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9章 相位之爭(七)

w儀鳳三年正月初十,門下省侍中郝處俊封回武后之晉武承嗣爲中書令之懿旨,此事一出,朝野爲之震動――自開唐以來,門下省封回帝王旨意的次數並不算少,當年一代名相魏徵便沒少作出此等舉動,而高宗自主政以來,也時常吃這等閉門羹,說起來倒也不算稀罕事,可落在武后身上,卻又不同了,概因自武后臨朝以來,所行之懿旨還真從未被封過,這一回可算是破了天荒,加之箇中內涵又是晉升武后之侄的事兒,所引起的轟動自是不免大了些,朝野議論紛紛之餘,暗潮也就此開始了涌動,各種合縱聯合之事層出不窮,諸方勢力角力之下,京師裡的氣氛詭異得令人窒息,各種流言蜚語橫行無忌,如此一來,深具九重的高宗都坐不住了,等不及次日的早朝,匆匆將諸宰輔及太子李顯盡皆召進了大明宮紫宸殿,以議決此事。.)

“都說說看,這事兒該當如何了結?”

高宗的身體本就虛,又氣又急之下,氣色自是相當的糟糕,面色煞白如紙,眼袋大而又黑,整個人憔悴得宛如風一吹便會倒一般,看着下頭一個個呆若木雞般的宰輔們,更是氣不打一處來,只是氣歸氣,事情終歸還是得解決,沒奈何,高宗也只好強壓住心頭的煩躁,儘量平心靜氣地問了一句道。

死寂,一派的死寂,這事情本就敏感,加之一見到高宗那灰敗的臉色,一衆朝臣們自是不想當那個出頭鳥,盡皆三緘其口,大殿裡靜悄悄地,唯有高宗那急促的喘息聲有若拉風車般地在響個不停。

“怎麼?都啞巴了,嗯?朕要爾等來何用!”

等了半晌都沒人開口,高宗的臉色自是越發難看了幾分,氣急之下,不管不顧地便喝叱了起來,絲毫沒給下頭這羣極品大臣們留半點的顏面。

“父皇息怒,兒臣以爲中書令乃社稷柱石之一,非德才兼備者,不可爲之,此父皇專斷之事也,但有所決,兒臣等自當遵從無虞。”

眼瞅着高宗暴怒如此,李顯自是有些不忍,這便從錦墩子上站了起來,躬身回答道。

“臣等恭請陛下聖裁!”

有了李顯打頭,一衆朝臣們自都不敢落後,盡皆躬身附和了一把。

“哼,聖裁,好一個聖裁!爾等既知要朕聖裁,早都作甚去了,嗯?”

高宗很難得生氣,可一旦發了火,卻是沒那麼容易能平息得下去的,哪怕諸臣工們態度再誠懇,他也依舊是不肯甘休,毫不客氣地恨聲斥責道。

早幹嘛去了?瞧老爺子這話說的,您老自個兒躲皇宮裡享着清福,屁事都不管,誰又能給您老先說了去,這會兒倒怪起旁人來,着實是令人不知從何說起,再說了,這事兒是您老的婆娘鬧起來的,真要罵,您老有膽子罵你家婆娘去,就怕您老沒那個膽子,當然了,這理是這麼個理,大傢伙心裡都有數,可又有誰敢當面說將出來的,無奈之下,一衆朝臣們也只好接着裝木頭人,任由高宗在上頭大發雷霆不止。

“陛下且請息怒,您的龍體要緊,有甚事大家慢慢商議着辦了去也就是了。”

高宗氣怒之下,口也就沒了遮攔,罵完了宰輔,罵大臣,就這麼罵着罵着,眼看就要罵到武后頭上了,武后自是無法再保持沉默,趕忙從旁插了一句,柔聲地勸說道。

“商議,好,那就議罷,朕倒要看看這商議又是怎個商議法,哼!”

