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只問,蘇武事何人?

大軍在過江,順順利利。

蘇武早已離開了西軍所部,打馬去追童貫的車駕,也不參與韓世忠與梁紅玉之間的事情。

在揚州,童貫蘇武便上了船,順着運河水道,先往汴京而回。

京中,正也收到童貫的捷報。

天子喜不自禁,諸般相公皆是進宮來賀。

左掖門外,那是列班站了一大堆,官居一品之太師蔡京,七十三歲,老態龍鍾的模樣站在最頭前。

其次纔是王黼,後面還有許多人,蔡攸,白時中,李邦彥,張邦昌……

衆人也是互相寒暄,來去拜見。

王黼也在給蔡京行禮:“太師,近來可好?”

蔡京站在最頭前,雙手插在袖籠之中,微微閉眼,好似還未睡醒一般,卻是口中答話:“老了,行將就木,有什麼好與不好,老而不死是爲賊,許也偷活不得幾日……”

王黼笑着來說:“太師這是哪裡話?聽太師說話,依舊中氣十足,看太師這體態,也是康泰非常,且還長壽呢!”

蔡京依舊是閉眼,卻笑:“比不得你們年輕人了,活得太久有什麼用,徒增嫌棄而已……”

“誰敢嫌棄太師啊……”王黼又道。

蔡京忽然微微睜眼,看了看王黼,笑着說:“老了,自就讓人嫌,老了,自就不討喜。”

王黼哪裡能不懂蔡京這話語深意?卻也無所謂,便是換了一個話題:“童樞密此番回京,帶着大勝之勢,想來也是兵強馬壯,那馬植之事,已然許久了,此番童樞密回來之後,只怕就要議這件事了……”

“老夫一個山野之人,王相公與我說這些作甚啊?”蔡京又把眼睛閉了起來。

“此事,事關重大,太師乃是柱國之石,豈能不過問一二?”王黼如此說着。

“唉……過問又如何?誰還能聽老夫一個行將就木之人的話語?”

“太師,畢竟這戰事在河北河東之地也!”

“嗯?與遼之事,那自就在河北……有何不妥之處?”蔡京又問。

啞謎算是打不動了,王黼便直白一語來:“太師有所不知,頭前啊,童樞密來捷報,也還有上書之事,說是河北河東之邊事,要巡一巡,過問一二,以備不時之需……”

“哦……好事好事!”蔡京點頭笑着,笑容裡話語裡,充滿了那種老狐狸的意味。

王黼有些無奈,想得一想,又道:“還請太師指教提點一二,這巡邊之事若是真要去做,這朝廷裡,又該如何與童樞密相與,總歸是要和和氣氣纔是……”

蔡京便又睜開了眼,只管往後看看,放眼望去,這朝堂上下,哪個不是他的後輩?

真論起來,這朝堂內外之人,哪個不受他蔡京幾番擡舉之恩?

只管是蔡京視線往後看,衆人哪個迎着目光,不是躬身拱手?

就說眼前這王黼,如今也是翅膀硬了,不是昔日了,昔日裡,王黼王相公可沒少受蔡太師之恩惠,那時節,王黼給蔡京拍的馬屁,能用籮筐來裝。

倒是王黼能鑽營,會做事,先攀上了樑師成,再又得了天子寵愛,超晉八級也不是事。

如今裡,不一樣了……

蔡京看王黼,這點小手段,算個什麼呢?

蔡京只問一語:“王相公,這馬植之事,你是何意啊?”

王黼被反問一語,便是來答:“依我之見,戰端不宜輕開……”

“那你就去稟奏陛下就是……”蔡京答着。

“倒也不知太師之見如何……”王黼又問。

“我啊,老了……”

“哪裡哪裡,太師老成持重,這般大事,我輩後進不敢輕易定奪,還盼望太師來主持大局……”

“話語是真好聽,那我就說了?”蔡京睜開眼了。

“太師請!”

