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這般之數,如何好與朝廷交代?

第184章 這般之數,如何好與朝廷交代?

童貫臉上已然有苦笑:“着實沒想到譚稹那廝,已然心急至此……既是如此,不若就讓他去爭吧,沿着錢塘浙江水道而下,一路去,富陽城,新城,桐廬城,建德城,清溪城,皆是兩浙之大城,聽聞這些城池城防皆堅,那方臘之賊,困獸之鬥也,那譚稹麾下,精銳不多,爬牆攻堅,哪有那麼容易啊……”

童貫着實經驗之談。

蘇武想得一想,卻答:“樞相,雖然道理是這麼道理,但……也不能放任譚稹屢戰屢敗,若真是官軍屢戰屢敗,反倒讓賊寇再起勢頭,再攏軍心……”

這事,有點複雜了。

童貫聞言卻也皺眉:“你心中如何作想?”

蘇武慢慢再說:“他譚稹要如此去搶,那咱們也攔不住,有些事情,去得早不如去得巧,咱們麾下,有的是馬匹船隻,陸路也快,水道而去,正是樞相所言之錢塘浙江水道,行軍也快,補給也快,那就當派一支精銳跟着譚稹去,若是譚稹屢戰不克,那咱們就得爲他擦屁股,如此,既讓譚稹那廝不能得償所願,又不讓賊寇再攏軍心……”

“你這是分兵之意?”童貫便是來問。

蘇武點點頭:“樞相,無甚不可,咱們麾下,各部皆精銳也,人數也不算少,而今各地之賊皆是驚弓之鳥,分兵未嘗不可……”

“細說!”童貫顯然是聽進去了。

蘇武便來細說:“越州很近,水道通暢,杭州賊寇大敗,越州二三日內必就得知,只管派一部精銳快去就是,那方臘真正主力,定然都在睦州老巢之處,越州兵力定然不強,一部精銳快下,定可肅清越州。”

“派誰去?”童貫又問,話語言簡意賅,已然就是對蘇武這個提議的認可。

蘇武想得一想:“關中姚平仲爲主,並河東關勝,另撥八千輔兵,大船十艘,中小船若干。”

童貫認真一想,點頭:“可!那婺州呢?”

“婺州更是簡單……”蘇武如此笑言,便道:“王稟王荀,在婺州名望甚大,只待他帶兵入婺州,大旗一舉,定然從者如雲,此番在杭州,繳獲之戰利甚多,只管給王稟甲冑兵刃之物,要多少給多少,糧草由浦陽江水路接濟不停,不得多日,婺州就下。”

蘇武此念,不僅是爲了王稟快下婺州,更還爲了給王稟一定的自主權,就是要讓王稟在婺州真正拉起一支堪用之軍,五千八千不嫌少,一萬兩萬不嫌多。

王稟父子,將來必然有大用,婺州兵,不怕多,只怕少。

哪怕進度慢一點,蘇武也能接受,但蘇武也知道,一旦王稟去婺州,進度必然慢不了。

童貫只管點頭:“如此甚好,那你呢?”

蘇武答道:“我自與劉總管,帶大軍沿着錢塘浙江水道,隨着譚稹進睦州,他不是要搶功嗎?便讓他在頭前搶,我在旁邊看着就是,他搶到算他的,他若沒這個能耐……那也怪不得誰了……”

“哈哈……螳螂捕蟬,不過如此,甚好甚好,子卿啊,有你在,我真是可以放心下來了,這番謀劃,已然成大器也!”

童貫臉上的欣慰不必多言,卻是欣慰之外,童貫還有一種放鬆的情緒在其中,好似有一種山一樣大的壓力,陡然一輕……

蘇武只管繼續來說:“到時候,王稟下了婺州,再可往衢州、處州之地,那裡賊人,更不必談,皆烏合之衆也,王稟之主力,興許還可趕到睦州來匯合共剿賊寇主力。至於歙州,下官有兩念,一念就是直接從杭州往東,入歙州去打,如此,也可直接切斷睦州之退路。二念,便是先打睦州,最後來肅清歙州之賊,此,還請樞相拿個主意……”

蘇武,也不知是情商在線,還是真自己拿不定主意,最後還要留一個決定讓童貫來做……

所謂睦州,就是方臘起勢之地,也是方臘大本營所在。

睦州東北就是杭州,西北就是歙州,西邊也是歙州,西南是衢州,東南是婺州。也就是說,杭州、歙州、婺州、衢州,四州之地,就把睦州圍在了中間。

戰略上,如此就是合圍之勢。

童貫當真想得一想,只問一語:“還當再分兵?”

