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汴京震動

第25章 汴京震動

果然是拉清單,趙孝騫一點都沒跟青陽客氣。

清單列了兩尺長,上面羅列楚王世子吃住行的具體細節。

食則山珍海味,住則華堂玉殿,行則雙馬金轅。

青陽臉色鐵青盯着手裡的清單,身軀搖搖欲墜。

確定了,這位世子是來玉清宮當大爺的。也許,世子是想用這種無賴的法子逼玉清宮退錢。

青陽呵呵冷笑。

世子太天真了,進了道觀的錢是香火錢,道君都收了的,怎麼能退。

不服氣的話,你原地昇天跟道君當面打官司去。

養着吧,看他能堅持到幾時。

青陽老道頗有魄力,大手一揮,滿足他。

於是楚王世子便心安理得地在玉清宮住了下來。

既然我爹花了錢,那麼玉清宮便是我楚王府的別院,度假村,沒毛病吧?

趙孝騫甚至想跟青陽老道聊聊,玉清宮是否接受股份制。

這麼大的道觀,香火如此旺盛,我楚王府分玉清宮百分之一二十的股份,好像也合情合理。

不,豈止是合情合理,簡直是天經地義。

不知爲何,自打趙孝騫住進玉清宮後,莫名產生了一種主人翁的自我認知,彷彿這座道觀就是爲了他而建造的,楚王世子本就是名正言順的玉清宮主人。

賓至如歸,原來是這種感覺。

…………

楚王世子不問世事,但汴京城這兩日卻不安寧。

參劾痛罵楚王趙顥的聲音不絕於耳,朝堂都快吵翻了天,而官家趙煦卻彷彿聾了瞎了,不聞不見,對楚王趙顥自然沒有任何處置。

然而就在衆臣皆以爲官家徇私,不忍處置皇叔時,汴京禁宮突然傳出兩道聖旨。

瀛洲知州曾布,即日調任汴京,任同知樞密院,即樞密院副使。

汝州知州章惇,即日調任汴京,任門下侍郎。

兩道旨意頒行,汴京震驚。

如果說舊黨羣臣參劾楚王趙顥,官家默不出聲,態度曖昧的話。

調任曾布和章惇入京,簡直就是官家明牌了。

曾布,章惇,神宗熙寧元豐年間著名的新黨派,這兩位可是推行新法的急先鋒,曾經輔佐王安石變法,屬於王安石之外的新法領軍人物。

後來高太皇太后臨朝聽政,新法盡廢,曾布和章惇作爲新黨,被太皇太后貶謫出京,分任知州。

如今官家突然將這兩位新黨領軍人物召回汴京任職,用意難道還不明顯嗎?

京師所有朝臣震撼莫名,不僅是汴京,整個大宋天下都要變天了!