“那就打,打嘛,遼人如今苟延殘喘,此時不打,更待何時?”蔡京臉上含笑。

“那……太師既然如此說了,那就打,我便與官家說,打!”王黼正色來說。

蔡京又笑:“你啊你啊……這門心思真是活絡,我說,打也挺好,不打也挺好,打有打的好,不打有不打的好……”

王黼面色微微有變,好似被耍弄了一番,卻還擠着笑臉來說:“太師當想定此事纔是!如此,官家問來,也好有個答覆。”

“這事啊,沒那麼重要……”蔡京擺着手。

“天下大事,在祀與戎,此事便是天大的事也!”

“嘿嘿……功勞在誰才重要!”蔡京如此一語,便說直白了,也就把王黼所有的心思都挑出來了。

王黼也不尷尬,只道:“那譚稹,不爭氣啊……”

“你啊,年輕,年輕人呢,就是銳意進取,你若想打,你就去與童樞密好好商議,你若不想打,那你也當與童樞密好好商議,何必來問我一個老朽?”

蔡京不粘鍋,更是不表明自己的態度。

王黼在一旁,有些無奈,便是沉默起來,也想其中複雜之勢,其實簡單。

他顯然是贊同出兵之事,但要一個完美的方式,這個方式要保證一點,若勝了,要有功勞。若不勝,要不負責。

現在所想,不是如何推進此事,而是先要保證自己對不好的結果不用負責任,再去想好的結果有功勞。

王黼也急,因爲他忽然感覺自己插手不上這件事,河北的事他插手不上,軍中之事,如今童貫更是如日中天,他也插手不上。

只看,那左掖門就開了,衆人跟着蔡京魚貫而入,倒是蔡京腳步不快,衆人腳步也就慢了下來,只管慢慢往皇城內走去。

只待衆人到得垂拱大殿,天子姍姍來遲,端坐明堂。

一番拜見,天子早已喜上眉梢,開口:“賊寇之輩,妄議天命,如今俯首在擒,當祝捷太廟,祭告天地祖先,此事啊,要盛大,更也是要昭告天下之人,九鼎安定,天命之所歸也!”

王黼立馬就接:“爲社稷賀,爲天下蒼生賀,爲陛下賀!”

隨後,衆人連連來賀。

皇帝接着來說:“此番,有功者大賞,還當天下大赦,以仁義傳揚!”

王黼還是接得最快:“陛下之恩德,遠播四海,澤披天下!”

這話語,聽來真是舒爽,皇帝已然從端坐站起:“朕也想見見那賊首方臘,且問問他,大宋何處不好?何處虧待,他爲何要如此蠱惑人心爲禍一方!”

王黼又道:“陛下,狼子野心罷了!”

“朕要當面問問他!”皇帝說得認真,他顯然真要與人理論一番,他這麼好的一個人,到底何處失了德?那方臘非要如此禍國殃民?

這不免也是一種勝利者的姿態,不僅要在軍事上審判逆賊,更也要在思想與道德上審判逆賊。

這般,豈不是成就感?

