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5章 蕭條邊城

第365章 蕭條邊城

對於趙孝騫的到來,李清臣是很高興的。

從社稷的角度來說,宋遼邊境漸不穩定,兩國在真定府的邊境上時有摩擦,作爲典型的文官,面對強大的遼軍,李清臣實在有些拙於應對。

大宋雖是文官掌兵權,但與強敵的對陣,不是文人讀幾本兵書就覺得自己能行的。

李清臣能治理一城之地,但面對遼軍作戰,他終究還是缺了點底氣。

現在趙孝騫來了,這位宗親郡公的事蹟他早已聽說,尤其是對外交戰,是朝中難得一見的強硬派,開戰就奔着滅國去的。

當初的宋夏之戰,若非顧忌遼國的干預,趙孝騫領着宋軍繼續打下去的話,很難說西夏會不會被他滅國。

有了趙孝騫接手真定府,李清臣大鬆了一口氣,心裡直嘆官家聖明,人盡其才。

遼軍這樣的強敵,只能由趙孝騫這樣的強硬派來對付,尤其是趙孝騫還帶來了汴京上四軍之一的龍衛營,三萬餘裝備了火槍的新式軍隊,李清臣的底氣更足了。

從私心的角度來說,李清臣對趙孝騫的到來更高興。

如果不是朝廷驅命,誰特麼願意放棄汴京繁華的好日子不過,跑到這鳥不生蛋的鬼地方當知府?

趙孝騫上任,意味着李清臣可以馬上交接工作,回到熟悉的汴京當京官了,美好奢華又愜意的生活在向他招手,李清臣焉能不樂。

然而二人見面,趙孝騫看着他一臉詭異的微笑,李清臣不知爲何,心裡突然有點不踏實了。

這年輕人……好像在算計着什麼。

“趙郡公到任,下官欣喜不勝,這千鈞重擔只有趙郡公這樣的當世俊才或能擔當,下官老矣,只能躲在後方貪生懼死,說來實在慚愧……”李清臣露出羞慚之色道。

趙孝騫微笑:“李知府,你慚愧得太早了。”

李清臣:???

啥意思?這是啥意思?爲何總感覺有一個巨大的陰謀在籠罩着自己?

還有,趙孝騫看自己的眼神,實在很奇怪,令李清臣忍不住心頭髮毛,渾身不自在。

二人見禮之後,城門口一衆文官武將也上前見禮。

大宋的地方官員很繁雜,而且職權交替。自知府以下,不僅有掌握實權的判官,推官,也有河北西路的轉運使,提舉使等等,還有一大批沒有實權,但有官銜的所謂“寄祿官”。

真定府常駐邊軍,大營就位於真定府城之外的西郊,邊軍數量大約在五萬左右,其中一萬左右是汴京調來的中央禁軍,其餘的四萬人,大多是地方廂軍。

當然,府城之外的各莊各堡各寨的團練鄉軍,並不在官府的編制之內,屬於民間抵抗團體,也就是所謂的“民兵”,由各地自行招募,但團練使必須由朝廷委派。

比如蘇軾,他就當過黃州團練使,爲當地訓練民兵。

至於鄉軍的真實戰鬥力……就別提了。

如果對外作戰,仗打到要依靠鄉軍的時候,情勢基本已到了絕境,主帥要麼準備提桶跑路,要麼仗義死節準備抹脖子,沒人指望鄉軍能扭轉戰場局勢。

真定府的武將不少,一萬禁軍由一名廂都指揮使統領,其餘的四萬廂軍則由兩名廂都指揮使統領,麾下統領十六名軍都指揮使。

今日初見,趙孝騫一眼便看出中央禁軍與地方廂軍武將的不同之處。

禁軍的廂都指揮使名叫張嵐,是一個四十來歲的中年漢子,身上披戴的魚鱗鎧甲明光鋥亮,一副英武威風的樣子。

而兩名廂軍的廂都指揮使,則只是披戴皮甲,頭戴翅盔。皮甲已老舊,隱可見皮甲上的刀痕,二人顯得有些憔悴,就算與趙孝騫見禮,二人也是一副強擠出笑臉的模樣,笑起來比哭還難看。

