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俄奧貿易

盛夏的維也納,依舊涼爽。

美泉宮

梅特涅說道:“陛下,俄國人向我們提出了購買武器生產線的要求,從手槍到火炮幾乎是無所不包。”

弗朗茨知道奧地利搶了俄國軍火集團的利益,這幫人肯定會有所動作,卻沒有想到他們的辦法居然是購買武器生產線。

想想也對,這個年代機械設備技術最強的是英國人,奧地利和法國緊隨其後,比利時和普魯士工業體系不完善再次之。

俄國人自己生產出來的機械設備,維護成本高不說,設備性能還差,只能說是勉強能用,生產效率也沒有辦法和同行比,購買國外的生產線也是被逼出來的。

英法正在和俄國人開戰,就算是能夠從英法買的到生產線,他們也不敢使用。武器生產設備還是非常敏感的,不是民用物資,走私也就走私了。

如果從普魯士、比利時購買,也不是不可以。只是這麼一來,前線那些遠征軍裝備的奧械武器,未來的維護他們就做不成了。

以沙皇政府的財力,不要指望他們能夠將價值幾千萬盧布的武器裝備丟棄,這些設備每年的維護也是上百萬盧布的生意。

資本家不會和錢過不去,爲了利益最大化,購買奧地利的武器生產線也很正常。

弗朗茨無所謂的說:“賣給他們好了。就算是同樣的設備,在俄國人手中生產出來的武器裝備,質量都要下降一個檔次。”

這不是他鄙視俄國人,而是事實。因爲政府貪污腐敗的關係,爲了獲取更大的利潤資本家們肯定會偷工減料。

據弗朗茨所知,俄國人本土採購的破爛貨武器裝備,比國際市場上的價格還高。造不如買,就是這麼來的。

從奧地利進口的武器裝備,國內預算要比實際進口價格,增加了20%~50%。這個具體比例,就要看經手官員們的節操和能力了。

梅特涅提醒道:“陛下,是不是要限制一下?要是俄國人拿到了全套生產線,未來對我們也是一個麻煩。”

儘管這個年代沒有技術封鎖的說法,可是在軍工領域,也不是什麼武器裝備都能夠買到的,更何況還是武器生產線呢?

弗朗茨搖了搖頭說:“沒有關係,現在技術變革日新月異。這些設備在十年之內還算不錯,要是十幾年過後,恐怕又要被淘汰了。

既然俄國人願意買,就成全他們好了。最好把他們變成長期客戶,用軍火貿易獲得的利潤來推進我們的軍工產業技術升級。”

俄羅斯的確值得忌憚,但是俄羅斯的工業技術真沒有必要太過在乎,在腐朽的沙皇政府統治下,他們的工業想要大發展都不可能。

梅特涅繼續說道:“陛下,俄國人還提出了貸款申請。

根據商業貿易來看,1852年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我們同俄國人的貿易額增長了近兩倍。

雙方的貿易總額高達2.92億盾,其中我們進口總額8800萬盾,出口總額2.04億盾,貿易順差1.16億盾。

這部分貿易順差,主要是軍火和戰略物資出口,光這兩項的出口額就高達8300萬盾。

剩下的纔是民用物資貿易,因爲戰爭的關係,英法商品大幅度退出了俄國市場,給我們創造了機會。

我們提供給俄國人的貸款,他們已經用的差不多了。前期購買的戰略物資,這次會戰過後基本上也就消耗殆盡。

如果不能取得大勝,沙皇政府明年的軍費開銷,恐怕還會持續增長。”

弗朗茨盤算了起來,這個年代大家都喜歡和俄國人做生意,因爲他們不用紙幣,直接用金銀付款。(紙盧布被棄用了,國際貿易只用金盧布和銀盧布結算)

俄奧兩國間的貿易,造成的直接後果,就是大量的金銀流入了奧地利國庫,然後變成了紙幣流入市場。

從貨幣的角度上來說,這部分金銀的流入,弗朗茨讓中央銀行加印紙幣的風險,已經被市場消化掉了。(紙幣和金銀不是1:1發行的,根據經濟情況設置槓桿)