所謂好大喜功,往往就是這種成就感在作祟。

接下來,就要議一下太廟祝捷之事,這也很重要,祭祀從來都是一個國家的頭等大事。

朝會也無其他,今日就是高興事,大家聚在一起商量如何慶祝。

宰相王黼,自是最會,如何組織百姓淨街,如何獻俘儀式,如何太廟祭祀……

過得好幾日,童貫與蘇武先行入京來,也要配合這些,把流程都弄清楚,然後再去下令諸部,怎麼配合。

入京的蘇武,便也是第一次在中書門下政事堂裡,參與議事。

當然,也議論不了什麼,其實是安排工作,宰相王黼親自安排工作,蘇武拿筆記好,一一配合。

先是要挑選那些雄壯精銳之軍,以爲檢校來觀,就是閱兵,閱給百姓看,閱給天子看。

然後獻俘大慶門前,再把方臘帶到天子面前,由天子親自審理定奪。

再往太廟祝捷大典……

其實,繁複非常,聽得蘇武頭都大了,也不用選,他顯然就是閱兵總指揮。

城外怎麼駐紮,哪些部曲入城校閱,怎麼進城,什麼路線去走,怎麼出城,怎麼在一百萬多人口的城池裡維持秩序……

還要加緊採買許多東西,旌旗要多,多到遍地招展,甲冑要明,兵刃要光,馬匹要壯……

領導們可不幹活,就出一句話,蘇武跑斷腿。

他甚至還得親自在汴京城的街道里走幾圈,選定路線與進出的城門。

蘇武也知道,宋遼之戰要開了,一切都爲這件事在做準備,閱兵也是在爲這件事做準備,信心很重要。

政事堂裡開完會,蘇武就回樞密院,樞密院裡再開會,把那些部曲入京校閱之事定下來,再發公文,哪怕各部還在路上走,也要忙起來。

身高挑一挑,體格挑一挑,長相挑一挑,甲冑該修的修,馬匹該洗的洗……

忙來忙去,再回家,蘇武給老丈人買的宅子,如今倒也多了不少奴僕下人,只是沒主人在家住。

程浩還沒回來,他還在路上忙着大軍沿路之事。

睡得一覺起來,繼續忙,各種章程,各種細節,都要一一落實完善,也是花錢。

童貫也在忙,忙着見一見天子,見一見蔡京,見一見王黼,見許多人……

乃至大家一起都見一見,都坐在天子昔日撫琴的龍亭之旁。

天子一襲道袍,依舊是那出塵道人家,心情無比愉悅。

談得三五,童貫在說,也就是說此番戰事,怎麼怎麼打,怎麼怎麼險,怎麼怎麼力挽狂瀾,諸如此類。

還真就是童貫的主場,衆人也沒辦法,只能聽着童貫一人當主角,說個不停。

誰也架不住天子愛聽要聽。

只待說了許久,算是暫時說完了,便聽天子也怒:“淫祀何其可恨也!竟是如此大行其道。”

自是萬般之錯,錯在淫祀,錯在摩尼,錯在蠱惑人心,這是童貫的歸因,也是在皇帝面前能說的歸因。

童貫立馬就言:“此番,那蘇子卿,作戰最前,也最悍勇,智謀不凡,允文允武,更是一場大戰,他想得許多,還寫了一篇《淫祀十論》之大策,臣見之如寶也,帶在身邊看了好幾日了……”

天子一聽,立馬說道:“快來與朕瞧瞧!”

童貫自然從懷中就掏出來了,連忙遞上去。

顯然,童貫老早就想到了這一步,一切都是童貫事前想定之事。

一場亂事,一場如此大戰,總要最後做總結,做歸因。

總不能總結歸因天子無德而逼反百姓吧?

那這歸因童貫早就選好了,淫祀亂人心。既然是淫祀亂人心,那就要治理天下淫祀之事,蘇武不就剛好有見地見解嗎?

這顯然是一套組合拳,目的不言而喻。

衆人看童貫,蔡京也好,王黼也罷,那也都是側目,只能暗自誇一語,童貫真是高明啊!

天子正在看,蘇武這一篇,自是見地非凡,治理邪教,古今中外,蘇武不知見識多少,也有作業可以抄。

教育先行,經濟爲重,施行良政,外加重拳出擊,如此種種,一一詳細說明論證。

私貨裡,蘇武還加一個,那就是大舉推行正祀,推行道佛兩家,這一點,才能真正說到天子心坎之上。

這天子就是道君教主皇帝,豈能不喜?

還加一些見解,那就是在全國各地施行祭祀普查,其實有很多地方還有一些地方信仰,比如福建……那就要把這些地方信仰納入正祀之中,朝廷進行加封,乃至以朝廷名義,進行教義上的梳理與整合。

再加一些見解,那就是抵制外來信仰,摩尼最初就是外來信仰,雖然已經很本土化了,但它就是外來的。

這一點上,還是要說福建……此時此刻,福建泉州,那是諸般廟宇遍地,什麼婆羅門,什麼景教祆教猶太教,世界上的大宗教,此時泉州是樣樣皆有,也因爲此時泉州聚集了世界各地的商人。

只管全部推平了去,要打要殺也要推平,趁着這個時候,天子心有餘悸,說幹就幹。

也因中國自古民間起亂,大亂之中,定有宗教在其中,黃巾也好,方臘也罷,天子豈能不怕?