“可分,也可不分……”蘇武如此答,就是讓童貫做最後一個決定。

童貫便說:“那就不分兵了,再分兵,有許多事,便也不好說……”

蘇武也想,有什麼事不好說?

卻是也想明白了,功勳之事,便也是競爭對手之事,童貫之意,方臘之功,定要在蘇武手上,換句話說,往南往東可以分兵,那裡沒有方臘。

但往西之地,就不宜分兵了,只在一事,那就是避免有人比蘇武先得到方臘,到時候論功行賞,蘇武必然要居首。

哪怕是劉延慶分去了也不行。

這不是戰略戰術,這是政治!

其實這一點,剛纔蘇武並未想到,童貫是真想到了。

要問這種政治好不好?有時候,自是挺好,但很多時候,這種戰爭之上,先考慮政治再考慮戰略戰術,那就是捨本逐末,那就是自尋死路。

所以蘇武便問:“樞相,那若是睦州而下,那方臘往西逃竄如何是好?”

童貫擺擺手:“若是連睦州都下了,那方臘即便去歙州,或者從歙州再往西去,也不過是喪家之犬,追就是了,喪家之犬,自是絕路,總歸是要山窮水盡的……”

蘇武倒也明白過來了,如今之局,官軍比方臘,那真是強得太多,已然就是手拿把攥。

這般先考慮政治,再考慮戰略戰術的方法,倒也算不得什麼冒險,其主要原因,還是方臘已然到了末路,但若是把這種方法,用在強敵身上,隱患不言自明……

但也興許可能,要多苦一苦百姓了,若是方臘真的四處逃竄而去,喪家之犬倉惶而逃,豈能不是四處劫掠而去?他路過之地,自是要苦一苦了。

童貫如此定奪,蘇武倒也不多言什麼,便是蘇武知道,方臘最後,還真沒有四處去逃竄,而是帶着無數的糧食回到了幫源洞裡,準備在洞中仗着地利,頑抗到底。

蘇武點頭:“自就遵照樞相之定計。”

“嗯,那你速去準備。”童貫點頭揮手,示意蘇武去忙,當也要趕快把杭州城裡的事忙完,趕緊出發。

蘇武拱手自去,再出府衙,這杭州城裡的情況慢慢就不同了。

街面上已然不見賊寇身影,城外的軍營裡,那倒是賊寇裝得滿滿,一批一批串綁驅趕而去,輔兵們手持兵刃,一個一個來搜身,便是賊寇身上但凡有一個銅板,也要搜出來。

街面上也開始有了百姓的身影,一個個面黃肌瘦,臉上的驚恐還有遺留,卻也都是喜笑顏開,倒是穿着都很一致,滿杭州,都是灰布麻衣之人,不見一身錦繡。

各處街頭巷口,一車一車的糧食在分發,軍漢們維持着秩序,點着府衙裡搬出來的戶籍……

蘇武要去尋人,尋王稟王荀,城中各處,各軍都有分區,蘇武直尋去就是。

尋到王稟,正也在一個街口發糧,早已是人滿爲患,一張一張飢餓的嘴巴,等着一口糧食救命,這城中,便是連一隻貓狗都看不到了,甚至連老鼠都沒了蹤影……

若是再圍城二三十天去,其慘狀不可想象……

王稟也是一臉悲傷,只與蘇武來說:“方臘之賊,當真可恨!江南兩浙,這杭州之地,生靈塗炭……也不知婺州又是個什麼景象……”

蘇武也知道,歷史之殘酷,着實難說,歷史之美化亦然,也好比清朝太平軍,對普通百姓的打擊,死傷數千萬不說,更是人相食,甚至還美其名曰“米肉”,那太平軍下的南京城,其慘狀,更是不可想像……

卻說幾千年歷史裡,但凡這種事,哪一次不是如此?