高宗罵了一陣子,心中的火氣也泄得差不多了,加之懼內的心思常在,這一見武后出了聲,倒也沒再往下罵,只是氣惱地一拂袖,恨恨地冷哼了一聲。

“諸位愛卿,中書令一職甚爲緊要,須臾不可或缺,諸公有何想法就都說說好了。”

武后臨朝多年,控制場面的能力自是極強,這一見高宗收了聲,立馬順勢接過了主持大權,一派不恥下問狀地開了口。

“啓稟陛下,娘娘,老臣以爲中書令一職事關朝局安穩,非親貴大臣不得任之,今有刑部尚書武承嗣,精明勤勉,又屢立奇功,正是……”

身爲武后一黨的中堅,賈朝隱自是捧臭腳的高手,緊趕着便搶了出來,率先表明了態度,將武承嗣大肆吹捧了一番。

“放屁!武承嗣能文乎?莫非朕下個詔書還得親筆寫就麼,嗯?”

高宗本就瞧武承嗣不起,這會兒又正在氣頭上,一聽賈朝隱如此爲武承嗣吹噓,登時便是一陣大怒,也不顧武后就在身側,不待賈朝隱將話說完,便已暴了句粗口,狠狠地叱責了其一番。

“陛下息怒,老臣該死,老臣該死。”

賈朝隱本就不是個有大能耐之輩,之所以能躋身宰輔之列,可以說是幾分的運氣再加上武后的背後推手所致,至於膽略麼,自是壓根兒就談不上,眼瞅着高宗這麼一發飆,登時便慌了神,一頭跪倒在了殿前,便已是顫聲告饒了起來。

“陛下且請息怒,太宗曾有言,不以言罪人,賈相不過就事論事耳,縱使不合陛下之意,卻也是出自公心,還望陛下多多體諒纔是。”

賈朝隱乃是武后的左膀右臂,自是不能坐視其被高宗就這麼發作了去,這一見情形不對,武后立馬便從旁開解了一句道。

“哼!罷了,此議休得再提,退下!”

武后既已開了口,高宗自是不好再拿賈朝隱是問,也只能是不耐地擺了擺手,將賈朝隱趕開之餘,態度堅決地杜絕了武承嗣就任中書令之可能。

“老臣謝陛下隆恩,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賈朝隱本已自忖難逃大劫了,可這一見高宗沒再發作於己,心神頓時一鬆,顧不得後背已是汗透重衣,緊趕着謝了恩,有些個狼狽不堪地退到了一旁,再不敢有甚出格的言與行。

“陛下,老臣願保本舉薦御史大夫高智周接任中書令一職,還請陛下聖裁!”

原先報上去的人選就兩個,如今武承嗣已沒了指望,李貞的心可就活泛了起來,可着勁地朝李顯巴眨着眼,指望着李顯能站出來開這個頭炮,可惜李顯卻沒甚反應,老神在在地端坐在錦墩子上不動,這令李貞惱火之餘,卻也無可奈何,略一尋思之下,還是權勢的心佔了上風,這便從旁閃了出來,高聲稟報道。

“嗯,八哥之意,朕知曉了,諸公就此議議罷。”

高宗對李貞這個哥哥還是很尊重的,雖說對高智周這個人選不是太滿意,但卻並未像先前發落賈朝隱那般直接罵了回去,而是委婉地表達了對高智周的不看好之意。

議?這事兒可不好議來着,毫無疑問,高宗此言明擺着是不贊成李貞的舉薦,不然的話,直接同意也就是了,最多也就是假惺惺地問問大傢伙有何異議,可眼下高宗不表態,卻叫大傢伙來議,這不就擺明着要大傢伙出來唱反調麼,問題是這反調可着實不好唱,當面得罪李貞還不打緊,關鍵是此番舉薦還有個李顯這個聯署的太子在內,在李顯沒表態之前,誰又真敢胡亂議事的,那不是自找沒趣還是咋地?於是乎,任憑高宗的目光有多熱切,一衆宰輔們卻是裝作沒瞅見,盡皆三緘其口地乾站着不動。

“顯兒,你來說說。”

高宗等了半晌,見始終無人肯出來做這個惡人,心不由地便煩了起來,只是又不好再發作衆人,這便眉頭一皺,直接點了李顯的名。

呵呵,老爺子不傻嘛,這是算計着咱呢!