弗朗茨想了想說:“和俄國人慢慢談不要着急,告訴他們,我們的財力也不富裕,沒有能力給他們提供鉅額貸款。

儘量壓低貸款數額,拖延貸款時間,讓俄國人拿出更多的金銀來付款,在貸款利息上不要提太多要求,附加條件也可以放棄。

我們還可以幫他們發行一部分債卷,必須是政府債券,最好有抵押品,戰爭債券估計賣不動,這個利率讓俄國人自己定,能銷售出去就行。”

如果說近東戰爭爆發前,兩國還處在平等地位,可是隨着戰爭的爆發,奧地利的主動權越來越大。

現在因爲戰爭的關係,大量的金銀流入,造成了奧地利國內經濟的畸形繁榮,這繁榮的背後還存在着很大的隱患。

如果現在奧地利向俄國提供太多的貸款,要麼抽調國內市場上的資金,要麼繼續增發貨幣。

前者不利於奧地利經濟發展,後者容易造成通貨膨脹。這是經濟體量造成的,以奧地利的經濟總量就這麼大,加印部分貨幣市場可以消化,一旦過了量,那就消化不了了。

最好的辦法就是先讓俄國的金銀流入,國庫的儲備金增加了,市場擴大了,再加印貨幣就不存在通貨膨脹。

梅特涅提醒道:“陛下,或許我們可以要求俄國人支付貨款的時候,拿出一部分金銀來,就可以降低我們的風險。”

弗朗茨搖了搖頭說:“暫時還不需要,我們的風險還在可控範圍內。不要急着去提醒俄國人,現在他們金銀流入我國的速度,可是非常的快。

我們國內經濟的高速發展,靠的可不只是這場戰爭。

梅特涅先生,你可能沒有注意到,最近半年內英法資本瘋狂涌入奧地利,投資總額較去年同期增長了一倍多。實際上奧地利的市場上,已經不缺金銀了。

按照以往的慣例,俄土戰爭都會持續很長時間,這些資本家都指望靠這次戰爭發家致富,紛紛在奧地利投資建廠。

因爲信息不暢通的關係,他們都不知道最近增加了多少同行,更沒有考慮到俄國人物資對物資的需求量,也不是無限的。

市場已經瘋了,卡爾那傢伙都快要嚇壞了,生怕經濟危機爆發,已經制定了好幾套應急預案。

從資本主義市場經濟規律來看,一旦戰爭結束,奧地利經濟馬上就會面臨轉型難的問題。

前期入場的資本家們還好,他們獲得了利潤,可以支撐他們轉型。後期進來的資本家就慘了,他們還沒賺到錢,就要面臨轉型,破產潮是少不了的。

這個時候,幫俄國人消化一部分債券,給火熱的市場降一下溫,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既然知道經濟危機,奧地利政府爲什麼還不制止呢?答案非常的現實,爲了增加財政收入,爲了加快國內的發展速度。

如果這種經濟熱潮持續下去,只需要兩三年過後,奧地利的經濟總量就可以超越法國。就算是泡沫破滅,這些資本同樣會給奧地利留下大量的家底。

錢投進來容易,想要抽出去就難了。一旦變成了廠房、機械設備這些不動產,想要變現可不容易。

這些被套牢的資本家,要麼繼續爲奧地利的發展做貢獻,要麼割肉走人,歷史上美國就是這麼發展起來的。

只要在這次戰爭中獲得了足夠的好處,增加了市場容量,就可以把經濟危機的影響降到最低。到時候弗朗茨不介意讓政府幹涉市場,強制讓經濟着陸。

這麼幹會坑死多少資本家,這就和弗朗茨沒有關係了,他又不是聖母。

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

在近東戰爭吸引外界目光的時候,俄奧兩國悄然無聲的達成了一筆鉅額交易,沒有激起半點兒波瀾。

軍火貿易是非常暴利的,尤其是賣武器生產線、和轉讓生產技術的時候,還要加上產品附加值,就更加暴利了。

鉅額的利潤,令奧地利政府上下都非常的滿意。

這還不是一次性生意,如果兩國的關係一直持續友好下去,以資本家們的節操,他們很可能把後續的升級業務一起打包給奧地利。

“造不如買”的根本原因,就是研發、製造成本太高。爲什麼後世那麼多企業熱衷於進口,難道他們不知道自主研發的好處麼?