便是最有仁義之名的三國劉備,其軍中,人相食……也會發生……

這纔是赤裸裸的古代戰爭。

也更堅定了蘇武心中的一個念想,那就是萬萬不能把這大宋朝真給打個稀巴爛。

蘇武嘆一口氣去,便道:“如此快破得杭州城,許也是你我之功德也。”

王稟點着頭:“將軍之功德也。”

“尋你有一事來說……”蘇武直入主題。

“將軍吩咐就是……”王稟拱手一禮。

“我與樞相商議,要派你部去打婺州之賊,兵刃甲冑糧草之物,但你開口,應有盡有……”

王稟面色一喜:“再好不過,還怕樞相與將軍爲大局計,會晚些時候再去婺州,既是當下就要去,那末將與麾下兵馬,自當百死而戰!”

保家衛國,保境安民,有時候對於軍漢而言,家鄉就代表一切,真是入家鄉作戰,那定是軍心不必多言。

“我有大事交付與你……”蘇武話音變輕了。

“將軍吩咐!”王稟躬身拱手,心中之感激,不言而喻,沒有什麼比回婺州更讓他激動了。

“便是要你在婺州拉一支強軍,鎮住江南兩浙,錢糧甲冑之事,你不必愁,要多少給多少,便是要一支強軍在手。只待朝廷大軍班師,這江南兩浙定不可再生亂事。”

蘇武故意如此來言,自是也名正言順,但蘇武真正所想,這支婺州強軍,來日是要出現在北方。

如今大宋強軍太少,如此機會,若是不在婺州拉一支強軍出來,那真是太浪費了,未雨綢繆,早早準備。

也是這兩浙之地,生靈塗炭,經歷如此生死劫難餘生之人,心態自然大變,若是攏得這些人中的精壯爲軍,生死見慣,那軍心戰意,可不是一般可比。

王稟要做的就是一呼百應拉出隊伍,一面搞定婺州衢州之賊,一面好好操練,來日頂上用場。

王稟自不會多言,只管答道:“將軍所命,豈敢不從?末將定當辦妥此事,只是……不知將軍所言之強軍,當是多少?”

蘇武認真一想:“戰兵,兩萬,此禁軍之編制也,至於輔兵廂軍,你自看着辦。”

王稟聞言一驚:“這麼多?”

“就要這麼多!”蘇武篤定一語,這都是蘇武按捺住了心中所想,若是蘇武真正來想,那真是越多越好,五萬八萬都行,只是太多又操作不了。

王稟果然也問:“這般之數,如何好與朝廷交代?”

大宋朝,不論軍官的官職大小,實際裡都是團長,最多旅長,陡然王稟當師長軍長了,這不符合潛在的規制。

其實說到底也是編制問題。

蘇武得給一個定心丸:“你只管這般幹,待得戰後,你當是兩浙路兵馬都總管,這兩浙之軍,早已名存實亡,到時候,各地名冊你只管去編,樞密院裡,好說的……”

蘇武這招,童貫教的,學了就用。

王稟明白過來了,點頭來答:“那末將就心中有數了,婺州兩萬精兵,定是一個不少,一個不差!”

王稟答得認真,便是心中已然在想這事如何去辦,先進婺州境內,只管振臂去呼,再來遴選篩選,蘇將軍與樞相如此看重,那這件事,就一定要辦得妥妥當當。

“嗯,此事,你知即可,大小事,不論是要錢糧還是要甲冑,亦或者其他,將來你只管書信與我一人就是,我來操辦。”

這事,自是還要做得稍稍隱秘一些,雖然不必如何藏着,但也不必高調。

也就等於是蘇武在婺州養了一支親信兵馬,到時候再把王荀帶走,帶在身邊,這件事,也就妥當了。

王稟聽得蘇武之言,心中其實是感動,錢糧甲冑之事,蘇武都替他解決,這般上官,怎麼不好?哪裡不好?

只管再是躬身拱手:“將軍之看重,末將銘感五內,將軍如此信任,末將定當不負!”

“好了,我走了,後日,軍帳議事,這兩天,你趕快把城中差事辦妥。”蘇武其實是催促,這杭州城的事,不能久拖,大軍當快速行動起來。

也是這杭州府衙也好,差役也罷,整個行政系統都沒了,蘇武不得不爲這些事來兜底。

蘇武上馬便走,那王稟還拱手來送,話語不用多言,婺州之軍,與蘇將軍算是徹底綁定了,如此好的上官,王稟昔日何曾遇到過?

昔日裡,王稟不過一個小小的步軍都虞侯,又哪裡會想到有今日?