趙孝騫一眼掃過衆人的神態,已經敏銳地發現了真定府軍政兩屆不少的信息量。

禁軍和廂軍的將領,其實都是朝廷任命,但很顯然,真定府的禁軍和廂軍將領並不和睦。

禁軍這位名叫張嵐的廂指揮使,明顯露出一副高人一等的倨傲姿態,至於兩位廂軍的指揮使,則有點忍氣吞聲的味道。

趙孝騫微笑,不急,未來有很多時間瞭解真定府軍政的現狀。

在李清臣的招呼下,趙孝騫與一衆官員武將進了真定城,而他帶來的三萬龍衛營將士,則在種建中的率領下,開拔真定城郊外的東郊,尋找新的紮營地點,準備長期駐紮。

爲了迎接趙孝騫的到來,李清臣在城門內準備了一輛馬車,正要邀請趙孝騫登車,趙孝騫卻擺手拒絕,表示初入真定城,他打算步行入城,看看城內市井的風土人情。

一大羣人簇擁趙孝騫,場面實在太大,李清臣於是揮退了身後的官員武將,由他領着趙孝騫步行,陳守和賈實等一衆禁軍跟隨。

入城之後,趙孝騫第一眼看到真定城內的景象,心情頓時一沉。

太蕭條了,大街上幾乎不見人影,街道兩旁的店鋪半數都關了門,還有一半開門的,也是門可羅雀,車馬稀疏。

街上的百姓也不多,穿着打扮更是貧苦,人人面帶菜色,表情愁苦,對未來完全失去希望的樣子,就連明日的生計都彷彿沒有着落。

趙孝騫沉默地觀察着一切,用自己的理解能力,默默地解析這座城池。

邊城,戰亂,死亡陰影,商旅不行……

眼前這副淒涼蕭條的景象,似乎解釋得通,可趙孝騫總覺得哪裡不對。

澶淵之盟兩國其實是一直在遵守的,所謂的戰爭陰雲,也只是半年內的變故。

可趙孝騫見真定城內的這副景象,卻怎麼也不像才半年的樣子。

這毫無希望的蕭條畫面,像長年累月的老古董,絕對不止一年半載。

一邊緩步而行,趙孝騫左右顧盼,嘴裡卻道:“李知府就任真定府多久了?”

李清臣道:“下官是紹聖元年正月赴任,如今正好兩年了。”

趙孝騫指了指周圍的蕭條景象,道:“真定府一直是這個樣子的麼?”

李清臣苦笑道:“下官到任時,甚至比這更差,下官能力不足,兩年來也只是稍微改善了一些,實在慚愧。”

城裡都這副模樣,真定府周邊轄下的縣鄉村莊,可見景象更難看。

趙孝騫不由問道:“爲何會這樣子?邊城雖說荒瘠,卻也不是不毛之地,朝廷是允許宋遼通商的……”

“真定府如此重要的邊城,按理說兩國的商賈不會錯過這絕佳的通商之地,爲何真定府卻是一副遭了天災的模樣,百姓們好像連飯都吃不飽,李知府可知原因?”

李清臣猶豫了一下,嘆道:“原因很複雜……”