最關鍵的一點就是研發投入,收穫和付出往往都是不成正比的,不但要消耗大量時間、金錢,還充滿了不確定性。

對熱衷於賺錢的資本家來說,在這方面鉅額投入,真的不能利益最大化。要是運氣不好,在收穫的前夜就倒下了。

武器研發更是如此,還需要配套的工業體系。俄國人在這些方面落後了,企業自主研發的風險就更大了。

如果某一家軍工企業做研發,不等他們搞出成果來,人家進口的生產線都投產了。

沙皇政府會怎麼選擇?給軍隊裝備技術成熟的先進裝備,還是等他們研發性能不確定、不知道什麼能出成果的裝備?

奧地利放開了所有的武器出口限制,任俄國人自由挑選生產線,沙皇政府自然是非常的高興,這種機會可不多見。

要知道歐洲各國爲了限制俄國人,在軍工領域出口以成品爲主,對於生產線出口都是非常謹慎的。

如果只是購買成品,一旦發生戰爭被封鎖,後果就嚴重了,沙皇政府才扶持國內軍工企業的。

購買生產線就沒有這種擔心了,這年頭俄國軍工企業大半的設備都是進口貨,他們不介意繼續進口下去,只要能夠保障軍火供應就行。

未來的事情,大家考慮不了那麼遠。理論上只要總體工業技術上去了,軍工技術自然也就上去了,兩者是相輔相成的。

歷史上俄國軍工技術的大發展,都是建立在與西方世界關係惡化的時期,雙方對抗的越厲害,他們的技術進步也就越快。

現在是戰爭年代,更沒有人考慮那麼多了,就算有人看到了可能存在的危機,也無法反對。

從發展的角度上來說,有奧地利的現成設備可以拆卸學習,他們的技術進步速度還會更快,再不濟也可以山寨出來。

……

第十一章、宮廷衛隊第二十二章、破產啦第一百六十章、停戰談判第一百三十五章、進退維谷第二十八章、逆反心理第四十章、近東開發1.0第七十八章、忠誠在奮鬥第九十一章、引爆危機第五十五章、雙標第兩百四十九章、悲觀第六十章、法國人的反擊計劃第六章、暗流涌動第兩百一十七章、序幕第五十章、英國人的“完美戰略”第三十七章、各有算計第一百四十三章、風波起第一百六十九章、重視人才第三十四章、迷霧重重第四十六章、烈焰焚城第一百二十八章、殖民之路第八章、奧地利的準備兩百四十六、攪混水第一百一十一章、認準就對了第七十六章、都在演戲第八十四章、邪惡的自由貿易第七十八章、忠誠在奮鬥第兩百四十四章、操心第三十九章、外交變局第五章、都是運河惹的禍第六十五章、戰爭貸款第一百七十四章、醞釀中的反擊第八章、奧地利公務員考試第四十五章、楷模弗朗茨第六十六章、上船容易下船難第一張百四十六章、威逼利誘第一章、教子第兩百一十五章、臺前幕後第兩百二十六章、《對法處置草案》第四十章、想做漁翁而不得第一百二十章、更改計劃第十七章、《勞工保護法》第四十章、想做漁翁而不得第兩百零五章、大決戰第兩百一十五章、臺前幕後第一章、新的時代——神盾結算體系第一百八十六章、令人瞠目結舌的戰略第六十二章、締造一個民族第二十章、逼出來的歐洲經濟峰會第一百六十九章、當飛艇遇上飛機第二十五章、衝量模式第十二章、被坑的軍火販子第七十一章、爾虞我詐第五十三章、法國入場第一百三十九章、英國人的計劃第一百零九章、遍地嫌疑犯第兩百三十七章、頭疼醫頭,腳痛醫腳第七十八章、標題黨誕生第四十章、想做漁翁而不得第二十三章、中亞亂局第十三章、殘酷社會第三十章、只在乎曾經擁有的鐵路第八十六章、連鎖反應第三百零七章、補刀第兩百三十二章、各取所需第三十八章、消失的先知先覺,心態變化第二十四章、暗渡陳倉第二十二章、破產啦第一百六十二章、兩敗俱傷的日俄戰爭第一百六十五章、運河爭奪戰第兩百三十八章、換個聽話的上臺第二十五章、談判桌上的交鋒第十五章、逼宮第一