舊法再廢,新法又復,官家攤牌了。

沒錯,朕是臥底,臥在你們這羣該死的舊黨勢力裡整整十年了。

曾經太皇太后主持的舊法國策,如今全部要推翻,她重用過的舊黨臣子,好日子也不多了,朝堂即將迎來大清洗。

這已不是信號,而是官家直接扇舊黨勢力的嘴巴子,然後咆哮告訴他們,老子不搞舊法了,老子要搞新法,你們這些舊黨全都滾蛋。

變故來得太突然,舊黨勢力猝不及防被官家捅了一刀。

宰相範純仁,呂大防面如土色,門下中書皆惶然。

兩道人事任命的聖旨如同給汴京城製造了一場大地震,震得朝堂搖搖欲墜。

而這個時候,許多朝臣突然想起來,前幾日楚王趙顥冷不丁上疏諫議新法的事。

一個閒散親王,居然冒天下之大不韙,不怕舊黨羣起而攻,十分有魄力地上疏復新法,如今看來,楚王趙顥這道奏疏果然不簡單。

朝堂萬事皆有預兆,很多事情的發生不是無緣無故的,也不會突然來臨,事前終歸能察覺到不尋常之處,只看當事人的嗅覺敏不敏銳。

現在朝臣們終於知道,自己錯過了事發前的預兆。

預兆就是楚王趙顥的那道奏疏。

當所有人都以爲楚王在作死,明裡暗裡嘲諷痛罵時,誰能想到,楚王居然是笑到最後的人。

這道奏疏,不知給楚王積攢了多麼豐厚的政治資本。

不誇張的說,楚王逆流而進的這道奏疏,讓他成爲了新黨的領軍人物,與曾布章惇齊名。

隨着兩道聖旨頒出,汴京城內舊黨勢力人人自危,衆臣紛紛爲舊法爲自己的前程而奔走。

許多頑固的舊黨老臣倚老賣老,索性跑到皇宮前靜坐,抗議官家倒行逆施,陷天下蒼生於水火。

楚王府也沒放過,這個節骨眼上,官家大抵是不願見舊黨老臣的,於是許多舊黨老臣跑到楚王府前靜坐,指着楚王府的牌匾罵街痛訴。

當然,更多的是識時務者。

從舊黨勢力轉變爲新黨勢力,需要什麼條件?

很簡單,上一道奏疏,表明自己決定摒棄舊黨,擁護新黨,俗稱“見風轉舵”。

從古至今,這類人在朝堂上是最多的,幾乎佔了大多數。

個人的前程,往往是大於遙不可及的理想的。

所謂的立場,不過是一種政見,世上哪有一成不變的政見?隨時可以改變的。

…………

趙孝騫已在玉清宮住了三天。

這三天大魚大肉,他發現自己居然真的發育了,至少身子比以往結實了許多,不再是那副營養不良的樣子。

如今的身高體重,看起來才正常。

而在這三天裡,青陽老道也終於發現,原來是自己天真了。

這位世子實在太難侍候,吃住行不僅要最貴最奢華的,而且對道觀百般刁難。

住和行還算好,但在食物方面,挑剔的程度令人髮指。

太鹹不行,太淡不行,油重了不行,油少了也不行。

有一次道觀伙房在菜裡放了一些芫荽,不知怎麼刺激到世子了,世子勃然大怒,拎刀追着伙房廚子砍,從南天門砍到蓬萊東路。

隨着世子的到來,整座玉清宮的道士都處於精神緊繃的狀態,尤其是世子居住的小院,簡直萬徑人蹤滅,連道觀看門的狗都不敢打從門前路過。

趙孝騫不知道道觀的人如此害怕他,反正他自己住這幾日挺舒服的,環境幽雅,鳥語花香,特別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素質。