其中也有蘇武之私心,從周而下,天地在上,祖宗在上,中國有自己的一套,什麼六教八教的,全都給你滅了去。

乃至蘇武私心裡,將來,此時之佛與道,也要來一番大整治,什麼方士術士,什麼大師大神大仙,一概幹倒。

只管洋洋灑灑一大篇下來,天子看得心中大喜:“好好好,這蘇子卿之策論,着實見地非凡,實乃大才也!”

童貫聞言也誇:“陛下,臣也是看得這篇策論喜不自禁,研讀數日,越發覺得其中之言,乃治國良策,爲保社稷之安,朝廷便當行蘇子卿此淫祀之發也!”

“好,着中書門下去照此辦理!”天子把蘇武這篇策論直接交給王黼。

王黼接過,也去看,看得幾番,還真別說……這蘇武,還真有點東西,還真不是一個粗魯武夫……

卻聽童貫立馬趁着機會就說:“陛下,此番若論戰事,蘇子卿當居首功,若論治亂之基,蘇武又出此策論,也居首功也!”

天子點頭:“大才,大才也!合該重賞!”

童貫笑着來說:“朝廷科舉,不過也是策論爲重,乃至也說詩賦之能,也說蘇子卿,臣是閹宦出身,少讀詩詞,不同平仄之道,只聽說蘇子卿也能填詞,陛下與諸位相公都是此道高手,也不知那蘇子卿填詞如何?是那瓦舍小道,還是頗有幾分才華在身?請教一二!”

便是童貫當真是請教模樣,蘇武不在當面,便只當是他童貫文化低,當真不懂。

反正,只當是與天子閒談,天子最喜歡這些事,這方面的話題,天子必然感興趣。

天子笑着來答:“平仄之道,蘇子卿儼然也是出類拔萃,一般人還真比不上他,只是他大作不多……”

童貫來說:“年少爾,剛剛二十有二,一直從軍伍征戰,倒是沒有機會多來填詞,只在以往啊,與那易安居士同坐之時,有過幾曲……”

天子聞言,也問:“是嗎?他還與李易安同坐論道?”

童貫點頭:“也是聽說,後來易安居士之夫君不是出了差錯嗎?也是子卿六百里趕去剿賊……”

童貫只當是與天子說點八卦……

天子八卦聽在耳中,點頭嘆息:“可惜了那趙明誠啊,出身高門,本也是才華橫溢之輩,唉……說不得,也好在最後無甚大事……嗯,說蘇子卿……”

“哦,陛下,臣是想着,此番天下無戰事,那蘇子卿入京來,當空閒許多,二十二歲,正是起名頭的時候,這京中啊,有趣了,熱鬧了!”

童貫笑着。

天子也笑:“天下,人才輩出,文風鼎盛,武運昌隆,正是祖宗庇佑,天命所歸,社稷之福也,越熱鬧越好!”

童貫順口一接:“陛下,是不是就此番,論一論如何封賞那蘇子卿之事?”

這話一出,左右皆笑,都來看童貫,這一手操作,着實滴水不漏,環環相扣,絲滑順暢……

天子也問:“誒?也說那蘇子卿先行回京了,怎不見他來拜見?”

童貫解釋:“他得了諸位相公之差事,正忙那獻俘與校閱之事,不得陛下召見,他一個樞密院都承旨,如何又能來拜?”

“哦,是這般,倒是朕的不是了,也罷也罷,那就議一議,如此大才,又得蓋世之功,該重賞!”天子自己也說得激動起來。

童貫開口一語:“陛下,不若叫那蘇子卿先去太學裡讀讀書?讀個三五年,先有個出身?”