說軍漢建功立業,兩浙路兵馬都總管,這已然就是建功立業了。

王稟站在遠處,看蘇武遠去,也看那人山人海在領糧食,一時之間,竟也不知是該喜還是該悲……

不免也想那古來之語,一將功成萬骨枯,如今自己,算是那一將功成了,似也當真是站在死人堆裡成的功業。

說那英雄事,橫刀立馬走天下,還是不打仗的好!

嘆一口氣,王稟再入人羣,賣力幹活,多救人!

蘇武終於回到了自己的部曲,一個臨時的指揮所在,在城中一處大戶宅院,便也召來杜興,自是一通安排。

杜興就留在杭州不走了,一面是伺候着童貫,另外一面,便是抄底杭州之土地宅邸房舍商鋪,再小的房舍,只要願賣,那就願買。

這個時代,出租業務,那也是極其發達,乃至那汴京城裡,天子皇家,都會親自下場來經營這個業務,還專門有一個朝廷機構,叫做店宅務,那是天子賺錢的大門路。

汴京城裡,不論是百姓還是官員,至少半數以上,都租房子住,天子皇家控制的汴京房舍,最高達到兩萬多間。

天子爲了擴大業務多賺錢,那也是無所不用其極,其中之苦,那也是罄竹難書……可不只是百姓受其苦,連一般官員也頻頻被坑得有口難言……

至於汴京城裡的高門大族,那豈能不是有樣學樣?

換句話說,大城池裡做出租業務,那也是能賺得盆滿鉢滿的……

一般房舍要買,至於杭州城裡大的宅邸店鋪,自更要買,其實大多都還能尋到主人,繼承之人,這個時代的家族很大,繼承權其實蔓延很廣,城裡尋不到主人了,旁支鄉下,或者外地,自也還尋得到,但凡還有一個男丁,那就能有主人。

鄉下也好,外地也好,只要聯繫得上,那就好說。乃至,人性陰暗裡來說,這些人知道杭州城光復了,大親戚家死完了,更是會高高興興趕到杭州城來……

只看杭州一片蕭條,死氣沉沉,帶着一筆錢再回去,那也再好不過。

至於那極少數完全尋不到主人的,其實更好說,府衙而已……

交代完杜興這些事之後,已然就是到了深夜,又見了見諸多軍將,蘇武纔去休息。

第二天,自也是忙碌不止,到處去跑,也是到處去催促。

再過一天,便是軍中開會,開始收拾車馬糧草,各路開拔。

蘇武帶着京東與西北之軍,往西南而去,馬軍陸路飛奔,其餘步卒與輔兵,還有後勤之物,都上錢塘江往西南去。

江南兩浙,水網密佈,也有好處,那就是船隻好用,爲行軍之事大便利。

蘇武也知道,譚稹正在兵圍富陽,富陽其實不遠,譚稹先走三日,不過就在這裡了。

只問富陽守將何許人也,寶光國師鄧元覺,也是四大元帥之一。

其人之強,當是與魯達不分勝負。

富陽城裡,還有不少杭州來的潰兵,雖然杭州城裡逃出來的不多,但至少也有兩三萬人,乃至那南離大元帥石寶等人,蘇武在杭州城裡也沒尋到,十有八九,也在富陽。

這富陽城,出杭州之門戶也,扼守錢塘浙江水道,豈能不是重中之重?且方臘麾下,也有水軍,名喚“浙江四龍”,浙江,不是省名,其實就是富陽扼守的這條水道,就是此時錢塘江的上游。

譚稹已然兵圍富陽,這幾日造了一些長梯,試着打過一次了,沒打下來。

譚稹也在中軍發怒:“如此小城,何以這般難打?”

衆人皆不答話,也唯有辛興宗來答話:“相公有所不知,一般小城,比大城難打……”

“這是何道理?”譚稹不信此言。

辛興宗自又要解釋:“相公有知,城小,則可攻之處就少,反而利於防守一方,乃至,城中調度也快,也難行什麼聲東擊西等疑兵之計,就好比昔日裡,范文正公經營西北,那堡寨之策,四處去修去建,百多步見方,幾百千餘人守衛,往往就能擋住党項數萬之軍許久。”

譚稹倒是明白過來了,無奈說道:“開拔之時,爾等都言,賊人已是驚弓之鳥,只待大軍一到,定是所向披靡,何以此時,一個小小富陽,卻阻得數日?如此也就罷了,且問爾等,還得幾日?”