……放香菜的廚子除外,這種廚子人人得而誅之。

陽光明媚的一天,趙孝騫坐在院子裡,一名王府下人蹲在他面前,低聲稟報着汴京城的各種消息。

最近汴京城太熱鬧,作爲楚王世子,不可能真的與世隔絕,每天都有王府的下人來報告汴京每日的風吹草動。

曾布章惇的調任入京,楚王府捱罵的狀態總算緩解了一些,但罵聲還是有。

一切都在趙孝騫的意料之中,逼着趙顥上疏的那一刻,趙孝騫便知道了今日的結果。

但今日還有一個消息卻引起了趙孝騫的興趣。

這幾日堵在楚王府門前罵街的人不少,大多是情知自己即將被清出朝堂的舊黨老臣。

有趣的是,其中居然有不少勳貴和宗親。

是的,廢舊法,復新法,不是簡單的換一種朝廷法度,而是要大規模地觸動許多人的利益。

那些堵門罵街的,就是被觸動了利益的人。

這些被觸動利益的羣體裡,當然也包括勳貴和宗親。

別人願意堵王府的門罵街隨他去,趙顥和趙孝騫都不在乎,反正不會少塊肉。

但令趙孝騫感興趣的是,堵門罵街的人裡面,有不少和他年齡相仿的勳貴宗親子弟。

平輩之間互罵也就罷了,這些小輩子弟居然也敢堵在王府門前,痛罵當今皇叔。

這是不拿皇叔當幹部呀。

“陳守,備車,回王府一趟。”趙孝騫揚聲吩咐。

我的活爹,我來守護。

第175章 宗澤密舉第190章 賓客如雲第357章 士氣如虹第522章 事發之前第772章 深剖局勢第250章 唯一線索第678章 舉國同慶第121章 迷失自我第623章 劍指廢后第98章 小乙歸心第449章 叛徒父子第608章 當家主母第645章 慈不掌兵第312章 不如歸去第100章 秋後算賬第153章 兵役之議第126章 西郊會獵第749章 爲母則剛第370章 微服私訪第814章 勢單力薄第590章 神秘文士第12章 度盡劫波第719章 公主賀禮第398章 聞戰而喜第115章 試槍進諫第182章 帝王意志第315章 死劫難渡第80章 狄家有女第612章 女真完顏第136章 殺豬收網第639章 出征北上第28章 杖脊薄懲第353章 後宮八卦第422章 毀諾出兵第372章 天降橫財第172章 拿問到堂第637章 世子醉酒第395章 載舟之水第617章 父慈子孝第339章 轉明爲暗第172章 拿問到堂第571章 捷報突至第670章 人前人後第800章 籌辦登基第537章 子嗣之憂第81章 生母馮氏第697章 南下真定第466章 漢使之風第777章 權衡拉扯第256章 生財新道第781章 臨別坦言第332章 爲國舉才第726章 萬人夾道第804章 同盟已成第815章 大勢已去第157章 名臣當保第482章 歸來如舊第666章 殺官奪馬第26章 世子有請第218章 不密失身第254章 破碎的家第319章 財去財空第804章 同盟已成第294章 漸浮水面第503章 解救農戶第365章 蕭條邊城第114章 開啓時代第578章 聯夏抗宋第480章 援軍姍姍第697章 南下真定第784章 竊璽調兵第807章 臣禮失矩第358章 高手絕技第463章 三國失衡第241章 抽絲剝繭第268章 大獲全勝第315章 死劫難渡第81章 生母馮氏第362章 上樑不正第131章 隱秘戰線第135章 啃老初衷第251章 都知劉單第362章 上樑不正第555章 三路遣將第282章 陌生老者第461章 一戰雙捷第785章 宮闈喪儀第386章 荒村惡客第548章 帷幄千里第638章 純潔朋友第774章 爭取時間第226章 驚世捷報第589章 沉河託話第779章 昏迷病危第275章 佈局設套第493章 事有蹊蹺第361章 決意啓戰第174章 駕校考證第170章 前程利弊第778章 日薄西山
第175章 宗澤密舉第190章 賓客如雲第357章 士氣如虹第522章 事發之前第772章 深剖局勢第250章 唯一線索第678章 舉國同慶第121章 迷失自我第623章 劍指廢后第98章 小乙歸心第449章 叛徒父子第608章 當家主母第645章 慈不掌兵第312章 不如歸去第100章 秋後算賬第153章 兵役之議第126章 西郊會獵第749章 爲母則剛第370章 微服私訪第814章 勢單力薄第590章 神秘文士第12章 度盡劫波第719章 公主賀禮第398章 聞戰而喜第115章 試槍進諫第182章 帝王意志第315章 死劫難渡第80章 狄家有女第612章 女真完顏第136章 殺豬收網第639章 出征北上第28章 杖脊薄懲第353章 後宮八卦第422章 毀諾出兵第372章 天降橫財第172章 拿問到堂第637章 世子醉酒第395章 載舟之水第617章 父慈子孝第339章 轉明爲暗第172章 拿問到堂第571章 捷報突至第670章 人前人後第800章 籌辦登基第537章 子嗣之憂第81章 生母馮氏第697章 南下真定第466章 漢使之風第777章 權衡拉扯第256章 生財新道第781章 臨別坦言第332章 爲國舉才第726章 萬人夾道第804章 同盟已成第815章 大勢已去第157章 名臣當保第482章 歸來如舊第666章 殺官奪馬第26章 世子有請第218章 不密失身第254章 破碎的家第319章 財去財空第804章 同盟已成第294章 漸浮水面第503章 解救農戶第365章 蕭條邊城第114章 開啓時代第578章 聯夏抗宋第480章 援軍姍姍第697章 南下真定第784章 竊璽調兵第807章 臣禮失矩第358章 高手絕技第463章 三國失衡第241章 抽絲剝繭第268章 大獲全勝第315章 死劫難渡第81章 生母馮氏第362章 上樑不正第131章 隱秘戰線第135章 啃老初衷第251章 都知劉單第362章 上樑不正第555章 三路遣將第282章 陌生老者第461章 一戰雙捷第785章 宮闈喪儀第386章 荒村惡客第548章 帷幄千里第638章 純潔朋友第774章 爭取時間第226章 驚世捷報第589章 沉河託話第779章 昏迷病危第275章 佈局設套第493章 事有蹊蹺第361章 決意啓戰第174章 駕校考證第170章 前程利弊第778章 日薄西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