而今這太學,只要去讀書,讀出來就能當官,可以不通過科舉那一道,也算出身,當然,也可以科舉,正兒八經得個進士及第。

童貫故意這麼說,說完,立馬關注天子的反應。

天子大手一揮:“如此良才,更是良將,已然出得這般大策,平仄之道也是爐火純青,只待他讀個三五年去,豈不暴殄天物?許正是用人之際,何必如此麻煩?這般,就賜他一個同進士出身!”

童貫還說:“這般……怕是不妥,那御史言官,彈劾起來,可如何是好?”

在場之人,都看着童貫表現,其實,也不羨慕嫉妒,能在這裡的人,哪個沒有這般在天子面前的高光時刻?

倒也此時此刻不願把童貫真來得罪,大事要起,正是拉攏童貫之時。

各方鬥爭是鬥爭,爭奪是爭奪,其實,童貫一方面對被人盯得緊,一方面,又最不被人忌憚。

原因簡單,童貫年紀大,沒兒子,沒家族,沒親眷,更沒有那些真正的門生與聯姻之類的政治勢力。

趙佶面色一沉,大手一擺:“就這般,如此大才,還不能得一個同進士出身?只管把這《淫祀十論》往御史臺與諫院去傳,朕知人善用,豈不是美名?”

童貫卻說:“陛下知人善用,臣不及也!臣還是顧忌良多,一介閹宦,不敢亂議朝堂之事。”

“就這般!”天子趙佶,那好似也有脾氣,又道:“門下擬旨,中書去發,禮部登錄,吏部存檔,賜蘇子卿同進士出身!”

童貫有言:“可惜蘇子卿不在當面,陛下如此厚愛,他豈能不是五內有感,熱淚盈眶?”

天子笑答:“只念他爲國家爲社稷,再接再厲!”

“那……”童貫一語停頓。

天子一頓,又道:“也是也是,同進士出身,只是個名頭,當不得封賞,那就議一議,這般,該如何拔擢?”

王黼看了看天子,看了看童貫,更也看了看老神在在的蔡京,心下一動,答了一語:“陛下,如蘇子卿這般之才,深曉兵事,自還是樞密院裡聽用!”

童貫轉頭來,與王黼一個笑臉。

王黼自也回了一個笑臉……

童貫直接來說:“王相公所言不妥,樞密院都承旨,已然不小,可不能再隨意升遷了,不若還是調樞密院外去,他如今是從五品,功勞大,要重賞,升個四品,從三品,已然潑天之恩也!樞密院裡,也就不合適了。”

天子便也皺眉,左右問:“臺諫兩院?還是中書門下?還是六部?亦或者外放?”

王黼細緻來分析:“臺諫言官,以建言獻策監督百官爲職,蘇子卿不合適,中書門下,在政事堂與陛下身邊奔走,不符蘇子卿之才,六部爲政,來來去去也都是案牘之事,蘇子卿乃勇武輩,怕是不合適……”

天子也來氣:“何必兜兜轉轉?直接來說。”

王黼一笑:“陛下剛纔也說,許正是用人之際,陛下本就心中有定計,臣斗膽猜測一二,還是樞密院聽用爲好。”

天子立馬就笑:“是啊,就留在樞密院吧……且看怎麼留……”

童貫此時一語:“若留樞密院,無官職可賞,那就給他賞個名頭吧?陛下以爲如何?”

“就這麼定了,你們挑一個,朕聽聽看……”天子最是好人。

童貫立馬不等,直奔目的而言,卻是嘟囔之語:“學士,怕是不當,蘇武之才,得學士之名,怕是難以名符其實!”

天子忽然大笑:“老伴當啊,原來在這裡等着朕呢,那就樞密院直學士。”

童貫好似受到驚嚇一般,立馬起身:“陛下,臣萬萬不是此意,樞密院直學士,正三品之銜也,御史中丞與知開封府,也不過三品,如此超晉,二十二之年歲,怕是舉世皆驚!歷朝歷代,上下幾千年,怕也只有甘羅、霍去病如此而已!”

童貫拿捏趙佶,那真是熟稔非常,正話反說,那只是小道。

甘羅事何人?秦始皇嬴政!

