)第487章 五年發展綱要第444章 揚長而去第296章 荒唐帝令第616章 舉重若輕(下)第634章 必要的交易(中)第503章 遠憂與近慮第466章 巔峰對決(三)第522章 伏牛川之戰(七)第748章 艱難的和議(五)第376章 血與火(上)第97章 妥協的藝術(五)第543章 烽火連天(二)第706章 殺戮之樂章(八)第767章 天荒山阻擊戰(五)第93章 妥協的藝術(一)第132章 一地雞毛(上)第636章 各自部署(上)第60章 虎爺犬孫(上)第579章 當雄會戰(三)第791章 大勢所趨(上)第250章 明槍暗箭(四)第695章 西征第一戰(四)第209章 突圍,突圍!(五)第564章 風捲殘雲(六)第400章 奇兵出擊(二)第530章 乾字計劃(四)第469章 巔峰對決(六)第495章 大海濤聲(四)第358章 夜戰八方(四)第741章 東宮盛宴(上)第779章 獻俘則天門第322章 巔峰一戰(上)第287章 齊人之福第26章 順勢而爲(下)第796章 東都風雲動(二)第128章 太子的反擊(五)第66章 疑心盡釋(上)第438章 獵殺與反獵殺(上)第450章 驛站之血夜(四)第589章 東都風雲亂(二)第419章 試點工程(上)第64章 函谷關夜話(中)第31章 考驗(中)第359章 夜戰八方(五)第261章 矛盾上交(下)第601章 直入青宮第220章 白馬寺遇襲(二)第332章 領導權之爭(三)第567章 英雄末路(二)第510章 臨終囑託第29章 來了個“三/陪先生”第598章 正面交鋒(上)第469章 巔峰對決(六)第467章 巔峰對決(四)第624章 糧庫之戰(五)第11章 二王鬧京師(中)第171章 太平公主的劫難第16章 家的感覺第779章 獻俘則天門第658章 相位之爭(六)第555章 大決戰(六)第173章 宿敵現身第497章 大海濤聲(六)第629章 惡人先告狀(二)第294章 兄弟之約(下)第767章 天荒山阻擊戰(五)第382章 都在挖坑第215章 餘音未了第666章 驛站驚魂夜(下)第270章 狠狠打壓(中)第696章 誘敵深入(上)第580章 當雄會戰(四)第6章 謀定而後動(一)第437章 荒原遇險(下)第659章 相位之爭(七)第693章 西征第一戰(二)第655章 相位之爭(三)第612章 東宮大宴(上)第750章 艱難的和議(七)第228章 以不變應萬變第779章 獻俘則天門第202章 四面楚歌(下)第213章 虛虛實實(下)第194章 突破大通河谷(上)第235章 獵雁記(下)第128章 太子的反擊(五)第565章 風捲殘雲(七)第698章 誘敵深入(下)第344章 風起青萍之末(下)第485章 塵埃落定第23章 迷津復迷津第22章 新愁舊恨(下)第167章 衝冠一怒爲紅顏(五)第507章 天后主政(下)第301章 勸進風波(上)第377章 血與火(中)第60章 虎爺犬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