高宗的心思雖隱蔽,可李顯卻是心中有數得緊,左右不過是以爲李顯擡出高智周,不過是爲了拉李貞一道與武后打擂臺,而今武承嗣這個人選被否決了去,雙方應當是沒了合作的基礎,這會兒李顯只要含糊地反對上一把,高宗自可順勢將高智周這個人選也一併否決掉,如此一來,也算是將武后與李貞各打了五十大板,彼此的面上也就能扯得平了。

“父皇明鑑,兒臣以爲高智周頗具才略,又通政務,確是宰輔之人選,只是文筆上稍有欠缺,依兒臣看來,不若升其爲黃門侍郎同中書門下三品,着其參與政事堂議事可也,至於中書令一職,又何須捨近求遠,諸宰輔盡皆德才兼備之人,父皇隨意擇一即可。”

惡人可以當,不過麼,李顯可不想真兒個地將李貞得罪至死,一番話下來,輕巧地便將自個兒摘了出來,既顧着高宗的意思,又沒徹底拂了李貞的顏面,說是刀切豆腐兩面光也不爲過,當然了,武后那頭的面子,李顯是渾然不加理會了的。

“嗯,顯兒此言甚合朕心,就如此定了,傳朕旨意,晉御史大夫高智周爲黃門侍郎同中書門下三品,所餘之缺麼,就由武承嗣遞補好了,至於中書令一職麼,朕看便由裴炎當着罷。”

高宗顯然甚是滿意李顯的折中之建議,唯恐武后再度插手,緊趕着便下了決斷,話音一落,便已是起了身,渾然不給諸人以反對的機會。

“陛下聖明,臣等遵旨。”