霍去病事何人?漢武帝劉徹!

只問,蘇武事何人?

第133章 萊州,城破了!第320章 改元靖康!第158章 命懸一線,且看你如何求生?第267章 我自與城池共存亡!第238章 老夫領命!第52章 待我思慮一二115.第115章 將軍大恩,小人沒齒難忘!第327章 急急急,三個急!第226章 這蘇武是怎麼了?發了瘋了?第176章 你啊你啊,膽子比天都大!第58章 容我再思慮,再思慮第235章 哦我是無師自通第188章 無卵直娘賊!第40章 當真飯桶!飯桶!第273章 願爲蘇帥牽馬墜蹬,百死無悔!第25章 看什麼看?第273章 願爲蘇帥牽馬墜蹬,百死無悔!第178章 童貫兵敗,童貫兵敗!第181章 無卵之輩,也充好漢!第14章 他媽婢也第289章 伐宋!伐宋!第293章 怎麼回事?第261章 你真是個好漢!第90章 都監,追是不追?第73章 上架感言第148章 好戲就要上演了,定是教你大開眼界第239章 大事不好,餘睹叛國去也!第198章 權柄之下,親兒子尚且如此第285章 你當應之,責無旁貸第278章 生死一處,勠力同心!第120章 先見童樞密!第216章 復漢唐之土,尊天可汗之名!第273章 願爲蘇帥牽馬墜蹬,百死無悔!第135章 從今往後,天下何人不識你我?第178章 童貫兵敗,童貫兵敗!第337章 對,我是大宋的大王!第161章 六百萬貫到八百萬貫第185章 這天子,就得這麼忽悠第320章 改元靖康!第254章 哥哥此話當真?第172章 將軍真乃是軍中及時雨也!第244章 末將百死!必克燕京城池!第76章 我如何信得過你?第28章 爽快!第244章 末將百死!必克燕京城池!第74章 你先試試看(大章)第231章 學士可是有何事要人相助?第100章 走走走,睡覺去第291章 尊王攘夷,討伐不臣第162章 甚麼傻屌弔客神!第200章 朕乃永樂聖公,朕乃天子,天命在朕第93章 先有十萬貫!第266章 蘇學士,這是爲哪般吶?第56章 就是個甕中捉鱉第279章 不好不好,這不是米擒!第211章 詩詞,小道爾,不堪一弄!第202章 不是!不是我家聖公!第349章 你就不擔心自己之生死?第337章 對,我是大宋的大王!第290章 這女真人當真失心瘋了!第332章 在下大名趙構!小字德基。第18章 敬哥哥一杯!第158章 命懸一線,且看你如何求生?第200章 朕乃永樂聖公,朕乃天子,天命在朕第255章 哥哥,當如何謊報軍情?第285章 你當應之,責無旁貸第262章 蘇李兩門,不分你我,一榮俱榮,一第145章 當是死了。第44章 山東,當起大賊。第212章 蘇卿以爲如何?第346章 尊號曰天可汗第47章 記你一功第222章 尋死不是這般第48章 不得胡言第59章 唯小人與女子難養也第61章 將軍也小心吶第250章 竟真是宋騎!第7章 五百貫,你聽不明白嗎?第286章 蘇武之輩,不過貽笑大方!第35章 狗急跳牆,不得不防第184章 這般之數,如何好與朝廷交代?第301章 大名府怕是要破第274章 我去打仗,我去殺宋人!第303章 何人膽敢亂說軍情妖言惑衆?第153章 展我天朝上國之威勢!第49章 哥哥教我第22章 三娘真是會誇人呢第2章 都頭,你再好生考慮一二第138章 上馬上馬,先入本寨大營!第307章 此非戰神在世乎?第173章 樞相還想要什麼?第201章 莫不是要血濺五步?第296章 這般是爲何啊?第16章 我能會的,樣樣都教得哥哥也會第155章 下官願全領此事第161章 六百萬貫到八百萬貫第204章 譚相公旗開得勝!第36章 又是那蘇武?第29章 尋個僻靜處,一了百了!第65章 將軍公務為要