辛興宗看向衆人,其實這個問題沒那麼複雜,問題的關鍵,就在眼前這些人,汝州兵馬都總管馬萬里,鄧州王義,鄭州陳翥……

只要這些人上下一心,個個奮勇,大軍數萬在此,圍三缺一猛攻,那富陽城內,真也是人心惶惶,只待一番猛打,豈能城池不下?

都靠他辛興宗一人,他那熙河之兵,能打幾回?

辛興宗無奈至極,只得說道:“相公,只待再圍再打,終究能下……”

“你們不知,我剛剛得到消息,那蘇武跟來了!”譚稹如此一語,心急不已。

辛興宗自是意外,就問:“他何以越州婺州之地不去,又到此處來?這般,正是……相公,此可上書朝廷,彈劾於他,必是大罪也!”

話語不差,這事當然是罪,北路軍,如今自也就是西路軍了,既然譚稹西來了,那童貫合該就往南與東去,卻是不去,這到天子面前,豈不就是因公謀私?這怎麼也說不過去!

譚稹豈能不知道這點,只管無奈一語:“他童貫蘇武,分兵了……”

辛興宗自是再說:“他有多少人?還如此分兵?分兵也無妨,那也是急功近利,因公謀私,爭奪功勞,也是罪過,只待他分去的兵馬,下不得越州婺州衢州,那更是大罪,戰不利,失機之罪也!”

道理是這個道理,譚稹豈能不知,譚稹只皺眉道:“京城一來一去,再如何八百里加急,那也是好多日之後了,再說,萬一他分兵去越州婺州,幾戰立克,那還說什麼罪過。且說眼前,那蘇武騎軍多馬,最多一日,就到陣前了。”

辛興宗聽懂了,難怪譚稹這麼急,便是想一想,又道:“相公放心,不論如何,我等先入爲主,已然佔據城池各邊圍困,他蘇武來了,也當在後看着……”

“快打快打,打下城池!”譚稹只管如此來說,說得是心急火燎。

“遵命,那末將這就再去組織……諸位同僚,再圍城去打!”辛興宗也無奈,試着再幹吧,多造長梯,三面猛攻。

就看在場諸位,譚相公已然這麼在催,是不是也當用點心了,爬牆也當努力一點了。

衆人去也,自是圍城再戰。

城頭之上,寶光國師鄧元覺,正在城頭,身邊站着的,竟就是南離大將軍石寶。

石寶從杭州而出,能去的地方也不多,自就是往西南而來,西南邊,纔是聖公主力精銳所在。

只待官軍再次圍城而攻,就聽得鄧元覺在說:“這官軍攻城之勢,看起來也並不如何奮勇啊……”

石寶點頭來言:“此來,是北路軍,領兵之人不是童貫,而是一個叫做譚稹的閹宦,他麾下向來不堪,那南路軍纔是童貫精銳,麾下有那蘇武等人,悍勇得緊,杭州破在蘇武之手也!”

“蘇武,就是那個連敗呂樞密與皇叔三十萬大軍之蘇武?”鄧元覺如此來問。

“除了此人,便也沒有第二個蘇武了,京東兩路兵馬都總管蘇武!”石寶點着頭。

“唉……”鄧元覺嘆着氣,身旁無多人,便是來說:“杭州一破,太子也亡,聖公只管遠遠躲到睦州去,聽說還在不斷往幫源洞裡運糧,永樂之國,永樂永樂啊……”

石寶眉頭如川,只道:“好在,眼前,是譚稹到此,不是那蘇武……眼前之局,富陽城裡糧草充足,可堅守許久。”

便也看着眼前正在攻城的官軍,沒有一部真正奮勇,多在城下射來射去,攀爬着實不積極……

“希望如此吧……”鄧元覺,其實也有大智慧,他本就是出家之人,何以從賊?自不爲其他,百姓之苦,他看在眼中,看得太多太多,本也是習武之人,一腔熱血,帶着一身的悲憫,從賊來反。

上了船,官職也越來越大,麾下之人也越來越多,倒也就下不去了,被圍在這富陽城裡。

但也好在,眼前之官軍,並不堪戰。

只是真想未來,未來一片灰暗。

官軍攻城不下,自又鳴金退去。

譚稹在中軍大帳裡,豈能不罵人?