高宗都已如此說了,諸般臣工就算有異議,那也只能是憋自個兒心裡頭,這當口上,除了躬身稱頌之外,卻也沒旁的事兒可做了的……m

第478章 約法三章(下)第645章 太平公主的禮物第110章 各方謀算(下)第395章 伏擊與反伏擊(一)第704章 殺戮之樂章(六)第794章 唐州易手第97章 妥協的藝術(五)第390章 先鋒對決(上)第299章 進退有據第473章 連兒灣之戰(四)第108章 能撈多少算多少(下)第367章 鄯州攻防戰(下)第749章 艱難的和議(六)第36章 臨時協議第737章 推波助瀾(一)第767章 天荒山阻擊戰(六)第230章 滅火第176章 謀奪帥印(一)第699章 殺戮之樂章(一)第215章 餘音未了第488章 木軍傳說(上)第47章 大計劃之啓動(一)第614章 舉重若輕(上)第571章 英雄末路(六)第265章 二武現身第575章 “蔣幹”駕到第798章 東都風雲動(四)第23章 迷津復迷津第416章 紛紛退讓(下)第745章 艱難的和議(二)第475章 連兒灣之戰(六)第567章 英雄末路(二)第72章 夜宴(一)第696章 誘敵深入(上)第358章 夜戰八方(四)第645章 太平公主的禮物第152章 無毒不丈夫(一)第404章 搶權的來了第747章 艱難的和議(四)第605章 御前官司(上)第380章 騎軍突擊(下)第414章 紛紛退讓(上)第86章 約法三章(中)第239章 反客爲主(上)第634章 必要的交易(中)第645章 太平公主的禮物第262章 算計復算計第104章 麻煩終於來了第751章 艱難的和議(八)第491章 手銃與考覈第387章 廓州烽火(五)第220章 白馬寺遇襲(二)第634章 必要的交易(中)第290章 宮廷劇變(中)第68章 北門學士第431章 盡皆歸降第33章 死纏濫打(上)第173章 宿敵現身第697章 誘敵深入(中)第447章 驛站之血夜(一)第403章 戰後安排第306章 彼此試探(一)第57章 推銷的藝術第491章 手銃與考覈第714章 勸進風波(一)第618章 再下一城(中)第679章 軒然大波(下)第751章 艱難的和議(八)第214章 和平的代價第122章 收服與被收服第756章 御前紛爭(上)第162章 穿幫了第408章 夜幕下的襲殺(下)第152章 無毒不丈夫(一)第219章 白馬寺遇襲(一)第618章 再下一城(中)第622章 糧庫之戰(三)第367章 鄯州攻防戰(下)第542章 烽火連天(一)第756章 御前紛爭(上)第155章 無毒不丈夫(四)第66章 疑心盡釋(上)第189章 薛仁貴的警告第460章 臨州盟會(三)第345章 山窮水盡疑無路第757章 御前紛爭(下)第11章 二王鬧京師(中)第729章 計中計第695章 西征第一戰(四)第78章 趕盡殺絕(上)第173章 宿敵現身第16章 家的感覺第559章 風捲殘雲(一)第568章 英雄末路(三)第186章 欽差駕到第100章 各取所需(下)第26章 順勢而爲(下)第799章 東都風雲動(五)第477章 約法三章(上)第552章 大決戰(三)
第478章 約法三章(下)第645章 太平公主的禮物第110章 各方謀算(下)第395章 伏擊與反伏擊(一)第704章 殺戮之樂章(六)第794章 唐州易手第97章 妥協的藝術(五)第390章 先鋒對決(上)第299章 進退有據第473章 連兒灣之戰(四)第108章 能撈多少算多少(下)第367章 鄯州攻防戰(下)第749章 艱難的和議(六)第36章 臨時協議第737章 推波助瀾(一)第767章 天荒山阻擊戰(六)第230章 滅火第176章 謀奪帥印(一)第699章 殺戮之樂章(一)第215章 餘音未了第488章 木軍傳說(上)第47章 大計劃之啓動(一)第614章 舉重若輕(上)第571章 英雄末路(六)第265章 二武現身第575章 “蔣幹”駕到第798章 東都風雲動(四)第23章 迷津復迷津第416章 紛紛退讓(下)第745章 艱難的和議(二)第475章 連兒灣之戰(六)第567章 英雄末路(二)第72章 夜宴(一)第696章 誘敵深入(上)第358章 夜戰八方(四)第645章 太平公主的禮物第152章 無毒不丈夫(一)第404章 搶權的來了第747章 艱難的和議(四)第605章 御前官司(上)第380章 騎軍突擊(下)第414章 紛紛退讓(上)第86章 約法三章(中)第239章 反客爲主(上)第634章 必要的交易(中)第645章 太平公主的禮物第262章 算計復算計第104章 麻煩終於來了第751章 艱難的和議(八)第491章 手銃與考覈第387章 廓州烽火(五)第220章 白馬寺遇襲(二)第634章 必要的交易(中)第290章 宮廷劇變(中)第68章 北門學士第431章 盡皆歸降第33章 死纏濫打(上)第173章 宿敵現身第697章 誘敵深入(中)第447章 驛站之血夜(一)第403章 戰後安排第306章 彼此試探(一)第57章 推銷的藝術第491章 手銃與考覈第714章 勸進風波(一)第618章 再下一城(中)第679章 軒然大波(下)第751章 艱難的和議(八)第214章 和平的代價第122章 收服與被收服第756章 御前紛爭(上)第162章 穿幫了第408章 夜幕下的襲殺(下)第152章 無毒不丈夫(一)第219章 白馬寺遇襲(一)第618章 再下一城(中)第622章 糧庫之戰(三)第367章 鄯州攻防戰(下)第542章 烽火連天(一)第756章 御前紛爭(上)第155章 無毒不丈夫(四)第66章 疑心盡釋(上)第189章 薛仁貴的警告第460章 臨州盟會(三)第345章 山窮水盡疑無路第757章 御前紛爭(下)第11章 二王鬧京師(中)第729章 計中計第695章 西征第一戰(四)第78章 趕盡殺絕(上)第173章 宿敵現身第16章 家的感覺第559章 風捲殘雲(一)第568章 英雄末路(三)第186章 欽差駕到第100章 各取所需(下)第26章 順勢而爲(下)第799章 東都風雲動(五)第477章 約法三章(上)第552章 大決戰(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