百八十五章、難民潮第五十五章、比爛的時代第一百四十五章、誘餌第一百八十七章、移民第五十三章、英國人的反擊第五章、都是運河惹的禍第二十七章、不給活路第兩百八十五章、生活多艱第九十八章、英國人的陰謀第一百六十六章、皇帝的食譜第七章、黑暗時代第兩百四十一章、信息的重要性第八十四章、沒錢,只能殺豬了第三百零九章、法不責衆第一百零四章、交易第兩百九十九章、千年傳統第八十二章、保命符=催命符第四十二章、第二次普丹戰爭第四十章、逼宮第六十章、一舉多得第六章、暗流涌動第五十三章、從天而降的黑鍋第一章、教子第二十七章、撤退第七章、西班牙王位之爭第九章、打造:人設第一百六十九章、當飛艇遇上飛機第兩百四十九章、悲觀
第十一章、宮廷衛隊第二十二章、破產啦第一百六十章、停戰談判第一百三十五章、進退維谷第二十八章、逆反心理第四十章、近東開發1.0第七十八章、忠誠在奮鬥第九十一章、引爆危機第五十五章、雙標第兩百四十九章、悲觀第六十章、法國人的反擊計劃第六章、暗流涌動第兩百一十七章、序幕第五十章、英國人的“完美戰略”第三十七章、各有算計第一百四十三章、風波起第一百六十九章、重視人才第三十四章、迷霧重重第四十六章、烈焰焚城第一百二十八章、殖民之路第八章、奧地利的準備兩百四十六、攪混水第一百一十一章、認準就對了第七十六章、都在演戲第八十四章、邪惡的自由貿易第七十八章、忠誠在奮鬥第兩百四十四章、操心第三十九章、外交變局第五章、都是運河惹的禍第六十五章、戰爭貸款第一百七十四章、醞釀中的反擊第八章、奧地利公務員考試第四十五章、楷模弗朗茨第六十六章、上船容易下船難第一張百四十六章、威逼利誘第一章、教子第兩百一十五章、臺前幕後第兩百二十六章、《對法處置草案》第四十章、想做漁翁而不得第一百二十章、更改計劃第十七章、《勞工保護法》第四十章、想做漁翁而不得第兩百零五章、大決戰第兩百一十五章、臺前幕後第一章、新的時代——神盾結算體系第一百八十六章、令人瞠目結舌的戰略第六十二章、締造一個民族第二十章、逼出來的歐洲經濟峰會第一百六十九章、當飛艇遇上飛機第二十五章、衝量模式第十二章、被坑的軍火販子第七十一章、爾虞我詐第五十三章、法國入場第一百三十九章、英國人的計劃第一百零九章、遍地嫌疑犯第兩百三十七章、頭疼醫頭,腳痛醫腳第七十八章、標題黨誕生第四十章、想做漁翁而不得第二十三章、中亞亂局第十三章、殘酷社會第三十章、只在乎曾經擁有的鐵路第八十六章、連鎖反應第三百零七章、補刀第兩百三十二章、各取所需第三十八章、消失的先知先覺,心態變化第二十四章、暗渡陳倉第二十二章、破產啦第一百六十二章、兩敗俱傷的日俄戰爭第一百六十五章、運河爭奪戰第兩百三十八章、換個聽話的上臺第二十五章、談判桌上的交鋒第十五章、逼宮第一百八十五章、難民潮第五十五章、比爛的時代第一百四十五章、誘餌第一百八十七章、移民第五十三章、英國人的反擊第五章、都是運河惹的禍第二十七章、不給活路第兩百八十五章、生活多艱第九十八章、英國人的陰謀第一百六十六章、皇帝的食譜第七章、黑暗時代第兩百四十一章、信息的重要性第八十四章、沒錢,只能殺豬了第三百零九章、法不責衆第一百零四章、交易第兩百九十九章、千年傳統第八十二章、保命符=催命符第四十二章、第二次普丹戰爭第四十章、逼宮第六十章、一舉多得第六章、暗流涌動第五十三章、從天而降的黑鍋第一章、教子第二十七章、撤退第七章、西班牙王位之爭第九章、打造:人設第一百六十九章、當飛艇遇上飛機第兩百四十九章、悲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