第133章 萊州,城破了!第320章 改元靖康!第158章 命懸一線,且看你如何求生?第267章 我自與城池共存亡!第238章 老夫領命!第52章 待我思慮一二115.第115章 將軍大恩,小人沒齒難忘!第327章 急急急,三個急!第226章 這蘇武是怎麼了?發了瘋了?第176章 你啊你啊,膽子比天都大!第58章 容我再思慮,再思慮第235章 哦我是無師自通第188章 無卵直娘賊!第40章 當真飯桶!飯桶!第273章 願爲蘇帥牽馬墜蹬,百死無悔!第25章 看什麼看?第273章 願爲蘇帥牽馬墜蹬,百死無悔!第178章 童貫兵敗,童貫兵敗!第181章 無卵之輩,也充好漢!第14章 他媽婢也第289章 伐宋!伐宋!第293章 怎麼回事?第261章 你真是個好漢!第90章 都監,追是不追?第73章 上架感言第148章 好戲就要上演了,定是教你大開眼界第239章 大事不好,餘睹叛國去也!第198章 權柄之下,親兒子尚且如此第285章 你當應之,責無旁貸第278章 生死一處,勠力同心!第120章 先見童樞密!第216章 復漢唐之土,尊天可汗之名!第273章 願爲蘇帥牽馬墜蹬,百死無悔!第135章 從今往後,天下何人不識你我?第178章 童貫兵敗,童貫兵敗!第337章 對,我是大宋的大王!第161章 六百萬貫到八百萬貫第185章 這天子,就得這麼忽悠第320章 改元靖康!第254章 哥哥此話當真?第172章 將軍真乃是軍中及時雨也!第244章 末將百死!必克燕京城池!第76章 我如何信得過你?第28章 爽快!第244章 末將百死!必克燕京城池!第74章 你先試試看(大章)第231章 學士可是有何事要人相助?第100章 走走走,睡覺去第291章 尊王攘夷,討伐不臣第162章 甚麼傻屌弔客神!第200章 朕乃永樂聖公,朕乃天子,天命在朕第93章 先有十萬貫!第266章 蘇學士,這是爲哪般吶?第56章 就是個甕中捉鱉第279章 不好不好,這不是米擒!第211章 詩詞,小道爾,不堪一弄!第202章 不是!不是我家聖公!第349章 你就不擔心自己之生死?第337章 對,我是大宋的大王!第290章 這女真人當真失心瘋了!第332章 在下大名趙構!小字德基。第18章 敬哥哥一杯!第158章 命懸一線,且看你如何求生?第200章 朕乃永樂聖公,朕乃天子,天命在朕第255章 哥哥,當如何謊報軍情?第285章 你當應之,責無旁貸第262章 蘇李兩門,不分你我,一榮俱榮,一第145章 當是死了。第44章 山東,當起大賊。第212章 蘇卿以爲如何?第346章 尊號曰天可汗第47章 記你一功第222章 尋死不是這般第48章 不得胡言第59章 唯小人與女子難養也第61章 將軍也小心吶第250章 竟真是宋騎!第7章 五百貫,你聽不明白嗎?第286章 蘇武之輩,不過貽笑大方!第35章 狗急跳牆,不得不防第184章 這般之數,如何好與朝廷交代?第301章 大名府怕是要破第274章 我去打仗,我去殺宋人!第303章 何人膽敢亂說軍情妖言惑衆?第153章 展我天朝上國之威勢!第49章 哥哥教我第22章 三娘真是會誇人呢第2章 都頭,你再好生考慮一二第138章 上馬上馬,先入本寨大營!第307章 此非戰神在世乎?第173章 樞相還想要什麼?第201章 莫不是要血濺五步?第296章 這般是爲何啊?第16章 我能會的,樣樣都教得哥哥也會第155章 下官願全領此事第161章 六百萬貫到八百萬貫第204章 譚相公旗開得勝!第36章 又是那蘇武?第29章 尋個僻靜處,一了百了!第65章 將軍公務為要