衆將沒有一個擡得起頭來,衆將也是無奈,不是他們此時此刻還不願立功,着實是麾下軍漢,怎麼催促也無濟於事。

也是那城頭之上,賊寇當真也勇,說是軍心不比從前,卻也是困獸之鬥,生死關頭,總要求生。

還是辛興宗來勸:“相公息怒,攻城之戰,往往如此,只待一陣一陣去磨,磨得幾天,城內軍心慢慢削減,城外又無援軍來救,便就好打了……”

這話,真假參半。 wωω▪ ттκan▪ ¢O

譚稹卻陡然一語:“這般磨下去,我看啊,那賊人軍心,越磨越多!”

辛興宗一臉尷尬,心中也在想,實在不行……那就……那就奮勇幹一場吧?身旁這些蟲豸豬狗物,當真是一點都指望不上了。

哪怕損失慘重,也幹一場,只念富陽破後,當真能鎮住賊寇盡興,接下來新城就真的是個人心惶惶,輕易可破,亦或者,望風而逃……

辛興宗想定之後,開口:“相公,明日,城池必破!”

譚稹聞言一愣,看向辛興宗,便問:“怎的突然你又這般來言?”

辛興宗來答:“明日,末將親自帶兵先登!”

“好好好,就等你這句話了,破城之後,城內錢糧,先賞賜你部!”譚稹等的就是這句話,他雖然不懂戰陣,但也看得幾番了。

豈能看不出來一些貓膩?辛興宗連杭州城的牆頭都爬得上去,怎的到得富陽就爬不上去了?

也知道辛興宗是想保存實力,捨不得麾下軍漢人命。

譚稹看來,軍漢人命值幾個錢?沒有了回去再招就是,哪怕熙河之兵,皆沒於此,只要立功,有錢有官,辛興宗怎麼就不明白這個道理呢?

好在,辛興宗此時明白過來了,譚稹豈能不喜?

辛興宗眼神掃視左右,聽得城內錢糧都先賞他,辛興宗心中也舒服不少,便是來說:“多謝相公!”

只看第二日,大早埋鍋造飯,片刻擊鼓聚兵,依舊是三面而攻。

辛興宗已然站到了部曲頭前,回頭看了看麾下軍漢,咬了咬牙,只管一語:“兄弟們,磋磨數日,今日上城,破城之後,必有重賞,城內錢糧,只管去取!”

城內錢糧,只管去取,這句話,其實還有一個深意,那就是……縱兵劫掠,只要入城了,能拿多少,看衆人本事。

譚稹何以要如此來言?

便也是人心,軍漢也不是沒有思想的人,每每上陣,只看得友軍如豬狗,熙河軍漢,豈能心中暢快,人家都不賣命,自己去賣命?軍漢又如何願意?

唯有如此激勵一語。

兵匪兵匪,自古,兵與匪,許多時候就是一家,破城劫掠,幾千年來,都是常有之事。

便是也想,反正,城內百姓,當也被賊寇洗劫一空了,只管再洗劫賊寇就是。

按理說,攻打杭州,也該是這麼激勵軍漢,入城之後,誰搶到就算誰的……

卻是辛興宗也不知,其實富陽城內,鄧元覺劫掠不多,鄧元覺,可不是那些烏合之輩。

只管是軍令一下,互相一傳,再看這數千熙河之兵,那一個個眼睛都冒起了火光,同是西北而來,友軍一個個都盆滿鉢滿了,他們一個個還是窮得叮噹響,豈能不羨慕?

軍心已然可用!

辛興宗也不多言,只管等鼓一起,邁步往前就去。

卻看東邊,出現了兩千輕騎,蘇武到了,帶着輕騎爲先鋒,飛奔而來。

正趕上辛興宗打定主意,大舉攻城。

蘇武遠遠在旁,立住馬蹄,左右來說:“看一陣!”

衆人也遠遠去眺望,那隨軍在側的韓世忠來言:“好幾日了,竟還破不得眼前城池,莫不又是要圍困十幾二十日去,照這般打下去,州縣五六十個,那得打到哪一天?一年兩年都回不了家了……”

蘇武笑道:“你放心,打不得一兩年去的……”

“嘿嘿……哥哥若領兵,讓咱們打,那自不會一兩年去。”韓世忠如此笑道。

“過得富陽,浙江水道也就暢通了,許還有水戰要打,只待水道肅清,大軍長驅直入,當是快速非常!”