話音剛落,卻見街邊一條巷子裡突然竄出一羣穿着黑衣的壯漢,人人手持刀棍,面色不善地走來。

身後的陳守和賈實立馬緊張起來,數十名禁軍護衛和十名江湖高手飛快將趙孝騫和李清臣圍住,保護在中間,神情戒備地盯着這羣來意不善的壯漢。

趙孝騫抿了抿脣,默默地伸手入懷,握緊了懷裡藏着的短管燧發槍的槍柄。

同時他也警惕地掃過街邊商鋪的閣樓窗戶和屋頂,膝蓋緩緩地彎曲,身子矮了一截,讓禁軍和高手們魁梧的身軀完全擋住他。

第742章 君臣坦誠第387章 色令智昏第127章 時代變了第696章 正義旗號第309章 金殿之爭第29章 新交摯友第358章 高手絕技第487章 君臣不疑第659章 再收名將第355章 離京籌備第278章 獵人獵物第50章 官封實權第636章 豪邁才女第659章 再收名將第59章 名臣蘇轍第773章 主動結盟第346章 天家兄弟第778章 日薄西山第546章 不亦抽乎第63章 防身利器第273章 婦女之友第400章 得償相思第472章 囂張宋使第110章 遼使入朝第770章 登陸之戰第739章 父子團聚第591章 順藤摸瓜第697章 南下真定第307章 雛鷹既壯第202章 西北砥柱第310章 認錯失察第688章 深夜激戰第112章 自當雅量第23章 少年模樣第124章 邀獵逐鹿第259章 美人走心第417章 無形威懾第322章 熱血天子第494章 君臣相左第518章 宰相拜訪第316章 高端獵人第287章 求偶者衆第7章 奏疏之禍第4章 世子出馬第88章 意外之死第353章 後宮八卦第172章 拿問到堂第292章 義妾朝雲第316章 高端獵人第81章 生母馮氏第555章 三路遣將第675章 河間之盟第235章 終戰休兵第51章 權柄如刀第547章 重要情報第556章 副使許將第275章 佈局設套第117章 遼使之劫第303章 剖析利害第436章 捷報入京第90章 接親出逃第550章 翁婿相聚第421章 各懷鬼胎第59章 名臣蘇轍第560章 另出奇兵第271章 恩仇笑泯第321章 不宜興兵第690章 風雲再起第326章 報國之志第165章 正室登門第434章 投鼠忌器第264章 殺雞立威第440章 粉飾兵敗第360章 遼主召使第24章 來者不善第471章 北渡威壓第286章 文壇領袖第146章 初見趙佶第654章 女真統一第619章 提審訊問第741章 別來無恙第220章 是友非敵第752章 站隊太后第202章 西北砥柱第689章 生死一線第294章 漸浮水面第40章 勢如水火第13章 撞開封印第26章 世子有請第4章 世子出馬第330章 以仙之名第356章 啓程赴任第468章 終起殺意第247章 奉旨辦案第569章 回城佈防第362章 上樑不正第186章 啃老初衷第525章 全城動盪第463章 三國失衡第482章 歸來如舊
第742章 君臣坦誠第387章 色令智昏第127章 時代變了第696章 正義旗號第309章 金殿之爭第29章 新交摯友第358章 高手絕技第487章 君臣不疑第659章 再收名將第355章 離京籌備第278章 獵人獵物第50章 官封實權第636章 豪邁才女第659章 再收名將第59章 名臣蘇轍第773章 主動結盟第346章 天家兄弟第778章 日薄西山第546章 不亦抽乎第63章 防身利器第273章 婦女之友第400章 得償相思第472章 囂張宋使第110章 遼使入朝第770章 登陸之戰第739章 父子團聚第591章 順藤摸瓜第697章 南下真定第307章 雛鷹既壯第202章 西北砥柱第310章 認錯失察第688章 深夜激戰第112章 自當雅量第23章 少年模樣第124章 邀獵逐鹿第259章 美人走心第417章 無形威懾第322章 熱血天子第494章 君臣相左第518章 宰相拜訪第316章 高端獵人第287章 求偶者衆第7章 奏疏之禍第4章 世子出馬第88章 意外之死第353章 後宮八卦第172章 拿問到堂第292章 義妾朝雲第316章 高端獵人第81章 生母馮氏第555章 三路遣將第675章 河間之盟第235章 終戰休兵第51章 權柄如刀第547章 重要情報第556章 副使許將第275章 佈局設套第117章 遼使之劫第303章 剖析利害第436章 捷報入京第90章 接親出逃第550章 翁婿相聚第421章 各懷鬼胎第59章 名臣蘇轍第560章 另出奇兵第271章 恩仇笑泯第321章 不宜興兵第690章 風雲再起第326章 報國之志第165章 正室登門第434章 投鼠忌器第264章 殺雞立威第440章 粉飾兵敗第360章 遼主召使第24章 來者不善第471章 北渡威壓第286章 文壇領袖第146章 初見趙佶第654章 女真統一第619章 提審訊問第741章 別來無恙第220章 是友非敵第752章 站隊太后第202章 西北砥柱第689章 生死一線第294章 漸浮水面第40章 勢如水火第13章 撞開封印第26章 世子有請第4章 世子出馬第330章 以仙之名第356章 啓程赴任第468章 終起殺意第247章 奉旨辦案第569章 回城佈防第362章 上樑不正第186章 啃老初衷第525章 全城動盪第463章 三國失衡第482章 歸來如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