蘇武說的是自己心中的定計。

韓世忠便也來言:“江南兩浙之地,與我家那邊,着實大不同,水道竟是如此好用,此番也算是長見識了。”

韓世忠,不愧是名將,便是在學,學得極快。

“其實,我大宋,幾處大水系,水道皆是好用非常,還有海路,許多人多不在意,其實海路更也好用……”蘇武更也來教,便也知道,韓世忠初出茅廬,許多事其實還真不那麼懂。

韓世忠點着頭,忽然擡手一指:“哥哥,那是熙河兵,你說,辛興宗能打下這富陽嗎?”

且看那城頭之下,正是辛興宗在奮勇先登!

第21章 只聽說水泊梁山起了大賊第9章 來人吶,拿下大獄!第274章 我去打仗,我去殺宋人!第89章 麻煩了!第142章 末將這就去擊鼓聚兵第234章 哥哥壓我!第28章 爽快!第297章 陛下有令,不戰了!第290章 這女真人當真失心瘋了!第207章 你管我睡哪裡!第236章 大變!第302章 殺啊殺啊,阿爺多殺!第172章 將軍真乃是軍中及時雨也!第60章 你真是要氣煞我也!第271章 你當真謀逆不成?第23章 三兩下的事第189章 好賊!(萬字回來了)第255章 哥哥,當如何謊報軍情?第193章 延州鄉勇潑韓五第286章 蘇武之輩,不過貽笑大方!第162章 甚麼傻屌弔客神!第163章 要死了吧第3章 當真響當當是條好漢第10章 哥哥也是好武藝第229章 容得一敗!第271章 你當真謀逆不成?第7章 五百貫,你聽不明白嗎?第149章 哼!豎子!第6章 我這條命,就是哥哥的了!第155章 下官願全領此事第305章 當清君側,殺盡那些祿蠹豬狗奸佞之第11章 都頭當真好膽氣第317章 此子,斷不可留也,着實乃僭越悖逆第240章 隨陛下遷西京第88章 此去,百死無悔!第75章 合夥生意,一起發財109.第109章 你來與朕說第71章 當真滅得此賊?第166章 不要,奴家不要你去!第73章 上架感言第278章 生死一處,勠力同心!第19章 好漢饒命!第165章 可否將令郎借到我這帳下行走?第239章 大事不好,餘睹叛國去也!第199章 走走,聖公快走!第5章 在下武松,見過!第128章 那我就收下了!第53章 拜見欒師父第4章 獵虎?虎在何處呢?第341章 此番,同死!第317章 此子,斷不可留也,着實乃僭越悖逆第248章 祖宗之業,寧予外賊,不予兄弟?第194章 是他們求戰心切了!第299章 我滿門忠烈,且看滿朝諸公,拿我何第264章 可是那般的好漢大丈夫?第232章 難怪學士深得聖寵第226章 這蘇武是怎麼了?發了瘋了?第143章 末將為先鋒!(感謝盟主【暮流清溪一葉舟】兄弟再次十萬賞。)第202章 不是!不是我家聖公!第275章 來日陛下可上尊號,曰,天可汗!第125章 呸!什麼東西!第291章 尊王攘夷,討伐不臣第271章 你當真謀逆不成?第24章 殺人好!第345章 希尹來了,兄弟們,他來了!第167章 兄長豈會落敗?第327章 急急急,三個急!第98章 人中豪傑也!第285章 你當應之,責無旁貸第22章 三娘真是會誇人呢第176章 你啊你啊,膽子比天都大!第142章 末將這就去擊鼓聚兵第199章 走走,聖公快走!112.第112章 他蘇武是哪個鳥廝?第309章 末將知罪,末將知罪啊!末將來日,第205章 新城,你來吧第171章 世間真豪傑也!(感謝【遼了了】的白銀大盟!)第336章 對,大唐,我們就是大唐!第44章 山東,當起大賊。第15章 都頭辛苦,要不吃杯茶再走?第292章 勠力同心,共赴國難!第79章 小乙哥來了!第69章 你與我捉單決死第290章 這女真人當真失心瘋了!110.第110章 那就先剿一剿嘛第291章 尊王攘夷,討伐不臣第145章 當是死了。第296章 這般是爲何啊?第168章 發病了發病了,這廝發病了!第265章 大獲全勝 事事謀成第310章 願蘇相公長命百歲,千歲,萬歲!第170章 蘇將軍真妙人也第243章 莫不當真是天要亡我大遼?第221章 得遇蘇學士,赴死又何妨!第213章 幾十個將軍怎麼就弄不來?第91章 你你你不是好漢!第174章 子卿,稍安稍安!第293章 怎麼回事?第312章 蘇子卿此乃何意?第12章 來啊,打二十大板
第21章 只聽說水泊梁山起了大賊第9章 來人吶,拿下大獄!第274章 我去打仗,我去殺宋人!第89章 麻煩了!第142章 末將這就去擊鼓聚兵第234章 哥哥壓我!第28章 爽快!第297章 陛下有令,不戰了!第290章 這女真人當真失心瘋了!第207章 你管我睡哪裡!第236章 大變!第302章 殺啊殺啊,阿爺多殺!第172章 將軍真乃是軍中及時雨也!第60章 你真是要氣煞我也!第271章 你當真謀逆不成?第23章 三兩下的事第189章 好賊!(萬字回來了)第255章 哥哥,當如何謊報軍情?第193章 延州鄉勇潑韓五第286章 蘇武之輩,不過貽笑大方!第162章 甚麼傻屌弔客神!第163章 要死了吧第3章 當真響當當是條好漢第10章 哥哥也是好武藝第229章 容得一敗!第271章 你當真謀逆不成?第7章 五百貫,你聽不明白嗎?第149章 哼!豎子!第6章 我這條命,就是哥哥的了!第155章 下官願全領此事第305章 當清君側,殺盡那些祿蠹豬狗奸佞之第11章 都頭當真好膽氣第317章 此子,斷不可留也,着實乃僭越悖逆第240章 隨陛下遷西京第88章 此去,百死無悔!第75章 合夥生意,一起發財109.第109章 你來與朕說第71章 當真滅得此賊?第166章 不要,奴家不要你去!第73章 上架感言第278章 生死一處,勠力同心!第19章 好漢饒命!第165章 可否將令郎借到我這帳下行走?第239章 大事不好,餘睹叛國去也!第199章 走走,聖公快走!第5章 在下武松,見過!第128章 那我就收下了!第53章 拜見欒師父第4章 獵虎?虎在何處呢?第341章 此番,同死!第317章 此子,斷不可留也,着實乃僭越悖逆第248章 祖宗之業,寧予外賊,不予兄弟?第194章 是他們求戰心切了!第299章 我滿門忠烈,且看滿朝諸公,拿我何第264章 可是那般的好漢大丈夫?第232章 難怪學士深得聖寵第226章 這蘇武是怎麼了?發了瘋了?第143章 末將為先鋒!(感謝盟主【暮流清溪一葉舟】兄弟再次十萬賞。)第202章 不是!不是我家聖公!第275章 來日陛下可上尊號,曰,天可汗!第125章 呸!什麼東西!第291章 尊王攘夷,討伐不臣第271章 你當真謀逆不成?第24章 殺人好!第345章 希尹來了,兄弟們,他來了!第167章 兄長豈會落敗?第327章 急急急,三個急!第98章 人中豪傑也!第285章 你當應之,責無旁貸第22章 三娘真是會誇人呢第176章 你啊你啊,膽子比天都大!第142章 末將這就去擊鼓聚兵第199章 走走,聖公快走!112.第112章 他蘇武是哪個鳥廝?第309章 末將知罪,末將知罪啊!末將來日,第205章 新城,你來吧第171章 世間真豪傑也!(感謝【遼了了】的白銀大盟!)第336章 對,大唐,我們就是大唐!第44章 山東,當起大賊。第15章 都頭辛苦,要不吃杯茶再走?第292章 勠力同心,共赴國難!第79章 小乙哥來了!第69章 你與我捉單決死第290章 這女真人當真失心瘋了!110.第110章 那就先剿一剿嘛第291章 尊王攘夷,討伐不臣第145章 當是死了。第296章 這般是爲何啊?第168章 發病了發病了,這廝發病了!第265章 大獲全勝 事事謀成第310章 願蘇相公長命百歲,千歲,萬歲!第170章 蘇將軍真妙人也第243章 莫不當真是天要亡我大遼?第221章 得遇蘇學士,赴死又何妨!第213章 幾十個將軍怎麼就弄不來?第91章 你你你不是好漢!第174章 子卿,稍安稍安!第293章 怎麼回事?第312章 蘇子卿此乃何意?第12章 來啊,打二十大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